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2-01 14:20 熱度:
[摘要]以老鴉瓣鱗莖為材料,探索(4±0.5) ℃冷藏過程中的形態和生理變化及冷藏對栽后生長情況的影響。結果表明,在10周的冷藏期內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力呈下降趨勢,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于第6周達到峰值。可溶性糖含量及還原糖含量逐漸上升,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冷藏初期上升緩慢,在4~8周急劇上升,并于第8周達到峰值。冷藏處理的鱗莖于第6周生根,較室溫處理提前2周,但后期新生根的數量顯著低于室溫處理;貯藏過程中冷藏處理的芯芽長度始終大于室溫處理,但差異不顯著。冷藏處理利于鱗莖提前出苗,并顯著縮短出苗時間且利于苗齊,但對出苗率影響不明顯;冷藏后花發育不正常,結果率為0;冷藏能夠延長老鴉瓣生育期并提高鱗莖產量。綜上所述,初步認為(4±0.5) ℃冷藏6~8周為老鴉瓣鱗莖打破休眠的關鍵時期;冷藏能夠延長老鴉瓣生育期并提高鱗莖產量。
[關鍵詞]農業科技論文,老鴉瓣,鱗莖,冷藏,休眠,生理生化特性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on dormancy breaking and growth after
planting in bulbs of Tulipa edulis
YANG Ying1, ZHU Zai-biao1, GUO Qiao-sheng1*, MIAO Yuan-yuan1, MA Hong-liang1,2, YANG Xiao-hua1
(1.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2.Guangzhou Baiyunshan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Guangzhou 510530, China)
[Abstract]The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on dormancy breaking, sprouting and growth after planting of Tulipa eduli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arch content and activity of amylas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ring 10 weeks of cold storage,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raised at first then decreased, and the peak appeared at the 6th week. However,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 which increased slowly at first than rose sharply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 increased during the storage duration. The bulbs with cold storage treatment rooted in the 6th week, which was about 2 weeks earlier than room temperature storage, but there were less new roots in the late period of storage. After stored at a low temperature, bud lengths were longer than that with room temperature treatment. Cold storage treatment could promote earlier emergence, shorten germination time, prolong growth period and improve the yield of bulb, but rarely affect the emergence rate. It was not beneficial to flowering and fruit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6-8 weeks of cold storage was deemed to be the key period of dormancy breaking preliminary.
[Key words]Tulipa edulis; bulb; dormancy breaking;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oi:10.4268/cjcmm20150109
老鴉瓣Tulipa edulis (Miq.) Baker為百合科郁金香屬藥用植物。其去膜質皮和絨毛后的干燥鱗莖為中藥材光慈姑,具有解毒散結,行血化瘀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瘰疬,癰疽,瘡腫,產后瘀滯[1-2]。目前光慈姑來源依靠野生采挖,野生資源近年來急劇減少而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供需矛盾日漸突出,人工栽培技術是解決光慈姑原料供應的關鍵。
