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交通運輸論文 發布日期:2012-11-05 09:03 熱度:
摘要: 結合秦皇島城市西部快速路需上跨京哈鐵路的工程特點,為確保鐵路運營安全,減少或消除對既有鐵路的影響,同時保證工程能夠優質、安全、快速的完成,設計部門經過篩選采用轉體橋方案。即先進行承臺、球鉸及牽引系統施工,并搭設支架澆筑主塔、墩身、連續梁,然后在封鎖要點后進行轉體,在鐵路上方合攏。本文以該工程為例對轉體橋施工的關鍵技術與控制要點探討,旨在對今后類似新建公路上跨既有鐵路提供借鑒經驗。
關鍵詞: 快速公路上跨鐵路,轉體橋,施工關鍵技術
1 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秦皇島城市西部快速路上跨京哈鐵路,全長133m,設計為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左右幅分離,橋梁跨徑布置為:左幅橋40+48+45m,右幅橋45+48+40m,左右幅均在48m跨上跨京哈鐵路,采用平面轉體法施工。主梁采用單箱四室直腹板箱型截面,主梁分三段澆注:轉體連梁(42+42)m、邊跨現澆段(46m)、合攏段(3m)。轉體球鉸直徑3.0 m,轉體重量7200t。道路按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規劃橫斷面布設為四幅路,橋面總寬47.5m,單幅橋面寬23m,中央1.5m分隔,帶主線雙向6車道,橋梁與鐵路交角為73.4°。
2 工程特點及難點分析
本工程特點及難點為上跨既有京哈鐵路,施工方案需報鐵路局審核批準,經同意后簽訂相關安全配合協議;現場施工時需鐵路局相關部門進行配合,并改移影響施工的相關鐵路設施。為確保既有鐵路運營安全,減少對鐵路運營的影響,該橋采用整幅箱梁轉體施工。
另一轉特點及難點主要為轉體施工,轉體結構由轉體下轉盤(承臺)、球鉸、滑道、助推反力座、拽拉反力座、上轉盤(轉臺、轉體底座)、撐腳、墩柱、主梁、轉體牽引系統等組成。轉體重量7200t,通過設置轉動牽引系統,逆時針同步轉動上轉盤73.4°至合攏段位置,和橋軸線重合。而轉動球鉸是轉動體系的關鍵工作,制作及安裝精度要求高,委托有資質的生產廠家加工。
3 轉體橋施工的關鍵技術
轉體橋總體施工步驟為:樁基→承臺基坑支護→承臺(轉體下轉盤)施工,并安裝球鉸下盤及滑道→球鉸四氟乙烯片安裝,同時進行反力座施工→球鉸上盤安裝,保險撐腳安裝→轉臺及轉體底座(轉體上轉盤)施工→墩身施工→轉體連梁施工→轉體實施→合攏→封盤。而施工的關鍵工作在于轉體體系及轉體施工,本橋轉動體系為球面轉動體系,球鉸分上、下球鉸,球鉸間四氟乙烯板、固定上下球鉸的鋼銷、下球鉸鋼骨架。
3.1 轉體下盤(轉體大承臺)施工
轉體下盤(轉體大承臺)為支承轉體結構全部重量的基礎,支撐重量7200噸,轉體完成后,與上轉盤共同形成橋梁基礎。下盤采用C40混凝土,下轉盤上設置轉動系統的下球鉸、保險撐腳的環形滑道及轉體拽拉千斤頂反力座等。轉體大承臺尺寸為14.5m×14.5m,為了要控制球鉸及下滑道的安裝精度的要求,轉體大承臺的澆注分三次完成。
3.1.1 第一步綁扎承臺底和側面四周鋼筋,進行第一層混凝土澆筑,并在混凝土頂面預埋滑道和下球鉸骨架安裝角鋼;
