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9-11-12 10:05 熱度:
摘要:隨著綠色建筑理念的提出,生態住宅的理念也成為建筑行業關注的重點,成為建筑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室 內微環境建筑設計關系到人們居住環境的細節,是居住環境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空氣環境、風環境、溫 度環境、光環境等,室內微環境的設計質量與人們的生活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在提出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原則和理念的基礎上,分析了綠色生態理念下的微環境建筑設計方法。
關鍵詞:綠色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
1 綠色生態住宅和室內微環境
1.1 綠色生態住宅綠色生態住宅是將生態住宅和綠色住宅結合,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同時對自然生態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在適應地方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與實地生態環境和諧共處,保證建筑產品發揮節能、健康、方便的功能;同時在產品應用的過程中改善生態環境、避免環境污染,提高日常生活中的節電節水效益,最終實現建筑與環境的高效和諧,保證建筑產品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處于良性狀態,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性,因此將此類新型住宅稱為綠色生態建筑,在新世紀中表現出較大的居住優越性。通過對住宅和外部環境的了解,綠色住宅擁有獨特的設計理念,也擁有最典型的的特征。第一,綠色生態住宅具有低消耗性。建筑產品必須最大限度地降低資源消耗,降低自然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出,保證生態系統能夠實現自我調節功能,最終達成動態平衡。第二,綠色生態住宅具有循環再生性。生態住宅是城市建設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生態系統的子系統,為了實現城市生態建設的可持續,必須做到在住宅建設過程中實現資源的循環再生和可持續利用,實現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避免對外部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第三,綠色生態住宅具有環境適應性。在綠色住宅設計過程中,將更加注重建筑與環境的協調能力,發揮環境效益的同時,提高建筑產品的效益。建筑的選址和剖面設計都必須遵循與環境共生的原則,在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礎上,保證住宅與環境特點相適應。
1.2 室內微環境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產品的設計理念也不斷更新,人們更加注重室內微環境設計和生態平衡。在室內微環境研究過程中,將重點工作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居住者的心理狀態;第二,室內光照的強度和溫度;第三,室內空氣的新鮮度和流通性;第四,室內環境的聲音干擾;第五,室內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因素;第六,室內環境家具和飾品擺設。室內微環境的總體平衡,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和健康狀態提供幫助,提高建筑產品的人文性、合理性,實現室內環境的穩定平衡。
2 微環境建筑設計原則
2.1 微環境設計必須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對綠色住宅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綠色生態住宅和微環境建筑設計中,必須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利益,如心理需求、居住環境需求等,為居住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
2.2 微環境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到建筑的改造性和適應性為了保證綠色生態住宅內的室內微環境適應居住者的需求變化,還應提高綠色生態建筑的改造性和適應性。例如對住宅的配置實現升級與擴充,滿足不同用戶日益變化的需求,可以設置天臺花園為居住者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滿足居住者親近自然的需求。
2.3 微環境設計應降低施工能耗綠色生態住宅也是一種產品,為了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在住宅的裝修過程中必須一次到位,取消新建住宅毛坯房的做法,規定住宅完善一體化設計和施工,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能耗。
2.4 微環境設計應保證綠色空間內布局和諧人們的心理感受和綠色空間的舒適度有著直接的聯系,而空間布局是影響視覺感受的重要因素,過大的住宅空間會缺乏溫馨感,失去特有的生活氛圍。因此在綠色住宅空間的布局方面,必須充分考慮人們的生活行為規律,在滿足基本的居住需求時,提高建筑產品的舒適感和安全感,構建出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在建筑中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
3 綠色生態理念下的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
3.1 室內微環境的基本組成
