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3-10-10 10:10 熱度:
摘要:用于印染廢水處理常用的工藝主要分為兩大類:(1)物化法:利用加入絮凝劑、助凝劑在特定的構筑物內進行沉淀或氣浮,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的一種化學物理處理方法。(2)生化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有機物降解、被吸附而去除的一種處理方法。
關鍵詞:廢水處理,處理工藝,流程
一、分析印染廢水特點,主要為以下方面。
(1)水量大、有機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堿性和pH值變化大、水質變化劇烈。因化纖織物的發展和印染后整理技術的進步,使PVA漿料、新型助劑等難以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大量進入印染廢水中,增加了處理難度。
(2)由于不同染料、不同助劑、不同織物的染整要求,所以廢水中的pH值、CODCr、BOD5、顏色等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的特點是BOD5/CODCr值均很低,一般在20%左右,可生化性差,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BOD5/CODCr值提高到30%左右或更高些,以利于進行生化處理。
。3)印染廢水中的堿減量廢水,其CODCr值有的可達10萬mg/L以上,pH值≥12,因此必須進行預處理,把堿回收,并投加酸降低pH值,經預處理達到一定要求后,再進入調節池,與其它的印染廢水一起進行處理。
。4)印染行業中,PVA漿料和新型助劑的使用,使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在廢水中含量大量增加。特別是PVA漿料造成的CODCr含量占印染廢水總CODCr的比例相當大,而水處理用的普通微生物對這部分CODCr很難降解。因此需要研究和篩選用來降解PVA的微生物。
二、印染廢水處理工藝方案及流程
根據BOD5/CODCr值低的特點,有關科技人員,對如何提高BOD5/CODCr值進行了多種方法的研究,目的是提高可生化性,以利后續的生化處理;采用厭氧水解酸化池是提高BOD5/CODCr值的方法之一。用于印染廠廢水處理的方法有物化法、生化法、化學法(多功能混凝劑處理法、高壓脈沖電解法)等,但多數是生化為主體的生化-物化組合法,F把近幾年來較成熟、處理效果相對較理想的幾種處理工藝作些介紹和淺析。
1、處理工藝一
厭氧-好氧-生物炭接觸為主的處理工藝,見圖1。
圖1處理工藝一流程
該處理工藝是原紡織部設計院"七五"科研攻關成果。是近幾年來在印染廢水處理中采用較多,較成熟的工藝流程。這里的厭氧處理不是傳統的厭氧硝化,而是進行水解和酸化作用。目的是對印染廢水中可生化性很差的某些高分子物質和不溶性物質通過水解酸化,降解為小分子物質和可溶性物質,提高可生化性和BOD5/CODCr值,為后續好氧生化處理創造條件。同時好氧生化處理產生的剩余污泥經沉淀池全部回流到厭氧生化段,因污泥在厭氧生化段有足夠的停留時間(8h~10h),能進行徹底的厭氧消化,使整個系統沒有剩余污泥排放,即達到自身的污泥平衡(注:僅有少量的無機泥渣會在厭氧段積累,但不必設專門的污泥處理裝置)。
厭氧池和好氧池中均安裝填料,屬生物膜法處理;生物炭池裝活性炭并供氧,兼有懸浮生長和固著生長法特點;脈沖進水的作用是對厭氧池進行攪拌。
各部分的水力停留時間一般為:調節池:8h~12h;厭氧生化池:8h~10h
好氧生化池:6h~8h;生物炭池:1h~2h
脈沖發生器間隔時間:5min~10min。
該處理工藝系統,對于CODCr≤1000mg/L的印染廢水,處理后的出水可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如進一步深度處理則可回用。對運轉5年以上的工程觀察,運行正常,處理效果穩定,也沒有外排污泥,未發現厭氧生化池內污泥過度增長。
2、處理工藝二
以生化處理為主體,由厭氧水解酸化、接觸氧化、合建式氧化溝組成,處理工藝流程見圖2。
圖2處理工藝二流程
圖2是二級生化處理串聯的工藝,合建式氧化溝內設沉淀池,內沉池中污泥回流到厭氧水解酸化池,既提高生物量,又使污泥硝化。此處理工藝用于有機物濃度高,以印染廢水為主的綜合工業廢水處理。如某市工業區,把2個印染廠、各1個織染廠、針織廠、地毯總廠、塑料廠、日化廠和啤酒廠的廢水集中起來,用此工藝進行處理,既節省了投資,減少占地面積,又便于管理,降低了運行費用。