老鴉瓣為早春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具有自然休眠的特性,且休眠時間較長。在人工栽培的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解除鱗莖的休眠對于延長生育期并提高產量具有重要意義。溫度是影響鱗莖植物休眠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低溫處理以其高效、無毒、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等特點被廣泛應用。目前關于冷藏解除鱗莖休眠的研究已有較多報道,如低溫冷藏80 d可以解除百合鱗莖的休眠[3];2~10 ℃冷藏8~15周可解除郁金香鱗莖的休眠[4];貝母鱗莖需要經過4~8周的冷藏才能打破休眠[5]等等。近年來,關于老鴉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組培快繁[6]、物種鑒別[7]及栽培技術[8-9]等方面,老鴉瓣鱗莖休眠解除方面的研究鮮見報道。 本試驗利用(4±0.5) ℃冷藏的方法探索老鴉瓣鱗莖冷藏過程中的形態和生理變化及冷藏對栽后生長情況的影響,以期為老鴉瓣休眠生理研究及其規范化栽培提供依據。
1材料
試驗材料于2013年5月采集于安徽蚌埠,經南京農業大學中藥材研究所郭巧生教授鑒定為百合科郁金香屬植物老鴉瓣T. edulis的鱗莖。
2方法
挑選無病蟲害、無損傷、大小均勻的鱗莖(平均質量1.0 g),清洗干凈。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浸泡30 min后陰干。然后按每10個鱗莖約0.2 kg的比例裝入預先消毒、含水量為70%的濕沙中保濕。一半置于(4±0.5) ℃的冰箱貯藏(即“冷藏”處理),另一半于室溫下貯藏(即“室溫”處理)。本試驗于2013年7月15日開始貯藏,分別于貯藏0,2,4,6,8,10周后取樣,每處理每次取鱗莖20個,用于形態指標、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淀粉酶活力的測定。貯藏結束(2013年9月28日),鱗莖即播入花盆中,花盆規格 18 cm×25 cm×30 cm,每盆10個鱗莖,每處理各10盆。栽培基質為田園土,覆土5 cm,后置于(18±1) ℃培養箱。2013年10月28日將花盆從培養箱移入日光溫室,常規栽培管理。
2.1試驗觀察和記錄
每2 d記錄每盆的出苗數,至出苗數穩定;記載各處理老鴉瓣各個物候期和生長發育特性。
2.2形態指標的測定
形態指標包括芯芽長度、根數和生根率。芯芽長度為芯芽基部至生長點的距離,游標卡尺測量;根數為鱗莖上著生根的總數;生根率為每次所取樣品中生根鱗莖占樣品總數的百分比。收獲期測定產量,統計10盆鱗莖總數和總鮮重。
2.3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
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測定采用蒽酮比色法,還原糖含量測定采用 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可溶性蛋白含量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法[10]。淀粉酶活力測定參考高錦華等[11]的方法。
3結果與分析
3.1冷藏期間老鴉瓣鱗莖淀粉含量的變化
2個處理的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趨勢,且在同一取樣時期,冷藏處理的淀粉含量均低于室溫貯藏處理,尤其在4周和6周時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說明與室溫貯藏條件相比,(4±0.5) ℃的冷藏條件促進淀粉的分解(圖1)。
3.2冷藏期間老鴉瓣鱗莖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2個溫度處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整體均呈上升的趨勢(圖1)。冷藏處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較為迅速,尤其是在4周以后,可溶性糖含量急劇增加,在第8周出現峰值,8周后緩慢下降。室溫處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整體緩慢增加,直到貯藏結束,仍保持增加的趨勢。4周以后,冷藏處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顯著高于室溫處理。冷藏條件利于鱗莖內可溶性糖的積累,這種作用在冷藏4周以后表現極為突出。
3.3冷藏期間老鴉瓣鱗莖還原糖含量的變化
2個溫度處理的還原糖含量變化基本一致,貯藏前6周具有一定波動性,6周后明顯上升,直到貯藏結束時,仍處于上升趨勢(圖1)。整個貯藏期,冷藏處理的鱗莖還原糖含量始終高于室溫處理,且這種差距在貯藏4周、6周和10周時更為突出。
3.4冷藏期間老鴉瓣鱗莖淀粉酶活力的變化
室溫處理淀粉酶活力在整個貯藏過程呈下降趨勢,前4周下降明顯,4周后淀粉酶活力變化平緩,處于低水平狀態。冷藏處理淀粉酶活力在前4周緩慢上升,4~6周顯著下降,之后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相同的取樣時期,冷藏處理淀粉酶活力始終高于室溫處理,說明低溫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淀粉酶活力的提高(圖2)。
圖2老鴉瓣鱗莖冷藏期間淀粉酶活力變化
Fig.2Changes of the activity of amylases in scales during cold storage of Tulipa edulis
3.5冷藏期間老鴉瓣鱗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變化
貯藏前2周,2個處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之后呈先升后降的趨勢,并同時于第6周出現峰值,6周后顯著降低,到貯藏結束,冷藏和室溫處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別比各自第6周時減少了21.7%,24.5%。同一取樣時期,冷藏處理的鱗莖可溶性蛋白含量始終高于室溫處理(圖3)。
3.6冷藏期間老鴉瓣鱗莖形態指標的變化
3.6.1根數和生根率的變化冷藏處理較室溫提前生根,單個鱗莖新根數在后期增加量不如室溫處理。二者的生根率也呈現出相似的變化趨勢,冷藏
處理生根率在6~8周變化不大,室溫處理8周后明顯增加,到貯藏結束時,已達80%。說明低溫貯藏雖然促進提前生根,但不利于貯藏后期根數的增加(圖4)。
