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1-05-20 17:41 熱度:
摘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南京明城墻的修復工作中,我們要遵守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共同準則,借鑒其他國家在文物修復與保護方面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切實維護南京城墻文物的原真性、整體性和持續性。
關鍵詞:意大利文物修復理念,南京城墻修復原則及實踐,啟示與借鑒
作為東西方兩個重要的文明古國,中國和意大利都擁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在人類文明史上,中意兩國人民各自書寫了不朽的篇章。古老的中華文化開啟了東方文明的先河,意大利則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特別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發軔于此。
一、意大利文物修復的基本理念
意大利的文化遺產保護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許多國際公約的制定也都以意大利的保護理念為依據。意大利強調在文化遺產保護與修復過程中,應遵循的真實性與原生性原則、最低干預原則、可識別原則、可逆性原則、與環境相協調原則,被《威尼斯憲章》等國際公約所廣泛采納。
“修復”是一個希臘詞匯,它意味著一種努力與古建筑保持風格協調的工作。在西方文物修復界,意大利專家布蘭迪(CesareBrandi)1963年撰寫的《文物修復理論》影響深遠,他在書中提出最小介入、可逆性、可再處理性、可識別性等原則,代表了西方文物修復保護的主流觀點。
《威尼斯憲章》的通過是在布蘭迪的《修復理論》出版(1963)的一年之后,而在這個憲章中的一些重要的條文、精神、用語,可以說直接來自于布蘭迪所代表的意大利修復流派。
1964年5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下,國際建筑師和技師協會的第二屆會議在威尼斯召開,通過了一個《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簡稱《威尼斯憲章》。
《威尼斯憲章》的第一條:“歷史古跡的概念不僅包括單個建筑,而且包括能夠見證某種文明、某種有意義的發展或者某種歷史事件的城市或鄉村環境”。第三條:“保護和修復文物古跡,既要把它們當作為歷史的見證,又當作藝術作品予以保護”。
第七條:“一個文物古跡不能與它所見證的歷史和所處的環境分離,除非是為了保護古跡的需要或因為國家、國際極為重要的利益,否則不能局部和全部搬遷”。這是《威尼斯憲章》里面一個重要的原則——文化遺產的“不可移動性原則”。
第九條:“修復的過程是一種高度專業性的工作,其目的在保存和展示古跡的歷史和美學價值”。在做一個修復之前,要經過非常嚴謹的考古學和歷史學研究,而修復的目的在于保存和展示布蘭迪所謂的藝術與歷史雙重原則。“任何不可避免的增加必須與該建筑的外觀有所區別,并且要有一個現代標志”,這叫修復的“可識別性原則”。
第十一條:“各個時代施加在古跡上的正當貢獻必須予以尊重,因為修復的目的不是追求風格的統一”。這是修復的“歷史痕跡原則”。“當一座建筑物含有不同時期的重疊作品時,其底層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即在被去掉的表層價值甚微,而被顯示的東西具有很高的歷史、考古和審美價值時,才能證明有其正當理由”。
《威尼斯憲章》上述幾項原則已經成為國際文物修復的基本原則,至今仍然得到尊重。
近年來,南京與意大利羅馬、佛羅倫薩、盧卡等城市在城墻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開展了一些交流與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修復是對文物各種價值再認識的過程,意大利修復理念是“保護、維持”原則,維持不了現狀,不得不修復時才修復。修復前要提出申請,在研究了文物的年代、特性、結構后認為有足夠的技術能力修復的情況下才修復。以“人為最小干預”為原則,尊重文物的“唯一性”,強調文物修復的“可逆性”,盡量避免“真正的修復”。目前沒有技術能力修復,又能維持現狀的文物絕不修復。
意大利對文物古跡修復的要求近似苛刻,對于那些損壞面積較大或殘缺不全者,盡可能維持文物被剛發現時的面貌。修復時,修補處必須與原文物有所區別,絕不魚目混珠。修復原材料如無法滿足時,則會在反復試驗的前提下使用具有可逆性的新型材料。
二、南京城墻修復原則及實踐
南京明城墻目前保存下來25.267公里,這個長度在世界古代城垣中名列第一。作為南京城內規模最大的單項文物,明城墻的保護工程規模浩大。自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在南京市建委、文物局等相關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南京市城墻管理處對南京城墻東水關至西水關、太平門至玄武門、獅子山至定淮門等許多地段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和整治,搶修了90%以上的現存城墻。多年來,在城墻修復過程中堅持以“不改變文物原狀”為原則,遵守古建筑修繕“四保存”原則和《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的要求,提高修舊如舊的技術能力,具體做法:利用收回散落在民間的原城墻磚修復加固墻體,按城墻原貌修復,對于病害沒有達到危險臨界部位的墻體不采取干預措施,通過防水,清除雜樹雜草等治理方法減緩病害的發展等,在利用中國傳統保護理念的同時,不斷的吸收西方修復理念,用于城墻保護之中,例如真實性與完整性原則、最低干預原則、可識別原則等,使之與修復前相比,從城墻本體到內外側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2007年10月,在南京舉辦的“城墻科學保護論壇暨中國古都學會城墻保護專業委員會首屆學術研討會”上,全國著名文博專家學者及18個城市城墻保護專業工作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框架體系下,提出了中國城墻保護的普遍性原則——《關于中國城墻保護的南京宣言》。明確了城墻保護工作中爭議較大的諸多問題,積極倡導城墻保護的真實性和整體性原則。
南京宣言強調城墻保護的目的是真實、完整地保存并延續其歷史信息及價值。城墻保護工作是通過技術或管理的措施最大可能地延續現狀,緩解損傷,所有保護措施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城墻作為一種防御體系,在形式、體量、環境方面有其獨特性,應實施完整性保護規劃,不僅要保護好城墻本體,還要保護好歷史環境,更要將城墻保護有機地融入現代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中。南京宣言還強調對城墻遺址的保護,同時明確指出:為了真實、完整地保存和延續城墻的歷史信息及價值,不主張在城墻遺址上對已不存在的墻體或建筑進行大規模復建。
近年來,社會各方面爭議較大的問題就是南京城墻上“破墻開路”和“開城門”。南京陸續復建和新建了儀鳳門、華嚴崗門、中華東門、中華西門、武定門、長干門、雨花門、標營門八座城門,很多城門的新建工程沒有考慮到文物的原真性和與周邊環境的協調。位于南京白下區月牙湖西側的標營門,自建成以來就飽受質疑。這里的城墻歷史上是沒有城門的,是1996年為開通后標營路,建月牙湖大橋才把城墻破出一個口子的。現代版的標營門城門主體結構是鋼筋主體搭建,混合砂漿澆筑,最后在外面貼上中間穿孔的仿古城墻磚。
三、結語
文物承載著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把它傳承下去是我們文物工作者的職責。強化發展的理念,掌握先進的技術,使用合理的方法是文物保護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我們要切實做到尊重科學、尊重文物的唯一性。
在文物修復的理念方面,中西方存在著不少差異,但是西方修復理念的傳入并不是和傳統修復理念的對抗,更多的是對傳統修復技術的改進、提高與完善。我們應當借鑒西方修復理念的有關看法,做到中西結合,尋找出有利于中國文物特點的修復方法,使中國傳統修復形成自己的技術特點和修復理念。對于南京明城墻的修復工作,我們要遵守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共同準則,保持南京城墻文物的原真性、整體性和持續性。
文章標題:意大利文物修復理念對南京城墻修復工作的啟示和借鑒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901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