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礦業論文 發布日期:2021-04-15 09:39 熱度:
摘要:板集煤礦副井井筒采用凍結施工,后期沉降觀測中發現井口周邊存在不均勻沉降。通過現場調查和場地巖土工程勘察,發現沉降是由于前期凍結法施工后,地層凍融引起地基土物理指標和力學性能發生改變,造成地基承載力較凍結前明顯下降。同時該區孔隙水壓水消散緩慢,地基沉降將長期持續,為消除不均勻沉降帶來的影響,可采用人工注漿等方式加固地基土。
關鍵詞:地基土;凍融;沉降;工程勘察
1引言
兩淮地區新生界沖、洪積松散層厚度較大,井筒大多采用凍結法鑿井施工,板集煤礦位于淮河沖積平原,副井井筒凍結施工時間為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后期沉降觀測中,發現井口周邊地坪存在不均勻沉降。在2008年我單位已完成板集煤礦工業場地、生產系統、配套交通設施等項目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對該煤礦的地層分布、水文地質特征、土層物理力學性質等積累了豐富的原始數據。結合本次場地調查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成果,與本區地層原始資料對比,分析副井井口周邊地基土沉降原因。
2場地調查與巖土勘察
2.1場地調查
煤礦副井為人員下井通道,直徑8.1m,井壁厚0.6m。井口房已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上部為鋼框架結構,下部采用柱下獨立基礎、墻下條形基礎,尺寸67×17m。凍結圈影響范圍直徑25.6m,影響范圍內所有基礎開挖至-4.5m標高后,用級配砂石分層夯實回墊至-2.6m標高,壓實系數大于0.95,級配砂石回填范圍:獨立基礎每邊寬出基礎外邊500mm;墻下條基為每邊寬出基礎外邊300mm。至2018年6月進場開展場地調查時,井口西北側地面已形成寬度1~2cm的可見裂縫,東北側柱下也已形成寬度0.5cm左右的裂縫,其余側沉降直接觀察暫不明顯。
2.2勘察手段與方法
巖土勘察主要采取鉆探、原位測試以及室內試驗等綜合勘察手段。鉆探使用DPP-100型工程鉆機,采用泥漿護壁,旋轉鉆進工藝;取土采用靜壓法及錘擊法;原位測試采用3T單橋靜力觸探設備。
2.3勘察布孔與工作量
勘察布置鉆孔15個,位于井筒外側,凍結圈影響范圍內,見圖1。取原狀土樣60件,進行室內土工試驗,用于土層定名、土層劃分、力學性質評價,提供物理、力學性質指標。采用單橋靜力觸探設備進行原位測試8組。
2.4場地地層分布
該場地各個土層以粉質黏土為主,根據鉆孔揭露,場地地層分布如下。①層雜填土:雜色,松散,以混凝土地坪、建筑垃圾、煤矸石為主。②層粉質黏土:黃褐色,軟、可塑~硬塑,夾黑色鐵錳結核、砂姜、白色鈣質結核。③層粉質黏土夾粉土:灰黃色,可塑~硬塑,含灰白色黏土、砂姜及鐵錳結核,韌性中等,夾粉土,局部為粉質黏土與薄層粉土互層。④層粉質黏土:灰黃色,硬塑,含砂姜、黑色鐵錳結核,場地內普遍分布。該層未鉆穿。
3成果與分析
3.1物理指標變化
凍融土與凍結前土樣物理指標對比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到,凍融、前后:各層土含水率、孔隙比、飽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數、液性指數等指標均增大,干重度減小,比重和重度變化不明顯。
3.2力學性能變化
凍融土與凍結前土樣物理指標對比見表2。從表中可以看到,凍融前、后:各層土粘聚力(C)、壓縮模量(Es),具有不同程度的減小,內摩擦角(φ)、壓縮系數(a1-2)數值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這種變化隨深度增加從②層粉質黏土到④層粉質黏土,土樣力學性能的變化逐漸減弱。
3.3原位測試指標變化
凍融土與凍結前原位測試數據變化曲線見圖2。從圖中可以看出,從②層粉質黏土到④層粉質黏土,單橋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Ps值凍融前、后明顯降低,可見凍融后土層承載力較原狀土有明顯下降。
3.4沉降原因分析
3.4.1凍脹破壞井筒凍結施工時,地層孔隙中水受冷凝固成冰,冰的密度小于水,土體會產生凍脹現象。各種凍脹力的作用下,土體原始結構改變,從上表中可以看到,凍融后的土體孔隙比和壓縮系數明顯增大。在上部荷載和上部土自重應力作用卜,地層隨著超靜孔隙水壓力的消散,土骨架固結壓密造成沉降,超靜孔隙水壓力完全消散時,固結沉降才基本完成。本次取樣的含水率、孔隙比均大于原正常固結土樣,可見固結沉降還尚未完成,沉降會持續進行。3.4.2fL隙水壓水上升根據太沙基有效應力原理:}0}}+1}式中:二為總應力,拜為孔隙水壓力,胡為有效應力。由于凍融后地層含水量明顯增加,于L隙水壓力增加,導致地層有效應力降低。本區地卜水潛水穩定水位埋深在1.O}1.Sm,水力梯度約為1/7000,③層粉質薪土夾粉土抽水試驗單井涌水量可達500一1000m'/d。地卜水水位較高,徑流緩慢,自然條件卜排水不暢,孔隙水壓力難以消散,造成凍結施工結束4年后,地基土仍未能重新固結穩定。3.4.3基礎形式受限副井井筒凍結施工后,井口房設計時未進行凍融后的地基土工程勘察,依照經驗選用獨立基礎和條形基礎。由于凍融后地基承載力明顯卜降,所選基礎形式在上部荷載為非均布荷載時,容易產生不均勻沉降。根據以上各層土的物理力學參數以及原位測試數據,可以看出地層由上到卜,隨著自重應力的增大,凍融土的影響隨深度逐漸變弱,④層粉質薪土(埋深17.0m以卜)較凍融前各參數的變化已經很小,前期若選用預應力管樁或者樁基筏板復合地基,可有效避免不均勻沉降的發生。
3.5治理措施建議
由于現場井筒已投入使用,不適宜選用擾動較大的治理措施。結合本地區施工經驗,建議可選用水泥漿液局部注漿加固地基。考慮井筒周邊排水不暢,注漿宜選用小壓力、低流量的慢速注漿法。施工結束28d后,結合沉降觀測數據,采用原位測試、聲波法等檢驗地基承載力。
4結語
通過現場調查和巖土工程勘察,發現板集煤礦副井井口周邊出現不均勻沉降是前期凍結法施工,地基土凍融后物理指標和力學性能發生改變,造成地基承載力較凍結前明顯卜降。由于該區地卜水徑流緩慢,孔隙水壓水消散持續時問較長,地層固結排水不暢,地基沉降將長期持續,為消除不均勻沉降帶來的影響,可采用人工注漿等方式加固地基土,保證生產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l李廣信,張丙印,于玉貞.土力學[M].第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2]程韶清.劉莊礦井主井井塔人工凍融土地基巖土工程勘察與評價[[J].土工基礎,2015,29(4):127-129.
[3]楊平,張婷.人工凍融土物理力學性能研究[J]冰川凍土,2002,24(5):665-667.
[4]周景星,李廣信,張建紅,等.基礎工程(第三牌[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板集煤礦副井井口地基土凍融后沉降調查分析》來源:《安徽建筑》,作者:魏剛
文章標題:板集煤礦副井井口地基土凍融后沉降調查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kuangye/4547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