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交通運輸論文 發布日期:2010-12-10 08:49 熱度:
摘要:本文分析了三號線盾構工程沿線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概況、地質構造情況、主要地質特征,并對沿線的主要不良地質情況進行了探討,且提出了施工對策。
關鍵字:三號線,地質特征,不良地質,施工對策
1引言
廣州地鐵三號線盾構工程沿線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非常復雜,其中最重要的特點是工程范圍內的巖土均一性差,物理力學特性差異大。沿線地層很多屬于不良地質,例如:斷裂帶、上軟下硬地層、全斷面硬巖、花崗巖球狀風化地層、富水砂層等,這給施工帶來極大困難。但經過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管理上精心組織,技術上不斷創新,多次成功采用了新的工法、新的工藝,確保了2006年底全線順利開通。
2地質概述
三號線沿線的基巖地層主要是白堊系,侏羅系和震旦系的地層亦有分布,基巖上部廣泛分布第四系,基巖與第四系之間缺乏第三系。三號線盾構隧道穿過的地層在巖性、結構、變質程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
1)第四系
該層頂部主要是人工填土層,上部為沖積、淤積砂層、土層,中部是沖、洪積粘性土層,底部是殘積層、沖洪積粉土、粉質粘土、淤泥質砂。三號線所有盾構區間隧道都穿過該層。
2)白堊系
白堊系上統巖性主要為棕紅色砂巖、含礫砂巖、礫巖、泥質粉砂巖、泥灰巖等,鈣質、泥質膠結。包括:大朗山組三元里段,三水組西壕段、東湖段、康樂段。白堊系下統巖性主要為紫紅色泥質粉巖,粉砂質泥巖,粉砂巖,粉細砂巖。包括:白鶴洞組廣鋼段、猴崗段。穿過該巖系的盾構區間有:珠江新城站~客村站、五山站~華師站、客村站~大塘站、大塘站~瀝滘站、瀝滘站~大石站、大石站~漢溪站。
3)侏羅系
該巖系是雜色巖系,主要為紫紅色,灰白色砂巖,粉砂巖,泥巖組成,見黑色炭質頁巖。漢溪站~市橋站盾構區間穿越該地層。
4)震旦系
該巖系以深變質海相巖石為主,主要由各類混合巖,絹云母千枚巖,片巖,石英巖,石英片麻巖組成,部分地方為殘變質砂巖,長石石英砂巖及含石英粉砂質泥巖等。大石站~漢溪站、漢溪站~市橋站盾構區間穿越該地層。
5)燕山期花崗巖
燕山三期的粗粒黑云母花崗巖分布于市橋附近,巖性一般為肉紅色,具中、粗;◢徑Y構。燕山四期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分布于瘦狗嶺斷裂以北,巖性為灰色,肉紅色,細-粗粒結構。市橋站~番禺廣場站、天河客運站~華師站盾構區間穿越該地層。
3地質構造
在區域構造上,三號線北端(瘦狗嶺斷層以北)屬于增城凸起的白云山~羅崗斷隆區,其南端(禮村斷裂以南)屬于新造~化龍斷隆區。線路中段的白堊系沉積巖隸屬于三水斷陷中的廣州斷陷區。如圖1所示。
1)褶皺
沿線通過的主要褶皺有天河向斜、大塘背斜、珠江向斜和順德向斜。
2)斷裂
線路穿過的斷層主要有:瘦狗嶺斷裂、廣三斷裂、禮村斷裂、里仁洞斷裂、市橋斷裂等。
4地質特征
三號線盾構工程沿線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比較復雜,隧道通過了沉積巖、巖漿巖(火成巖)、變質巖三大類地層,其中最重要的特點是工程范圍內的巖土均一性差,物理力學特性差異大。
1)水文地質條件復雜
三號線沿線溝渠密布,江河縱橫,隧道多次橫穿珠江主水道,珠江新城站~客村站區間兩次穿越北珠江干流和支流,瀝滘站~大石站區間穿越了312m寬的三枝香水道和505m寬的南珠江。沿線第四系砂層發育,地表水對地下水有直接補給關系,因此富水性強,水文地質條件十分復雜。
2)粘土成分較高
