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園林期刊論文發表永勝粳稻旱育稀植技術及其現狀淺析

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3-11 16:43 熱度:

   [摘要]水稻早育稀植技術是相對于水育密植技術而言的一項全新的水稻栽培技術,是水稻栽培技術的重大革新,也是對水稻傳統旱育技術的部分創新。由于該項技術具有“省種、省水、省肥、省秧田、省工、節本、增產和增收”的特點,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各部門的重視。目前,該項技術已成為水稻單產持續增長的主要措施之一。特別是近幾年來,永勝連年干旱,人畜飲水困難,發展農業用水就更緊缺了,推廣好這項技術就顯得更為重要了。然而永勝在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的推廣普及中,由于存在種種原因,至今還存在一些技術問題未能解決,有的還比較突出,嚴重制約著該項技術到位率的提高及其功效的完全發揮。

  [關鍵詞]園林期刊論文發表,永勝粳稻,旱育稀植技術,現狀淺析

  一、前言

  水稻旱育稀植是在旱地條件下育苗,苗期不建立水層,主要依靠土壤低墑和澆水來培育健壯秧苗,擴行減苗栽植,配套高產栽培的一項耕作技術。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種、省秧田、節本、增產、增收”等優點。一般比常規栽培省水50%,省種30%,省秧田50%以上。同時,旱育秧苗栽插后基本沒有緩苗期,早生快發,增加水稻穗粒數,畝增產40-100千克,增產10%-20%。稀植就是充分利用旱育秧苗分蘗力較強的特點,栽插時,栽插叢、行距相當于濕潤秧苗叢、行距大,叢株數比濕潤秧苗的從株數少的一種水稻栽插方式。旱育秧和稀植栽培在我國水稻傳統栽培中有過應用,但面積較少,技術沒有形成體系。1987年黑龍江、吉林等省叢日本引進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經吸收改進后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體系,在生產中推廣應用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果。各級部門對推廣這項技術十分重視,給予了有力的支持,1988年列為國家推廣項目,“九五”期間列為國家重大農業推廣技術和“豐收計劃”項目,推動了這項技術的迅猛發展。水稻旱育秧稀植技術的推廣,促進了我國水稻栽培向省工、低耗、高產、高效的方向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前幾年永勝普遍選擇濕潤育秧,近年來隨著科技人員對村干部及村民的宣傳培訓,加之近年來連年干旱,人們的生活用水困難,所以旱育稀植技術被人們重視并采用,是現目前永勝采用最多最廣的育秧栽插技術。

  二、旱育稀植技術

  1.旱育壯秧

  1.1準備苗床

  選用被風、向陽、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尤其要選擇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的旱田作為秧田。每畝大田需要秧田35-40平方米。秧田干整地,精細耕耙后起秧床,采取160cm開廂,廂寬130cm,廂溝深25cm、寬30cm。

  1.2施足肥料

  秧田要提前加入稻草或有機肥培肥。播種前3天苗床施肥,每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10-15千克,硫酸鉀50克,均勻拌入10厘米土層中。

  1.3床土調酸消毒

  苗床在播種前2天進行調酸。可使用壯秧劑將調酸和施肥相結合,每袋壯秧劑2.5千克加入細土15千克,均勻撒在20平方米的床面上,拌勻。也可用工業濃硫酸調酸,每平方米用25-100克滴入5000-20000克水中稀釋,噴灑秧床。苗床土壤經調酸后要求PH值在4.5-5.5之間。苗床澆足底水,進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70%敵克松2.5克,兌水2.5-3千克噴床面。

  1.4種子處理

  選優質、高產、抗病、生育期適宜的品種。每畝大田用種量:雜交稻為1.5-2千克,常規稻2-3千克。種子精選,浸種前一天,用0.3的多菌靈水溶液浸種48小時,撈起洗凈,裝入竹筐里進行催芽,種芽露白既播種

  1.5稀播勻播

  根據茬口安排和秧齡的長短適時播種。每平方米播芽種150-250克,秧齡長適當密播,秧齡短適當稀播。播種要均勻,播后覆蓋上一層細糞或草木灰,澆水浸透廂面后拱架覆膜。

