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深一精”即深松深耕,化肥深施和精少量播種。這是我省圍繞小麥高產攻關活動提出并組織實施的一項綜合性機械化技術措施。實踐證明:“兩深一精”是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 />
所屬欄目:機械論文 發布日期:2010-09-01 16:03 熱度:
“兩深一精”即深松深耕,化肥深施和精少量播種。這是我省圍繞小麥高產攻關活動提出并組織實施的一項綜合性機械化技術措施。實踐證明:“兩深一精”是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和重要保證。
一、機械深松深耕技術
1、機械深耕翻技術
深耕翻是一種加深耕層,疏松土壤的耕作技術,作用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強雨水入滲速度和數量,避免產生地面徑流,打破犁底層,熟化土壤,創造一個渾厚的耕作層,促進根系生長發育。
通過深耕翻,變換耕層上下層次,使作物有效地吸收不同層次的養分。增強透水性、通氣性,促進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和養分的釋放,加厚活土層,改善深層土壤物理性狀,有利根系生長發育。深耕翻能深埋肥料、殘茬、雜草和病蟲。
耕作技術:
①掌握土壤適耕性即含水量為15%—22%為宜;
②耕深一致、耕深一般大于20cm;
③實際耕幅與犁耕幅一致,避免漏耕,重耕;
④立垡,回垡率小于3%。
深耕常用的機具有1L-330型懸掛三鏵犁,1LS-245型懸掛深耕三鏵犁,1LF-120、1LF-125型翻轉—鏵犁等等。
據試驗區試驗表明:深耕后可使10-30cm土層容重下降0.17g/cm3左右,使小麥每hm2有效穗數比淺耕,耙茬處理的多30-60萬穗。少水年深耕比其它耕法增產12.8-16.0%。
2、機械化深松技術
采用“V”型鏟或鑿型鏟式深松機,對土壤進行切割、擠壓、拉伸而使其破碎,達到疏松土壤,且不改變土壤團粒結構和理化性狀,打破犁底層,增厚活土層,使雨水滲透到深層土壤,增加土壤儲水能力,且不翻動土壤,不破壞地表植被,減少土壤水分無效蒸發損失的土壤新型耕作技術。
深松后,活土層由不足15cm增厚到40-50cm疏松了土壤,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透氣性,因而為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創造了良好的土壤條件。由于耕層變深,增加了雨水的滲入速度和數量,起到涵養水源,減少徑流的作用;同時也增強了保肥能力,由于犁底層被打破,雨水可以滲透到土壤深處。干旱時土壤深層的水分在土壤毛細血管的作用下,源源不斷地向農作物根系輸送,從而緩解旱情,減少澆灌次數。雨大成澇時,多余的雨水可以從深松形成的作業道排出(指“V”型鏟式深松機)地表無積水,減輕漬害。
由于深松比翻耕的結構好,土壤貯水多,所以深松區小麥產量普遍比翻耕區高,在麥收后夏閑期進行深松,可使下茬小麥比翻耕的田塊增產5%-29.6%。深松機具有全方位深松機和1S-1.4深松機全方位深松機1SQ-240,ISQ-340,ISQ-335,配套動力鐵牛-55,東方紅802(75),上海50,鐵牛55。
二、機械化肥深施技術
機械化肥深施技術是采用化肥深施機將化肥深施于地表以下6-10cm處。其特點是播種與施肥同時進行。有側位深施和正位深施(肥種分層)兩種:
1、側位深施種肥:肥施于種子的側下方。
2、正位深施種肥:肥施于種子床正下方了的以下處。
采用化肥機械化深施技術,保證了施肥均勻、準確,減少了化肥的損失和浪費,肥料利用率提高,碳銨、尿素深施比地表撒施氮的利用率分別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實施機械化肥深施具有顯著的節本增效效益。
化肥深施機具的組成:
1、肥箱:裝化肥的肥箱一般由薄鋼板制成,肥箱底部的排肥口可使化肥能在排肥機構的作用下排出肥箱,裝有可調的活動指板。
2、排肥機構;按要求的排量順利把肥箱中的化肥排出,由輸肥導肥部件,排肥器,排量調控部件組成。
排肥機械有,外槽輸式,攪龍式,攪刀拔輪式,型孔式,星輪式。
3、傳動機構:用于驅動排肥機械和攪拌裝置的。
4、導(輸)肥管。把排肥機械排出的肥料輸送到開溝口的土壤中。
5、土壤工作部件:即開溝器口,覆土器和鎮壓器。把土壤豁開或翻開使肥料落到一定土壤深度及適當位置后覆土壓實。
深施化肥作業應達到以下要求:
1、排肥斷條率<3%;
2、肥條均勻度:碳銨20%-30%尿素20%-25%;
3、各行排量一致性,變異系數均應≤13%;
4、化肥的土壤覆蓋率達100%;
5、施肥位置準確率≥70%;
6、中耕深追施肥作業傷苗率<3%;
7、各種機具的使用可靠性系數≥90%。
施肥量調整
將施肥機處于水平狀態,然后按實際作業時的轉速轉動地輪,在各排肥口接取肥料稱重。算出施肥量:10%為各次總排量平均數,Q:施肥量
施肥量Q=D:地輪直徑,n:圈數,a:平均行距
m:排種數,g:打滑率
種肥深施機具:通常為施肥播種機,并列著兩套機構,一套播種,一套施肥。
有正位施肥播種機和側位施肥播種機兩種:一是正位施肥播種機、側位施肥播種機,前排開溝器施肥在后排開溝時化肥同平面前方,深3.5-5.0cm。二是施肥開溝器在播種開溝器兩側。
常見的機型有:西安市旋播機廠生產的LXBFL-4/8型旋播施肥機;黑龍江省海倫農機制造廠生產的LFBJ-6型壟耕施肥精播機等。
三、小麥精量機械播種技術
小麥精量機械播種技術在減少單位面積用種量的同時提高單產,達到提高總產的目的。
小麥精播技術可以合理控制小麥播種精度和均勻度,使小麥在幼苗階段得到較為充足營養。發育茁壯,增強抗倒伏能力。精播小麥,各個時期小麥生產的株數相對較少、透風透光,增強光合作用,加強機養料制造能力,使小麥單株穗大粒多、粒飽、提高單產。
實施小麥精播技術要求:
1、選擇適宜的地塊
其地塊要在滿足農作物栽培要求的同時,便于機械化作業(地塊盡量大、連片、有機耕路)。
2、播前適時搞好耕整土地。
3、施足肥料。
施用底肥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
4、選好精播的小麥品種,并對種子進行精選及藥劑加工處理(種子純度98%、發芽率95%以上)。
5、適時播種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播期。
每公頃播麥種量控制在45-90kg(3-6kg/畝)。
6、加強田間管理。
小麥精播機:
主要是安排種、開溝和傳動機構三大部分組成,原理是種子箱內的種子在重力作用下進入排種器檣溝內,隨著排種輪轉動,槽內種子被強制均勻排出槽外,經輸種管滑落到開溝器所開出的溝底并由覆土器覆土,完成整個播種過程。
a.外槽輪式小麥精少量播種機;
b.錐盤式小麥精播機;
c.小麥精播施肥多用作業機,此機可一次完成播種、施肥、覆土、鎮壓多次作業。
播種機具的使用與調整:
(一)使用前機組的檢查:
1.使左右兩個懸掛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使機具主梁左右呈水平狀態,否則調整拖拉機下拉桿高度調節桿。
2.使播種機縱向(前后)處于水平,則否調整上拉桿。
3.使動輪在同一平面。
4.排種均勻性的檢查,各排種器有效工作長度應相等,偏差不大于0.3mm。
(二)調整播種量
將拖拉機后驅動輪和播種機同時架起,使播種機處于水平狀態,按相當于實際作業速度均勻轉動拖拉機驅動輪對每個排種田排出量稱量看是否一樣,加起來就能算出畝播量。
施肥量Q=
2.調整行距、播深:
行距、播深控制是通過調整開溝器實現。
行距之調整將固定在橫梁上的固定螺栓松開,沿橫梁左右移動,以開溝器鏟頭為基準,測量行距。
播深是松開固定開溝器的螺栓,使開溝器柄可上下移,測量土深度后固定。各開溝器安裝高度應一致。
3.機播作業時需注意事項
a.機播作業前須進行試播,實地檢查和調整播量、播深、行距,銜接行距后,方能進行正式播種作業。
b.作業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播量、播深、行距,銜接行距是否符合農藝要求。播完一塊地后,應根據已播面積和已用種子,核對播量是否符合要求。
c.作業中非地頭處盡量避免停車,以防起步時造成漏播。如必須停車時,再次起步時,要先將開溝器升起,后退0.5-1m方可重新播種。機組在工作狀態下可倒退。
d.做到定點定量添加種子和化肥,最好安排在田頭。
e.作業過程中,機手要經常觀察播種機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特別是看排種器是否排種,輸種器是否堵塞,種子和肥料在箱內是否充足。
f.機組作業中,禁止調整播種機,以防發生意外。
g.嚴禁違章作業,確保安全。
文章標題:“兩深一精”機械化技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xie/341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