室內試驗表明,無論是紅層,還是花崗巖和變質巖,它們的殘積層和全風化層中的粉粒和粘粒的含量一般都在42%~51%。
3)風化殼和殘積土層發育
由于廣州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巖石的風化作用強烈,殘積土全風化巖和強風化巖普遍存在;◢弾r類的風化剖面發育較完全,但花崗巖類的風化層中常出現孤石,尤其以堿性花崗巖風化殘積土中的的居多。質純灰巖常常只有中微風化巖,在巖面常有一層軟塑甚至流塑狀的炭質淤泥層,但當泥質炭質灰巖或灰巖中有碎屑巖夾層時,殘積土和全、強風化巖也常達一定厚度。由于紅層中膠結物不同,巖石性質成份、巖石的強度變化較大;又因地下水作用的強弱不同,構造裂隙的差異,在紅層的風化帶中常具有軟硬相間的特點。
4)巖層成分、結構和構造的差異性大
廣州地區巖層成分、結構和構造的差異非常大,即使是同一類的巖石,其巖性特征也不盡相同,這導致盾構施工特征也不一樣。
5)地層巖石多樣,不同地層的巖土工程特征顯著
巖土工程特征差異與巖石種類密切相關。一般說來,在50m深度內,花崗巖、灰巖、混合巖多屬硬質巖;碎屑巖、紅層多屬軟質巖,而膠結物為鈣鐵硅質的也可屬硬質巖。不同成因類型的巖體,其特征也不相同
5主要不良地質及施工對策
1)斷裂帶
三號線盾構區間多次穿越斷裂帶,斷裂帶最大的問題是巖體破碎,相對周邊完整的基巖屬于軟弱夾層,在隧道施工時容易造成涌水、坍塌等工程事故。為保證施工安全,需采取必要措施,如:(1)在地層不穩地段應采用土壓平衡模式掘進,確保工作面的穩定;(2)在富水地段,盾構掘進過程中向土倉內和掘進面及螺旋輸送機內注入添加材料,改善碴土性能,提高碴土的流動性和止水性,以防失水。總體上看,三號線過斷裂帶是比較成功的。
圖1廣州地區活動斷裂分布圖
2)上軟下硬地層
三號線天河客運站~華師站區間、市橋站~番禺廣場站區間、珠江新城站~客村站區間都遇到上軟下硬地層,在這種地層中掘進非常困難。上軟下硬地層是上部為殘積土、坡積土、淤泥質土以及砂層等軟弱地層,下部為堅硬的巖石微風化帶。此類地層下部堅硬的巖石對滾刀破壞嚴重,而開挖擾動,上部軟弱地層難以自穩,這對刀具更換和地面建筑物的保護都帶來極大困難。主要施工對策有:(1)加強地質補勘,摸清上軟下硬地層的地層特性以及巖石分界線;對周邊建(構)筑物進行詳細調查和鑒定,若有必要可采取注漿加固或基礎托換等措施。(2)盾構機施工進入上軟下硬地層前,在具備條件的地段停機進行盾構機設備檢查、修復,同時對損壞的刀具進行更換。(3)刀具布置應采用全斷面滾刀的刀具配置形式。(4)在工程施工前,應根據工程地質條件,提前安排刀具更換計劃,對于換刀困難的地段,可進行預加固,以增加換刀時的安全性,預加固地點應合理;或采用壓氣作業進行換刀。(5)掘進時,如發生掘進速度、刀盤轉速、刀盤扭矩等發生突變或不在正常的范圍,應立即分析原因,檢查刀具情況,不可盲目掘進。(6)對于隧道下部堅硬巖石,若盾構機無法破除,可采用輔助措施進行處理,例如采用沖孔樁沖孔破除,或采用火工爆破的方法進行處理,然后盾構機掘進通過。(7)應合理選擇、控制掘進參數,例如盾構機推力、刀盤扭矩等,減少對地層的擾動,避免造成上部軟弱地層沉降塌陷。
3)全斷面硬巖
三號線地質鉆探資料顯示,在天河客運站~華師站區間、市橋站~番禺廣場站區間部分圍巖為IV、V類以上圍巖,抗壓強度最大達161MPa的硬巖。目前,盾構在長距離花崗巖、混合巖等全斷面硬巖段掘進困難,刀具損壞嚴重,施工速度非常緩慢。根據三號線經驗,對于長距離巖石抗壓強度很高的全斷面硬巖,宜采用礦山法開挖初支,然后盾構通過的方式,市橋站~番禺廣場站區間和大石站~漢溪站區間都采用這種方法通過全斷面硬巖段。
4)花崗巖球狀風化地層
