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機械論文 發布日期:2021-09-06 09:41 熱度:
榨菜是涪陵區支柱產業,也是重慶市農村經濟中產銷規模大、品牌知名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優特產業。隨著農村勞動力日益短缺且成本持續上升,榨菜原材料——青菜頭的生產人力成本不斷提高,探索青菜頭生產機械化尤其機械化收獲是時不可待的課題。
一、涪陵榨菜產業生產現狀
(一)榨菜情況
涪陵榨菜于1898年創立并推向市場、走向世界,歷經120余年,與歐洲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并譽為世界三大名腌菜,已形成了全形榨菜、方便榨菜及出口榨菜等三大系列100多個產品品種,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涪陵也成為全國最大的榨菜產區,有“中國榨菜之鄉”之稱。2019年,全國唯一的省級榨菜檢驗檢測機構在涪陵建成投用,“涪陵榨菜”品牌價值達到147.32億元,多年保持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一位。
(二)青菜頭情況
青菜頭是榨菜的主要原材料。目前,種植品種主要有“涪雜2號”“涪雜5號”“涪雜8號”和“永安小葉”,其中“涪雜2號”種植最多,約占75%。種植方式主要有稻——菜輪作、菜——菜輪作、糧(油)——菜輪作,平作不起壟,株行距300×350mm或330×330mm,約400株/公頃。種植面積平地(含梯田)約占30%,其余為坡地,海拔600米以下,土質多為中壤至重壤。
據2019年底至2020年2月統計,涪陵青菜頭收砍面積近4.85萬公頃,總產量達160.81萬噸,銷售總收入近14.2億元,其中,涪陵青菜頭外運鮮銷均價1.2元/公斤,鮮銷售收入近6.5億元,收購加工均價0.73元/公斤,收購加工收入近7.7億元,不計人工成本的情況下,種植純收入近12.2億元。
涪陵青菜頭量大面廣,人工收獲不能滿足規模化商品種植需要。一是勞動強度大,需要彎腰、側搬、砍莖、起身、削莖、去葉、裝框、搬運等環節。二是時間緊,如誤了農時,菜尖上就會開花起苔、菜頭空心;若再遇到雨季,青菜頭的鮮、嫩、脆難保,品級大打折扣。三是效率低,熟練工8—10時/天,僅可收0.2—0.3畝。四是成本高,人工砍收0.15元/公斤,占外運鮮銷均價的12.5%,占收購加工均價的20.5%。若計入青菜頭耕、種、收等全過程的人工成本,農戶的凈收益不容樂觀,出現了農戶種植青菜頭積極性下降,對涪陵榨菜產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三)機械化情況
榨菜產業機械化主要是指青菜頭深加工及田間生產機械化,青菜頭深加工已全面實現機械化,青菜頭種植土壤耕作以微耕機為主,也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個別農戶青菜頭地里裝有軌道運輸機,能夠方便青菜頭搬運。然而,青菜頭的種收仍停留在傳統人工階段。
二、青菜頭種收機械化面臨的問題
涪陵青菜頭種植仍以傳統育苗、移栽為主,少面積(≤20%)的人工點直播;收獲仍以傳統人工砍收為主;青菜頭種收機械化水平很低。
(一)立地條件差
涪陵地形地貌以丘陵、臺地為主(占54.4%),其次為低山(占31.1%)、中山(占13.3%)、平壩(僅占1.2%),“巴掌田、雞窩地”多而分散,左右地塊溝渠、田埂常見,上下地塊落差較大,農機下地難、作業更難。
(二)農藝融合差
青菜頭不同品種之間屬性差異大,同一品種之間幾何尺寸波動也大(見表1),尤其是青菜頭的縮短莖離地距離、莖瘤直徑波動最大;土壤耕多整少,碎土率差,地表大土塊、凹坑及深縫多,耕深深,土壤蓬松、上實下虛,加之人工打窩、移栽(浮土未全部回填,手工壓實根部土壤致根部彎曲、周邊土壤堅實度差異大,甚至直接形成根部土壤凹坑)和后期雨水影響,形成縮短莖根部土壤凹坑,導致縮短莖嚴重彎曲,與莖瘤一并陷入凹坑中;人工點直播,穴內有多株如2株;收獲地表平整度差、個別土塊過大,機收難。
數據來源:與西大合作項目“丘陵山區榨菜收獲機關鍵共性技術研究”。
(三)裝備技術缺
國內青菜頭種植主要在重慶涪陵和浙江余姚,余姚為沿海平原,青菜頭標準化種植程度高,機械化易實現;涪陵地處丘陵山區,可借鑒余姚的少,自身原創技術難度大。近年來,涪陵組織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等,開展青菜頭生產機械化研究,研制了青菜種子直播機、聯合收獲機和分段收獲的切根切葉器,但由于立地條件、配套農藝以及資金等影響,已有樣機未能及時有效熟化。同時,政府支持立項的項目及資金支持都較少,市級層面幾乎沒有,至今真正適合涪陵青菜頭種收機械化的裝備極為缺乏。
三、推進涪陵青菜頭種收機械化的建議
(一)落實好宜機條件
涪陵適宜青菜頭種植耕地面積6.5萬公頃,約占全區耕地面積64.8%,其中水田4.4萬公頃、旱地2.1萬公頃,水田比旱地更適宜。因此,須因地加速推進宜機化改造,提升田塊、地塊宜機條件,抓好宜機后的農機裝備與技術銜接,有效控制種收人力成本、改善工作環境,青菜頭的種植將大有可為。
(二)融合好農機農藝
機收是青菜頭生產機械化的主要環節,去葉率、完整率(破碎率)、損失率及生產率等是機收效果的關鍵評價指標,尤其是完整率直接關系菜頭品相和銷售。據了解,機收青菜頭外皮破損小于菜頭表面積15%、菜頭去葉后余留葉子長20—30mm以及縮短莖根粘土有少許可接受。機收效果與青菜頭耕種以及收獲機具密切相關,影響因子主要有:耕整后土壤堅實度與地表平整度、青菜頭幾何尺寸(尤其縮短莖離地距離)、株行距與穴內株數、收獲機具適應性等,其中前一二項影響更為顯著。
農機農藝融合要求:耕整后地表應平整、土塊細碎、土層緊實,不得有明顯凹坑與深縫(≥3cm)、土塊架空等,作業模式宜采用淺旋、晾曬、鎮壓;品種幾何尺寸差異小,尤其縮短莖離地距離要盡量大且抗彎性好;株行距300×350mm,約400株/公頃,作業模式宜采用推薦機播,若移栽應將打窩移出的浮土全部回填并確保地面無浮土且平整,間苗后每穴只留1株;收獲機具圓盤割刀或往復式割刀應能緊貼地表并在一定離地范圍內可調,去葉盡量多,夾持輸送不傷菜頭外皮。
(三)供給好適宜裝備
加大涪陵青菜頭田間機械化項目資金投入,激發研究團隊及人員參與積極性,促進產學研推有機結合,加速原創性技術攻關和已有產品熟化與示范推廣。
《重慶涪陵榨菜生產田間機械化的幾點思考》來源:《農機質量與監督》,作者:岳高峰,李軍,吳高華
文章標題:重慶涪陵榨菜生產田間機械化的幾點思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xie/4663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