  1.6秧苗管理

  秧苗注意保溫,播種至齊苗,以封閉、保溫、保濕促齊苗為主,出苗后溫度要控制在28℃-30℃,高于30℃就要揭膜通風,先打開兩邊,后打開中間,上午10點左右打開通風,下午4:30-5:00蓋膜保溫。由第一完全葉至1.5葉齡期,床溫應控制在25℃左右,1.5-2.5葉齡期應控制在20℃左右,3葉齡展開時加大通風量,天晴無風的夜間,也可以通風練苗,使秧苗逐漸適應外界環境條件。注意水分管理,播種后噴灑一次透水,此后保持土壤濕潤。秧苗在1葉一心期,用250毫克多效唑噴施,控制秧苗徒長,促進秧苗長粗,多分蘗。及時防治立枯病,用試紙測試苗床土壤ph值6以上時,用300倍工業硫酸水溶液噴灑秧床,每平方米用2.5克敵克松加水1000倍均勻噴灑秧床。秧苗及時追肥促蘗肥,在4葉齡期用l%硫酸欽溶液噴施,促進壯苗多蘗。移栽前4天施送嫁肥,每40平方米施尿素2.5千克。移栽前一天澆透水,移栽時要求每苗帶1個以上分蘗。

  2.大田管理

  2.1大田移栽方法:秧苗長至4-5.5葉齡時開始移栽,將整平的移栽田淺水沉淀一夜后進行拉線條栽,叢、行距3×8寸,每畝基本叢2.5萬叢,每叢2~3棵種子苗淺水栽,保證每畝5~6萬種子苗,進而確保抽穗期適時封行。

  2.2大田施肥方法

  各類型田塊每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普鈣50千克(全層深施)作基肥,移栽后5天,結合化學除草劑畝施尿素1.5千克,硫酸鉀5千克:下等肥力田畝施尿素2千克,硫酸鉀5千克的分蘗肥;到4葉時上等肥力田畝施尿素2.5千克,中等肥力田畝施尿素3千克;下等肥力田畝施尿素3.5千克的促花肥:倒2葉時上等肥力田畝施尿素2.5千克,中等肥力田畝施尿素3千克,下等肥力田畝施尿素3.5千克的保花肥。

  2.3大田管水方法:從移栽秧苗后至莖蘗數達到預期有效穗數的80%前淺水(2-3CM水層)管理,干濕交替,做到以水護苗,促進秧苗早發新根和有效分蘗的發生,從而提高有效穗數,莖蘗數達到有效穗數的80%時或有效臨界葉齡期至葉齡余數4葉期撤水分次曬田,程度逐漸加重,達到田面不陷腳程度,控制無效分蘗,直到莖蘗數開始下降,水稻葉片退綠、葉挺稈壯、基部變圓變硬、葉齡達到4葉時灌淺水結合施肥,后期淺水管理,干濕交替,收割前10天撤水晾田。   2.4大田病蟲防治:水稻病蟲害主要有白葉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條紋葉枯病、螟蟲、飛虱、葉蟬、粘蟲等。

  2.4.1防治水稻葉枯病可采用72%農用鏈霉素20-30克兌水60千克噴霧防治;

  2.4.2防治水稻稻瘟病可采用45%三環唑濕性粉劑100~120克兌水60千克噴霧防治;

  2.4.3防治稻曲病可采用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40克兌水60千克噴霧防治,水稻小苞期和大苞期各施藥一次,同時可防治水稻紋枯病;

  2.4.4防治條紋葉枯病可采取拔除病株后用藥防治飛虱;

  2.4.5飛虱、葉蟬、粘蟲可采用80%敵敵畏乳油6-8克或10%吡蟲啉20-30克兌水60千克噴霧防治。防治螟蟲采用20%殺蟲雙0.02-0.35千克拌細土30千克撒施,還可兼治葉蟬。

