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0-31 15:45 熱度:
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為蘭科(Orchidaceae)石斛屬(Dendrobium)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現代研究發現鐵皮石斛含有多糖、生物堿、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治療慢性胃病、抑制腫瘤及其放化療后的體能恢復等藥理功效,療效十分明顯。廣西具有適合鐵皮石斛生長的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條件,但目前95%左右的種苗為種子雜合后代群體,群體出現嚴重的分離現象,參差不齊,產量也不穩定。因此,種性不純,種苗混亂,是當前制約整個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之一[1-2]。
摘要 綜述了鐵皮石斛新品種桂斛1號的生物學特性、產量、品質和抗病性等,并從基質選擇、種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紹其栽培管理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核心期刊論文發表,鐵皮石斛,桂斛1號,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Variety Guihu No. 1
ZHANG Xiang-jun YU Wei-hua * MENG Ping JIANG Hui-ping PAN Ying-nan WEI Shao-long CHEN Li-juan
DENG Hai-yan LI Ting LIN Gui-mei ZOU Yu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yield,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new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variety Guihu No.1 were summariz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variety Guihu No.1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matrix selection,planting density,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and harvest processing etc.,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Guihu No.1;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s
從2004年開始,廣西農科院生物所鐵皮石斛研究小組開展鐵皮石斛種質資源收集、篩選、以芽繁芽組培技術及配套栽培技術等研究,先后到廣西西林、桂平、容縣、樂業、荔浦、永福等縣及云南、浙江、湖南、貴州等省進行調研及種質資源收集,收集鐵皮石斛種質資源40多份,建立了一個種質資源圃,并從野生種子實生苗后代群體中的篩選出優良單株,結合“以芽繁芽”快繁技術,經過4~5年田間植物學和生物學性狀觀察,選育出一個適合廣西種植的多糖含量高、莖葉帶有紫(紅)色斑點(塊)的新品種――桂斛1號,審定編號為桂審藥2012001號,也是廣西首個通過審定的鐵皮石斛新品種,對解決廣西鐵皮石斛產業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種植戶提供性狀一致、品質相對穩定的種苗,提高鐵皮石斛種植效益有重要意義。
1 特征特性
1.1 生物學特性
桂斛1號鐵皮石斛為須根系,根發于肉質莖基,埋入基質中的為白色,外露根常為綠色,無根毛,常跟某些菌根真菌共生。莖直立,圓柱形,不分枝,莖直徑 3~8 mm,大部分節間留有1個黑色環套,形成黑節,剝開葉鞘,莖壁上具有紫紅色斑點。葉互生,葉2列,葉片長橢圓形,葉長2~7 cm,寬0.5~2.5 cm,葉墨綠色,葉背及葉鞘帶有紫紅色斑點(塊),葉鞘環抱莖,葉鞘上伴有7~8條線狀條紋。花總狀花序著生于莖段,花苞片干膜質,萼片和花瓣淡黃綠色,披針形,唇瓣明顯散裂,唇盤具紫色斑塊,合蕊柱,花粉粒結合為花粉塊,藥帽黃色,長卵狀三角形。花期3~5個月。果實蒴果縱裂,每個果實中含有上萬顆粉狀種子,多數無胚乳,成熟時種子為黃色。
1.2 產量
通過桂平、容縣、南寧3個地區的不同農戶試種觀察,種植地為氣候蔭涼、早晚溫差大的臨山地方,種苗移栽種植18~20個月后可第1次采收,采收產量在2 250~6 300 kg/hm2,而后每隔12~14個月采收1次,正常管理均可采收4次或以上,第2、3次采收產量可達到3 750~7 500 kg/hm2。
1.3 品質
桂斛1號人工種植第2年與第3年采收鮮條,經廣西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檢測鮮條多糖成分,報告結果分別為35.2%、35.9%,比2010年版《中國藥典》鐵皮石斛多糖含量臨界值25%高出10%以上[3]。
1.4 抗病性
桂斛1號耐根腐病,耐旱不耐澇。廣西7―8月屬高溫高濕季節,是發病高峰期,要提前做好控溫、控濕和控肥管理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2 栽培技術
2.1 種植環境及栽培模式
桂斛1號喜歡蔭涼、濕潤、有充足散射光的環境。以年平均氣溫在16~19 ℃,年相對濕度在80%以上,海拔在300~800 m為最佳生長區。桂斛1號以大棚苗床或盆栽為主,要求配備遮陽網、薄膜、噴霧設施。 2.2 基質的選擇與處理
基質要求保濕透水、透氣,可選用松樹皮(適當打碎,粗細混合)、花生殼、苔蘚及碎磚片等,使用前可通過蒸煮、日曬、堆漚和浸泡等處理進行消毒,種苗前將浸泡好的基質鋪在種植苗床上,厚度為6~10 cm,含水量以60%左右為宜,視植株長勢而定每年補充適量的基質。
2.3 種植季節和密度
桂斛1號在廣西每年3月中旬至11月底均可移栽,移栽時氣溫最好不要低于15 ℃,最佳栽種時間為3―5月。種植密度株行距為(8~10)cm×(10~13)cm,栽45萬~60萬叢/hm2種苗,每叢為2~4株苗。
2.4 栽培管理
在生長期,采用遮光率為70%~90%的遮陽網降低光照,光照強度控制在4 000~20 000 lx,隨著季節和生長期變化來調節其光照強度。適宜生長溫度為18~28 ℃,栽培棚內溫度超過32 ℃必須降溫。
基質以濕潤為好,每天噴水量和次數要根據天氣和生長期變化而調整,切勿在陽光曝曬下進行,雨季要及時蓋膜防雨。栽種成活1個月后,可噴施葉面肥,以腐殖酸類、農家肥水等有機肥為主,堅持“少量多次、前輕后重”的原則。夏天溫度高,須適當控制水肥濃度,噴淋水肥次數視植株長勢而定。
2.5 病蟲害防治
加強農業防治,主要措施有:保持環境清潔;加強通風透光和適當控制水肥;及時移除病株殘體及病株處的基質;做好防蟲工作等。軟腐病在夏季高溫高濕環境最易發生,且發病快。發病初期,可用77%可殺得101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同時適當控水控肥。炭疽病主要危害葉片及肉質莖,受害葉片出現褐色或黑色病斑,大量發生時可導致落葉,初發時可用65%代森鋅 600倍液,較嚴重時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疫病主要危害當年移栽苗,在溫度高、澆水過多、通透性差的情況下,葉梢中積有大量水分,最容易引發此病,可用58%金雷多米爾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施防治。軟體動物主要是蝸牛、蛞蝓和某些螺類。防治方法:晚間活動時人工捕殺;在畦四周撒施生石灰、茶麩,防止其爬入畦內危害;嚴重時使用密達等藥劑防治[4]。
2.6 采收與加工
桂斛1號種植18~20個月后可進行第1次采收,采收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4月開花前,此時莖桿頂端已停止生長,體內多糖含量有效成分最高。采收時,用剪刀在離基部2~3節處剪斷,采收的鮮條及時摘除葉子包扎好待售或烘干加工成鐵皮楓斗進行貯藏。
3 參考文獻
[1] 柳蓮芳.鐵皮石斛的最新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1):6426-6428,6430.
[2] 吳韻琴,斯金平.鐵皮石解產業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的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15):2033-2037.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文章標題:核心期刊論文發表鐵皮石斛新品種桂斛1號的特征特性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2347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