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1-12-22 09:13 熱度: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產業園蓬勃發展,榆林沙地林業科技產業規劃設計結合沙地林業產業及產業鏈構成、產業空間結構布局,提出適宜于沙地林業產業發展的“同心圓”土地利用空間結構模式,對于相關農業科技產業園規劃設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榆林沙地林業產業園;同心圓;空間結構
我國農業科技產業園自1994年興建以來,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一個重要力量。截至2004年底,我國有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4000多個,其中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36個。本文擬以榆林沙地林業產業園規劃設計為主要內容,對其土地利用空間結構模式進行探討。
一、農業科技產業園
農業科技產業園,是指在農業科技力量較雄厚、具有一定產業優勢、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城郊和農村,劃出一定區域,由政府、集體經濟組織、民營企業、農戶、外商投資興建,以農業科研、教育和技術推廣單位作為技術依托,集林業、農業、水利、農機、工程設施等高新技術于一體,引進國內外優質品種和先進、適用的高新技術,以調整農業科技為主要目標,對農業新產品和新技術集中投入、集中開發,形成農業高新技術的開發基地、中試基地、生產基地,以此推動林業現代化的一種開發方式。農業科技產業園是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載體和孵化器,是農業高新技術示范、推廣、應用的平臺①。
1.1功能構成
(1)科研及試驗功能:通過試驗和研究,開發農業高新技術,研制農業高新技術產品。
(2)孵化功能:通過中試,將農業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包括研究成果的孵化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
(3)推廣示范功能:將農業新技術、新成果進行示范,推進農業新科技,新成果的實際運用;將農業體制改革的過程及成果進行示范;將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管理功能經驗進行示范。
(4)聚集與擴散功能: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可以作為帶動區域經濟的生長點,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育與生長的源頭。向社會各個領域輻射通過逐步聚集農業高科技產業所需的資源,加速園區環境的形成化,各種組織向示范區的集聚增加了信息的總量。促進農業科技信息產業發展的交流與共享。
1.2功能分區
(1)科技園區:綜合性的農業科研、實驗、教學、信息中心,是農業高新技術的開發基地、農業技術培訓基地。
(2)產業園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及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企業、工廠集中區。
(3)中試園區:農業科研、中試的實驗田區。
(4)示范園區:各類農業科研技術的示范園區,進行各類由先進農業科技實驗培育的農作物的種值、養植的栽培、種養示范。
(5)生活服務園區:包括居住小區及相關公共服務設施(如商業服務、郵電、物業管理等)集中區。
(6)其它園區:如金融貿易、休閑旅游等功能組合或單獨形成的各類園區,視具體情況而定。
1.3用地空間結構
常見農業科技產業園用地空間結構有同心圓結構、多核結構等。
1.3.1同心圓結構
同心圓結構一般產生在農業高新技術密集區,或投入和開發較集中的區域,由核心園區、腹地園區及交通干線組成(見圖2.3)。
(1)核心園區:集中了產業園主要的行政管理、科技開發、產業機構,為全園提供集中的教育、培訓、技術推廣、社會化服務等的公共服務設施,是整個產業園的建設核心和重點地區,是農業高新技術的研發和產業開發基地。主要特點是:物質、資金、人力、技術等在此園區全面聚合、高度集中。
(2)腹地園區:作為核心園區的直接服務對象,是農業高新技術的試驗基地、高新技術農產品的生產基地、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區域,為其提供各類農業產品、農業生產力。
1.3.2多核結構
多核結構由不同層次、規模的農業園區組成,這種結構產生自逐步推進、分散開發的區域。它包括中心園區、副中心園區、環繞擴散園區及交通干線組成(見圖2-4)。
(1)中心園區:具有和同心圓結構的核心園區相似的功能,但與其相比功能集中性相對較弱。
(2)副中心園區:在中心園區周圍形成的類型、特色各異的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與中心園區在功能組成方面相互補充完善。
(3)環繞擴散園區:是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部分承擔副中心園區的試驗、推廣功能,是中心園區、副中心園區的腹地。
1.4有關規劃實踐簡析
目前國內有十余個農業科技產業園的規劃與建設實踐,國外也有相關或相似的探索,它們可為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規劃與建設實踐所借鑒。
(1)上海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④,4.0km²,分為農業生產園區、工貿科研行政生活園區,按現代化都市型農業定位。規劃結構清晰明了,功能分區明確,道路網分割細致,是一種開發區型都市農業區的規劃。
