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6-06 14:00 熱度:
中國古典園林代表了自然式園林的發展主流,與西方規則式園林在布局方式、形象面貌上完全不同。從總體上看,既沒有嚴格的軸線、筆直的道路、也很少規則形狀的水池、噴泉、以及修剪整齊的綠籬、樹木、草地。
摘要:“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獨到的審美觀念,是許多優秀藝術作品產生的理論依據,中國古典園林對于意境的追求由來己久。這種融和了客體的景物、主體的情感的園林意境的創造和欣賞是中國園林美學,尤其是中國古典園林美學的中心內容。中國古典建筑的意境美是建筑形式美諸要素的延伸與拓展。人類通過建筑使空間發生變化,借以傳達某種基本的情感,象征某種意義。
關鍵詞:園林工程師論文,意境,古典園林,古典建筑
1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是以人工模仿自然山水、表現理想化的自然山水景觀為主要特征,營造出樹木蔥郁、曲折幽深的環境意象,運用山石、水體、建筑、植物等物質要素創造了自然和諧、富有詩情畫意、獨特鮮明的園林藝術形象。在典型的園林布局中,山水景觀常常是觀賞的主要對象,空間視線的集中處,建筑與植物點綴其中,完善了山水景觀的整體形象,也營造了自然的山林氣氛。這種以山水自然為主題的造園創作方法有來已久。自秦漢開創了園林中人工挖池堆山的先例,“一池三山”的典型布局成為歷代造園的主要模式,其影響廣泛和久遠。唐宋時期的造園逐步擺脫了早期對自然山水的寫實模仿,進入寫意山水園的新境界皇家園林山水景觀開闊豪放,私家園林在有限的空間內疊石為峭壁危巖、深澗峽谷,都表現了寫意山水的意境。明清以來進一步發展的庭院掇山,庭園峰石特置,瘦皺透漏,點石散布,無一不反映了“一拳代山,一勺代水”的象征意義和對山水的高度概括和提煉。
1.1師法自然
中國古典園林是人工和自然結合的產物,它所體現的自然風景式風格,是以人工景觀達到自然美表現的典范。明代造園家計成在《園治》中提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作為造園審美評價的標準。園林中假山疊石的峰巒洞谷或峭壁懸崖力求取自真山片段,水池泉瀑也摹仿自然水體的真實形態,至于茂林修竹、懸藤垂蘿、佳木繁蔭,無不散發著勃勃的天然情趣,表現了自然風景的理想模式。這種崇尚自然美與中國古代樸素的自然觀有密切的聯系。早在先秦時期孔孟思想中就有山水比德的觀念。一山川之美喻人格之美,同時從自然萬象中體悟人生哲理,借無言志。老莊哲學則將自然上升到“道”的高度,自然成為永恒法則的體現,成為效法順應的對象,推崇自然而然的沒美,主張人類想自然界的回歸,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和諧關系,從而奠定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順應自然,返璞歸真成為一種文化和審美精神。置身于這種自然的山水氛圍中,令人感到松弛、散淡、寧靜、內省、怡情,喚起循跡山林,游歷名川大山所產生的對自然山水的美好記憶。
1.2詩情畫意
中國古代的山水詩和山水畫對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魏晉時期山水詩文和山水畫的大量出現,使早期的自然審美觀發生了變化,也促進了造園藝術向自然山水園的轉變。人們不僅陶醉于自然山水,以詩畫表達由衷的贊賞,而且園林中再現這種自然美,并達到借景抒懷的目的。唐代山水詩話的蓬勃發展,促進人們對自然山水風景認識的進一步升華。文人以詩話意境寫入園林,形成文人園,逐步擺脫對自然山水的單純模仿,將自然美與詩情畫意聯系起來,體現了對自然山水的高度概括和藝術再現。當時最富盛名的有王維的“輞川別業”詩話大家王維開創了文人水墨山水畫的先河,他的寫意山水畫在總結自然山水構成的客觀基礎上,追求憑借湖光山色之勝,加以人工構筑,創作出既有自然山川之美,又有詩情畫意的園林,表現了山水詩話特有的清新脫俗的意境。文人園所追求的詩情畫意情趣提升了古典園林的雅文化品味。宋元以來園林代表的城市宅園受當時山水畫論以及禪學的影響,講究立足心性,以壺中天地、須彌芥子的有限空間容納片山勺水、拳石數竹的典型景觀,從中獲得修然自得、淡泊寧靜,達到小中見大、情景交融的境界。寫意山水園主要以繪畫形式美的原則進行園林創作,尤其在小型庭園中,通過空間和景物的布置,表現詩話意境之美。
概言之,重新認識中國古建筑園林,透過形式,超越詩情畫意等淺層內涵,深入實質,廓清主要特征,便可拓出一片新天地它在美學上的成就,尤其是深層的哲理內涵和高妙的文化品格,正是我們今天在進行環境設計創造中需要借鑒和發展的。