3.1.1 光環境室內光環境主要包括日照、天然采光和電氣照明,其中日照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條件,也會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因此很多設計師將日照作為重要設計條件,充分考慮日照時間、日照方位、建筑物的陰影、日照面積等。天然采光對人的視力會有一定的影響,天然采光設計中,需要充分利用日光的直射、反射和投射等性質,構造出視覺良好的光環境。電氣照明是室內光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人造光源的特性,加上燈具的造型和布局,形成合理的光環境。如果人們長期居住在不良的電氣光環境下,將引起嚴重的視覺疲勞和其他生理疾病。只有良好的采光,才能改善人們的生理和心理機能,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1] 。
3.1.2 聲環境室內聲環境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未受到重視,在傳統設計師的眼中,只有電影院、禮堂等建筑內才需要考慮聲環境,在辦公樓和居民住宅內很少考慮到聲音設計問題,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住宅聲環境因素才逐漸受到重視。為提高室內聲環境,需要建筑師、室內設計師和聲學工程師的通力合作,根據室內聲音的主要來源,制定科學的對策,提高聲環境質量,同時居住者也應自覺維護室內聲環境,遵守公共道德,保持區域安靜。
3.1.3 熱環境人體可以對環境溫度進行適當的調整,但調整的范圍十分有限,因此需要采用住宅內部的溫度調節方法來實現更大范圍的熱環境調整,尋找最佳溫度條件。住宅的熱環境主要涉及到供暖和送冷。在供暖方面,需要充分考慮室外的熱環境,結合國家制定的采暖標準,確定出合理的溫度。由于住宅內部空間布局的不同,溫度變化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可以采用局部采暖的方法。為了保證健康,供暖過程中需要考慮環境濕度因素。在送冷方面,夏天室內外溫差控制在 5 ℃以內,注重氣流的流向,避免空調的通風口直接對著人體。
3.2 室內微環境主要設計方法
項目地址位于煙臺市大柳行鎮,氣候適宜,是針對特定消費群體開發出的綠色生態高品位樓盤,小區以景觀為主導,與周圍環境相融合,每戶均有花園式私家庭院,優雅尊貴。小區內場地形狀復雜,東南高西北低。規劃建筑以低密度高檔小住宅為主,包括會所、健身房、聯排、疊拼、雙拼、獨棟等共 82 棟建筑,規劃方案占地 14.8 hm2 ,總建筑面積 13.2 萬 m2 。
3.2.1 光環境設計在光環境設計過程中,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本項目在選址過程和項目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影響和日照條件,該項目日照時間長達 10 h 以上,不同的建筑之間遵循采光要求,避免相互影響。不同建筑之間的距離在 8 m 以上,另外,在采光方面,充分利用日光的同時,在西側建筑群體的頂端加裝了導光管和集光器,安裝形式如圖 1 所示。
3.2.2 聲環境設計項目選址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周邊環境的影響,避開了工廠、交通主干道等噪聲因素較大的區域,坐落在環境幽靜的地帶。實際考察后發現,項目東側 100 km 的地方建有一個中型機場,所以本項目在東側設置了隔聲帶,并種植常青高大灌木。針對項目內部的設施建設,健身場地和文化娛樂場所遠離住宅樓。同時對住宅內部進行規劃,對空間內的動靜分區進行合理的布置,廚房和衛生間均采用垂直設計的方法,住宅內的臥室遠離電梯井道和機房。住宅水泵房均采用新型的消聲系統。在墻體設計方面,選用隔聲材料,對住宅樓板的噪聲進行控制,選用科學的門窗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噪聲,室內聲環境質量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
3.2.3 控制溫濕度溫度控制方面,重點考慮自然風的進出條件,設置了合理的通風管,墻體材料將直接影響保溫隔熱效益,在墻體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脹珍珠巖或者粉刷石膏,提高保溫性能的同時,增強節能效益。由于門窗在整體建筑中的散熱比例較大,選用新型材料制作門窗,減小門窗洞口的面積。在空調設備的選用方面,采用科學的置換式送風系統,同時將住宅內的相對濕度控制在 60% 左右,避免室內滋生霉菌,同時采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3] 。
4 結語
綠色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是現代建筑設計的主要方向,本文結合綠色生態住宅和室內微環境的概念,分析了室內微環境設計的原則和理念。在建筑產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將對建筑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室內微環境設計方面,必須秉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結合人們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借助更多的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力量,不斷優化室內居住環境,避免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更大限度地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楊艷紅,陸偉偉,楊恩,等.新農村綠色住宅設計研究[J].工業建筑,2010(03):26-29.
[2]張振,鄒貽權.生態建筑的技術實現[J].工業建筑,2003(06): 28-32.
[3]黃艷.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探討[J].中華民居,2014 (30):135-135.
《試論綠色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研究》來源:《建筑設計管理》,作者:崔二葉。
文章標題:試論綠色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4123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