(2)無錫“世外桃源”農業觀光旅游區⑤,2.4km²,規劃“打破呆板的傳統農田格局,構成完全自然無序的、無中心感的多核分層結構網絡”,形成新型田園風光。規劃風格自由靈活,是一種以農田為主體的規劃模式。
(3)西班牙馬佐卡島規劃⑥,英國建筑師羅杰斯作,規劃將起伏山丘上的居住鄰里與農田相匹配,設盆形地收集雨水,在城鎮區地勢低洼處形成湖面,既可用于市民觀賞,又可灌溉農田。此規劃是一種綜合性的城鎮、農田合一的規劃。
二、榆林沙地林業科技產業園
2.1主導產業及產業鏈
榆林沙地林業科技產業園以種子、種苗產業、林產品深加工等產業為主導產業,重點選擇“林—產”、“林—副”、“林—藥”、“林—肥”四大產業鏈沙地林業項目。
四大產業鏈的主要項目內容有:沙地特色苗木花卉工廠化生產基地;榆樹恢復及試驗示范項目;沙地樟子松良種繁育基地;沙地特色經濟林栽培及深加工項目;紅棗深加工項目;長柄扁桃深加工項目;肉蓯蓉深加工項目;高效型生態高效復合粗蛋白飼料;蜂產業系列項目;沙柳、檸條制板產業;生物質燃料生產項目;中草藥生產項目;生物農藥提取項目。
2.2產業用地類型分解
2.2.1“林—產”一體化沙地林業項目以林木種子、種苗生產為主的林業科技產業項目。
(1)第一產業用地:設施林業、林業種植用地、試驗田;
(2)第二產業用地:無;
(3)第三產業用地:銷售、運輸、管理、信息服務、生活服務;
(4)第四產業用地:科研。
2.2.2“林—副”一體化沙地林業項目以林產品深加工與沙土、有機營養物質再加工為主的林業產業項目。
(1)第一產業用地:設施林業、林業種植用地、試驗田;
(2)第二產業用地:深加工;
(3)第三產業用地:銷售、運輸、管理、信息服務、生活服務;
(4)第四產業用地:科研。
2.2.3“林—藥”一體化沙地林業項目以可藥用的林產品及林下種植的藥用植物為原料,依靠生物制藥技術,提取藥用成分的林業產業項目。
(1)第一產業用地:設施林業、林業種植用地、試驗田;
(2)第二產業用地:深加工;
(3)第三產業用地:銷售、運輸、管理、信息服務、生活服務;
(4)第四產業用地:科研。
2.2.4“林—肥”一體化沙地林業項目以生物農藥與高效吸水劑、高效抗旱保水劑和植物蒸騰抑制劑等植樹造林輔助原料生產為主的林業產業項目。
(1)第一產業用地:設施林業、林業種植用地、試驗田;
(2)第二產業用地:深加工;
(3)第三產業用地:銷售、運輸、管理、信息服務、生活服務;
(4)第四產業用地:科研。
2.3產業空間結構
根據,第一、二、三、四產業用地的分解及產業鏈的流通性、方向性,分析得出,四大產業在空間布局上具有以第三產業為核心的向心性,向外依次聯系第四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這樣不僅有利于產業項目的相互生產流通、交通運輸及產品及科技轉化,并且達到園區利益整合最大化。
2.4規劃結構與布局
基于上述研究的產業空間布局形式,榆林沙地林業科技產業園以“兩軸、兩核、七區、八點、兩環、一帶”為規劃結構。
“兩軸”指園區南北向對外聯系交通軸和園區東西向內部發展建設軸;
“兩核”指園區近遠期兩個發展核心,即產業核心技術研發經貿管理中心。
“七區”指功能分區從宏觀到微觀依次劃分為七個大分區,包括研發經貿管理中心區、生活服務基地、林業加工產業區、第二經貿管理中心區、第二林業加工產業區、防護綠地區和林業生產區七個主要功能區;
“八點”指結合園區觀光展示游線,分別設置于園區七個主要功能區中的八個具有觀光、展示、游憩功能的開放空間節點;
“兩環”指園區內部串聯園區各主要功能區的觀光展示游線和園區外圍具有生產、運輸和輔助游憩功能的生產型外環線;
“一帶”指沿園區南側和東側高速公路內側設置的城市道路防護綠帶。(見圖1)
2.5“同心圓”土地空間結構模式
依據以上研究分析及實踐項目規劃布局抽象總結出榆林沙地林業科技產業園“同心圓”土地空間結構模式。(見圖2)
其中,管理中心、經貿中心、培訓中心以及生活服務區構成園區的中心,研發中心用地與其緊密聯接,其外圍由林業加工產業區環繞,這三層由內至外,共同形成園區的核心建設密集區,功能聯系,具有用地緊湊、基礎設施集約、向外輻射的作用。核心區外是由產業園的各類生產區包圍,是產業園用地最大的區域。核心園區、腹地園區(研發區、林業加工區等)及交通干線(園區南北向對外聯系交通軸、園區東西向內部發展建設軸)組成共同組成“同心圓”模式的用地配置布局。
三、結語
榆林沙地林業科技產業園為我國首創,從生態治理、產業模式、空間布局到運營管理,相對于傳統產業園區規劃都是創新。此次規劃將沙地林業產業規劃、產業空間結構布局與產業園規劃設計相結合,最終總結提出“同心圓”土地利用空間結構模式,對農業科技產業園用地布局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
(《榆林沙地林業科技產業園規劃設計》項目由陜西省治沙研究所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與之共同成立規劃編制小組研究編制,規劃完成時間:2009年10月16日)
參考文獻:
[1]蔣和平等.農業科技園的建設理論與模式探索.氣象出版社,2002:24.
[2]蔣勵.農業產業化的理論與實踐——對農業產業化的再探討,1997,04.
[3]劉金山.市場協調農業產業鏈:一種探索,2002,03.
[4]朱鳳杰.都市型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與規劃設計探討,2006,06.
[5]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教師專業作品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224.
文章標題:榆林沙地林業產業園“同心圓”土地利用空間結構模式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1092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