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農業論文投稿行距配置和密度對云薯401產量的影響

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3-13 16:44 熱度:

   摘要:在大田條件下,采用4種行距(主處理)和3種密度(副處理)兩因素裂區設計,研究了不同行距、不同密度對云薯401產量及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行距配置、不同密度以及行距與密度互作間產量均存在極顯著差異,適度增加密度可以提高產量,隨行距的增大產量有降低的趨勢。本試驗條件下,云薯401行距70 cm、種植密度6.75萬株/hm2為最優栽培模式。

  關鍵詞:農業論文投稿,云薯401,行距配置,密度,產量,農藝性狀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馬鈴薯產業已成為云南山區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主要途徑之一。滇東北等山區主推品種有合作88、會-2、滇薯6號、宣薯2號等,由于耕作管理粗放,栽培技術單一,單產低而不穩一直影響著馬鈴薯的生產。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馬鈴薯研究開發中心選育的云薯401(2013年通過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較當地多年種植的主推品種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抗病性、豐產性等,已成為這些山區大面積推廣種植的馬鈴薯新品種。該品種晚熟,生育期130天左右,植株中等,長勢中等,塊莖長橢圓,白皮白肉,芽眼粉紅,薯塊較大,大中薯率80%~90%,適合鮮食和薯條加工。

  為加快云薯401的推廣,在會澤縣野馬基地設置不同行距配置與密度試驗,研究它們對云薯401產量及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以找出適合滇東北和類似生態區的高產高效種植模式,提高云薯401的產量水平。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點設置在云南省會澤縣待補鎮野馬村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中心種薯繁育基地,海拔2 670 m,年平均氣溫8.2℃,無霜期105天,年降雨量1 241 mm。土壤為棕壤,有機質含量為93.78 g/kg、全氮4.40 g/kg、全磷2.16 g/kg、全鉀7.49 g/kg、堿解氮278.22 mg/kg、速效磷19.68 mg/kg、速效鉀230.41 mg/kg,pH值為5.4。前茬為蔓菁。

  1.2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為云薯401原種,每塊種薯30~50 g,由本所提供。供試肥料:尿素(含N 46%)、普鈣(含P2O5 16%)、氯化鉀(含K2O 50%)。

  1.3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兩因素裂區設計,重復3次。行距(A)為主處理,設50 cm(農戶種植習慣,A1,對照)、60 cm(A2)、70 cm(A3)、80 cm(A4)共4個行距;密度(B)為副處理,設4.80萬株/hm2(B1)、5.835萬株/hm2(B2)、6.75萬株/hm2(B3)3個密度配置。每小區3行,行長為6 m,小區面積分別為10.8、12.6、14.4、16.2 m2。

  1.4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3年4月18日播種。人工開溝,播后人工起壟。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管理。于5月28日出苗,6月10日進行第一次追肥處理并中耕培土。生育期間每小區隨機抽取10株調查株高、莖粗、主莖數、分枝數等農藝性狀,取3次重復平均值;用SPAD-502葉綠素儀對馬鈴薯倒4葉的頂小葉進行SPAD值的測定,每片葉測3個位點,取平均值[1,2]。收獲時分區計產,按薯塊大小進行分級,75 g以下的為小薯,75~150 g的為中薯,150 g以上的為大薯,分別記錄各處理大、中、小薯的個數與重量,折算成單產,并采用Microsoft Excel、DPS軟件對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3,4]。

  2結果與分析

  2.1行距配置和密度對云薯401產量的影響

  行距配置與密度對云薯401產量影響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1。試驗表明,不同行距配置、不同密度以及行距與密度互作對產量的影響均達極顯著水平,即云薯401產量不僅與種植密度密切相關,而且還與行距配置有較大關系。本試驗中密度F值>行距×密度的F值>行距F值,說明密度因素對云薯401產量影響最大,其次是行距與密度互作效應及行距因素。

