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水力論文 發布日期:2011-01-29 06:54 熱度:
摘要:本文通過對水下鉆孔灌注樁現場施工過程中,在清孔、泥漿護壁、防止鋼筋籠上浮、坍孔、斷樁等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根據不同的成因,對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整改辦法和補救措施。
關鍵詞:水下灌注樁;施工;質量問題;控制研究
水下灌注樁施工容易在清孔、泥漿護壁、水下砼澆筑過程中出現問題,稍有不慎,常常會造成坍孔、鋼筋籠上浮和斷樁等質量問題。
一、清孔
(一)清孔的目的是抽、換孔內泥漿,降低孔內水的泥漿相對密度,確保孔內沉淀成厚度滿足設計要求。清孔不當,容易引起清孔后孔底沉淀超厚。
(二)清孔有掏渣法、噴射法、抽漿清孔法幾種。掏渣法清孔不能降低泥漿的相對密度,灌注混凝土時,會有部分泥漿成分沉淀至孔底使樁尖沉淀層加厚。噴射清孔時,射水(或射風)的壓力過大易引起坍孔;壓力過小,又不能有效翻動孔底沉淀物。同時切忌采用加深孔的深度來代替清孔。
(三)控制措施:
1.清孔應根據設計要求、鉆孔方法、機具設備條件和土層情況選定適合方法,應達到降低泥漿相對密度、清除鉆渣、沉淀層或盡量減少其厚度的目的。清孔中應注意始終保護孔內流水頭,以防坍孔。
2.清孔后,應從孔口、孔中部和孔底部分提取泥漿,測定要求的各項指標,三部分指標的平均值應符合質量標準的要求。
3.清孔后,可將取樣盒吊到孔底。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取出樣盒檢查沉淀在盒內的渣土,其厚度應不大于設計規定。
二、泥漿護壁
(一)泥漿的制備和處理:除能自行造漿的土層外,泥漿制備要選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潤土。拌制泥漿要根據施工機械、工藝及穿越土層進行配合比設計。廢棄的泥漿、渣要按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處理。
(二)泥漿護壁要符合下列規定
1.施工期間護筒內的泥漿面要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漲落影響時,泥漿面要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
2.在清孔過程中,要不斷置換泥漿,直至澆筑混凝土。
3.澆筑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內的泥漿比重要小于1.25;含砂率≤8%;粘度28s。
4.在易產生泥漿滲漏的土層中要采取維持孔壁穩定的措施。
(三)泥漿指標控制
對于施工規范中泥漿的控制指標:粘度測定17—20min;含砂率不大于6%;膠體率不小于90%等在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無論對于成孔質量還是最終對樁的承載能力的發揮,泥漿質量都是重要因素。
三、坍孔
(一)坍孔的具體原因主要有:
1.護壁泥漿密度和濃度不足,起不到可靠的護壁作用;2.護筒埋深位置不合適,埋設在砂或粗砂層中;3.成孔速度太快,在孔壁上來不及形成泥膜;4.孔內水頭高度不夠或出現承壓水,降低了靜水壓力;5.掏除鉆渣或下放鋼筋籠時,撞擊孔壁;6.排除較大障礙物形成較大空洞而漏水致使孔壁坍塌。
(二)防止坍孔的控制措施:
1.在松散砂土中鉆進時,應控制進尺,對泥漿的密度、粘度和膠體率進行調整;2.將護筒底部貫入粘土中0.5m以上;3.根據地質情況合理選取成孔速度;4.如地下水位變化大,應采取升高護筒、增大水頭,或用虹吸管連接等措施;5.從鋼筋籠的綁扎、吊插以及定位墊塊設置等環節均予以充分注意;6.如孔口發生坍塌,應先探明坍塌位置,將砂和粘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1—2m,如坍孔嚴重,應全部回填,等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再進行鉆孔。
四、防止鋼筋籠上浮
