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機械論文 發布日期:2010-09-02 15:44 熱度:
【摘要】本文論述了建筑工程中影響泵送混凝土質量的因素,主要從材料的質量要求、現場輸送管道的鋪設、輸送和泵送作業等方面加以論述,并針對導致泵送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關鍵詞】質量要求;泵送混凝土;裂縫;措施
【前言】近年來,隨著建筑技術的快速發展,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得到普及和應用。本公司承建的某住宅小區,總建筑面積10多萬平方米,最大高度45m,為框架剪力墻結構,主體結構全部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泵送混凝土必須滿足泵送的可泵性。可泵性能良好的混凝土拌合物應具有:較高的流動性,足夠運輸時間內塌落度損失最小,混凝土的粘聚性好,在泵壓力作用下,不離析不泌水,較高的水泥砂漿含量降低了輸送過程中產生的磨擦力。但是混凝土材料品質及配合比質量的波動以及混凝土輸送、泵送、澆筑、養護等施工工藝對混凝土質量有較大的影響,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
一、混凝土材料質量要求
1.水質的要求
凡可以飲用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養護混凝土;當采用其他水源時,應進行取樣檢測。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污水及沼澤水及海水不能使用。
2.水泥的要求
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一般為普通硅酸鹽水泥,施工現場溫度較高和大體積混凝土(如本工程電梯底板(即聯合樁承臺)宜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如礦渣硅酸鹽水泥。本工程采用海螺牌水泥,C30以下用32.5R水泥;C30~C45用42.5R水泥。水泥用量不僅應滿足結構的強度要求,而且要保證一定量的水泥漿作潤滑劑,減少輸送過程的阻力。但過多的水泥量,反而會增加混凝土的粘性,增大摩擦,故水泥用量控制在300kg/㎡。
3.粗骨料的要求:骨料最大粒徑與輸送管內徑之比:泵送高度<50m,不宜大于1:3。
4.細骨料的要求:泵送混凝土應比普通混凝土適當提高砂率,以適應管道輸送的需要;但砂率過高,會降低和易性,故在滿足可泵性的前提下盡量降低砂率。宜采用中砂,Ⅱ區砂,通過0.315㎜篩的顆粒含量為20~30%,其中通過0.16㎜篩的細粉料含量約為8~20%。
5.摻合料的要求
大量試驗研究和工程實踐表明,混凝土中摻入一定數量的優質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顆粒呈球狀具有滾珠效應,起到潤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從而提高了可泵性。特別重要的效果是摻加原狀或磨細粉煤灰后,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熱,減少絕熱條件下的溫度升高,故適于高溫季節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6.外加劑的要求
泵送混凝土需要混凝土的高流動性,而使混凝土能夠泵送,主要是使用了混凝土外加劑,主要是混凝土泵送劑。在混凝土中摻加一定量的具有減水、增塑、緩凝等作用的外加劑,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熱,推遲熱峰的出現時間。
7.水灰比、坍落度
⑴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過大,混凝土稠度減少,流動性好,泵送壓力下降;但如果混凝土過稀,保水性不好,容易發生離析而堵塞管道,故應限制水灰比在0.4~0.6。
⑵氣溫對坍落度損失的影響。氣溫升高,一方面水泥的水化反應加快,坍落度損失增大;另一方面,升溫后引起的水份揮發增大,也將導致坍落度損失。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以8~15㎝為宜。
二、泵機的布置
1.選擇泵機位置時,應盡可能靠近澆筑地點,附近有水源和照明設施、無障礙物。泵機周圍應
當有一定的空間便于操作,并應搭設防護棚。
2.泵機與攪拌車的匹配。由于攪拌站與施工現場之間有一定距離,而且攪拌車的出料量與泵機
的輸送量存在一定的差值,因此存在泵機與攪拌運輸車的匹配問題。
3.由于本工程每層建筑面積較大,現場采用兩臺混凝土泵同時澆筑。此時選定的位置要使其各
自承擔的澆筑量接近,要求同時澆筑完畢,避免留置施工縫。
4.由于本工程為高層建筑,在采用接力泵泵送混凝土時,接力泵的設置位置應使上、下的輸送
能力相匹配。
三、現場管道鋪設
1.宜選擇最短的線路為輸送管道,管道中應盡量少用彎管和軟管,更應避免使用彎度過大的彎
頭,管端末段活動軟管彎曲不得超過180°,并不得扭曲。
2.垂直輸送管用預埋件固定在墻、柱或樓板預留孔處或用木楔子楔緊,在墻及柱上每節管至少
