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7 14:26 熱度:
摘要:城中村是以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等自然關系為紐帶形成的特殊社區,具有封閉性、獨立性和排他性,嚴重影響城市的一體化進程。現代城市是以契約關系和業緣關系等社會關系為紐帶形成的社會共同體,這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特點。進行城中村改造,不但要改造城中村房屋建筑和面貌,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最終打破現有的、束縛經濟發展的地緣、血緣等自然結構。城中村改造的目的是既要實現原村民居住形態、居住環境的變革,也要實現社會關系、交往形態的革新。本文就城中村改造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僅供大家產考。
關鍵詞:城中村;改造;模式
城中村轉型發展是城市化發展的迫切需要。城市化是人口、產業、資本和市場向城市集中的過程,其中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中國目前這種城市化水平滯后于工業化的現象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一個大問題,它制約了丁業化和市場化的發展進程。因此,國家“十五”計劃把城鄉結構調整作為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內容之一,提出實施城鎮化戰略,促進城鄉共同進步。
一、城中村改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1、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需要
對一個城市的宏觀發展而言,城中村的存在導致作為城市寶貴資源的土地未能實現其效用、效益的良性循環,未能發揮土地的最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很多城中村占據了城市比較優越的區位,但是在開發上卻遠遠落后于其他區位條件差的城市地區。
2、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需要
城中村的改造不同于城市中的舊城改造,被認為是城市化進程中最大的難題。宅基地、自留地以及工業用地,祖屋、新房、出租房,合法產權以及違章、違法建筑,形成復雜紛繁的土地、房屋關系;村民、集體、開發商以及全社會的利益,村民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多方利益交織在一起。
3、城市社區建設發展的需要
城中村作為城市一類獨特社區,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如果能夠積極對待、揚長避短,加快促進其向社區居委會轉變,這樣不僅可以促進這些城中村的社區建設,而且會大大促進整個城市的社區建設。
4、城中村自身發展的需要
加快城中村的改制和改造還是城中村本身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城中村以出租屋經濟為支柱的發展方式已經越來越缺乏后勁。城中村經濟進一步發展必須要有與其相適應的經濟組織形式,即以股份制的方式促進原有村集體經濟組織向公司轉變。
無論是從城市整體發展還是從城中村自身發展來看,城中村目前的存在形式都有其嚴重弊端,如果不加以改造,必然會對社會、經濟、環境等各方面發展帶來嚴重制約,可以說城中村改造已經迫在眉睫。、
二、城中村改造的常見模式
因此,進行“城中村”改造,實現“城中村”與城市整體環境的有機融合,既要避免僅僅局限于房屋建筑形態的片面的改造模式,也要盡量將社會形態的改造融入其中。否則,雖然改造了“城中村”雜亂的建筑、混亂的環境,但“城中村”落后的社會形態、生活形態則可能依然如故,并且“城中村”存在的人員混雜、治安差、管理混亂的情況還將可能難以根本改觀。對“城中村”的改造模式,由于各地具有不同的特點,因而從不同的視角來分析,也存在不同的改造模式,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改造模式:
1、從“城中村“改造的操作層面可供選擇的改造模式
目前在操作層面可供選擇的“城中村”改造主要有三種模式,即“城中村’’自行改造模式;引入房地產商等外部力量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根據城市總體規劃需要,實行整體搬遷的“城中村”改造模式。1.“城中村”自行改造模式
該模式要避免完全沿襲以前的出租經濟模式,要通過建造單身公寓,然后分配給每戶村民用于出租。要提倡建造商品房,限制并合理確定單身出租房的比例,這樣有利于讓擁有平等地位的商品房業主進入,從而有利于打破“城中村”的居住結構,有利于進行規范化、市場化的物業管理,同時也有利于盡快收回改造投資。在“城中村”建單身公寓,也要在設計上注意,利于將來可以將其改成套房出售掉。當然這些都取決于房地產市場的總體形勢,并要與整個房地產政策相協調。盡管有專家可能認為建單身公寓經濟回報高,但是如果全部建成單身公寓,當將來房屋出租市場萎縮時,不一定能保證長期穩定的收益。
2.引入房地產商等外部力量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引入房地產商等外部力量的改造模式有助于減輕“城中村”改造的資金壓力和管理理念的缺乏。雖然有人擔心引入房地產商開發的辦法可能導致容積率的提高,但我們認為這要分開來看。在一些基礎設施承載能力較好的地區,可以由房地產商開發,在合理利潤的前提下,限制容積率。在一些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敷、自身又無力開發的地區,可以采取由政府微利開發的方式,在核定各項成本、保證微利的基礎上,由政府房屋建設部門進行開發,以避免過高的開發強度。
3.根據城市總體規劃需要,實行整體搬遷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在根據城市規劃需要實行整體搬遷的地區,采取貨幣和房屋補償,就地或異地安置。但是,要注意在安置中使居民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社區中去。
總之,改造“城中村”要有超前眼光,對以上這三種改造模式來說,都要做好統籌安排,既改造好“城中村”的房屋建筑和基礎設施,而且要使“城中襯”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要使改造有利于變革“城中村”的社會結構,而不是繼續將“城中村”的初級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固定在‘‘城中村”的土地和房屋上,從而最終實現“城中村”與城市整體的完全融合。任何只顧眼前的改造思想和改造方式,都可能留下后遺癥,給未來城市發展帶來新的問題。
三、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創新
1、公眾參與視閾下的城中村模式建構
(1)重構政府、開發商和公眾角色
為樹立起市場經濟下的“公平自愿”原則,政府管理者盡快轉變觀念,積極引入公眾參與機制,充分認識到人民群眾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主體性地位,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切實保障群眾利益。政府應做到規劃管理的適度放權和政務公開透明。
(2)公眾參與渠道的建構
由于居委會實質上是政府的一個基層組織,住宅合作社基本上又多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成立,自發性的組織又具有不確定性,因而它們都不是公眾參與過程中直接代表居民利益的非營利性民間組織,所以為保障公眾在城中村改造中的有效參與,迫切需要建立相應的機構組織。
(3)政策和法律保障體系的建構
a實行立法公開,拓寬參與渠逍。。
b確立公眾參與城中村改造的法律地位
c完善司法程序,切實保障公民的參與權。
d落實公眾參與城中村改造的實體性內容。
(4)政府、開發商、居民和諧共贏機制的建構
2、基于公共治理城的中村改造模式創新
(1)提高改造政策的民主性及科學性,加強政府與各利害相關者的交流。
(2)開辟除社區組織作為政府與市場機制之外的第三條道路。
(3)引入市場機制,提高改造效率和效益。
(4)探索多樣化改造模式,多元化改造主體。
參考文獻:
[1]方可.當代北京舊城更新:調查•研究•探索[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2]汪堅強.“民主化”的更新改造之路[J].城市規劃,2002,(7).
[3]郭臻.珠海市“城中村”改造中的多方利益建構[J].城市規
劃,2005,(2).
[4]宋言奇.舊城更新中的公眾參與[J].經濟研究與方略,2005,(6).
文章標題:城中村改造的模式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80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