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0-09-04 14:17 熱度:
摘要:巖溶地區橋梁樁基的設計和施工方法研究己成為我國基樁研究的一個發展方向,本文從樁基施工中地面塌陷的形成機制,研究了防治地面塌陷的原則與方法措施。
關鍵詞:樁基礎施工;巖溶地面塌陷;防治方法
一、引言
目前,我國在西南巖溶地區大規模建設高等級公路及橋梁,并且在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內,還要在西南巖溶地區修建大量高等級公路。巖溶地區橋梁樁基的設計和施工方法研究己成為我國基樁研究的一個發展方向,本文從樁基施工中地面塌陷的形成機制出來,研究了防治地面塌陷的原則與方法措施。
二、樁基施工引起地面塌陷的形成機制
(一)挖孔樁施工引起地面塌陷的形成機制
在地下水較豐富的巖溶區進行挖孔樁施工時,不可避免地要進行施工排水,而抽、排地下水將改變地下水動力條件,使地下水流速增大、動能增加,加大了地下水對泥沙的搬運能力,潛蝕作用增強。隨著潛蝕作用的發展,將形成新的土洞,或與巖溶管道連通的覆蓋層穩定性受到破壞引起塌孔或地面塌陷。
在挖孔樁施工過程中,為清除石芽、穿越溶洞、鷹咀巖等使樁全斷面嵌入基巖等作業時,一般采用爆破掘進法施工。在爆破振動力作用下,將使巖溶裂隙更加開放,地下水滲透性增強,潛蝕作用加強,同時振動也增加了土體的附加應力,打破土洞的應力平衡條件,引起塌孔或地面塌陷。
(二)鉆、沖孔樁施工引起塌陷的形成機制
巖溶區溶溝、溶槽、基巖裂隙與溶洞、土洞相互連通,水文地質條件復雜,若施工不當,極易誘發地質災害。如鉆、沖孔樁施工過程中漏漿,將改變地下水動力條件,誘發地面塌陷;機械振動也可誘發地面塌陷;鉆頭穿過無充填或有少量充填物的溶洞、土洞頂板時,孔內水頭急劇下降,鉆孔孔壁失去孔內壓力而引起塌孔;護壁泥漿快速向下流動產生較大的沖擊水壓力或產生真空吸蝕也會誘發地面塌陷。
三、防治地面塌陷的原則與方法措施
(一)巖溶區的勘察要點
為減少和防治樁基礎施工過程中誘發巖溶地質災害,必須在樁基設計與施工前制定周密的勘察方案,提供詳盡的勘察結果,重點查明場地的地層結構及分布特征,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和水理性質,含水層的含水、富水特性,各含水層的地下水類型及流向、各含水層的水力聯系規律,含水層的滲透性、隔水層的隔水特征等水文地質條件。查明土洞、溶洞空間特征及分布規律、連通程度、充填情況;土洞、溶洞的埋藏條件,基巖裂隙、溶蝕縫隙發育程度及巖溶發育程度與發育規律,查明穩定持力層的埋藏深度、承載能力,以便正確判斷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制定防止地質災害的施工工藝和處理地質災害發生后的應急措施。
(二)人工挖孔樁施工中防治地質災害的措施
在地下水位較低、水量較少的場地常采用挖孔樁施工。為防止因施工排水導致的地面沉降和樁孔及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發生,以導致危害相鄰相近建筑物的安全,應認真研究勘察資料,通過調整施工順序改變地下水的滲透途徑,可采用間隔分散施工方法,作到不連續開挖施工,先施工水量較小和持力層埋深較小的樁孔,開挖后立即護壁以防止地下水向孔內滲入,待護壁有一定強度后再繼續往下施工,一個樁孔檢驗合格后立即進行灌注。對第四系地層水量較大的樁孔,如涌水較大且地下水混濁或含泥砂量較大,說明巖溶裂隙溶洞水與第四系地層有較好的水力聯系,為防止大量涌水誘發地面塌陷,應采取止水措施后方可繼續施工。
在己開挖的樁孔底部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方式灌注混凝土形成止水墊。待混凝土凝固后在止水墊上鉆孔注漿,提高下部地層的強度,降低其透水性。漿材以水泥、粘土漿為主,必要時可加入速凝劑,待漿液凝固后再開挖。如止水效果不好或止水成本過高,應采用其它方式進行施工。
(三)沖(鉆)孔樁施工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1.當場地地下水位較低、第四系地層松散或為易崩解巖土、場地巖溶裂隙、溶洞發育時,孔內沖洗液補給地下水,造成潛蝕與崩解,引起地面變形與塌陷。采用如下方法可有效防止:
(1)采用優質粘土造漿,采用沖擊鉆進使粘土擠進松散地層、使孔壁地層具更大的粘性,降低松散地層透水性,防止孔內水向外滲透、增加穩定性防止塌孔;
