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水力論文 發布日期:2016-01-11 15:07 熱度:
我國江河、湖泊和水庫普遍受到污染,直接威脅著應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影響到工農業生產和農作物安全,同時水污染也加劇了水資源短缺,本篇水利工程建設論文就這一問題展開探討,并提出解決對策。
摘要:水環境整治的重點是對污染源的治理與控制,特別是抓好工業和生活廢水的源頭治理,是解決問題關鍵。水利工程不但在防洪、供水等方面作用巨大,而且在改善江河湖泊流域的生態系統方面也是大有作為的,生態建設已經成了水利工程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論文,生態學規律,人類與自然和諧
1、水利工程建設的不足與改善
水利工程建設是人們為了控制水流,或者改變了自然的水生態系統,或者把水從生態系統中分割出來,放到了一個在空間上由人工設定的特定的或規則的形態中,再用人工材料如混凝土、金屬、塑料等材料為水體制作出的某種人工環境。當水體在改變的生態系統中或在某種人工環境中,水體脫離了生物群落,自凈能力降低,稍有外界干擾因素的出現,比如污水加入,水體的腐敗就將是時日早晚的問題。以下是對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設體系需要改善的問題做些初步的討論:
(1)治河工程常對河流形態的多樣化重視不足。自然狀態的河流多呈彎曲形狀,也有不少自然狀態的河流處于分岔散亂狀態。在自然界長期的演變過程中,河流的河勢也處于演變之中,使得彎曲與裁彎兩種作用交替發生,但是彎曲或微彎是河流的主要形態。當人們為了防洪需要或對河流進行開發時,為了水流流動平段,不阻水,往往將散亂狀態的河流集中成一條主流。對于彎曲的河流未經充分論證而實施裁彎取直工程,把河流自然狀態的彎曲形狀改變成直線或折線。
(2)在自然河流的橫斷面上,淺灘與深槽相間,也顯示出多樣性的變化。改造過的河床常用輸水性能好有便于施工的梯形斷面等規則斷面,使得水流流速均一化。另外,河道疏浚工程,往往忽視原有河道斷面的生態合理性,也使得河道斷面出現均一化傾向。這些都可能使生物群落失去棲息生長的條件。
(3)以往的治河工程著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與岸上生態系統的有機聯系。忽視了河流周圍的生物群路的存在,也常常忽視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復。
(4)渠道或改造過得河道斷面、江河堤防迎水坡面采用硬質材料,如混凝土、漿砌塊石等,使得植物難以生長,進而有影響到魚類、兩棲類動物和昆蟲的棲息,而這些動物有是鳥類的食物,于是食物鏈就此中斷。
(5)人們為爭取土地,江河兩岸堤防間距縮窄,使得河流失去淺灘和濕地。淺灘具有曝氣作用,使水凈化,又增加氧氣供給,為無脊椎動物生存提供方便,淺灘還為魚類產卵提供棲息地。
2、人類與自然和諧的工程理念
2.1水利工程建設面臨的挑戰
在2002年召開的討論環境與發展的聯合國約翰內斯堡峰會上,水問題被列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五大問題之一,全球范圍的水資源短缺、洪水威脅和飲水安全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為解決這些難題,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計劃建設部不同類型的水利工程。但是,在不少國家,當某一項水利工程計劃一旦提出,立即面臨來自以環保組織為核心的非政府組織等強大的社會壓力。主要反對意見是認為水利工程破壞了環境,改變了生態系統。在世界范圍的頻頻發生的這種社會現象,不能不引起水利工程界的反思。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公眾的社會參與程度會越來越高,新建水利工程的建設,有可能面臨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
在面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批評,與其被動地解釋說明水利工程的效益,不如主動地擴展與更新水利工程自身的工程理念,吸收來自環保、生物界合理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講,時至今日,傳統意義上的水利工程學需要革新,或者說在水利工程學的基礎上,吸收、融合生態學的理論,建立和發展新的工程學科,即生態水工學。
2.2生態水工程建設應遵循的生態規律
(1)“物物相關”律,即自然界中各種事物之間有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改變其中的一個事物,必然會對其他事物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2)“相生相克”律,即在生態系統中,每一生物種都占據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它們相互依賴、彼此制約、共同進化。
(3)“能流物復”律,即在生態系統中,能量在不斷地流動,物質不停地循環。能量的流動是單向的;并在流動過程中遞減,有一部分轉化為熱能逸散入環境。為了維護生態環境,必須盡可能充分利用能量,不使它簡單地逸散入環境。
(4)“負載定額”規律,即任何生態系統都有一個大致的負載(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產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沖擊的能力。當生態系統所供養的生物超過它的生物生產力時,它就會萎縮乃至解體;當向生態系統排放的污染物超過它的自凈能力時,生態系統就會被污染進而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當對生態系統施加的外界沖擊的周期短于它的自我恢復周期時,生態系統也將因不能自我恢復而被破壞。
(5)“協調穩定”律,即只有在結構和功能相對協調時,生態系統才是穩定的。
(6)“時空有宜”律,即每一個地方都有其特定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組合,構成獨特的區域生態系統。
水利工程建設中,應遵循上述生態規律,以達到水利工程興利與自然和諧的目的。
2.3生態水工學的內涵
(1)現有的水工學的理論基礎,除了規劃階段以水文學為基礎以外,主要是以水力學、結構力學、巖土力學等工程力學為基礎。生態水工學則是以工程力學和生態學兩者為其理論基礎。
(2)在滿足人對水的開發利用的需求的同時,還要兼顧水體本身存在于一個健全生態系統之中的需求。
(3)需要權衡滿足人的需求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
(4)除進行常規的水文、地質的測驗勘察外,還要加強相關范圍的生態系統調查,重點是生物群落(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歷史與現狀調查。
(5)在開發利用水流時,明確河流與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處于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
(6)在對江河湖泊進行開發的同時,盡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態(包括其縱橫斷面),保留或恢復其多樣性,即保留或恢復濕地、河灣、急流和淺灘。
(7)為當地野生的水生與陸生植物、魚類與鳥類等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方便條件,提供相應的技術方法和工程材料。
(8)規劃設計有利于提高水利自凈能力的庫區或河岸、湖岸的植被種植和水生動物的放養,在充分利用當地野生生物物種的同時,慎重地引進可以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的其他物種。
(9)生態水工學運用技術手段協調人們在供水、防洪、發電、航運效益與生態系統建設的關系。
結論
水利工程學結合生態學規律,是一個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實踐上,要根據我國國情逐步實施,特別是依據國家的經濟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分步實施。生態水工學是一門交叉學科,需要水利工程界與環保界、生物界的密切合作,通過科學研究、典型設計、工程師范、總結經驗和制定技術規范從而得到發展完善。在歐美已經提出“自然設計方法”日、韓等國提出“與自然親近的治河工程”理念,中國臺灣也開發“生態工法”技術。世界各國一些示范性工程正在建設,一些河流生態工程咨詢與技術開發公司也應運而生,他們提供技術咨詢和產品。這些局部的進展,說明在國際上水利工程結合生態建設可謂是方興未艾,漸成潮流。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預計,生態水工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有可能更為系統、更為科學地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平,淺析生態保護與大型水斜工程建設[J].水利天地,2008(12).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為立足西北面向全國的有關水資源與水工程方面的綜合性學術類刊物。主要報導水資源與水工程領域的有關學術論文、專題述評、區域發展戰略與對策,以及水工程、水管理、水環境、水利經濟等方面的科技成就。
文章標題:水利工程建設論文正確認識當今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模式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shuili/2959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