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6-07-27 13:42 熱度:
由于我國坡地、山地和丘陵地帶資源非常豐富,城市近郊常有生態環境較好的山地和丘陵地帶,這一類土地是建設校園的適宜區域。21世紀,高等教育事業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各高校校園的擴建和新建多依山而建。高校校園的擴建和新建多依山而建,山地建校得到快速發展。以眉山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校園景觀工程為研究對象,針對校園景觀工程建設的現狀,分析其山地景觀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其解決對策。
《北京園林》發表園林論文期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為進一步保護生態環境免遭過度破壞,合理利用山地自然生態優勢,營造具有山地特色、高品質的校園景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現以眉山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校園景觀工程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為山地校園景觀工程的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1項目概況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處眉山市眉州大道岷江二橋以東的山地丘陵地帶,東鄰東坡區富牛鎮新義村3組,南鄰新義村4組,西鄰蟆頤堰,北鄰省道106線。校園總體規劃面積約66.67 hm2,一期工程建設占地逾26.67 hm2,建筑面積約9.6 hm2,其中山地面積約占70%,有2個丘陵山頭,坡度在5~60°不等,最低處海拔約409 m,最高處海拔約479 m,地勢高差約70 m。校園地形復雜,東、南、西面高,北面低,形成整體呈南高北低的地形走勢,屬典型的山地校園。主體建筑已投入使用,現正進入校園景觀工程施工階段。
2存在的問題
2.1土方工程量大,地形造坡施工復雜,綠地坡度較大
據調查,整個校園地形變化復雜、高低起伏,在修建建筑物或構筑物時,有80%以上的地形進行了人工改造。建筑物旁裸露的大塊山石隨處可見,地形坡度大小不均,施工復雜,且工程量大。如第一、第二教學樓和實訓樓位于山地的中部和頂部,呈南北朝向,前后地形高差約25 m。其中第一教學樓前的臺階及其左右側綠地,坡度分別在10%~40%;第二教學樓前和實訓樓前的綠地,坡度均在50%~60%,現已修建臺階梯道和擋土墻;教學樓和實訓樓四周的綠地分別由緩坡和臺階組成,坡度在5%~50%。學生食堂建于兩山地之間的峽谷,綠地坡度在30%~50%,另外還有圖書館、學生公寓、辦公樓、主干道路兩旁等也有坡地。
2.2地形坡度高低起伏,綠地排水較困難
雖然建筑物或構筑物的修建順應山勢,采用削平山脊和平整溝谷等措施,達到平整地形的目的,但由于南北地形坡度高低起伏,致使綠地排水較為困難。如第一教學樓前的臺階綠地,采用地表排水對下部的擋土墻沖刷會有一定的影響;學生公寓與圖書館地形高差約30 m,坡度達到60%,導致上部的地表排水對下部的破壞較大;另外,運動場四周的坡地若處理不好,必然會導致運動場積水。
2.3土壤貧瘠,保水性差,種植植物難以成活
山地的土壤比平地的土壤更加復雜,且山地不同地段的土質差異較大,如山頂的土層淺,土壤貧瘠、易風化、穩定性較差,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山地的坡地是山頂和谷底的銜接地帶,容易受流水的侵蝕,水土流失問題比較突出;而谷底一般土層深厚,肥力強,對植物的生長比較有利[2]。由于建筑物或構筑物位于山地的中部和頂部,為了場地平整,被開墾出大量的紅砂石。因此,現有土壤主要為淺層的紅砂石風化酸性土壤,易風化,保水性差,難以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和成活;同時對于就地平整的綠地,不能直接在其上種植植物,必須要進行土壤的改良,并且在植物種類的選擇上也要充分考慮土壤因素。
3施工對策
3.1土方工程就地平整,以減少調配距離和搬運量
地形是山地景觀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它構成整個山地景觀系統的骨架,山地與非山地景觀最明顯的區別在于地形的起伏,山地地形的高低變化豐富了人們的視覺感受[3]。在山地土方工程的施工中,主要采用全填、多填少挖、半填半挖、少填多挖和全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土方的挖掘、運輸、填筑和壓實,以保證綠地造坡要求和土壤改良。針對綠地中大型的山石,首先通過機械敲碎,然后再通過就地平整,以減少土方調配距離和搬運量,并適當放緩綠地坡度,把陡坡變為緩坡。如在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公寓、圖書館等建筑物四周,根據地形實際情況,變更原有綠地地形設計方案,均采用以上方法進行場地平整。因此,根據因地制宜、因山就勢的原則施工,減少了土方工程量,從而節約工力,降低基礎建設費用,并且保護校園的生態系統。
