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交通運輸論文 發布日期:2011-03-17 16:46 熱度:
引言
青萊高速公路青馬段第九合同段地處人口稠密、交通較為發達的山東省諸城市賈悅、馬莊和孟疃三鎮境內,全標段線路全長13.22Km,路面寬度為34.5米,設計時速120Km/h.橋涵數量達53座,平均間隔249米設有一座結構物,為保證工程質量,保證橋頭與路基地段平順,杜絕出現跳車現象,特對橋頭地段施工質量及各項要求均作了特別的分析與要求。
1.橋頭跳車原因
臺背處下沉
臺背施工質量重視不夠,臺背地基處理不到位、基坑處理不徹底,填筑材料較差(含泥量、粒徑、級配等)、材料含水量控制不到位、分層厚度、機械碾壓次數、邊角處理壓實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臺背處下沉。
臺背與路基交界處開裂
臺背范圍內填筑雖按施工嚴格要求,但對臺背與路基交界處的臺階開挖不到位或臺階寬度及高度均達不到規范及設計要求,從而造成此交界處成為最薄弱處導致竣工通車后路面開裂
搭板斷裂
搭板一般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臺背填筑不密實、搭板沒有在路基填筑預壓期穩定后進行施工、橋頭搭板沒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或搭板混凝土施工養護不到位而造成早期裂紋等原因造成了工程竣工通車后出現搭板斷裂而導致橋頭跳車。
橋頭處路面不整平
由于橋頭處路面結構型式與一般路基處不同,特別是基層和下面層均在此處結束或開始,造成各路面層在此段成為施工質量最薄弱,路面平整度較差而出現跳車。
伸縮縫處不平整
伸縮縫施工溫度控制不到位、或沒按廠家要求的施工溫度進行施工、伸縮縫的頂面安裝不到位、伸縮縫處填充的鋼纖維混凝土強度及平整度等原因造成伸縮縫處跳車。
2.橋頭處施工
橋頭地基處理
橋頭地基自身強度及密實度很大程度影響到橋臺背的施工質量,根據第九合同段的地質及地下水位情況設計圖中采取了橋頭地基強夯處理。
3.1.1錘重與落距
夯錘重與落距是影響夯擊能和加固深度的重要因素,錘重和落距越大,加固效果越好。設計要求錘底靜壓力在25~35Kpa之內,夯擊能1000KN•M。根據本合同段機械設備實際選取:①直徑2.2m的圓形鋼錘,夯錘重10t,錘底面積3.8m2,錘底靜壓力為26kPa,落距確定為10米;②直徑2.4m的圓形混凝土鋼板錘,夯錘重12t,錘底面積4.5m2,錘底靜壓力為26kPa,落距確定為8.5米。
3.1.2夯擊次數與遍數
根據設計要求,強夯兩遍之后,滿夯一遍以便將松動的表層土夯實。夯點的夯擊次數,按照施工現場得到的夯擊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①最后兩擊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mm,根據強夯試驗結果適當調整夯點夯擊次數。
②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生過大的隆起;
③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
④每臺夯機配備累計式計數器,以記錄每臺班的夯擊次數。施工過程中現場施工人員應詳細記錄每臺夯機每一夯點的起止時間和夯擊次數。
根據工程實際地質及地基的含水量不同,夯擊次數不同.
3.1.3夯點布置
根據以往施工經驗與設計要求,第一遍夯點按正方形布置,夯距5.3m,第二遍夯點布置在第一遍夯點的中間。詳見《強夯夯點平面示意圖》。
3.1.4兩遍夯擊的間歇時間
間歇時間是指兩遍夯擊之間一定的時間間隔。兩遍間的間歇時間取決于加固土層中孔隙水壓消散所需的時間,一旦夯擊后的孔隙水壓力消散,即可進行新的夯擊作業。根據本合同段的實際地質情況,第一遍夯擊與第二遍夯擊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周。滿夯與第二遍夯擊之間的間歇時間視氣候、氣溫決定,一般控制在3天左右。
3.1.5強夯范圍
為了避免在夯擊后的土中出現不均勻的邊界現象,從而引起橋頭處的不均勻沉降,故必須放大強夯加固范圍。按照設計文件要求,路基坡腳線以外3m范圍內為強夯加固范圍。詳見《強夯處理寬度示意圖》。
結構物基坑回填
3.2.1基坑的清理
基坑的雜物及松散的土體全部清除,排除基坑內的積水,平整基坑底部。
3.2.2基坑回填
選用滲水性材料進行回填,所用材料為天然砂礫,材料要求按路面底基層標準進行試驗和進料。由于基坑處空間較小,采取人工分層下料,沖擊夯進行夯實,每層厚度控制在15厘米以內,逐層填筑。每層進行檢測壓實度,壓實度不小于96%.
