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交通運輸論文 發布日期:2013-05-02 15:06 熱度:
摘要:慢行系統是反映城市文化和以人為本精神的重要窗口,在山地旅游型城市中,因其受地形條件限制,路網格局及居民的出行方式有別于平原城市,其發展的模式也較為特殊,因此本文通過對山地旅游型城市的交通及居民出行特點進行分析,旨在提出適合于山地旅游型城市慢行系統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慢行交通,山地城市,路網格局,發展模式
1.前言
隨著城市交通機動化的發展,慢行系統作為城市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部分城市曾一度的淡出,在經歷了交通擁堵、人車矛盾、環境污染、能源緊缺等一系列的問題之后,居民的出行逐漸開始向慢行回歸,其背后同時也隱藏著新城市主義所提倡的回歸綠色、自然、健康生活及“低碳出行”理念的思潮。在國內,“慢行交通”的概念的提出最早見于2007年《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書》,在二〇一〇年五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施行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編制導則》中第3.6條及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頒布施行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編制辦法》中第十一條都特別要求對自行車及步行系統進行規劃。
目前對“慢行交通”的定義,在可參考的文獻資料中大多指步行或者自行車等以人力為空間移動動力的交通,包括自行車系統和步行系統。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電力交通工具的出現,新的各種交通工具也逐漸走上舞臺,如輪滑、滑板車、電動滑板車、微型電動車、迷你型電動摩托等都已成為一種短途代步工具。
因此筆者認為慢行交通的概念應當定義為:最高時速在一定的安全行駛范圍內(一般不超過20km為宜),對行人不構成嚴重安全威脅的、以人力或助動力為空間移動動力的交通,包括步行系統及非機動車系統。
慢行系統作為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空間之一,多樣化的交通方式有利于生活情趣的營造,增進人際間的交往。
當前不論國內還是國外,積極發展慢行交通已成為國際社會應對機動化的發展的一種有效措施之一。
在國內,上海、北京、武漢等一線城市都先后已經針對慢行系統編制了相應的規劃,并付諸于實施,杭州也已經在建設“城市慢行系統”工程,倡導綠色交通。
目前我國慢行交通系統規劃研究還處在探索階段,相關理論尚不完善,有待于更進一步的研究。本文通過對道路網絡布局特點及居民出行特征進行分析得出山地旅游城市慢行系統的適宜發展模式。
2山地旅游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統模式研究
2.1道路網絡布局特點
山地旅游型城市大多依山傍水,自然環境較好,由于受到山體的沖擊及水系分割的影響,路網一般呈自由式分布,部分平坦區域為方格網,城市總體路網以復合式見多。另外,山地城市地形坡度較大,同時存在較多橋梁,這與平原城市有著較大的區別。
獨特的道路形態決定了山地城市慢行出行的高效性,從路網形式來看,一般情況下,在適合慢行出行空間距離范圍內,道路的非直線性系數越高,則慢行出行的效率也就相對較高。
2.2居民出行特征
山地旅游型城市步行出行方式所占比例較大,主要原因是非機動車出行受到地形限制,步行觀光游客數量較多。自行車、輪滑、滑板車、微型電動車等的比例較低,主要以青少年群體戶外運動健身、休閑娛樂為主。在中心區內部、中心區與外圍組團、中心區與主要景區、景區與景區之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客運走廊。部分城市主要出行方式比較見表1。
表1部分城市主要出行方式比較(%)[2]
城市步行公交出租車自行車統計年份
重慶62.6727.14.38—2002
廣州45.7526.850.6310.912003
南京26.5022.301.8037.912001
2.3山地旅游型城市交通適宜發展模式及理念
針對山地旅游型城市的自身特點,應當提倡以行人為導向(PedestrianOrientedDevelopment,POD)的城市發展模式。以“營造慢城生活”為理念,即突出“慢人、慢車、慢生活”的特點。在城市規劃方面應該注意以人為本,創造最適合步行城市空間,以行人為導向進行城市設計。
交通系統則宜采用以“常規公交+旅游公交+步行”方式為主,以自行車、輪滑、助動車等休閑、健身為補充的模式,有條件的地區也可采用“快速公交+旅游公交+步行”為主,自行車等為補充的發展模式。
2.4山地旅游型城市慢性系統形態研究
山地城市的慢行系統的發展形態應當結合城市具體的地形、地貌、用地布局的特點通盤考慮,步行系統應當實現區域全覆蓋,重點強調慢行核內步行專用道的布局規劃,非機動系統則重點強調廊道的規劃。通過對山地城市幾種常見的用地空間結構形態的研究,結合旅游型城市的特點,山地旅游型城市非機動車廊道可概括為以下幾種常見形態,即:集中連片式形態、多組團式形態、帶狀形態、外圍點狀形態,幾種形態的具體模式見圖1[1]。