3.1.2 安裝下滑道骨架和下球鉸骨架,要求骨架頂面的相對高差不大于5mm。骨架中心和球鉸中心重合,與理論中心偏差不大于1mm;
3.1.3 綁扎預留槽兩側鋼筋,安裝預留槽模板,進行二次混凝土澆注;二次澆注至承臺頂面,控制好預留槽混凝土高度;
3.1.4 綁扎球鉸預留槽和下滑道鋼筋,安裝滑道鋼板,要求滑道鋼板頂面局部平整度不大于0.5mm,相對高差不大于5mm,采取調整骨架上的螺母使其水平;
3.1.5 第三次澆筑預留槽混凝土(下滑道鋼板下部和下球鉸預留槽),澆筑千斤頂反力座和轉體牽引反力座混凝土。
3.2 球鉸安裝
3.2.1 球鉸下盤定位支架安裝
轉體下轉盤(承臺)澆注完第一次混凝土后,在已預埋好的預埋件上安裝下球鉸定位支架。
3.2.2 安裝球鉸下盤
待承臺第二次混凝土澆注后,在定位支架上安裝微調裝置,再吊裝球鉸下盤放在定位支架上并進行對中和調平,通過調節微調裝置精確定位球鉸下盤,球鉸下盤精定位后進行鎖定。
球鉸對中采用十字線法進行,要求球鉸中心縱橫向誤差不大于1mm;球鉸水平調整先使用普通水平儀調平,然后使用精密水準儀調平,控制球鉸圓周頂面處各點相對誤差不大于1mm。
3.2.3 安插定位銷
下球鉸安裝完成并其底部混凝土澆注完畢后,將球鉸定位銷插入球鉸下盤預埋軸套中組成球鉸定位軸。
3.2.4 鑲嵌四氟乙烯滑動塊
定位銷安放好后,即可鑲嵌四氟乙烯滑動塊。
四氟乙烯滑動塊安裝前,先將球鉸下盤滑動面清理干凈,要求安裝后各滑動塊頂面應位于同一球面上,其誤差≯0.2mm。
3.2.5 涂抹黃油四氟乙烯粉
滑動塊安裝合格后,在球面上滑動塊間涂抹黃油四氟乙烯粉,使黃油四氟乙烯粉均勻充滿滑動塊之間的空間,并略高于滑動塊頂面,保證滑動塊頂面有一層黃油四氟乙烯粉。
3.2.6 球鉸上盤安裝
球鉸上盤附著在下盤上安裝,安裝前先起吊球鉸上盤,調整好起吊千斤繩使球鉸上盤吊起后水平不傾斜,對準定位銷并套入定位銷緩慢下落直至降落到球鉸下盤上,再試轉動確認球鉸上盤轉動自如后臨時鎖定球鉸上下盤。注意球鉸下盤下落過程中不得碰撞球鉸定位鋼銷。
3.2.7 密封球鉸上下盤吻合面
球鉸上下盤間臨時鎖定限位后,用封口膠帶纏繞密封球鉸上下盤吻合面外周,嚴禁泥砂或雜物進入球鉸。
3.3 撐腳的安裝
本轉動體系有4對撐腳,每個撐腳由兩根直徑600mm、高1660mm的鋼管焊在厚30mm扇形鋼板上,撐腳內填充微膨脹混凝土,撐腳底與不銹鋼板間預留20mm間隙,施工時,在撐腳底和不銹鋼板間放置由木條做成的一個方框,方框厚度為20毫米,內填平石英砂,把撐腳水平地布置在石英砂上。在滑道上布置8個砂箱,砂箱直徑為500mm,每個理論承重300t,用來支承上轉盤和上部結構的重量,同時起到穩定上轉盤作用。
3.4上轉盤施工
轉體上盤是轉體的重要結構,在整個轉體過程中形成一個多向、立體的受力狀態,上盤布有縱、橫向預應力筋,采用單端張拉,錨固端采用P型錨具。
上轉盤施工分兩步:
a.下部為1.0m厚、直徑為11.5m的圓柱臺,其中預埋兩對對稱于轉盤中心的牽引索;
b.上部為13.5×13.5×2m的矩形臺,結構中心與球鉸中心重合,施工時預埋橫縱向預應力筋,達到強度以后進行預應力張拉。
3.5 牽引系統
本橋轉體設計給定每一T構2束牽引索,每一T構采用一套ZLD200自動連續頂推系統,每套ZLD200自動連續頂推系統由兩臺ZLD200型連續頂推千斤頂、兩臺ZLDB液壓泵站和一臺ZLDK-16主控臺組成,其相互間通過高壓油管和電纜線相連接.
