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修補法是沿構件表面涂刷水泥漿、油漆、瀝青、環氧樹脂等材料來修補構件表面細小的混凝土裂縫,對于混凝土干縮裂縫常采用這種辦法來進行修補。另外,對于中等寬度的溫度裂縫,還可以采用向裂縫中填充剛性材料(水泥砂漿、膨脹漿和樹脂砂漿等)和彈性材料(丙烯酸樹脂、硅酸脂、聚硫化合物、合成橡膠等)以固定裂縫和阻止裂縫的擴張。
內部修補法是采用壓力灌漿,它不僅修補混凝土表面的裂縫,而且能注入到構件的內部,以裂縫進行粘合封閉和補強,為了提高灌漿的飽滿度,一般采用壓力灌漿。目前常采用的灌漿材料有純水泥土灌漿和環氧樹脂灌漿,對于施工裂縫和大寬度裂縫多采用此方法進行修補。
2、結構性裂縫的加固補強方法
如前所述,由于結構性裂縫主要是由于構件在荷載作用下引起的,所以對于這類裂縫的加固,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計算分析方能確定其加固的方案,其計算方法在相關規范、技術標準和手冊上均有介紹,在這里只簡單羅列一些常用的加固方法。
加大截面法是采用增大原結構或構件的截面積,以提高其承載力和滿足正常使用的加固方法,這種加固方法廣泛使用在加固混凝土結構中的梁、板、柱和鋼結構中的柱及屋架以及磚墻柱等。
外包鋼加固法是在鋼筋混凝土構件四周或兩面包以型鋼的一種加固方法,它適用于對混凝土柱、梁、屋架以及煙囪等構筑物的加固。
預應力加固法適用于混凝土承重(包括受拉、受壓、受彎)結構的構件,要求提高承載能力、剛度、和抗裂度,同時又要求不占更多空間的構件。
外部粘貼鋼板加固法是指用高強度的結構膠粘劑把鋼板貼在構件外部的一種加固方法,這是一種新型的加固技術,它常被用來加固承受靜力荷載作用下的鋼筋混凝土(或型鋼)受彎、受拉構件。
當然,對于結構裂縫的修補或補強加固措施還有很多,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安全性、適用性、經濟性,在加固設計中提出相應的處理對策后再進行加固,從而避免裂縫對構件造成進一步的危害。
二、裂縫對結構的危害
當裂縫的寬度超過了一定的限值就成了有害裂縫,有害裂縫的存在嚴重影響結構物的耐久性和適用性,其危害主要表現如下:
1、冰凍的影響。這點在北方地區的表現更為惡劣,混凝土一旦產生裂縫,水分就會乘虛而入,即使滲入不是很深,但當外界氣溫降到-20c以下時,水分便會凝結成冰。水分結冰后體積膨脹約9%,導致裂縫邊緣的散裂,而冰融循環一次這種散裂就發生一次,從而導致裂縫的逐漸加寬。
2、鋼筋的銹蝕。縱向裂縫與鋼筋銹蝕的關系比較復雜,有“先裂后銹”和“先銹后裂”兩種情況。“先裂后銹”即由于鋼筋混凝土收縮,導致塑性下降。同時,由于施工質量等原因引起的沿鋼筋縱向裂縫和梁中沿箍筋的裂縫,常常成為空氣、水分及其它侵蝕介質的通道,久而久之,使鋼筋產生銹蝕,從而削弱了鋼筋的受力截面積。特別是高強鋼絲,因其表面積大而截面積小,銹蝕對其危害更大;“先銹后裂”即由于鋼筋混凝土的炭化或氯鹽的作用,使鋼筋發生銹蝕。銹蝕物體積比原體積增大3~4倍,使鋼筋周圍的混凝土產生很大的拉力,從而引起沿鋼筋長度方向的混凝土產生縱向劈裂裂縫,一旦保護層混凝土劈裂,鋼筋與外界接觸,甚至完全裸露于空氣當中,導致銹蝕速度迅速加快。
在實際結構中,這兩種情況是相互作用且同時進行的,裂縫的產生使鋼筋銹蝕,鋼筋銹蝕的發展又促進了裂縫的擴展,如此銹——裂——銹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混凝土保護層完全脫落,致使鋼筋失去了抵抗銹蝕的保護,甚至結構被徹底破壞,從而引起建筑物的滲漏,影響建筑物的美觀和使用功能。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了解裂縫分析產生的主要原因和對結構構件的危害,是確定對出現裂縫的構件如何處理的必須步驟,同時,也為選定經濟有效的措施來保護鋼筋混凝土具有重大意義。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