圖1慢行系統常見形態
2.5道路斷面設計
由于山地城市的非機動車流量較少,可考慮將輪滑、自行車等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布置于同一平面見圖2,節約用地,避免機動車對非機動車的干擾,同時用不同鋪裝材料進行區分,增強慢性系統的活力與趣味。
圖4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布置于同一平面
3寧強縣慢性系統規劃案例
3.1項目概況
寧強縣地處秦嶺余脈向大巴山過渡的交匯地帶,周以前為少數民族氐羌所據,境內聚集了大量的自然及歷史文化遺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旅游。
縣城所在地漢源鎮,在總體規劃中被定為山水園林型城鎮,屬典型的河谷帶狀山地城市,城區內主要路網沿河流、山體呈自由式布局,局部地塊呈方格網狀形態。作為整個縣域的旅游服務基地,游客的數量隨著旅游開發力度的加強而與日俱增。
3.2規劃理念與目標
此次規劃以“新城市主義”作為規劃理念,以營造“慢車、慢人、慢生活”為出發點,依托自身優勢,力圖將寧強縣城打造成為最具品質的“休閑旅居勝地”。
3.3慢行系統規劃
3.3.1慢行休閑結構規劃
規劃結合城區用地格局,依托城市道路及主要河流,形成以玉帶河為紐帶的“一帶、二核、三山、五區”的慢行休閑結構系統見圖3,聯系城區主要公共領域圈及特質地區。
圖3慢行休閑結構規劃圖
慢行分區內以突出慢行交通的主導地位,為居民及游客提供舒適、便捷、安全的的慢行出行環境;慢行區之間通過設置慢行廊道相連接,實現區域之間的銜接。
3.3.2步行系統規劃
規劃結合城市道路交通框架,根據道路的使用性質和功能將主要的步行道路分為步行廊道、林蔭景觀步行道、濱河休閑道、山體健身步道、生活性步行道、特色商業步行專用道六種類型。
圖4步行系統規劃
3.3.3非機動車系統規劃
規劃遵循“分流、連區、穿核、取直、優先”等原則,將非機動車道分為廊道、集散道、濱水休閑道三種類型。
圖5非機動車系統規劃圖
3.3.4親水走廊規劃
規劃結合城市整體用地布局,以人們的出行特征為出發點,以玉帶河大水系為依托,圍繞玉帶河兩側配以相應的親水景觀休閑道,形成串聯各景觀節點的親水休閑走廊,并納入城市慢行交通體系中,既緩解城市慢行交通資源不斷緊張的局面,又提升慢行交通環境與質量,充分體現寧強縣大水系的獨特風貌。
4結語
倡導慢行出行,是二十一世紀人們對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共同呼吁,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在城市交通體系中的作用始終是無法替代的,這也是我們對其進行研究的目的意義所在。當然,慢行系統在不同地域,不同地形所適合的發展模式是多樣化的,但在規劃中的基本原則與主旨是不變的,即將“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原則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朱小康,吳尋.非機動車廊道布局規劃—以杭州市非機動車交通發展戰略規劃為例[J].城市交通,2008,(04):
[2]雷誠,趙萬民.山地城市步行系統規劃設計理論及實踐—以重慶市主城區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08,(03):
[3]衛明,張艷華.創造“以人為本”的城市步行商業系統[J].城市規劃匯刊,2000(1)同濟大學出版社.
[4]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系統規劃研究[Z].上海: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2007.
[5]《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編制導則》[S].
[6]《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編制辦法》[S].
本文選自國家級期刊《黑龍江交通科技》 ,《黑龍江交通科技》自創刊以來,緊緊圍繞國民經濟發展對交通科技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指導;結合我省低溫嚴寒特點和實際需要報導省內交通科技新成就、科技論文和科技成果;先進的設計理論和生產施工工藝;技術改造、企業管理的新經驗、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技術政策;交通工程論述,國內外交通科技動態論述等。為我省公路橋梁建設和交通運輸生產服務,為加速實現我省交通運輸的現代化作出貢獻。本刊的指導的業務范圍是:先進的公路修建和養護技術,汽車運輸與修理技術,筑路養路和汽車裝卸機械研究成果,公路橋梁結構現代化檢測技術和建橋筑路材料試驗新方法。
文章標題:交通運輸論文城市交通方向論文范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otongyunshu/1712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