(2)當地層松散極易塌孔時,采用導管護壁,導管下至不易塌孔地層或灰巖上,導管周圍采用粘土或水泥砂漿固結止水;
(3)當基巖裂隙漏漿時,采用拋入優質粘土,必要時分層加入一定量的整包水泥,回填高度超過漏漿位置高度,然后輕放下重錘,擠壓粘土及水泥包,使之充填基巖裂隙或巖溶裂隙中,再用重錘輕擊,使水泥和粘土混合,形成水泥土漿,并擠進樁孔周圍的粘土和水泥之間或裂隙之間,孔內成漿后停工一定時間,待水泥土凝固具一定強度,在樁孔周圍形成穩定水泥土護壁層后,再進行施工。
2.地下水位較高時,基巖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流入孔內,使護壁泥漿密度減小或變成清水,引起塌孔。其處理方法同上。
3.在巖溶裂隙、溶洞、土洞發育的巖溶區成孔時,鉆進時孔內泥漿迅速消失或泥漿濃度快速降低,引起孔口及地面塌陷時,可采取以下處理措施:
(1)遇較大巖溶裂隙時,在接近基巖面處預先填入粘土和級配較好碎石,每鉆進50^-60cm左右投入一次,直致終孔。在急劇漏漿情況下,投入袋裝粘土、水泥使其快速沉入孔底,并按比例投入片石,采用沖錘或重錘擠壓、封堵裂隙后施工,必要時設置護筒并及時跟進。在漏漿情況下為保證及時回填的止漿效果,粘土宜采用袋裝或泥球狀拋入,碎石被沖入到裂隙中起骨架作用,穩定充填物,使孔壁趨于密實、穩定。為保證回填及時,必須準備足夠的編織袋,將粘土與碎石放在鉆孔周圍隨時準備投入。粘土應具有一定的膨脹性,以提高漿材性能;
(2)遇地下水位以下洞高小于1.0m且充填物呈軟流塑狀的溶洞(土洞)時,在鉆穿溶洞頂板后采用片石和粘土混合物回填至洞頂以上0.5m左右后開鉆,在鉆進過程中保持泥漿的稠度,若第一次加填的混和料不能完全填充溶洞時,可再次回填使混合物填充溶洞;
(3)遇地下水位以下洞高較大且充填物呈軟流塑狀的溶洞(土洞)時,在鉆穿溶洞頂板后采用片石和粘土回填溶洞,回填高度每次1.5-2.0m為宜,每回填一次采用小沖程擠壓,再回填再擠壓,如此反復進行,直至完全填充溶洞后再鉆進,在鉆進過程中適當增加粘土數量,提高泥漿密度(以1.25-1.35g/cm`為宜)。或采用回填碎石粘土混合料后用護管跟進鉆進。或采用填充混凝土后鉆進,即在鉆孔(沖)至溶洞底板后,不清孔,用水下灌注方式向孔內灌注C20細石混凝土,每灌1m左右振動使混凝土向四周擠壓,一直灌到超過洞頂0.5m左右。待混凝土達一定強度后重新鉆探。灌注的細石混凝土在樁孔四周形成一個圓形或半圓形圍護,有效地防止洞內流塑狀充填物涌入或泥漿流失。
(4)遇地下水位以下且無充填或半充填的土洞、溶洞時,在鉆到溶洞、土洞頂板時,鉆一小孔使樁孔與溶洞、土洞相連且加大泥漿濃度以防泥漿濃度快速變稀引起樁孔塌陷。待泥漿濃度與土洞、溶洞平衡后再鉆穿頂板。采用上述方法③鉆進。
4.地下水位以上遇無充填或半充填的土洞、溶洞時,為防止鉆孔漿泥快速消失引起地面塌陷和樁孔塌陷,在鉆到溶洞、土洞頂板時,鉆一小孔使樁孔與溶洞、土洞相連且加大泥漿濃度以防泥漿濃度快速變稀引起樁孔塌陷。待泥漿濃度與土洞、溶洞平衡后再鉆穿頂板。采用上述方法鉆進。
四、結論
本文的研究基本注重于巖溶地區勘察、樁基施工的理論領域,而巖溶地區地基處理、樁基施工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須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大量的學習與實踐,以指導工程施工。
參考文獻:
[1]母進偉,雷明堂,梁軍林,等.巖溶路基病害與處置技術國內外研究現狀.中國巖溶,2005,24(2):89-95.
[2]中科院地質所巖溶組.中國巖溶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
[3]光耀華.巖溶地區工程地質研究的若干新進展概述.中國巖溶,199817(4):378-383
[4]陳紹清。巖石錨樁工程技術的施工實踐,西部探礦工程,199911(2):26-27
[5]姜明和.樁基施工中巖溶地質危害的治理.地質與勘探,2000(2)1921
[6]高大釗,趙春風,徐斌.樁基礎的設計方法與施工技術.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文章標題:樁基礎施工誘發巖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機制和防治方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394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