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交通運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30 17:41 熱度:
摘要:交通建設的快速發展與完善是一個國家經濟快速騰飛的標志之一。然而,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污染與破壞也日益嚴重。公路建設中的環境污染與破壞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對公路施工中的環境問題進行了分析,并著重提出施工中對噪聲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問題的防治措施,也希望能為其它道路建設中的環保問題解決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公路施工;環境問題;防治措施;借鑒
公路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對環境會造成一定的破壞和污染。一般來說,常見的有一是空氣污染,這是公路施工中產生的粉塵、揚塵、瀝青揮發、瀝青煙氣等造成的;二是噪聲污染,這是施工中機械噪聲、振動等形成的;三是水污染,由于施工廢水、施工作業場水泥、石灰等流入河流、農田破壞水生環境和水源而形成;四是水土流失,施工過程中棄土、棄渣、垃圾、泥漿、瀝青廢料等固體廢物侵占土地,土石方開挖破壞地貌和植被造成。此外,施工用地還會對植被造成一定影響,導致土地硬化等。
因此,施工中應當注意采取相應措施來控制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止或者減少施工對水源、植被、景觀等自然環璋的破壞,減少水土流失,改善和恢復施工場地周圍的環境。具體來說,應從以下這些方面來采取防治措施。
一.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
公路施工中產生的揚塵、車輛尾氣及瀝青混凝土的煙氣會影響空氣質量產生空氣污染,影響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農作物的生長。對此,應從以下7方面來加強防治。
1.運輸揚塵防治應科學選擇運輸路線,加強運輸管理,保證汽車安全、文明、按規定車速行駛;
2.運輸道路應定時灑水,粉狀材料應罐裝或袋裝,粉煤灰采用濕裝濕運。
3.土、水泥、石灰等材料運輸時禁止超載,并蓋篷布,如有撒落,應派人立即清除。水泥和混凝土運輸應采用密封罐車,采用敞篷車運輸時,應將車上物料用篷布遮蓋嚴密尤其多風天氣。
4.瀝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灰土盡量采用集中拌和方法,合理安排瀝青混凝土拌和場,采用先進的瀝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拌和裝置,并配備除塵設備、瀝青煙氣凈化和排放設施。
5.拌和場不得選在環境敏感點上風向,宜選在下風向且距離應在300m以上,拌和場應為操作人員配備口罩、風鏡等,實行輪班制,并定期體檢。
6.注意合理安排粉煤灰堆存地點,減少堆存量并及時利用,必要時設圍欄保護,加以覆蓋,保持濕潤,定時灑水防塵。
7.水泥、石灰、礦粉要有指定地點堆置,并且應采取密封存放的方式,控制其揚塵,存放點地面應作硬化處理;厥辗蹓m若不能使用,應制定相應處理措施,不得隨意傾倒。要充分考慮瀝青煙氣的有害性,避開人類活動密集區、養殖場及敏感植物群類。瀝青拌和設備、導熱油、燃油貯存罐及連接管道應確保密封、防止泄漏。
二.施工噪聲的防治措施
噪聲損傷人的聽力,干擾人的睡眠、工作,影響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因此施工噪聲應控制在規定的界線以內。
1.為防治噪聲,施工人員生活區、大型施工場院地以及水泥混凝土拌和場、瀝青混凝土拌和場、碎石場的選址時,應盡可能遠離學校、醫院、幼兒園、敬老院、居民集中區等環境敏感點,最好在200m以上,如果達不到此要求,可對強噪聲源采取消聲、隔聲、減振等措施;
2.施工盡可能選用低噪聲、低振動的施工工藝;
3.學校、醫院、幼兒園、敬老院、居民集中區等環境敏感點附近施工時應采取在施工場界設置臨時隔聲圍護;
4.高噪聲作業避開學校的上課時段、醫院及敬老院的午間休息時段;夜間停止包括打樁在內的高噪聲(高振動)作業,確需連續作業的,應報當地環保部門批準,并公告居民;利用學校的固定節假日、寒暑假進行某些特定的高噪聲作業;夜間不準開山放炮。