(一)鋼筋籠上浮常見的原因有:鋼筋籠在制作、堆放、起吊、運輸等過程中不符合規范要求。鋼筋骨架內徑與導管外壁間距過小,粗骨料粒徑太大,主筋搭接焊接頭未焊平,在提升導管過程中法蘭盤掛帶了鋼筋籠;或因鋼筋骨架主筋彎曲、骨架整體扭曲,箍筋變形脫落或導管傾斜,使得鋼筋與導管外壁緊密接觸;導管與鋼筋籠間混凝土已凝結,提升導管時將鋼筋籠帶出;或因混凝土澆灌速度過快,混凝土面升至鋼筋籠底,產生向上“浮力”導致鋼筋籠上浮。若發生鋼筋籠上浮,應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應措施,防止事故重復出現。
(二)相應措施
1.對鋼筋籠不符合設計要求,發生上浮事故的處理。要在灌注樁的上段增加局部鋼筋,并設固定裝置以防鋼筋籠上浮,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如嚴格控制鋼筋籠骨架的加工質量,防止變形。確保鋼筋籠內徑與導管外壁之間的空隙,大于骨料最大粒徑的2倍。
2.在混凝土澆灌過程中,隨著導管拔出而出現鋼筋籠上浮,應立即控制混凝土澆灌量及澆灌速度,反復上下搖動導管或單向旋轉,處理好籠與導管之間的掛帶現象;若鋼筋籠上浮不停止,應中止澆灌混凝土,拔出導管后,向孔內回填粘土,該樁作為廢樁處理,并應與設計人員聯系重新補樁。
五、斷樁
(一)常見斷樁的原因主要有:
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原材料不符合規定。2.在飽和淤泥質粘性土中,成孔后由于粘性土的回淤力和超孔隙水壓力,壓縮孔壁造成縮頸或縮孔。
(二)預防措施及處理方法
1.對于斷樁事故處理,看斷點處的位置,可采用擴大樁徑的辦法(通過設計人員重新核算滿足設計要求),或采取在樁身混凝土中鉆孔,用壓力灌漿加固,或者采用換樁芯及補樁等方案處理。
2.鉆孔灌注樁在進行水下混凝土澆注時,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1)混凝土必須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應根據混凝土強度等級事先通過試驗確定。坍落度一般采用160—200mm;細骨料應盡量選用中砂,含砂率宜為40%~45%;粗骨料應盡量選用河卵石,也可用碎石,粒徑不宜大于40mm。
(2)導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徑可采用200—250mm,導管最下端一節的底部應焊加強箍。
(3)儲料斗內混凝土的初存量,必須滿足首次灌注時導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體0.8—1.2m,導管底端到孔底距離應保持300~500mm,以利于混凝土自導管順利排出,隨著孔內混凝土面的逐漸上升,導管底端埋入管外混凝土面下的深度一般應保持2—3m,并不得小于1.0m。
(4)鉆孔灌注樁的混凝土充盈系數不得小于1.0,一般土質取1.1,軟土取1.2—1.3。
六、結語
引起鉆孔灌注樁質量事故的原因較多,各個環節都可能會出現重大質量事故。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憂患應以預防為主處治為輔,在樁基工程開工前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認真審查地質勘探資料和設計文件,實行會審和技術交底制度,做好現場試樁工作,把握好樁位測量、護筒埋設等前期工作。施工過程控制好鉆桿鉆進速度,抓好泥漿濃度、比重和含泥量控制,防止塌孔,認真做好清孔工作,確保沉淀層厚度滿足要求;控制水下砼拌和與澆筑質量,以及澆筑速度,防止鋼筋籠上浮和產生斷樁現象。同時應當注意對樁的成孔、灌注過程做好詳盡的各項施工記錄,這對后期的質量評估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樁的質量評價應依據超聲波測試,結合施工記錄和鉆芯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較為客觀的結論。
參考文獻:
[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
[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JF80/1-2004)
文章標題:水下灌注樁施工中常見質量問題及控制措施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shuili/674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