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礦業論文 發布日期:2015-03-16 16:03 熱度:
【摘要】改革開放后,國有煤礦企業經過了多次改革,在煤礦領域有了一定的發展和進步。而與別國的煤礦企業相比較,國有煤礦企業很薄弱,在煤礦領域存在一些貿易風險。本文以此為基點,闡述了國有煤礦企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國有煤礦企業存在的貿易風險,并針對這些貿易風險給出了一些應對措施。國有煤礦企業只有針對這些風險對企業進行深度改革,對企業結構不斷進行優化,才能在貿易中發展得越來越好。
【關鍵詞】金融經濟學研究,國有煤礦企業,貿易風險,應對措施
一、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上對煤礦的需求量也是與日俱增,煤礦企業有了更多的機遇,有了更多國際化發展的機會。但在踏入國際舞臺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的貿易風險。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就應該努力看清自己目前的現狀,看清對外貿易存在的風險,時刻保持一種警惕性,并針對這些風險作出適時的應對策略,對自身加以改進。唯有這樣才能在煤礦市場上長久的立足。
二、國有煤礦企業的現狀
(一)煤炭需求與價格
近些年來,經濟發展迅速,我國的產業結構也是不斷的在做調整,科技的進步降低了煤礦的能耗度,使得資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煤礦的比例相比之前也有所下降。我國是一個對煤礦消費需求很大的國家,但是與其他國家比起來,需求就算不得什么了。最主要還是在煤礦的質量,以及服務上。我國煤礦的成本與其他國家比起來要多了許多,同樣的分量,購買我國的煤礦卻要多花大的價錢,這對我國國有煤礦企業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并且,外國的煤礦質量優于我國,港口運輸也遠比我國要發達,如此這些看來,我國國有煤礦在國際舞臺上所面臨的挑戰是極大的,并且沒有很多的優勢,而澳大利亞的煤礦在東南沿海市場對我國來說,有很大的競爭力。
(二)產能分析
1989年,我國憑借產量破十億成了世界第一大煤礦生產國。2002年,我國的煤礦產量占了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還要多,總產值近14億噸。與一些產煤先進的國家相比,我國煤礦產業集中度較低,雖然數量多,但是生產規模不大。有實力的大集團很少。據調查,美國前四大煤礦企業年產量加起來超過了4億噸,占總市場份額的將近一半,而澳大利亞僅一家煤礦企業就占了百分之二十一的市場率。而我國現有的2萬多的煤礦企業平均生產量加起來還不到1億,其中產量高于3千萬的5家企業年產量站了全國的百分之十六,超過了2億噸。我國煤礦生產層次很多,有少量企業建立的礦井達到了世界級的水平,他們是中國國有煤礦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如:年產500萬噸以上綜采工作面,礦井生產人員工效達40噸/工以上,年產1500萬噸的特大型露天煤礦全員工效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也有大量相當于國外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水平的中小型煤礦;還有少量采用手工作業的小煤礦。美國和澳大利亞煤礦生產效率已經達到或超過10000噸/人・年(按商品煤計算),而我國國有重點煤礦的生產效率僅為200噸/人・年左右(按原煤計算)。
(三)企業管理機制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對煤礦資源從投入到產出包括之后的銷售所采取的管理方式是計劃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是高度集中型的,目前,傳統的計劃經濟正一步步的在遭受著改變,如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是發展的主流。國企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并以此制度為核心進行運作,煤礦行業目前正一步步的走向現代化。而在國外,澳大利亞和美國等早就有了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這種制度對煤礦企業實施現代化管理,嚴格根據市場的方向來進行運作,通過不斷的產業升級,這兩個國家煤礦工業日趨多元化、國際化和集中化,在世界舞臺上煤礦行業的競爭中也擁有更多的優勢。
三、國有煤礦企業存在的貿易風險
(一)貿易營銷模式
煤礦行業中,一般規模較大的企業都是生產企業的子公司,有原煤進行生產,并且還曾經營過原煤銷售業務。原煤的生產,是母公司對依附于自己的子公司下達一定的銷售任務,并督促其一定要完成該項任務,否則就不能進行下一項貿易。所以,由此可見,成立煤礦企業只是為了適應煤礦領域的一種經營上的需求,這樣的經營模式有助于形成煤礦企業的多元化。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成型的煤礦企業主要有兩種,它們分別是國內的和進口的。在市場活動中,任何時候任何貿易活動都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不管是哪一種煤礦貿易,都無法做到不出任何差錯,不受任何的損失。煤礦領域中,煤礦資源從開采到最終的銷售,已經是一條成型的產業鏈,這也是煤礦進行貿易的前提條件。為了降低風險,煤礦企業一定要將資金、物流、信息三者之間的關系協調好,只有協調好了它們之間的關系,煤礦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
(二)認知煤炭貿易中的可控風險
煤礦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存在諸多的風險,在眾多風險中有兩項是主要的,這兩個風險中其一是內部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存在于管理上,一個企業要想長足發展,必須要有好的管理方式,所以煤礦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自身的問題處理好,煤礦的需求與日俱增,煤礦企業不能看著眼前單一的利益一味的生產,不去管內部的管理,人力的缺失,只顧不停的投入成本增加產量,這些眾多因素都有可能制約企業的發展,只有處理好了這些問題,企業才能穩步前進;其二是外部的風險,這種風險就是市場競爭中所帶來的,各國煤礦企業都在進行著改革,順應市場的潮流來發展自己,市場是不穩定的,存在的風險也是不可能避免的,我國國有煤礦企業應該建立良好的管理機制,來迎接這些外部內部的挑戰。
四、國有煤礦企業存在貿易風險的應對措施