3、處理工藝三(見圖3)
圖3廣東省某印染廠處理工藝流程示意
圖3為廣東省某印染廠廢水處理工藝方案,處理水量250m3/d,原水水質為:CODCr≤2300mg/L,BOD5≤450mg/L,色度≤160倍,pH≈7,水溫:70℃左右,SS>200mg/L。
處理后的排放要求為:pH:6~9,色度≤80倍,CODCr≤150mg/L,BOD5≤60mg/L,SS≤200mg/L。
本印染廢水有以下特點:
。1)BOD5/CODCr值很低,不到20%,因此生化處理難度大,首先要設法提高BOD5/CODCr值;
。2)水溫很高(70℃),不利于物化、生化處理。因此要采取措施把水溫從70℃降到40℃以下;
。3)目前為一班制生產,廢水量集中在8h之內產生,而廢水處理設備為24h運行,故調節池要大;
。4)原有地下集水池和大、小兩組調節池及煤渣過濾的土法處理設備,要求在新的工藝處理設計中盡可能采用。
根據上述本工藝(圖3)有以下特點:
。1)原有集水池不變,提升泵仍利用,在集水池始端設二道粗、細格柵;把原有一組容積較大的地面式調節與煤渣過濾系統全部改為調節池,并適當加高;把一組容積較小的地面式調節池與煤渣過濾系統改為污泥池、污泥濃縮與干化系統。一、二級沉淀池中污泥均以重力流進入污泥池,省去污泥提升泵。這樣原有的構筑物全部利用了。
(2)為把水溫降低下來,在調節池始端上部設置逆流式機械通風高溫冷卻塔,一是減少占地面積,二是冷卻水直接進入調節池,省去了冷卻水集水池,三是在夏季可把水溫從70℃降低到40℃左右。再經過集水池、調節池等的傳導和蒸發散熱,使水進入一級沉淀池溫度≤38℃,進入水解酸化池溫度≤36℃。
。3)為提高BOD5/CODCr值,工藝采用先物化(一級沉淀池)→生化→再物化(二級沉淀池),第一級物化處理采用加藥反應沉淀池,根據試驗及以往的經驗與分析,CODCr去除≥50%,BOD5去除約20%,使BOD5/CODCr值提高到≥0.30,有利于后續的生化處理。但加藥控制要適當,以免影響后續生化處理。
(4)在生化處理中,為增加微生物所需要的營養源,水在進入水解酸化池前投加適當的N和P;為增加生物量,促使大分子有機物和不溶性有機物的生物降解,把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出水(含污泥),在未加藥之前用回流泵按比例回流到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內均設彈性立體填料,以利掛膜和脫膜。
(5)一、二級沉淀池均采用豎流式沉淀池,中間設導流筒,沉淀效果好,排泥暢通,管理操作簡便,目前在小水量污、廢水處理中采用較普遍。
三、處理工藝分析
對于不同水質的印染廠廢水有不同的組合處理工藝,有可能物化為主,也可能生化為主,雖然基本方法及原理大致是相同的,但優化組合很重要,F對上述較有代表性的3個工藝進行分析。
。1)3個工藝的共同點之一是均采用了厭氧水解酸化池和好氧生化池,這是廢水處理中的主要工序和設施。在好氧生化處理之前采用厭氧水解酸化池,這是由印染廢水的水質性質決定的。
(2)3個工藝的共同點之二是均有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始端。但污泥回流分兩種情況,一是后續沉淀池不采用加藥沉淀的,則用沉淀池的沉淀污泥回流;二是后續沉淀池采取加藥沉淀的,則用氧化池出來的、加藥之前的、含水率相對較高的污泥回流。除無機泥渣外,基本上可消除污泥排放,則可不設污泥干化系統和設備,節省投資及處理成本,這個共同點是可取的,設計中應予應用。
(3)高濃度的染色原液、蒸煮廢液、堿減量廢水等,應進行預處理,把有機物濃度降低后再進入總調節池,與其它廢水一起集中處理,這是至關重要的。
。4)在達到設計所要求排放標準前提下,工藝處理流程盡可能簡化,進行最佳的優化組合,以節省投資,減少占地面積,降低處理成本,便于管理操作。
參考文獻
1[美]CP小萊斯利格雷迪,享利C利姆編著.廢水生物處理理論與應用.李獻文,楊西昆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婁金生,姜廣生,等.酸化水解-接觸氧化-生物炭法處理印染廢水的應用.給水排水,2007(2)
3王田,厭氧-好氧-氣浮組合式工藝處理印染廢水的設計與研究.給水排水技術動態,2003(2)
4曹姝文,梅作漢,袁啟順,等.強化一級方法處理生活污水技術〔J〕.中國環保產業,2001(3):36-37.
文章標題:農業工程論文印染行業廢水處理工藝的淺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1904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