  3.注意事項

  3.1調酸要注意安全:在工業濃硫酸稀釋時,應將酸加入水中,切不可將水加入酸中,以免硫酸飛濺傷到人。

  3.2秧田水分管理應采用旱管理,才能育出質量好的秧苗。

  三、目前永勝在粳稻種植中存在的的問題及對策

  1.存在的問題

  1.1旱育水管

  旱育秧遇到的最大問題在于青立枯病危害,如預防不好或防治不力,十之八九造成大片秧田死亡,嚴重影響成秧率。有的農戶雖澆水次數多,但每次都沒澆透,導致青立枯病突發,加之防治技術差,農戶不用藥,只會灌水保苗,無意中形成了“旱育水管”的不正確育秧法。經過多年觀察,“旱育水管”秧苗整體素質較差,與水育秧苗無甚差異,基本沒有培育出矮壯、敦實的帶蘗壯秧。此類秧苗移栽大田以后,根本起不到增產的目的。

  1.2覆膜期過長

  在旱育稀植技術推廣中,另一個難以糾正的問題是覆膜期過長。由于稻農習慣于傳統薄膜育秧的覆蓋要求,對旱育秧覆膜期的新要求很不理解,總以為覆膜期越長,秧苗長得越好。平蓋延遲揭膜一般2-3天,拱蓋延遲揭膜則最少5天,最長10天以上。揭膜過遲,秧苗不是被灼傷,就是出現徒長,既影響成秧率,又影響分蘗及秧苗素質,培育不出矮壯、敦實的帶蘗秧苗,最終影響產量,特別是徒長苗因第一節間伸長,低位分蘗減少,對產量影響很大。

  1.3秧齡過大

  在旱育稀植技術推廣中,較難解決的是秧齡過大問題。在生產中,有相當部分的稻農忽略了栽插適齡秧的科學性。一味按傳統育秧節令育秧,以致出現旱育秧苗移栽秧齡到了,可大田還未騰出來,或還不到插秧的最佳節令,不能或不想適時移栽大田,致使秧齡過長,有的達到兩個多月,少的50多天。在示范推廣期間,技術人員雖也反復強調過栽適齡秧的重要性,但農戶沒能引起足夠重視,秧齡過長問題一直未能徹底根除。

  1.4稀植不稀

  推廣旱育稀植技術的關鍵在于旱育秧苗和適當稀植,推廣初期有些農戶的意識還停留在密植,依靠主莖穩產量,保證每畝有相當數量的基本苗,所以栽插時叢苗數過多,插3-5株,在這種情況下提倡稀植,充分利用分蘗奪高產的技術,很難讓稻農完全相信,導致叢距按規格,行距小于規格:行距按規格,叢距小于規格:或者叢、行距按規格,叢株數大于規格的情況。其結果,在試驗示范初期,未能嚴格按照稀植要求移栽,近幾年經過農技人員的努力,已基本達到標準要求。

  旱育秧分蘗力較強,如果過于密植,移栽大田后,分蘗過多,成穗率低,穗粒數少,產量反而上不去,嚴重時還會減產。

  1.5淺插不淺

  旱育稀植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水稻單產與要求淺插,充分利用水稻低位分蘗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特點有很大關系。

  旱育稀植技術要求培育的是矮壯、敦實的帶蘗秧苗,苗高不超過13厘米,一般在10厘米,相當于水育法秧苗而言,屬于小苗。如果深插,不僅未能充分利用低位分蘗,更難逃水淹厄運,嚴重影響秧苗生長。加之,傳統插秧方法為提高插秧速度,使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秧苗直往下插,很難保證栽插深度不超過2厘米的要求,客觀上造成了旱育秧淺插不淺現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項技術的增產效果。

  1.6青立枯病危害嚴重:旱育秧的大敵是青立枯病

  在生產實踐中,由于對敵克松或含有敵克松農藥的新產品的施用技術沒有完全掌握,或對必須選用敵克松防治青立枯病的主要性認識不足,更有甚者是怕麻煩,沒有完全按要求用敵克松對土壤進行處理,造成青立枯病危害十分嚴重,旱育秧苗死亡率居高不下。由于存在上述制約因素,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的增產效果大受影響,沒能達到設想的平均產量。因此,如何解決推廣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是提高旱育稀植技術到位率,進一步提高水稻單產的關鍵。