每臺ZLD200型連續頂推千斤頂公稱牽引力2000KN,牽引索有18根強度級別為fpk=1860Mpa的φ15.24鋼絞線。預埋牽引索時清潔各根鋼絞線表面的銹跡、油污后,逐根順次沿著既定索道排列纏繞后,穿過ZLD200型連續頂推千斤頂。牽引索的另一端應先期在上轉盤灌注時預埋入上轉盤混凝土體內,作為牽引索固定端。
轉體結構的索引力、安全系數及轉體時間的初步計算:
轉體總重量W為72000KN。
其摩擦力計算公式為F=W×μ。
啟動時靜摩擦系數按μ=0.1,靜摩擦力F=W×μ=7200KN;
轉動過程中的動摩擦系數按μ=0.06,
動摩擦力F=W×μ=4320KN。
轉體拽拉力計算:
T=2/3×(R·W·μ)/D
R—球鉸平面半徑,R=150cm;
W—轉體總重量,W=72000KN;
D—轉臺直徑,D=1150cm;
μ—球鉸摩擦系數,μ靜=0.1,μ動=0.06;
計算結果:啟動時所需最大牽引力T=2/3×(R·W·μ靜)/D=626KN<2000KN;
轉動過程中所需牽引力T=2/3×(R·W·μ動)/D=375KN<2000KN。
故本橋選用兩套ZLD200型液壓、同步、自動連續牽引力系統(牽引力系統由連續千斤頂、液壓泵站及主控臺組成),形成水平旋轉力偶,通過拽拉錨固且纏繞于直徑1150cm的轉臺圓周上的鋼絞線,使得轉動體系轉動。
4、轉體施工實施
4.1 轉體前施工準備
施工前與鐵路局簽訂安全協議,施工時成立轉體指揮小組,布置好測量觀測點、清理滑道,解除撐腳約束,安裝好助推千斤頂及反推梁,解除上轉盤約束,做好T構不平衡力測試及配重,并安裝好牽引索,做設備測試,確保儀器調試正常,在封鎖要點后進行施工。
4.2、試轉
在上述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全面檢查一遍牽引動力系統及轉體體系、位控體系、防傾保險體系等是否狀態良好。試轉時應做好以下兩項重要數據的測試工作:
⑴每分鐘轉速,即每分鐘轉動主橋的角度及懸臂端所轉動的水平弧線距離,應將轉體速度控制在設計要求內。
⑵控制采取點動方式操作,測量組應測量每點動一次懸臂端所轉動水平弧線距離的數據,以供轉體初步到位后,進行精確定位提供操作依據。
4.3、正式轉體
轉體人員接到轉體命令后,啟動動力系統。張拉牽引千斤頂,分級加力,按100KN一級分級加力,直至撐腳走板水平位移觀測確定啟動,并記錄靜摩阻力。勻速轉動,平轉基本到位(距設計位置約1m處)減速,降低平轉速度,距設計位置0.5m處,采取點動操作,并與測量人員配合確認點動后梁端弧長。在距設計位置0.1m處停轉,測量軸線,根據差值,精確點動控制定位,防止超轉。
轉體就位后,精確調整轉體傾斜位置,并用型鋼將上下轉盤抄死。臨時墩墩頂與梁底先行抄死。防止梁體在外力作用下擺動。
利用臨時墩墩頂上設置的千斤頂,精確地調整梁體端部標高,并采取措施抄墊。
5 結束語
橋梁轉體施工是將箱梁重量通過墩柱傳遞于上球鉸,上球鉸通過球鉸間的四氟乙烯板傳遞至下球鉸和承臺。待箱梁主體施工完畢以后,脫空砂箱將梁體的全部重量轉移于球鉸,然后進行稱重和配重,利用埋設在上轉盤的牽引索、轉體連續作用千斤頂,克服上下球鉸之間及撐腳與下滑道之間的動摩擦力矩,使橋體轉動到位。通過本次關鍵技術的施工控制,使整個轉體施工更加快速、簡便、安全、易控,減少對既有鐵路影響,并實現了該橋如期安全的轉體到位,是一項值得推廣的轉體工藝。
文章標題:論轉體橋施工關鍵技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otongyunshu/1376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