3.2采用多種排水方式相結合,實現建筑、綠地、道路有效排水
在山地校園的建設中,地面排水和溝渠排水有利有弊,合理利用地形坡度,是解決山地校園排水困難的關鍵因素之一。根據山地地形的特點,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布局,主要采用了地面排水和溝渠排水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建筑、綠地、道路的有效排水。如教學樓、實訓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和圖書館等綠地中的排水,主要通過地面排水的方式,把地表水攔截到綠地旁的溝渠中,對于坡度較大的區域,在綠地中設置障礙物擋水,達到消力降速以減少沖刷的作用。同時還將大股的地表徑流分成多股細流,以減少危害,最后再通過溝渠與道路地下排水管相連接。
3.3合理使用邊坡、臺階和擋土墻,滿足其造景功能
為防止因地形坡度過大而引起山體失穩或坍塌,必須進行邊坡穩定性分析,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加固。一是把斜坡挖成臺階狀,然后再夯實;二是通過栽植植物,使植物根系與土壤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邊坡的穩定。如在學生食堂旁、圖書館庭院旁等綠地,根據地形實際情況,變更原有設計方案,采用以上方法進行施工。在地形坡度較大的位置,把場地化整為零,由分別處于不同高程上的若干臺階組成。對于一些坡度較大的地形,應修建園路臺階梯道,寬度在0.8~1.2 m,在緩坡處修建汀步等,以滿足學生課余活動的要求。擋土墻的作用是防止土坡坍塌,用于承受側向壓力,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園林工程中。它常用磚石、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等材料筑成。如在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公寓、圖書館等建筑物四周均采用磚石來施工;在景觀大道、水池等四周均采用鋼筋混凝土來施工。因此,通過合理的邊坡、臺階和擋土墻施工,滿足地形造坡的要求,豐富營造景觀的效果,保證工程的質量。
3.4植物種植突出垂直綠化和季相變化
整個校園的植物種植,根據植物規劃設計,作了適當的調整,重點突出垂直綠化和季相變化,以豐富擋土墻空間環境。墻上設置立體花壇、種植穴,使綠化能隱蔽擋土墻的劣處,以其綠化姿態拓展空間。但由于綠地土壤貧瘠、保水保肥力差,因此應在所有綠地中改良土壤,土壤表層鋪30~50 cm厚的種植土,調整土壤的酸堿度,為植物景觀營造提供良好的基礎,并優先選擇生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苛刻、耐旱的植物。如大門入口的景觀大道兩旁,主要種植高大的觀葉類喬木為主,下層配置適當的觀葉類和觀花類灌木;主干道路兩側的行道樹以觀葉類喬木為主;臺階和擋土墻處以觀葉類和觀花類藤本植物為主,形成垂直綠化;綠地較開闊的區域,以觀花類和觀葉類植物為主,各類植物組團造景,突出季相變化,以達到生態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對于綠地表層,坡度較為平坦區域以混播草坪為主,坡度較為陡峭區域以種植麥冬為主。因此,植物種植通過垂直綠化和季相變化,實現校園景觀的綠化、美化、香化,并結合濃厚的“三蘇文化”,為學生學習、生活提供良好、舒適的空間。
3.5園林小品相地合宜,構園得體
從景觀方面來說,園林小品是創造某種和大自然相協調并具有某種典型景觀效果的空間塑造。“相地合宜,構園得體”,“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些都是長久以來的建園準則[4]。在山地校園中,園林小品或園林建筑的選址以及與周邊環境的處理尤為重要。必須在施工放樣前考慮好土方量的平衡,小品、建筑周邊的邊坡走向,擋土墻的位置,周邊綠化的銜接等,否則將嚴重影響園林小品、建筑建成后的景觀效果。如景觀大道旁的組合亭、學生活動中心的花架等,應選址適宜,造園得體。
4參考文獻
[1] 王業社.山地校園景觀規劃設計的應用研究——以邵陽學院七星坪校區景觀規劃設計方案為例[J].福建林業科技,2008,35(3):232-236.
[2] 王西武,楊柳青.淺析山地別墅區植物景觀營造[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73-75.
[3] 李向北,陳明浩.山地景觀建造方法淺析[J].山西建筑,2009,35(8):20-21.
[4] 王春霞.園林小品建筑在山地風景區中的設計[J].山西建筑,2007,33(34):341-342.
文章標題:山地校園景觀工程施工遇到的難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3255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