2中國古典建筑的意境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獨到的審美觀念,是許多優秀藝術作品產生的理論依據,建筑的意境美是建筑形式美諸要素的延伸與拓展。人類通過建筑使空間發生變化,借以傳達某種基本的情感,象征某種意義。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象征神秘和威嚴表達王權天授。古羅馬建筑象征征服和權威。哥特式建筑象征對天國的渴慕。梁思成先生最早提出了“建筑意”的概念,并且他把“建筑意”與“詩意”“畫意”等概念并列起來,從而使之具有相當高的理論價值。“建筑意”主要是指“建筑意境”,它是意境理論在建筑學領域的具體化表現。
2.1古典建筑意境中的景
古典建筑意境中的景是實景與虛景的統一。
實景由古典建筑形體顯現,虛景由環境塑造。中國建筑向來重視與環境的協調,人工與自然融為一體。
在建筑組群方面:在建筑組群中,中國傳統的庭院式布局充分地體現了“人、建筑、自然”三位一體的設計理念,群體建筑都是“被伏于地”,很好地反映了建筑與環境的親和關系。特別是唐以后“因山為陵”的結合環境來處理建筑的手法,則是完全把建筑與自然融為了一體,反映了因地制宜的形態法則。
在單體建筑處理方面:中國古代輕盈剔透的亭、臺、樓、閣、軒等建筑,很好地將自然景色溶入了建筑內部空間,處處都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在建筑技術上,有學者認為,為什么古代中國那么執著地鐘情土木建筑,專注于梁柱結構,三千年如一日,不是因為資源條件原因,也不是因為經濟技術水平原因,更不是因為思想保守的緣故。究其原因,全是因為中國古代的環境意識。環境作為意境中的虛,來烘托趁筑的實景。環境在消融建筑形體的同時,也被建筑師塑造成建筑的有機構成,成為建筑意境中的虛景。在虛景的重新塑造,建筑變得“清晰”,這種清晰不是建筑未融人環境時簡單的形體清晰。而是建筑與環境處于和諧狀態下建筑意象的清晰。這種意象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互生的生命景象構成了古典建筑的意境美。
在中國古典建筑中,寺廟往往與名山勝水的“佛性靈氣”融合,建筑往往依山就勢,高低錯落,把人文景觀融化于自然景觀之中,給人以豐富的美感。
2.2古典建筑意境中的情
建筑藝術形象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是社會審美觀的體現。建筑難以表達具體的思想情感,卻能反映社會審美觀念。建筑空間的藝術感染力就在如此,人們可以有意識使建筑空間造型具有明顯的形態從而來象征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筑藝術形象的長處是作為生活空間可以直接參與生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建筑空間具有其他藝術更直接的感染力。
建筑空間作為人生活的環境。人們對生活的態度和理想必然體現其中。不僅作為生活方式體現生活空間,還作為意識形態范疇的審美觀念通過藝術想象表現出來。由此可見建筑空間是生活空間與情感的對立統一體。
“古典建筑意境中的情是社會情感與自我情感的統一,是一種復合情感,即情外之情。因此,情感解讀的方法直接影響意境中情的本質。在這個意義上,情感解讀就是意境中情自身。”
例如人們在游覽江南古典園林時,也能感受到當年的造園者通過巧妙應用借景、框景、障景、對景、等手法將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外化成具體的建筑序列,這就是建筑意境的產生,通過這些建筑景觀,欣賞者和造園者穿越時空而進行情感的交流,從而情感升華和再造。而且每個欣賞者心中都有一份不一樣的情感,這樣更加豐富了建筑的意境。各個時代欣賞者通過游覽園林建筑,沿著當年造園者設計的廊、亭子、橋、軒榭等各個方位的觀賞和體會。感悟生命的靈動,陶冶情操。
參考文獻:
[1]李漁.閑情偶寄居室部[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7.
[2]丹納(法).傅雷(譯).藝術哲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3]陳李波.中國古典建筑意境結構分析[J].華中建筑,2006,(11).
[4]熊明.建筑美學綱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曹林娣.中國園林藝術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6]竇奕.園林小品及園林小建筑[M].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文章標題:園林工程師論文論中國意境論在古典園林與建筑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2125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