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水力論文 發布日期:2010-10-25 08:50 熱度:
【摘要】本文介紹了竹銀水庫固結灌漿施工工藝,通過對固結灌漿灌前、灌中、灌后資料分析,得出固結灌漿在竹銀水庫大壩固結灌漿中是基本可行的,同時指出了該試驗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經驗,為固結灌漿的設計、施工提供了更加靈活、多樣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竹銀水庫,壩基,固結灌漿,工藝,試驗
1.概述
1.1工程概述
竹銀水庫壩基基礎為紅砂巖,壩基地質條件復雜,且壩體填筑與基礎固結灌漿施工干擾較大;根據灌漿規范及設計單位要求,壩基固結灌漿施工前應選取有代表性的地段進行現場灌漿試驗,為灌漿施工探求合理的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為解決上述問題,經業主、設計、監理及施工單位四方確定,選取2#副壩0+142.00~0+195.00段作為本工程固結灌漿現場生產性試驗區,通過生產性試驗取得相關技術及施工參數,指導本工程固結灌漿施工。
本次試驗于2009年12月27日開始進行抬動觀測孔的鉆孔,至2010年01月3日灌漿工作完成,2010年01月06日進行灌后檢查孔的鉆孔壓水試驗,施工總歷時12天。
1.2要施工項目及完成工程量:
固結灌漿試驗主要進行抬動觀測、固結灌漿的鉆孔灌漿、檢查孔的鉆孔壓水試驗等工作,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抬動觀測孔鉆孔19.2m(2個);抬動觀測裝置按安裝2套;固結灌漿長度102.8m;鉆孔鉆孔總長度132.8m;檢查孔鉆孔5.2m;檢查孔壓水1段。
2.固結灌漿試驗施工
2.1抬動變形觀測
(1)抬動觀測孔孔徑為Φ76mm,采用天拓XY-200型地質鉆機配金剛石鉆頭鉆孔,在灌漿試驗區內布置2個鉆孔,各安置1套抬動變形觀測裝置。
(2)在裂隙沖洗、壓水試驗及灌漿過程中,派專人進行抬動變形觀測并作記錄,抬動變形允許值按照200μm進行控制。當變形值接近允許值或變形值上升較快時,及時采取降壓措施。
(3)抬動變形觀測使用的千分表,使用前經過率定,并經常檢查,確保其靈敏性和準確性。
。4)灌漿工作結束后,按固結灌漿要求進行抬動觀測孔的灌漿回填。
2.2固結灌漿
2.2.1鉆孔
。1)固結灌漿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鉆灌的孔段用地質鉆機進行鉆孔,固結孔深6.5m,一次性鉆至孔底,鉆孔直徑Φ76mm。
。2)鉆孔孔位符合圖紙要求,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孔向垂直于基巖面方向。在鉆孔過程中,采取措施控制孔斜,若發現孔斜過大,及時糾偏。
2.2.2鉆孔沖洗及裂隙沖洗、壓水試驗
。1)固結灌漿前進行鉆孔沖洗、裂隙沖洗和壓水試驗。鉆孔沖洗采用導管通入大流量水流,從孔底向孔外沖洗的方法進行沖洗,直至回水澄清后10min結束。
。2)采用“簡易壓水”進行壓水試驗,簡易壓水試驗結合裂隙沖洗進行。壓力為灌漿壓力的80%,壓水20min,每4min測讀一次壓水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為計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表示。
2.2.3灌漿施工
。1)施工程序:固結灌漿按分序加密的原則進行,先進行一序孔鉆灌,再進行二序孔的鉆灌。具體鉆灌施工程序為:抬動觀測孔鉆孔→抬動觀測裝置安裝→Ⅰ序孔→Ⅱ序孔→質量檢查孔鉆孔并壓水。
。2)灌漿方法:由于固結孔深度為5m,因此試驗采用孔內循環灌漿方法。(3)灌漿分段:本工程固結灌漿孔深度為5.0m,采用不分段、全孔一次灌注。
。4)灌漿壓力:按設計圖紙固結灌漿分2序進行,且根據鉆孔情況可知固結段地質情況比較差;因此Ⅰ序孔灌漿壓力初定為0.2~0.3Mpa,Ⅱ序孔灌漿壓力初定為0.3Mpa。
表2.2-1灌漿壓力與注入率關系表
(5)灌漿水灰比及漿液變換:固結灌漿試驗采用強度等級為P.O4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灌漿水灰比為3:1、2∶1、1∶1、0.8:1、0.5∶1共五個比級。并遵照由稀到濃逐級變換的原則。
當某一比級的漿液注入量已達到300L以上,或灌漿時間已達到60min,而灌漿壓力或注入率均無顯著改變時,換濃一級水灰比漿液灌注;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根據施工具體情況并報監理人批準,可越級變濃。
