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21-06-23 10:27 熱度:
摘要:以高速無線通信技術、計算機科學、智能制造、大數據、虛擬仿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化時代,對水利水電施工等傳統行業帶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對影響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發展的決定因素進行分析,總結信息化時代的特點,探討BIM技術、AI技術、3D打印技術等對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發展帶來的影響,并探討信息化時代對水利水電建筑材料科學發展的反向促進作用。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水利水電;施工技術;BIM;AI;3D打印;建筑材料
1引言
縱觀人類發展史,從原始社會的依河而居,到農業社會的開拓農田、治水利民,再到現代社會的高峽出平湖、征服江河,都在圍繞“水”這個主題地而變化發展,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講,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過程,也是人類征服與充分利用大自然水資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從認知自然現象,到科學發現自然規律,進而衍生與推動技術革命,進而形成一種無形的生產力,促進人類社會在近三百年呈指數狀的高速發展。其中,水利水電技術的發展也是在近一百年間高速發展,尤其是在中國近幾十年的水利水電建設中,不斷有新的世界紀錄被突破。但是萬物皆有規律,水利水電以及其施工技術的發展,正在靠近現階段“天花板”,我們值得去思考水利水電施工技術在未來將何去何從。
2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發展的基礎
正如上文所述,技術是自然科學的衍生,是自然科學在人類社會中的具體應用與表現。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發展的基礎,就是自然科學。本文將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發展的基礎,總結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2.1建筑材料科學
毋庸置疑,修建水利水電設施的材料,或直接取自于自然界,或將自然界的物質進行提煉轉化、形成可用于工程實體的建筑材料,因此,建筑材料科學的發展水平,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工程技術發展的上限。例如鋼筋、水泥等,依然是當今各大建筑物的主要材料,鋼筋、水泥的材料性能,也決定了鋼筋混凝土大壩工程規模的極限與水平。而土料與石料的材料性能,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土石壩的物理極限。從此可見,建筑材料科學的對工程實體的影響起決定性作用,那么,圍繞這些建筑材料而開展工作的施工技術,也會受到限制與影響。例如,水泥這種材料的缺點-水化熱,盡管上百年來都在做努力減小其影響,但是水化熱問題依然不能消除,那么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問題不能避免,大壩混凝土每倉澆筑的厚度與體積就被限制,因此,建筑材料的缺點,從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施工技術的極限。
2.2設備與工具制造水平
在農業社會,人類用鍬鎬、背簍、推車等原始工具去修筑水利設施,用比較低的勞動工具水平去改造自然,這樣也是為什么古代社會每當遇到大興土木、開鑿運河的時候,需要耗盡國庫財富、動員舉國之力、歷時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方可完成。當然,隨著科學革命的進程,人類開始利用科學知識創造發明更高效的工具與設備,牽引社會發展的動力也從人的肩膀逐漸向蒸汽動力、油動力、電動力甚至核動力發展。中國蘊藏著巨大的水資源,擁有著創造人類文明的大江與大河,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人民是利用科學技術、勤勞與智慧,建造出一座座創世界紀錄的水利水電工程。而在建設這些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中,所使用的眾多設備與工具也代表著世界最先進水平。從已完工三峽工程到在建的白鶴灘水電站,巨無霸的大方量挖運設備,巍然屹立的起重吊裝設備,橫貫峽谷的混凝土入倉設備等,無不在書寫著水利水電建設史的奇跡。如果說建筑材料科學決定了水利水電工程規模與施工技術的極限,那么設備與工具制作水平就決定了水利水電施工效率的極限。