(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建立自己良好的組織機構,我國的煤礦企業經過了多次的改革,這些改革都是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以及企業自身的境況。傳統的等級管理方式不應再繼續堅持,應建立適應企業需要的團隊管理模式,將現代化管理模式融入其中,不斷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及。國有煤礦企業需進行深化改革來做到迎接新挑戰! ∫皇沁M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造。在清產核資、資產評估、剝離不良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的基礎上,對煤炭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采取多種形式,實現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并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二是做到政企分開和國有資產出資人到位。企業與黨政機關在人、財、物等方面徹底脫鉤,企業擁有法人財產權,依法自主經營、照章納稅;三是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繼續改革企業用工、人事管理、內部分配制度,調動職工積極性。切實加強戰略管理,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建立投融資決策機制。建立科學管理的企業組織結構,合理設置內部管理層次和管理幅度,形成責權明確的決策中心、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四是積極推進企業上市融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廣泛吸收社會資本,促進煤炭企業的改革和發展。
(二)調整優化煤礦的產業結構,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
我國的能源資源中,煤礦資源占據主導地位,這是適合我國的國情需要的。我國正在一步步邁向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條路要走起來也是會遇到不少困難和挫折的,煤礦企業應不斷調整自身的煤礦產業結構。自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將煤礦企業的結構調整好,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對煤礦企業已經進行了多次的改革,煤礦的附加值有了增加,產業鏈也越拉越長。而要真正做到新型工業化,需要拉長“兩條產業鏈”和實現“兩個轉變”,以此來實現技術上的創新,讓結構得到更好的優化。這兩條產業鏈的其中一條是將焦煤油的加工作為重點來發展第一代產品,將乙炔化工做支撐發展二代產品,以優質液體燃料和一氧化碳和氫合成甲醇為重點來發展三代產品。“兩個轉變”就是將初級產品進行綜合化利用轉變,由量化到質化的轉變。
(三)借鑒國外經驗,組建大型煤礦企業集團
我國國有大型煤礦企業與國際上其他大型煤礦集團相比,實力較弱,不管是資金上,還是企業的經營管理上,或而是對市場的控制能力上,都要薄弱。我國煤礦企業應將國外大型煤礦企業的經驗借鑒過來,在他們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企業的現狀,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有煤礦企業的發展模式。不管是從地域上,還是資本上,以及其他的業務活動上,都要有所改變,并且,還要提高產業的集中度,美澳等國在這方面的優勢還是很大的,我國煤礦企業可以借鑒,從中有所啟發。國有煤礦企業目前的格局比較分散,在市場上形成不了很大的競爭力,這樣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國有煤礦企業一定要堅持抓重點的原則,對企業格局進行重新編排,將質量差效率低數量少技術不先進并且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小型煤礦進行關閉,對企業內部深化改革,企業之間進行聯合,互相借鑒,并肩發展,這樣才能增強國有煤礦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煤礦工業
國有煤礦企業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靠科技進步來更好的發展自身,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發展潔凈煤技術。從我國國情來看,煤礦的開采利用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但是縱觀整個社會的發展,煤礦在開采利用的同時,對環境也造成了污染,特別是在一些煤礦產量高的地方,環境問題尤為惡劣。所以在煤礦的開采利用中,應大力推行潔凈煤技術,才能對社會產生好的效應。
2.建設高效集約化礦井。從整體看,我國國有企業煤礦開采利用技術與發達國家的煤礦企業相比,實力還是薄弱的,要想改變這一局面,國有煤礦企業應加大資金建設高校集約化礦井,這樣才能不斷的增強自身的實力。
3.煤礦深井建井技術。要研究解決600米以上深厚表土凍結施工技術,深部開采中面臨的開拓延深、開采部署、礦壓控制、安全技術、高地溫治理等技術難題;研究千米深井井筒裝備技術。
五、結論
本文對國有煤礦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其面臨的貿易風險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為了讓國有煤礦企業在未來道路上有更好的發展,文中還給出了一些實質性的建議和策略。國有煤礦企業需根據自身的情況,建立完善的企業制度,并對企業內部深化改革,不斷借鑒國外企業優秀的發展模式,從中受到啟發。只有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好這些問題,企業才能在國際大舞臺上得到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攀誠,周穎.我國礦業權市場流轉法律制度研究[J].煤炭技術,2014(10):1-2.
[2]王勇.完善我國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探討[J].煤炭技術,2013(6):1-3.
[3]劉淑花.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煤炭技術,2013(3):116-117.
文章標題:金融經濟學研究2015投稿國有煤礦企業存在的貿易風險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kuangye/2573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