(6)灌漿結束標準:在該灌漿段最大設計壓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L/min后,繼續灌注30min,結束灌漿。
。7)灌漿封孔:灌漿封孔采用“導管注漿封孔法”,在全孔灌漿結束后,將注漿管下入孔底,往孔底注入水灰比為0.5:1的濃水泥漿,當孔口返濃漿時,慢速提出注漿管,在上提注漿管的過程中不斷注入濃漿,直至孔口充滿濃漿為止。漿液凝固后應及時清除孔口浮漿和污水,用M30砂漿回填密實并抹平。
2.2.4特殊情況處理
(1)冒漿處理:壓水灌漿過程中如地表裂縫發生冒(漏)漿現象時,采用速凝水泥漿嵌縫、地表封堵方法處理后,再采用降壓、加濃漿液、限流、限量、間歇灌注等方法處理。然后按正常灌漿方式灌注至達灌漿結束標準。
。2)灌漿中斷處理:因故中斷盡快恢復灌漿,恢復灌漿時使用開灌水灰比的漿液灌注,如注入率與中斷前相近,改用中斷前水灰比的漿液灌注。
(3)大耗漿段處理:遇注入率大、灌漿難以正常結束的孔段時,暫停灌漿作業,對灌漿影響范圍內的地下洞井、陡直邊坡、結構分縫等進行徹底檢查,如有串通,采取措施處理后再恢復灌漿,并采用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灌漿法進行灌注,該段經處理未能達到設計標準的,待凝后,重新掃孔、補灌,直至達到要求為止。
3.質量檢查情況
3.1壓水檢查孔布置
為分析灌漿孔和檢查孔的鉆孔取芯以及壓水試驗成果進行。本次固結灌漿試驗孔總數20個,根據5%的檢查孔比例,布置質量檢查孔1個,布孔位置由監理工程師現場指定,具體孔位為Ⅰ-Ⅰ13~Ⅰ-Ⅱ14之間。
3.2壓水試驗
本次固結灌漿試驗檢查孔壓水試驗采用“單點法”進行,壓水檢查過程中監理工程師旁站監督檢查,壓水檢查結果見表3.3-1。
表3.2-1檢查孔壓水結果統計表
注:透水率q(Lu)=Q/(P×L)
=1.4/(0.25×5.2)
=1.06
最終穩定流量對應的透水率為1.06Lu,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
4.成果資料分析
4.1壓水資料分析
。1)平均透水率:Ⅰ序孔平均透水率為67.87Lu,Ⅱ序孔平均透水率為32.09Lu,檢查孔平均透水率為1.06Lu。其中Ⅱ序孔平均透水率小于Ⅰ序孔,說明隨著灌漿孔的逐漸加密,透水率總體上呈下降趨勢,符合灌漿的正常規律,達到了相應的質量標準。
。2)從試驗區灌漿的抬動觀測結果來看,1.5m厚的壓漿板混凝土采用0.2~0.3Mpa的灌漿壓力是合適的。
。3)檢查壓水結果分析:結果顯示所布置的1個檢查孔壓水結果在設計要求范圍內,透水率為1.06Lu。說明通過固結灌漿,能有效地將表層巖體的裂隙封閉,達到了將表層巖體加固后作為帷幕灌漿的巖石蓋重層的目的。
4.2灌漿資料分析
4.2.1灌漿單耗
(1)可灌性:試驗區Ⅰ序孔灌漿平均單耗為達237.65kg/m,Ⅱ序孔灌漿平均單耗為達135.92kg/m,說明試驗區按現行灌漿工藝進行固結灌漿可灌性較好。
(2)各次序孔灌漿單耗:試驗區Ⅰ序孔灌漿平均單耗為達237.65kg/m,Ⅱ序孔灌漿平均單耗為達135.92kg/m,Ⅱ序孔的遞減率為174.8%。由數據可知,隨孔序的增加其單耗遞減的規律非常明顯。
4.2.2壓水灌漿串漏情況分析
從施工現場情況看,在進行Ⅰ序孔施工中串漏情況比較普遍,但Ⅱ序孔施工的時候串漏情況大大減少。說明:一是試驗區巖體表層卸荷裂隙比較發育,表層串漏較嚴重;另一個是表層灌漿封閉效果較好。
5.結論和建議
5.1結論
。1)竹銀水庫基礎固結灌漿采用開灌壓力0.25~0.3Mpa,全孔一段孔內循環、采用兩序灌漿的施工方法是可行的,雖然部分孔因地質原因在耗灰量上有一定的差異,但并未對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
。2)Ⅰ序孔灌漿時有一定的繞滲作用,但總體上并未對灌漿質量產生影響。Ⅱ序孔繞滲現象大大減少,說明分序施工對地質較差巖石地帶是合理的。
。3)從灌后質量檢查孔壓水結果可以看出,灌后檢查壓水透水率為1.06Lu,說明灌漿對表層有補強的效果,使接下來的帷幕灌漿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5.2有關問題的建議
。1)試驗施工中,經抬動觀測發現未產生較大抬動現象,因此,在確保抬動值在設計允許范圍內的條件下,應在允許范圍內適當提高灌漿壓力,建議施工生產中采用的灌漿壓力Ⅰ序為0.25-0.3MPa,Ⅱ序為0.3-0.4Mpa。
。3)為確保固結灌漿的施工進度,建議在正常施工中,如每段(孔)均需進行裂隙沖洗,灌前壓水可按規范要求只選取5%的孔段進行,以減少施工工序,達到加快施工進度的效果。
文章標題:竹銀水庫固結灌漿試驗工藝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shuili/474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