設一個固定點;水平管每隔一定距離用支架固定,且水平管越短越好。
3.最下部一段垂直管下面的彎管,要另外單獨設置固定設施來承受管的重量。
四、混凝土的輸送
泵送混凝土施工工序:泵送前準備→泵管鋪設→水泥砂漿攪拌→泵送→混凝土攪拌→泵送→
結束、清洗管道。
1. 泵送前的準備
⑴炎熱季節施工時,要在混凝土輸送管上遮蓋濕罩布或濕草袋降溫,以避免陽光照射,增加混
凝土的坍落度,同時每隔一定的時間灑水濕潤,以降低入模溫度;低溫天氣施工時,應采取
遮蓋或保溫材料包裹。
⑵對泵機進行全面的檢查,符合要求后開機進行試運轉。泵機啟動后,先泵入適量清水,以濕
潤料斗、活塞和輸送管等與混凝土直接接觸的部位。再用與泵送混凝土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
泥砂漿潤滑混凝土泵和輸送管道。
⑶檢查輸送管道的鋪設是否合理、牢固;照明和水源是否能正常使用。
2.混凝土泵送
⑴泵送時應先慢速,同時檢查泵機各部件是否運轉正常和輸送管道有否漏漿、牢固,待各系統
運轉正常后方可開始加速至正常速度。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檢查。
⑵如在泵送中途因故必須中斷時,中斷時間不得超過攪拌至澆筑完畢所允許的時間。
⑶泵送混凝土時,如因混凝土供應不上或其他原因使輸送管吸入空氣,此時應立即反泵吸出管
內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拌合并排出空氣后,重新泵送。
⑷混凝土運送至澆筑地點,應立即澆筑入模.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現離析或分層現象,應對混凝土
拌合物進行二次攪拌。
⑸泵送完畢后,應將混凝土泵里混凝土清理完畢并將泵和輸送管道清洗干凈。
五、常見堵塞原因及預防措施
1.骨料級配不合理碎石或卵石直徑過大,拌制出的混凝土會引致管道堵塞;混凝土的水灰比過
大,保水性不好,坍落度變化過大等都容易發生離析而堵塞管道。預防措施是控制骨料的直
徑和水泥用量,限制水灰比在恰當的范圍,保證坍落度不發生較大的變化。
2.輸送管道鋪設不合理,彎管太多和管道過長等都容易發生堵塞。預防措施是在設計管道線路
時,選擇路線最短、彎道最少的線路,并且管道固定牢靠。
3.如果在泵送過程出現油溫升高、壓力升高、輸送管明顯震動等現象而泵送困難時,應立即查
明原因,此時應慢速泵送或反泵,防止堵塞。反泵后將管道清洗干凈后才能重新泵送。
4.泵機選擇不當、壓力達不到要求時,都可能造成堵塞。預防措施是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輸送量、輸送距離等綜合考慮。
六、裂縫產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與普通混凝土相比,由于泵送混凝土流動性大、大砂率及較高的水泥用量,以及振搗不均勻等原因導致混凝土表面易產生裂縫、收縮值較大等問題,影響了混凝土質量。預防措施是:
1.在滿足結構要求和可泵性的前提下,控制水灰比和盡可能減少坍落度。
2.摻入適量的摻合料和外加劑,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混凝土運輸中不致發生分離、漏漿、嚴重泌水、過多的溫度回升和坍落度損失。
4.混凝土的自由澆筑高度不宜大干1.5m,否則應設緩降措施,防止骨料分離。
5.混凝土的振搗應在初凝前完成。振搗時應快插慢拔,至表面泛漿不冒汽泡時為準。梁、柱節
點鋼筋較密時,阻礙混凝土粗骨料向下流動分布,以至粒料分離,降低混凝土握裹力。故宜
用小粒徑石子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澆筑,并用小直徑振棒振搗,并保證密實性和均勻性。
6.澆筑完畢后養護混凝土主要是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保溫能減少混凝土表面的熱擴散,
降低混凝土表層的溫差,防止表面裂縫。混凝土澆筑完成后12h以內,及時用濕潤的草簾、麻
片等覆蓋,并注意灑水養護,適當延長養護時間,保證混凝土表面緩慢冷卻。在寒冷季節,
混凝土表面應設置保護措施,以防止寒潮襲擊。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
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澆水養護時間不少于7d,抗滲混凝土14d。
七、結語
本工程由于嚴格按照上述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施工,加快工程施工進度,節約了人力、時間,普遍達到預期的效果。尤其是經歷了2008年初的凍雨嚴寒天氣和夏季臺風雨水天氣,沒有出現質量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必將促使此項技術越來越成熟,更好地為建筑工程服務。
文章標題:對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xie/369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