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3-02-28 09:27 熱度:95
摘要:近年來,我國建筑業發展迅猛,尤其是各式各樣的住宅不斷涌現。在人們對居住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對現代建筑住宅的設計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從業經驗,論述了住宅設計的的適用性與節能趨勢,并就當代生態化、人性化的住宅設計提出了幾點看法和建議,以供同仁參考借鑒。
關鍵詞:建筑工程,住宅,建筑設計,節能,適用性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住宅產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人們新的消費熱點。它不但是政治的反映,時代的象征、城市的標志更是社會經濟的具體體現。建筑本身既要符合科學技術,又要是藝術的表現,即使是原始的自然風景所在,若看不到建筑在其中,就失去了招來人們在此活動的魅力。
自上個世紀末以來,中國的建筑業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據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當前的房屋建設規模堪稱世界第一,共有四百億平方米左右,而且中國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積已超過所有發達國家一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據專家預測,到2011 年中國房屋總建筑面積將達到五百一十九億平方米。
住宅從單體戶型來說,它的性能中除了安全性和耐久性這兩項最基本的要求外,更重要的就是它的適用性,也就是其居住性和舒適性的要求。住宅適用性能評價幾乎體現了居住者對住宅功能要求的所有因素:既包含了諸如平面設計之間組成的軟性的主觀感受的評價因素,也包括了例如隔聲,采光,照明,通風性能等硬性的量化物理指標的因素。同樣的,我們的生態設計也涉及到了這個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設計依靠各種設備來改善人居質量的能力日益增加了,現代建筑中引進了許多建筑設備,其中一類是舒適型的,成為改變居住條件的一種附加條件,但我想,設計人員更應該立足于用設計手法改善我們人居條件,舒適型的設備只是一種有限的補充,畢竟人居的舒適性如果過多的依賴于我們的設備將是昂貴的,也是不夠健康以及不夠科學的。另外一類則是用途型的,是必需使用的設備和資源循環利用所需的設備,這一部分可以選用節能、節水型的設備或是系統,需要建筑設計師從設計以及材料上給予支持,配合以及實現這些設備的有效運轉,從而實現建筑的實用性和對資源的節約。這樣我們的住宅才象有了血管一樣可以呼吸,可以新陳代謝,以及維護我們的能源資源。
住宅的要素不僅僅可以提供人居條件的舒適性,也是節能的。從世界范圍來說,建筑節能成為了各國追求的方向,尤其是歐洲在這方面發展得很快,設計上不再是主動的靠常規能源來改變建筑的舒適程度,再去保護能源;而是近可能多的以各種手段被動接受并利用自然能源,如風能、光能、地源能等,利用這些綠色能源使建筑能耗盡量在自然中趨于平衡。在我國,由于人口密度相對集中,并且這些地區的建筑容積率和平均層數偏高,前面談到的被動建筑的發展技術并不是首要課題,在主動使用能源的前提下節能則實際意義更加廣泛一些。
然而,我國建筑能耗存在著很大的漏洞。舉兩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對于冬季采暖的問題,1986年采取節能措施以前建造的建筑,保溫隔熱性能差,采暖系統熱效率低,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約為發達國家的3倍;而在夏天,按照單位體積計算,每降低1C°所需要的能耗是升高1C°所需要能耗的6倍,因此可以說空調更成為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人口,以致城市人口的不斷膨脹,我國建筑用能還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建筑的節能問題,也導致了環境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建筑節能不僅和建筑設計布局有關也和相關的建筑材料有關,為了有效的控制能耗的問題,近10多年來,我國先后頒發了20多項建筑節能的有關標準,從技術上也對于采暖形式,保溫形式,玻璃隔熱性能等等相關因素進行了探討。1992年以來多個城市都組織了試點工程和試點小區建設,帶動了建筑節能的發展,國家制定的建筑節能規劃和目標正在實施和落實。 我們應立足設計合理的戶型平面,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條件:通風、采光等,以營建生態的家居、小區、以致城市。
住宅產品的市場也越來越成熟,配套設施在小區的引入為居民的生活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住宅產品的面積也悄然膨脹,標志著我國居住條件的提高。
隨著商品房的出現和發展,相關領域的相互滲透,住宅設計涉及到的相關學科也越來越廣泛,我國的住宅以及人居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住宅更完善的考慮了客觀、硬件的設計,也越來越多地兼顧到了人文、主觀的心理要求。設計本身有了很大的技術上的提高;商品房市場也在不斷成長之中日趨成熟;環境設計也提高到日程上來,并受到了高度的重視,