3.6.2 芯芽長度的變化2個溫度處理的鱗莖芯芽長度的變化情況(圖5)。室溫處理和冷藏處理的芯芽均生長緩慢,至貯藏結束,冷藏和室溫處理的芯芽長度分別比貯藏初期增加了36.2%,25.9%。雖然整個貯藏過程中冷藏處理的芯芽長度始終大于室溫處理,但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
3.7冷藏對老鴉瓣后期生長的影響
3.7.1出苗情況及后期生長情況經低溫冷藏的鱗莖長成的植株和室溫貯藏鱗莖長成的植株在生長物候期上有明顯的差異(表1)。冷藏后的老鴉瓣,現苗期較室溫提前將近60 d,出苗天數縮短30 d,可見,冷藏利于苗齊,但對出苗率影響不大。由于出苗期提前,各物候期相應提前,整個生育期延長30 d。
3.7.2產量冷藏對收獲時老鴉瓣不同大小鱗莖所占比例及產量的影響表明,與室溫貯藏相比,冷藏
處理對收獲鱗莖大小比例有明顯影響,1.0~2.0 g和>2.0 g規格的鱗莖占總數的70.43%,其中大鱗莖(>2.0 g)所占比例高達39.44%。冷藏處理收獲鱗莖數量與室溫相差不大,但單粒重增加顯著,與室溫相比總產量增加37.10%,增產效果明顯(表2)。 4討論
4.1碳水化合物代謝、淀粉酶活性與鱗莖休眠解除的關系
植物器官的休眠是一種復雜的生理現象,研究
表明,碳水化合物含量變化與百合鱗莖休眠解除呈正相關關系[3],而淀粉是百合鱗莖中碳水化合物的重要貯藏形式,在維持碳水化合物供需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低溫促進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的積累[12],即“低溫糖化”現象,在本試驗中同樣觀察到了淀粉降低和可溶性糖積累的現象,從而證實了低溫冷藏相較于室溫貯藏更能促進老鴉瓣鱗莖淀粉的降解及可溶性糖的積累。還原糖是呼吸作用的基質,它們在植物體內的分布,不僅反映了體內碳水化合物的運轉情況,也反映了呼吸作用的強弱[13]。在同一取樣時期,冷藏處理的老鴉瓣鱗莖中還原糖含量始終高于室溫處理,說明前者呼吸作用更強。
一般認為,低溫冷藏過程中(α+β)-淀粉酶活性變化與淀粉含量變化趨勢相反[14]。但本試驗中卻發現老鴉瓣鱗莖冷藏期間,(α+β)-淀粉酶活力下降,但由于淀粉分解具有復雜性[15],其代謝不是僅由1種或2種酶所誘導和控制的。因此,鱗莖類植物休眠期間的淀粉代謝途徑還有待深入研究。
在本試驗中,出現了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的現象,這可能是由于在自然低溫條件下,老鴉瓣鱗莖解除休眠后,體內各種代謝旺盛,可溶性蛋白含量會升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可能是由于各種酶活性變化所致。
以上各個指標的變化趨勢(淀粉酶除外)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在同一取樣時期,冷藏處理的變化幅度都大于室溫處理。這說明老鴉瓣鱗莖內部生理代謝對低溫誘導有明顯響應,但這種響應與鱗莖休眠解除的具體關系尚不能確定。
4.2冷藏對老鴉瓣鱗莖萌發與生長的影響
低溫處理對鱗莖植物后期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本研究發現,冷藏有利于老鴉瓣提早出苗并縮短出苗天數。鱗莖在解除休眠期間,為接下來的萌發及隨后的植株生長做各方面準備。研究發現,低溫能夠延長郁金香的花前生長期約40 d[16];隨著貯藏溫度的降低,百合各個生育階段均提前,總生育期縮短[17]。本試驗亦發現冷藏后的植株各個物候期提前的現象。與郁金香不同的是,老鴉瓣冷藏處理后植株生育期的延長主要是通過延長倒苗時間來實現的。這可能是由于冷藏處理后的植株到達生長末期時(2~3月),外界環境溫度較低,仍然利于植株生長,從而推遲了倒苗時間。
冷藏后的老鴉瓣植株花發育不正常,結果率為0。可能是由于老鴉瓣夏季休眠期間完成花芽分化,而此期間較低溫度下貯藏較長時間顯然不利于老鴉瓣的花芽分化。但由于削弱了生殖生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鱗莖產量。這與繆媛媛等[8]研究老鴉瓣摘蕾處理利于提高產量的結果相似。老鴉瓣等早春植物在完成開花后進入生長后期,此時地下鱗莖開始迅速膨大,冷藏處理正好延長了這一時期,增產可能是花朵發育不正常與生育期延長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從生產的角度來看,冷藏處理不僅能夠延長老鴉瓣的生育期,而且可以省去人工摘蕾的步驟,從而進一步提高產量。
4.3老鴉瓣鱗莖解除休眠的關鍵時期
經10周冷藏的老鴉瓣鱗莖在適宜的條件下能夠發芽,且在后期的生長中表現出提早出苗、物候期提前,生育期延長等現象,可以認為已經充分打破休眠。試驗發現:冷藏第6~8周時,鱗莖生根;可溶性糖含量在8周以后開始降低;還原糖含量在冷藏6周后開始急劇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冷藏第6周出現峰值。綜合以上形態指標與生理生化指標的結果,可以初步認為冷藏6~8周為老鴉瓣鱗莖打破休眠的關鍵時期。
由于前人研究結果表明(4±0.5) ℃冷藏可以較好的打破百合科植物鱗莖的休眠[3, 5, 12, 18],而且(4±0.5) ℃冷藏條件容易獲得,有利于實際生產中操作。因此本文初步探索了(4±0.5) ℃冷藏10周的老鴉瓣鱗莖的休眠解除情況,對于其他處理溫度及時間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河南省衛生廳. 河南省中藥材標準[S]. 鄭州:中原人民出版社,1991:34.
[2]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4卷[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89.
[3]Zhang Y J,Xie Z K,Wang Y J,et al. Changes in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and bulb growth
文章標題:農業科技論文冷藏對老鴉瓣鱗莖休眠解除及栽后生長情況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2521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