2、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構建工業區的良性運作機制。
堅持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區。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區的最大特色,也是五家渠工業區的立區之本。為此,應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培育循環經濟產業鏈,最大限度實現土地、水、能源、資源的節約利用、循環利用;始終堅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原則,堅持預防和治理并舉、預防為主的方針,從項目的篩選謀劃抓起、從設計施工做起,制定標準,嚴把門檻,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實現高標準節能減排,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使工業區的開發建設造福
當代、惠及子孫。
在新的形勢下,工業區建設繼續走以往那種基礎設施師市包攬,項目引進過度依靠低地價競爭的老路,顯然已經難以為繼。
一方面,在已形成雛形的產業集聚優勢的片區,可以
探索多元化的投資開發機制,樹立“經營園區”的理念,大力提升和充分利用園區產業鏈的無形資產價值。可劃出適當面積的功能區,授權有開發和招商能力的企業投資基礎設施,開展產業招商,構建政府與企業互動、投資分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機制,既能緩解政府投資資金的矛盾,又有可能提高工業區產業招商的有效性。對園區供熱供汽(站)、供水(廠)、污水處理(廠)、廢棄物處理(站)、加油加氣站、小企業創業基地等市場運作機制相對比較成熟的環節,盡可能地通過市場化的途徑,由
社會資本投資運作,這樣不但可以省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以用于園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俗話說“三分建設,七分管理”,五家渠工業區今后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
另一方面,要嚴格執行土地出讓最低限價制度,在土地資源愈來愈珍貴的背景下,應當堅決杜絕過度依靠低地價謀求招商優勢的做法,項目引進和土地出讓,務必充分測算土地開發成本,求得基礎設施投入和土地開發的可持續性,同時應當積極探索園區土地資源配置市場化之路。在北工業園也可以探索劃出一定比例的土地指標,吸引各種社會資本建設標準廠房,以有限的土地投入承載更多的中小企業投資項目。
再一方面,招商引資項目要嚴格執行環保設施建設“三同時”,在當今舉國上下關心環境問題的背景下,應當堅決杜絕以犧牲環境代價來照顧招商企業投產,在環保設施不驗收達標的情況下不允許其正式生產。
建議:
一、嚴把項目篩選關,建好項目信息庫。項目是園區的靈魂,園區之爭核心是項目,項目之爭不在數量在質量,不在規模在效益,園區項目的好壞直接關系園區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
二、工業區應建立企業信用評估體系(含施工企業、監理企業以及入園企業)、跟蹤服務體系和監管體系(包含環保、安全生產、消防、綜合治理等領域),構建工業區的良性運作機制,每年給入駐企業加以綜合考核評價,對于其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求勒令整改。
三、要進一步充實、加強五家渠工業區管委會依法管理工程建設的技術力量,保證園區規劃建設質量上水平。
3、以資金籌措多元化、基礎設施社會化為突破口,千方百計緩解融資難矛盾。
五家渠工業區要繼續推進工業區的開發建設,就必須尋求緩解融資難矛盾的突破口。從理論上說,規劃范圍內的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是不存在問題的,工業區有的是規劃土地、可逐步出讓取得還貸資金,只是基礎設施建設先于土地出讓,需要借用金融機構的資金周轉一下。但一方面是五家渠工業區過去的招商低地價競爭模式形成的土地出讓收不回開發必要的成本,造成無法及時還貸;另一方面金融單位因為政策規定現在也不敢輕易放貸。
如何緩解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困難的問題,也許是管委會即將面臨的新問題。通過學習國內外成功開發區的經驗,筆者認為有兩種辦法可供工業區借鑒:一種是BT投資形式,BT是BOT的一種歷史演變,即“建設-轉讓”模式,也就是政府通過特許協議,引入國外資金或民間資金進行專屬于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完工后,該項目的有關權利按協議由政府贖回,它曾是大黃山鴻基焦化項目操作的建設投資辦法。另一種是借助工業區的開發建設,設立工業區建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的北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公司就是采用此辦法。對無法形成收益的項目,通過建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來進行一定規模的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借貸,并由建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對于能夠形成收益的項目,如熱電廠、小企業創業基地標準廠房、企業總部基地、職工公寓、工業園水廠、污水處理廠、工業區集辦公、商務、銀行、通信、會議會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中心、工業區配套服務的餐飲、賓館、超市等均可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投資建設。
4、以認真務實的態度,努力化解工業區開發建設所遇到的社會矛盾。
一、必須著力做好工業區開發建設中所遇到的征(用)地、拆遷難的矛盾。做這一工作,關鍵是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化解矛盾的有效辦法,依法征(用)地、依法拆遷,把工作做細做實。
二、在工業區剩余零星邊角土地的處理和民營經濟小項目建設用地難的矛盾上,要體現一定的靈活性,既要強調鼓勵小項目進小企業創業基地標準廠房,又要從實際出發,靈活地安排若干小項目進入工業區內,避免零星邊角地荒蕪浪費。
三、加大工業項目用地儲備管理力度,防止征而不用,征了變荒或征了再度被占耕的現象發生。
四、在工業區內建設的非工業區建設項目(如滴灌設備等水利項目等),必須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協調建設,不能各自為政,顧此失彼,避免工業區項目用地浪費,基礎設施投資加大。
五、工業區應盡快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管理和監督機制,正確處理放權與監督的關系,在給予入園企業建設管理權的同時,要對入園企業的建設實施全面、動態、實時的監管,防范和化解園區管理中的各種風險(如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等),確保園區快速、規范、有序發展。
總之,在當今形勢下,繼續推進五家渠工業區的開發建設,確實面臨著許多的困難和矛盾,開發者們必須以創新的思路去探索新路子、新辦法。工業區開發建設是一個
系統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只有繼續加強領導,增強“危機、學習、發展”三種意識,形成各方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才能加快建設的速度,提升保障服務的程度,開創五家渠工業區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新局面。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