2.3理論知識水平
這里所說的理論知識,指的是水利水電工程涉及的各大力學、水文、地質、能源動力等方面理論知識。理論知識,代表著人類認知自然世界規律法則的程度,當理論知識超前于現有生產力水平時,人類社會通過生產力革新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成增長態勢,這也可以理解為是人類社會發展空間的“知識儲備”,相反,如果理論知識水平達到天花板,生產力革新遇到理論障礙、停止不前,那么整個社會發展的速度均會放緩腳步,一系列社會問題頻繁出現,甚至帶來災難;仡工程力學發展,正是這些理論知識超前上百年的研究,我們才有更科學的導截流施工方法,才能更高效的爆破取材,才能將大壩橫跨大江大河,才能征服自然界的巨大洪流。當然,現在理論知識研究并未停下腳步,逐漸從宏觀到微觀,從經典力學到非傳統領域,我們堅信,將來會更前沿的理論知識為水利水電施工技術提升做支撐。
3如何理解信息化時代
信息化是繼機械化、電氣化之后的再次技術革命,信息化時代是人類發展史全新的階段。在信息化時代,依托高速無線通信技術、計算機科學、智能制造、大數據、虛擬仿真技術等,綜合融入并轉化成新的社會生產力,以指數增長的速度顛覆改變人類生存的生存方式,也為人類未來世界帶來了無限想象與無限可能。信息化時代,擁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1)高速互聯網技術,尤其是5G技術,給萬物聯網帶來全新機遇,巨量信息的高速、低延遲傳輸成為常態。(2)AI技術,結合設備智能制造技術,將對傳統勞動密集型、數據分析型的領域帶來沖擊,伴隨而來的將是大量勞動力的釋放與轉型。(3)VR技術,給人類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人類對未知事物的認知,從圖紙、模型與計算機仿真,向身臨其境的全新虛擬現實技術發展。(4)大數據,尤其是互聯網大數據的高速發展,人類生活環境的各種組成元素都將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對未來的分析與決策,也因此變得智能化。(5)BIM技術,將建筑3D模型帶入向信息化時代邁,并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在工程技術人員面前。
4信息化時代給水利水電施工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4.1BIM技術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技術的影響
BIM技術,在建筑領域優先發展起來,并在中國全面進入應用階段,而在水利水電領域,BIM技術尚處于試驗與試用階段。雖然BIM技術在水利水電領域的尚未普及,但可以確定的是它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不久的將來,BIM技術也在水利水電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BIM技術的特點是,以3D建筑模型為基礎,在建立模型與族庫的過程中賦予龐大的信息數據(時間、空間、附加信息等),結合進度控制管理技術、數據庫、互聯網技術、VR技術等,給工程策劃、建設管理、后期運維等階段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沖擊。在水利水電施工領域,BIM技術將帶來的全新的機遇,我們可以設想在以下兩個方面。(1)利用BIM、VR、GIS與進度控制技術,實現4D施工仿真模擬技術,如果在把工程量、工程成本與造價信息賦予BIM族庫中,那么我們還可以實現水利水電5D施工控制,在工程沒有實施之前,我們就可以憑借這些強大的技術,預演模擬所有施工方案,為我們動態分析與控制未來施工階段提供強力支撐。(2)利用BIM、數據庫與KKS編碼技術,將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構件、機電設備、金屬結構、備品備件等系統編碼,賦予獨特的“身份號碼”,形成水利水電工程的“大數據”,再通過互聯網與移動通信技術,對構成工程龐大數據的構件與設備等,開展過程生產、運輸、施工、安裝、監測等立體全方面信息化管理,實現真正的“數字化水利水電施工工地”,為后文提到的無人化施工和3D大壩打印等前沿技術的誕生提供數字模型支撐。
4.2AI技術對無人化施工技術的影響