  2.主要對策

  在嚴格按照水稻旱育稀植技術規程操作基礎上,應重點采取以下措施:

  2.1堅持旱育旱管、推廣旱地育秧模式

  為使旱育稀植技術發揮最大的增產效果,應加強技術指導,堅持旱育旱管,加大行政措施力度,徹底杜絕使用旱育水管育秧法。其最佳措施就是在強化土壤處理及按劑量施用壯秧劑的基礎上,按操作規程澆水,第一次充分澆透水,后幾次也做到澆一次透一次。

  2.2大力推廣適時栽插,確保栽插適齡壯秧

  其技術要領是:以最佳栽插秧時令為基礎,靈活掌握育秧時間。從根源上杜絕栽高齡秧或老齡秧的可能性,效果很好。

  2.3嚴格土壤處理,重點防治青立枯病

  旱育秧的成秧率高低,關鍵在于是否控制住了青立枯病的發生危害。要控制住青立枯病發生危害,必須在播種之前對床土處理。實踐證明,應用壯秧劑或床土調理劑,均能有效控制住青立枯病發生危害。應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切實做好床土消毒處理,加大示范推廣力度,努力提高新壯秧劑或床土調理劑的應用率。

  2.4推廣覆蓋物加平膜技術,確保秧苗安全生長

  為解決覆膜期過長,容易出現灼苗徒長,影響成秧率及秧苗素質低的問題,有的稻農試驗出了在播種覆土及噴足水后,先用麥桿或松毛覆蓋秧床一薄層,這樣做,既可延長平蓋覆膜時間2-3天,加快幼苗生長,又可防止薄膜緊緊壓在剛出土的幼苗上被陽光灼傷,還可防止覆膜期遇雨,壓死幼苗,可謂一舉數得。而等到秧苗長到麥桿或松毛層高度時,已到了揭膜時,秧苗不會出現徒長。

  2.5科學栽培合理稀植,確保最佳栽插密度

  合理稀植是相當于合理密植而言的一種對水稻栽插密度的要求。每畝栽2.5-3萬叢,基本苗8-10萬畝,畝。分蘗力強的品種適當稀點。分蘗力弱的品種適當密點;肥力高的稻田相對稀點;肥力低的稻田相對密點,應按田塊肥力及水稻品種的習性靈活掌握,切記千篇一律,統一株行距和基本苗數。

  2.6充分發揮低位分蘗的增產作用

  淺插時確保旱育稀植技術增產的關鍵措施之一,必須下大力度解決“淺插不淺”問題。徹底杜絕深插,充分利用低位分蘗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的優勢,確保增產。

  2.7科學管理,確保增產增收

  在水稻生產中應用單項技術雖然也能取得一定效果,但運用綜合技術效果更佳,優勢更突出。

  水稻旱育稀植技術是當今水稻種植中相對先進的一項技術,只要掌握了旱育秧苗技術、栽插時的稀植規格及其栽插后的大田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水稻單產有明顯的提高,(畝增50~100千克/畝),這項技術是目前永勝農業技術人員在大力推廣的水稻種植技術。

文章標題:園林期刊論文發表永勝粳稻旱育稀植技術及其現狀淺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25654.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久久久 |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 亚洲成人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激情 | 欧美激情久久久 | 国产91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 亚洲 欧美 综合 |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 521av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 精品国产一区一区二区三亚瑟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久久精品色欧美aⅴ一区二区 | 69热视频在线观看 | 91av在线看 | 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 小草久久久久久久久爱六 | 日韩伦理一区二区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 | 欧美精品久久久 | 成人av一区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 一区天堂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 | 精品国产欧美 | 久久精品网 | 色视频一区二区 |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 | 亚洲天堂av在线 |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 |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野外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97国产精品 | 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