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證通風,克服煤層地質
在煤層區域施工人工挖孔樁,重點是需判斷煤層中是否含有甲烷、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氣體,為保證在煤層區域內人工挖孔的安全,在每日下孔前采用美國進口的氣體檢測儀進行檢測,二氧化碳、甲烷是否超標,一旦超標必須對孔內氣體進行循環通風后才能下井,在此基礎上采用下放小鳥等措施再次判別孔內的氣體狀況。對每孔進行大功率鼓風機加強井內通風,并嚴禁工人帶明火進入孔內。
四、微差控制爆破,減小震動和飛石
微風化的炭質灰巖最大強度達到98MPa,硅質巖64.7MPa,面對如此之高的巖石強度,采用人工風鎬肯定行不通的,必須采用爆破開挖。洪山廣場地處市區中心,周邊都是環形道路,車輛眾多,一旦爆破控制不當,飛石將直接飛出圍擋外。且中南路下穿通道離最近的爆破孔位僅7m,如何保證在爆破期間通道的下沉和變形也是擺在項目面前的關鍵。從理論出發,對爆破有可能對下穿通道的影響進行分析:
爆破振速對建筑物影響,主要是中南路下穿隧道的影響,2-Q軸樁爆破開挖時距下穿隧道最近,距離R=17m,堅固的混凝土建筑物,構筑物振速臨界值要求v≤200mm/s。
爆破振速計算如下:
v=K(Q1/3/R)2
式中:
v—建筑物質點垂直振動速度(mm/s);
Q—炸藥重量(Kg),齊發爆破按總裝藥量計算;分段爆破按最大一段藥量計算;
R—自爆源到被保護建筑物或構筑物的距離(m);
K—與巖石性質、地勢高低、爆破方法和爆破條件有關的系數,在巖石中為300~700;在土中為1500~2500;
α—爆破地震波隨距離衰減的系數,一般為1.5~2.0,較遠距離取1.5,近距離取2.0。
v=700(3.4581/3/17)2
=5.54mm/s<200mm/s,安全。
同時對孔眼的布置形式,孔的深度,掏槽形式、雷管段位、單孔裝藥量等多方面出發,盡可能的降低爆破帶來的影響。
五、狠抓過程安全管理
對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安全,在過程中通過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控制:
1、人不安全行為
(1)特殊工種持證上崗,確保施工安全;
(2)施工前及施工時間內不許飲酒,嚴禁酒后操作施工;
(3)所有施工人員進場施工時,必須穿戴好勞保用品;
(4)不得帶病上崗;
2、孔口周邊防護
(1)孔口周邊必須設置護欄,護欄高度宜為0.8m;
(2)孔四周設置約30cm高踢腳板,防止孔口周邊碎石掉入孔內;
3、氣體檢測
(1)在每次下井之前必須進行氣體檢測和活體試驗,保證孔內空氣良好;
(2)當達到10m挖深后,必須連續向孔內通風,保證風量25L/S,如遇胸悶等現場及時與孔口人員聯系;
4、防物體打擊
(1)主要是孔口物體墜入,導致孔內人員物體打擊,在孔周邊嚴禁人員跑動,嬉笑,打鬧,四周設防護欄;
(2)護壁掉入導致孔內人員受傷,加強對護壁混凝土質量檢查,發現脫落跡象,及時清除;
(3)吊裝過程中,由于繩索原因或者吊裝晃動,渣土墜落,在孔底上方2m設置防物體打擊板,在吊裝過程中,孔內人員躲入打擊板下防止打擊。
5、上下孔安全
(1)為保證上下孔的安全,孔壁設置鋼梯供人員上下,下入孔內過程中必須幫系安全帶;
(2)設置應急軟梯,每孔必備,一旦發生險情,及時通過軟梯逃出孔內。
6、機械操作安全
(1)主要為強制式攪拌機操作安全,相關人員嚴格按照機械設備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2)空壓機安全,嚴禁太陽下暴曬;
7、施工過程中,必須有安全員全過程巡查。
結論:
通過理論計算與周邊實際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摸索出人工挖孔可能的安全風險,同時逐一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加強過程的施工安全技術管理,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下,人工挖孔的安全風險是可控的。
參考文獻:
1、JGJ94-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北京2008
2、周水興、何兆益、鄒毅松路橋施工計算手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10月
3、DB42242-2003湖北省地基基礎設計規范湖北省建設廳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發布2003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