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礦業論文 發布日期:2016-09-22 11:30 熱度: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先行和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地質勘查工作得到了較快發展。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成效顯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基礎保障。地質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為提升地球認知和探測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并完善了地質科學學科體系,自主創新和發展了一批重大地質科學理論和地質勘查技術方法,信息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培養了大量優秀地質人才;建立完善了國家、省級地質資料管理體系和館藏機構,社會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湖南地質》省級雜志,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湖南地質雜志具有正規的雙刊號,其中國內統一刊號:CN43-1047/P,國際刊號:ISSN1001-4756。湖南地質雜志社由湖南地質礦產廳主辦,本刊為季刊,開本:語種:中文英文名:Hunan Geology,出版地:湖南省長沙市。自創刊以來,被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湖南地質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地質勘查新體系初步形成,為地質工作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地質勘查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公益性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開運行協調發展的新局面初步形成,中央與地方分工協作的地質工作新體系初步建立。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機制逐步形成,礦業權市場日趨活躍,勘查投資趨于多元化,社會投資有較大增長。
一、礦山地質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
以鈾、銅、鐵、鋁、鉛、鋅等礦種為重點,兼顧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礦種,在重要原材料和固體能源大中型礦山地區開展有資源潛力的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提高礦山經濟效益,促進礦山可持續發展。
重點開展煤炭、鈾、銅、鐵、鋁、錳、鉛、鋅、鎢、錫、鎳、鉬、銻、金、磷、優質高嶺土、纖維石膏以及對地方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潛力評價,優先安排成礦地質條件有利、找礦潛力大和市場需求量大的大中型危機礦山的勘查評價工作。開展礦區深部及外圍的綜合研究與礦產預測,確定最佳找礦目標。加強礦區深部勘查,擴大礦山近期可采儲量;開展礦山近外圍找礦,擴大地質儲量;在200個以上危機礦山取得接替資源找礦突破,為礦山的發展提供后備資源。
加快中、大比例尺礦產預測技術、大深度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精細地球化學定量探測技術和深部鉆探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注重綜合評價,提高資源綜合勘查水平。
(二)礦山生產勘探
礦山企業要按照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資源的要求,做好礦山(塊段)開發前的查明資源儲量級別提高工作,科學規劃和設計礦山服務年限,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的總體效益。
加強礦山生產過程中的補充勘探。鼓勵礦山在現有的礦區范圍內加強礦產勘查,擴大資源儲量;重視生產礦山探邊摸底工作,開展礦區深部和外圍找礦。鼓勵礦山企業利用先進技術方法,尋找后備接替資源。
建立推進礦山企業自主投資開展接替資源勘查新機制。鼓勵企業自主吸納社會資金從事礦山地質勘查,逐步形成市場需求、礦業開發與礦產勘查互動的良性循環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大中型礦山企業聯合地勘單位提前準備接替資源。
建立礦山耗竭資源儲量和剩余資源儲量的動態跟蹤和利用情況的監督管理體制,做好礦產資源儲量動態監測、資源損失貧化管理工作。礦山企業要建立礦產資源儲量臺賬,采礦權人按統一要求報送礦山礦產資源儲量年度報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建立礦產資源儲量檔案,依照法定程序對資源儲量進行登記、核銷、統計和通報,建立大中型生產礦山儲量管理信息系統。
加強對開采礦山的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和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對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區,進行水文地質補充性勘查,實時 監測地下水動態和礦坑涌水量,提出礦坑水防治利用的對策措施。
(三)共伴生礦和尾礦綜合評價與勘查
加強礦山開發過程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的引進與開發,支持低品位難選冶鐵、錳、銅礦和共伴生鎳、鉻等及新類型礦產的評價與開發技術研究,促進鐵、錳、銅、鋁、磷等大宗緊缺礦產資源共伴生礦與貧礦的綜合開發利用,制定礦產資源高效利用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和產業技術政策,推廣實用的資源綜合勘查、綜合評價、利用技術和方法。
開展尾礦資源調查,深化節能減排,鼓勵礦山開展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益。
(四)礦山關閉階段地質工作
礦山企業按照法律法規,搞好礦山關閉和復墾階段的地質工作。加強閉坑前后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制定礦山環境保
護與綜合治理方案,履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責任機制。礦山在開采活動結束前,加強閉坑地質工作,提交閉坑地質報告。
中央和地方政府開展對責任人已經滅失的廢棄礦山、閉坑礦山的礦山環境地質調查,重點調查環境問題嚴重、影響程度深、影響范圍廣的礦山,進行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評價,提出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對策建議。
二、勘查災害防治方法
(一)勘查礦山采空區的主要方法
由于礦山的地質災害都在深部發生,勘查多采用物理勘查方法。
1.高密度電阻率法。高密度電阻率法是以巖土體導電性差異為基礎的一類物探方法,它對不太深的采空區地下水系勘查十分有效。
2.視電阻率法。視電阻率法與導體材料的性質有關,一般金屬礦山都是塊狀硫化物礦體,它是一種良導電體,具有極低的電阻率,而有待探明的采空區為空氣充填,空氣是絕緣高阻,其電阻率與硫化物礦體的電阻率有顯著差別,利用這種差別就可圈定出采空區。
3.瞬變電磁法。瞬變電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線或接地線源向地下發送一次脈沖電磁場,在一次脈沖磁場的間歇期間,利用線圈或接地電極觀測地下半空間二次渦流場的變化,從而達到探測目的。該方法信噪比高、分辨力強、探測深度大、探測速度快。在某礦區,我們發現采空區(空洞):低阻、高感應、高縱向電導;回填:低阻異常中間夾較高阻層;氧化礦區:中低阻異常,層位厚度大,深度在200m以內,部分地段電阻率相對較低,應為空區。
4.其它方法。近年來利用地質雷達、淺震和瑞利面波物探勘查方法探測地表至50m深范圍的地下溶洞、地下管線、地下水道和空區,取得了顯著效果。
(二)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
確定了采空區的位置以后,防治礦山采空區地質災害的方法很多,主要有:(1)采礦過程中,及時回填采空區;(2)對可能造成塌陷的位置提出預警措施,對現有的建筑和設置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3)礦山設計應避開城市和重要設施。
參考文獻
[1]戴塔根,劉悟輝,等.環境地質學[M].湖南:中南大學出版社,1999.
[2]趙永久.礦山環境地質災害問題及其勘查方法[J].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08,(2).
[3]林泉貞.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亟待加強[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1993,(2).
[4]高慶華.要警惕地質災害與自然災害[J].中國地質,1988,(8).
[5]田春光.石材礦山地質勘查方法及步驟[J].河南建材,2000,(3).
文章標題:礦山地質勘查與勘查災害防治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kuangye/3348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