臺背填筑
3.3.1材料要求
根據工地實際情況選擇天然砂礫作為填料,填料的最大粒徑不能大于31.5毫米。相應指標按路面底基層砂礫標準進行要求,且填料中不得含有有機物、冰塊、草皮、樹根等雜物及生活垃圾;
3.3.2填筑范圍
基礎頂面開始回填(基礎頂面以下為基礎回填,基礎回填采用級配砂礫),臺背填土為倒梯形,其順線路方向的長度應自臺身起坡線開始,底面寬2m,斜坡坡率為1:1,頂面寬度不小于橋臺高度加2m。錐坡填土要與臺背填土同時進行,并按設計寬度一次填足。
3.3.3臺背與路基交接處的處理
臺背與路基交接處先開臺階,臺階高度控制在30厘米,寬度不定,直到臺階處路基填筑密實處為止。
3.3.4臺背填筑要求
在臺背的基礎頂面開始用紅油漆每間隔15厘米畫出填筑厚度的控制水平線。填筑時按15厘米厚度乘以相應寬度作為進料數量,不允超量進料,得于控制每層填料的松鋪厚度。施工過程中,及時檢測砂礫的含水量,盡量接近壓實的最佳含水量,否則及時調整填料的含水量。壓路機能壓到的地方,一定用重型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時控制壓路機行走速度在3公里/小時以內,起步時平穩。靠臺背或相應邊角處及時用沖擊夯進行夯實。壓實度檢測頻率控制在每50m2至少一個點,為保證其有代表性可增加至2~3個點。
搭板施工
搭板在臺背填料沉降期后進行施工,沉降期一般控制在8個月左右。搭板施工前,對臺背填料表面或其搭板的底面處必須進行處理,施工時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做好混凝土及鋼筋的質量工作,及時養護,防止混凝土早期裂紋。搭板處錨固筋按設計要求進行處理。控制搭板的頂面標高及平整度。
橋頭面層鋪筑
橋面鋪裝前按設計及規范作好防水層,特別是橋面砼標高的控制及施工的平整度,影響到瀝青路面攤鋪的平整。施工時注意防止瀝青鋪筑時的推擁等現象。橋面面層鋪筑時與橋臺背處的面層一次成型。
伸縮縫施工
伸縮縫施工是在瀝青鋪裝完成后,進行鋸割處理,掏出伸縮縫兩側預留的凹槽,清理干凈,按伸縮縫生產廠家要求的安裝溫度進行施工,并控制好伸縮縫頂面的標高及伸縮縫型鋼頂面與線路縱坡一致并點焊固定,按設計要求處理好槽口內的材料填充,保證與路面平順。
3.結束語
(1) 克服橋頭跳車必須嚴格按規范施工,選擇滲水性好的材料,或在風化填料中摻加石灰或水泥予以穩定,加強檢測頻率和過程控制。
(2) 建議在設計時挖方段結構物的臺尾考慮設橫向排水盲溝;路堤的橋臺背處的兩側路基邊坡進行全部封閉處理,以減少雨水對該段路基的影響。
(3) 臺背與錐坡均用同一填料,一起填筑,保證臺背與錐坡質量均得到控制。
(4) 臺背用砂礫填筑時及時檢測其含水量,由于砂礫滲水較快,其含水量變化較大,需及時調整填料的含水量使其接近最佳含水量。
參考文獻:《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
山東省青馬高速公路第九合段設計圖
文章標題:淺談青萊高速公路青馬段第九合同段橋頭施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otongyunshu/771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