三.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為防治施工中水污染,材料倉庫和臨時材料堆放場要防止物料散漏污染,倉庫四周應有疏水溝系,防止雨水浸濕,水流引起物料流失。
2.瀝青、油料、化學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沖刷進入水體。
3.穩定土、水泥混凝土、瀝青混凝土拌和場等各種拌和場以及砂石場、軋石場等不得設在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并應設置隔離柵、沉淀池等臨時污水匯集設施,污水匯集后沉淀處理,不得直接排放。
4.沖洗砂石料廢水其懸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池,懸浮物進行沉淀合格后排放。混凝土攪拌車應定點清洗,設置臨時沉淀池對清洗沉淀處理后方能外排,有條件者也可采取水回收處理后循環使用。
5.在防滲漏和加固地層所采用的化學漿料,盡量選用毒性小、污染少的注漿材料,盡量避免漿液流入地面水系和人畜飲用水源。污水處理后排入市政管網的及附近水體、水質應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排入附近農田溝渠用于農田灌溉的應滿足《農田灌溉水質標準》;重復利用做綠化、道路噴灑用水應滿足《雜用水標準》。
四.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1.施工中應盡可能利用土石方,嚴格控制土石方開挖范圍,不應僅考慮施工方便而任意破壞施工范圍之外的植被和土壤,對于施工取土要做到邊開采邊平整邊綠化,同時要做到計劃取土,及時還耕。
2.填挖方工程量過大的路段應避開雨季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帶來的嚴重水土流失,在有雨水地面徑流匯集處開挖路基時,或在臨時土堆周圍,以及其他容易產生水土流失的地段,應設置沉淀池,作用是雨水流經時減慢流速使泥沙下沉,防止水土流失。
3.棄土棄渣的堆放地點應預先采取排水和擋土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對水源和灌溉渠道造成污染和淤塞。為防治水土流失要做到邊坡穩定,巖石、表土、開挖坡面不裸露,泥沙不進入下游河道,不影響河流正常行洪,做好綠化養護工作,提高公路沿線水土保持能力。臨時施工道路的開辟會破壞地表植被,包括耕地、園林、林地以及牧草地等。為此,應規劃好臨時施工道路的路線走向,以減少植被破壞為首要原則,盡量利用現有道路;若無現成道路可利用,則應嚴格控制施工道路修筑邊界,路線走向必須繞開各種生態敏感區。對于施工道路邊界上可能出現的土質裸露邊坡,應有臨時防護設施,在條件允許的地區,宜采用生態防護措施,可在施工道路修建的同時進行復綠,在氣候條件惡劣地區,應有防止土壤侵蝕的工程防護措施,以防止土壤的自然侵蝕。
4.在施工前,對現場初始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等自然特征應有客觀的文字描述和完整的影像記錄,以作為將來進行恢復的依據和參考,施工結束后,必須恢復臨時占用土地原有的土地功能。應集中取土場取料,切忌隨意布置小料場,對山坡及植被任意破壞,既影響環境面貌,也容易產生方滑坡。
五.結語
公路環境問題錯宗復雜,涉及面廣,環境保護工作任務十分艱巨,而且環境保護工作起步較晚,管理經營方法不是十分的先進,但隨著國內、國外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公路環境保護工作已為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重視。這種情況下,我們公路部門的工作人員應從自己做起,強化自己的環保意識,經常交流和傳遞環境保護成功的技術信息和方案,不僅要做好公路主體施工環保工作,而且要依靠各級政府的環保職能部門,維護公路環境的同時也維護了大自然的環境,在提高了公路的環境效益的同時,更給社會帶來極大的益處。
文章標題:公路施工中的環保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otongyunshu/305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