三號線天河客運站~華師站區間、市橋站~番禺廣場站區間多處通過俗稱“孤石”的花崗巖球狀風化地層,“孤石”的單軸抗壓強度高達160MPa左右,其四周巖土層主要為花崗巖強、全風化層,兩者強度差異較大,且四周巖土層穩定性差,多屬Ⅱ、Ⅲ類圍巖。這給刀具破除“孤石”帶來極大困難,甚至無法破除,因此,盾構施工非常艱難。例如:天河客運站~五山站區間盾構機過348米球狀風化體區,歷時8個月,先后進行氣壓法換刀15次,更換各類刀具251把。盾構通過花崗巖球狀風化體區的關鍵是如何破除“孤石”,目前主要方法有:(1)對孤石周邊風化土層進行地面或洞內預加固,然后再盾構機破巖或人工破巖;(2)洞內靜態爆破或火藥爆破;(3)地面鉆孔爆破或沖孔破除孤石;(4)壓氣作業條件下人工破除孤石,破除時可采用巖石分裂機等設備。
5)富水砂層
由于砂層含水量豐富,滲透性好,且受擾動后易液化,因此土壓平衡盾構在砂層中掘進很容易出現噴涌現象,一方面,需用大量時間進行盾尾清理,嚴重影響盾構施工進度,另外,大量泥沙噴出或砂遇水液化,均易引起地層沉降,從而最終導致地面建筑物建(構)筑物沉降,甚至破壞。為了減少地面沉降,保證建筑物安全,需采取相應措施,主要有:(1)在過砂層之前,對盾構機進行全面檢查及維修保養。一方面,防止泥水、砂漿從盾尾密封冒出,一旦泥水大量從盾尾冒出,易造成失水沉降,而砂漿從盾尾冒出,將無法及時對管片背后進行填充,亦導致沉降難以控制;另一方面,防止因故障長時間停機,而導致土倉大量積水,且盾體外殼與開挖隧道之間的空隙無法及時填充。(2)進行土體改良。主要是采用聚合物添加劑、膨潤土等來改良渣土,以改善渣土的和易性,增加止水效果,避免噴涌的發生。(3)做好同步注漿和二次注漿工作。一方面,防止隧道后方的水流入土倉;另一方面,及時填充管片背后空隙,防止沉降進一步擴大。(4)合理選擇掘進模式和掘進參數。一般采用土壓平衡模式,根據地下水位、地層條件、隧道埋深等合理選擇土倉壓力。合理選擇掘進參數,例如:螺旋輸送器的轉速、閘門開度,刀盤轉速,推進千斤頂的推力等。(5)控制好盾構機的姿態。若盾構機姿態不好,需要糾偏,這對控制沉降及其不利。(6)合理確定渣土的松散系數,嚴格控制出土量。要做到既不能多出,也不能少出。若少出,會造成土倉壓力增大,掘進速度減慢;若多出,會造成地面沉降增大,甚至地面塌方。(7)盡量做到快速通過。應該盡量提高掘進速度,避免刀盤轉動對地層擾動時間過長,造成上部砂層松動,同時掘進速度加快能夠及早為管片背后注漿創造條件,有利于隧道穩定和控制地表沉降。
6結語
廣州地鐵三號線地質條件非常復雜,施工中碰到了眾多難題,如穿越花崗巖上軟下硬地層、穿越花崗巖球狀風化地層,在解決難題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經過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管理上精心組織,技術上不斷創新,多次成功采用了新的工法、新的工藝,確保了8個盾構標段順利貫通。
參考文獻:
[1]廣州市軌道交通三號線土建施工技術研究最終成果(內部資料).
[2]竺維彬,鞠世鍵,史海歐.廣州地鐵三號線盾構隧道工程施工技術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3]竺維彬,鞠世鍵.復合地層中的盾構施工技術.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4]林本海.廣東巖土地層特點與地層歸一性劃分方法.建筑監督檢測與造價,2009,2(1):1-11.
[5]彭衛平,容穗紅.廣州市水文地質特征分析.城市勘察,2006,3:59-63
[6]謝明.廣州地鐵沿線巖土分層系統的建立和特征以及在地鐵、輕軌勘察規范中增設巖土分層規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地鐵與輕軌,2000,1:17-24.
文章標題:三號線盾構區間主要不良地質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otongyunshu/578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