伴隨著AI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也開展從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也逐漸向其他領域擴散,例如金融投資分析領域、傳統工業與制造業領域等。AI技術的本質,就是讓智能計算機逐漸代替人類的常規與重新性的工作,解放傳統領域的勞動力投入,逼迫勞動力向其他領域轉型。在水利水電施工領域,雖然我們已經進入了機械化的時代,但是所有的機械設備依然需要人來操作,部分施工領域仍需要大量密集勞動力參與,例如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施工質量合格率的高低依然受作業人員技能水平的影響,人在參與的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因此,從人類發展與進步的角度來看,AI技術進入水利水電施工領域是必然的趨勢。在現階段,中國的一些大型水利水電施工企業,開始研究并試驗無人化施工技術,例如將以AI技術、GIS技術與智能控制技術結合應用到施工機械設備上,根據大壩3D模型、建筑材料類型、質量標準、設備行走軌跡等信息,實現土石壩的無人攤鋪、無人碾壓,逐漸顛覆原有的大壩填筑施工技術。我們可以設想,在不久的將來,水利水電施工領域出現更多的無人化施工技術,例如:發明一種設備,實現鋼筋的加工安裝無人化,根據圖紙尺寸,精準定位安裝鋼筋;或者,發明一種混凝土入倉與振搗形成智能設備,實現無人智能操控,確保混凝土澆筑與振搗質量。除此之外,伴隨著世界各大汽車公司在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將來水利水電施工運輸車輛也可以實現全部無人駕駛,或許我們將來會看到無人導截流施工的場景。
4.33D打印技術顛覆現有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的可能性
3D打印技術,給工業制造領域帶來很大的沖擊,尤其是小型、異形部件的加工,只要將3D模型錄入計算機,那么計算機給3D打印機發布命令,利用可操控的材料進行精準鑄造與雕刻。既然3D打印技術是工業領域發展的方向,那么我們也可以試想下3D打印技術在水利水電施工領域的發展空間。我們在上文中已提到了BIM技術,BIM技術已為我們提供了詳盡的工程3D模型,那么如果我們想象力更大些,發明一種大型的3D打印機,計算機為其提供水利水電模型,在有可靠建筑材料的情況下,我們或許可以將大壩給打印出來。如果真的可以實現,那么3D打印技術給水利水電施工領域乃至整個建筑施工領域帶來的沖擊,比無人化設備操控技術更加具有革命意義。人類建造一個龐大工程的效率將會大大提高,社會發展與人類改造大自然的速度將高速提升。
4.4信息化時代對建筑材料科學革命的反向促進作用
上文提到,建筑材料科學是決定水利水電施工極限水平的關鍵因素,如果BIM技術、AI技術、3D打印技術等全面進入水利水電施工領域,那么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與建筑材料的落后狀態,就成為影響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發展主要矛盾。解決好這個矛盾,將是我們廣大科研人員與工程師們的努力方向。在解決這個主要矛盾的過程中,務必會反向促進建筑材料科學的二次革命。例如,3D打印技術,對材料的要求很高,既要確保為3D打印設備供應材料連續性,又要實現筑壩材料性能的單一性,F階段,筑壩的主要建筑材料為混凝土、鋼筋、黏土、石料等,不同材料分布的部位不同,各材料加工、生產、施工的工藝煩瑣,為此,研發滿足3D打印技術的新筑壩材料成為關鍵,這些材料既要有很好的力學性能,又要有較高的生產便利性,建筑材料科學可能進入二次技術革命階段。
5結語
信息化時代,不僅影響人類現代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在逐漸給傳統水利水電建設施工領域帶來強大的機遇與挑戰。作為水利水電領域工程技術人員,我們應當去正視與迎接這個時代的到來,并主動將眾多信息化技術帶入傳統的水利水電領域,通過一系列科學研究與實踐,解決信息化與傳統施工技術之間存在的矛盾,改變水利水電傳統施工技術,提升社會生產力水平。或許不久的將來,伴隨著BIM技術、AI技術、3D打印技術等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我們將看到更加高水平的無人化施工、智能化操控、數字化大壩工程與全生命周期的工程信息化管理。
參考文獻:
[1]李東.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建筑實踐,2020(17):55~56.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來源:《綠色環保建材》,作者:王顯平
文章標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4600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