(1)掌握住宅設計的多學科性住宅設計涉及到的學科很多,需要從住宅社會學、住宅心理學、住宅行為學、住宅人體工效學、住宅環境學、住宅建筑美學以及聲、光、電、熱等物理學科、力學與建筑材料學科等領域,來研究搞好住宅的建筑設計。其中,住宅社會學主要考慮與住宅有關的社會經濟因素、社會技術因素、居民生活文化因素、社會生活環境因素、家庭社會形態因素、社會居住安全因素等:住宅心理學主要考慮居民的滿意感、擁擠感、孤獨感、私密感、歸宿感、領域感等:住宅行為學主要涉及家庭成員行為模式、家庭形態行為模式等;住宅人體工效學主要研究人體特征、人機關系、環境條件等;住宅環境學主要涉及居住環境包括室內環境的生態狀況、合理利用、保護與改善生態環境、維護衛生質量等:住宅建筑美學則主要研究住宅內部空間環境尺度與裝飾、綠化、陳設、設備、燈具、造型、色彩以及住宅外部的建筑體型、建筑裝飾、建筑細部、建筑色彩等。
與此相關的結構、材料、設備、建筑物理等學科知識,雖是邊沿學科,也應為一名有經驗的住宅建筑師所了解。
(2)重點作好套內空間的合理組織,實現功能分區根據當代居民居住行為的實際需要和套型面積標準的逐步放寬,套內空間實現合理的功能分區,就顯得十分重要并成為可能。按照室內空間合理組織的要求,一般將臥室、工作學習室、衛生間集合于一區,將起居室、廚房、餐廳集中在另一區,形成私與公、靜與動的功能分區。廚房衛生間有時也集中布置,在套型面積偏小時尤宜如此,它可以給使用和管道安裝帶來很大的好處。在套型面積允許時,還是廚衛分設,使廚房靠近公共區、衛生間靠近私用區為宜。近年來,套內空間圍繞起居廳布置已形成模式,起居廳在套內空間組織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交通聯系的需要,室內空間組織實質上已成為室內交通組織。零亂的交通組織勢必造成起居廳墻面的支離破碎,造成家具與視聽設備布置的困難和使用的不便。
入室過渡空間的設置工作,亦很重要,使入室者有更衣換鞋的空間和設旆,在視覺和心理上有所過渡,避免“開門見廳”,保證住宅內部的私密性。
(3)充分做好三維空間利用充分利用住宅三維空間的做法有多種。第一種是讓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間采用不同的高度。如起居空間面積較大,使用這一空間的人數相對較多,因此要求空間高一些,而臥室、廚房、衛生間、貯藏間面積較小,使用人數較少,其空間可適當低些,如此相交布置,達到節約空間的目的。第二種是組織兩種不同層高的房間,填充進一個大空間內,形成復合空間。其三是利用坡頂空間形成帶有閣樓的躍層,閣樓可以作為起居與臥室兼用的空間,也可作為臥室或貯藏空間使用。第四是將局部空間,如走廊、走道的上空,室內樓梯底部等用作貯藏空間。第五,還可以將套內空間里的一些采光死角,適當增設為貯藏室。第六,是將廚房、衛生間墻面,走道(門邊)一側墻面挖空或貼墻設置淺廚柜,雖占面積不多(甚至不占)但十分適用。以家具實現套內空間的分隔,也是利用空間的另一種方式。總之,不應片面追求空間利用,尤其是變化層高的做法,要避免一個套型內不同地面標高的房間過多,而同標高的房間數又極少,以致使用時上下走動很不方便,對老人和小孩尤為不利。還應注意避免結構的復雜性和管道布置的不合理。
(4)加強住宅的適應性與可變性適應性主要強調的是適應市場,因此必須做到同棟樓盤的多房型配套,以適應不同經濟收入、不同類型居民、不同生活模式和不同購房目的選擇需要。對于老齡人、殘疾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也應日益給予重視,做好先障礙設計和方便行動的支持輔助設旆,同時盡可能考慮社會交往和互助的因素。
(5) 住宅的可變性主要強調住戶參與設計的可能,靠結構所提供的可自由分割空間來實現這種可能。這類可自由分隔的結構一般采用大開間和大空間:國外流行、國內試點過(如無錫)的支撐體設計,就是開發商只提供一個結構六面體大空間,由住戶根據需要自行分隔的設計新概念。實現可變的最關鍵條件是結構可能性和分隔技術手段,目前國內經濟、方便、性能良好的分隔技術尚在探索之中。
(6)做好跨世紀的廚房、衛生間設計廚房、衛生間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室內居住環境質量,也是跨世紀住宅設計創新的關鍵,有人把它說成是一場革命,也不無道理。廚房、衛生間在建筑設計中的主要技術問題,一是集中布置好還是分離布置好的問題;二是它們采用何種類型(如廚房可以分為封閉操作型、餐廚型和起居、進餐、炊事合一型即開放型等幾種形式)以及其功能內容如何分隔的問題:三是管道設置——廚衛設計中最復雜的技術優化問題:四是計量表具的位置設計問題:五是廢氣的有效排除問題。
(7)創造良好的室內物理環境室內物理環境包括聲、光、熱與空氣質量環境。其中,聲環境的空氣隔聲主要以較重的分戶墻與樓板來保證其效果:撞擊聲隔聲的難點是樓板隔聲,可從彈性面層、彈性墊層與吊頂等幾種處理方法上著手,但目前尚缺乏經濟合理的隔聲樓板結構。光環境分天然采光與人工照明,不少住宅做到了“三明”,即廚房、臥室與起居廳均有直接采光口,同時改善了室內通風條件。熱環境的關鍵主要反映在夏熱冬寒的非采暖區,在注意節能的同時,應采取改善外圍護結構構造、增加門窗密封性、采用合理的窗墻比與體型系數等措旋,輔以為住戶安設空調等設備提供設計位置,預留孔洞支架等條件,使室內熱環境得以改善。空氣質量環境要求保證有效的日照時數與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
不久的將來,隨著我們的不斷研究和探討,我們將為住宅產品加上越來越多的注解:可持續發展的住區;多層次完善發展的健康市場;更生態,更人性,更個性化的人居條件以及環境……我想這就是住宅的趨勢吧,在進行和詮釋這些意義深刻的注解中,我們會將現代住宅產品刻畫得更加生動更加完善。
文章標題:淺析住宅設計的的適用性與節能趨勢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16427.html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刊登,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邮箱:qianyanxs@163.com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