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混凝土澆筑;炷翝仓24個小時后便可脫模。
(5)爬架頂升。拆除導軌與附墻掛座的鋼銷,將千斤頂上軛和下軛的轉向開關同時轉向上位,啟動千斤頂油泵,將導軌提升至上端的附墻掛座上,并用鋼銷將導軌與附墻掛座栓接在一起;將提升千斤頂的上、下軛轉向開關同時轉向下位,啟動油泵,爬架與附墻掛座脫離并完全附在導軌上,千斤頂頂升,帶動爬架上升,經多次頂升使爬架提升至設計標高后,將爬架上的保險銷與附墻銷接爬架提升完成。爬架的四個面可同步提升,也可分面分步提升
爬架提升到位后,安裝下一節段爬架提升所需的預埋件,先合外模,再合內模。重復上述步驟,開始下一節段施工。
4.4液壓自爬模結構體系
液壓自爬模結構體系由模板系統、爬架架體系統、工作平臺等組成(見圖2)。
。1)模板系統
模板采用進口芬蘭維薩木膠合板,厚度21mm,并設有豎肋(20cm高木工字梁)與橫肋(雙[14槽鋼背楞)。每塊模板間采用螺栓連接,用鋼板固定,加設兩道加固背楞,從而保證模板的整體性。這種模板質地堅硬,材質好,可多次重復利用,經濟實用,標準化程度高。
。2)爬架架體系統
爬架體系統分為桁架、爬升兩部分,其中桁架部分由上架體和下架體兩部分組成。上架體與模板合為一體,下架體是整個爬模系統中的承重結構,與上架體連為一體。上架體可在下架體的滑道上移動,爬升部分中液壓設備全部堆放在此處。
液壓自爬模架體系統中爬升部分由液壓系統、導軌、預埋件組成。導軌是整個爬模系統的爬升軌道,它由兩根[20槽鋼及一組梯檔組焊而成,供上下軛的棘爪將載荷傳遞到導軌,進而傳遞到埋件系統上。液壓爬升系統包括:液壓泵、油缸、上軛和下軛四部分。
。3)工作平臺
本套液壓自爬模系統共設置了5層工作平臺(見圖2),1號、2號平臺主要用于勁性骨架的安裝、鋼筋的綁扎、砼的澆筑,為一般的承重平臺;3號平臺為主承重平臺,用于調整模板、堆放施工用物品;4號平臺為爬架的提升操作平臺,用于安裝液壓起重設備;5號平臺主要用于人員的上下電梯、拆卸爬架預埋件,錨固區塔柱的截面預應力張拉、壓漿、封錨等工作的工作平臺。
4.5施工中的幾個重要環節
(1)塔柱水平支撐系統
在橋塔兩塔柱頂部連接板未施工前,大曲線橋塔塔柱懸臂長度達70余米,若不采取輔助措施,塔柱將偏離設計位置,且塔根區段拉應力過大,截面混凝土宜開裂,為此在塔柱懸臂范圍內需設置多道水平橫撐,橫撐位置、剛度及頂撐力經分析計算確定。本橋塔塔柱共設置三道內撐,頂撐力分別為135t、121.5t、185t。
。2)勁性骨架制作及定位
塔柱施工過程中,勁性骨架作為塔柱鋼筋綁扎、模板安裝固定的主要受力及參照物,其整體剛度及位置的正確與否意義重大,為此采用專用胎架分節段制作勁性骨架,并經預拼裝檢驗合格后方可吊運安裝。勁性骨架采用空間三維測量法放樣定位,為方便定位及節段拼裝,在每節骨架四周設置基準測點進行校核,確保勁性骨架的安裝精度。
。3)施工測量
為防止塔柱逐節段施工放樣誤差的累積,塔柱施工放樣時不得采用相對高程,應采用絕對高程,即按照大曲線型塔柱的圓心與半徑推算出每施工節段的立模高程(即放樣定位點的三維空間坐標),并采用全橋測量控制網,以空間三維測量法檢查各放樣定位點的準確性。
5結論
大曲線型橋塔造型新穎美觀,實現了結構功能與建筑藝術的和諧統一,本橋塔的順利建成,說明我國已掌握了大曲線橋塔的建造技術,這對豐富橋梁形式、推動橋梁技術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