  主區(行距)和副區(密度)各處理產量多重比較結果(表2)表明:不同行距配置中,70 cm等行距種植方式產量最高,為34 071.9 kg/hm2,極顯著高于50 cm、80 cm行距處理,顯著高于60 cm行距處理;60 cm等行距種植產量次之,為31 879.0 kg/hm2,也顯著高于50 cm、80 cm行距處理;兩個行距處理分別較對照處理增產12.1%和4.9%;80 cm行距下產量最低,為29 876.0 kg/hm2,與50 cm行距處理產量差異不顯著,減產1.7%。表明在相同密度下,隨著行距的增大,產量有增加的趨勢,當行距為70 cm時,產量達最大值,當行距繼續增大,產量下降。

  不同密度對產量影響的分析結果(表2)表明,密度6.75萬株/hm2的處理產量最高,為33 152.2 kg/hm2;密度5.835 萬株/hm2處理產量次之,為31 928.4 kg/hm2,兩者差異顯著;密度4.80萬株/hm2產量最低,為29 578.7 kg/hm2,極顯著低于其它兩個密度處理。由此可見,本試驗密度設置下云薯401隨密度增大,產量呈增加趨勢。表明對于分枝型的馬鈴薯品種來說,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是獲取高產的有效措施,同時也驗證了云薯401是適宜密植類型的品種。

  對不同行距不同密度的產量水平進一步分析,結果(表3)表明:在50、70、80 cm行距下均是密度6.75萬株/hm2的產量最高,極顯著或顯著高于其它密度處理;70 cm和80 cm行距配置下密度5.835萬株/hm2的產量與密度4.80萬株/hm2的產量均無顯著差異;60 cm行距配置的稍有不同,以密度5.835萬株/hm2的產量最高,密度6.75萬株/hm2產量反而最低。從60 cm和70 cm行距處理來看,云薯401在行距較小時,密度應該相對較低才能獲得較高產量,即采用小行距大株距的方式是云薯401獲得高產的措施之一,當行距增大時必須通過適當增加種植密度的方式縮小株距,才能獲得理想的產量結果。在本試驗條件下,云薯401行距配置以70 cm、種植密度以6.75萬株/hm2為最優栽培模式。   2.2行距配置和密度對云薯401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

  行距配置與密度對云薯401主要農藝性狀影響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可以看出,行距對株高、主莖數、莖粗、SPAD值、平均單薯重有極顯著影響,對單株結薯數有顯著影響,對分枝數影響不顯著;密度對株高、SPAD值、單株結薯數、平均單薯重有極顯著影響,對主莖數、分枝數、莖粗影響行距配置和密度對云薯401主要農藝性狀的多重比較結果(表5)表明,不同行距配置中,60 cm行距處理的株高最高,為98.96 cm,極顯著高于其它行距處理;80 cm行距處理的株高次之,為94.00 cm,與行距50 cm處理的株高差異不顯著;70 cm行距處理的株高最低為84.81 cm。60 cm行距處理的主莖數最多達4個,其次是80 cm行距的為3.44個,兩者差異不顯著。各行距配置下分枝數差異不顯著,均在4~5個之間。70 cm行距處理的莖粗(1.43 cm)和SPAD值均極顯著低于其它行距處理,其余處理的莖粗和SPAD值均差異不顯著。50 cm行距的單株結薯數最高為4.4個,其次是60 cm和70 cm行距的4.14個和3.92個,表明單株結薯數隨行距增加有降低趨勢。70 cm行距配置時平均單薯重最大為156.21 g,其次是80 cm行距的平均單薯重為148.72 g,兩者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其它行距處理,由此可以看出平均單薯重隨行距增大有增加趨勢,行距繼續增大至80 cm時出現下降。

  不同密度下,株高和SPAD值隨密度增大有增加趨勢,密度6.75萬株/hm2時株高最高,為95.80 cm,其次是5.835萬株/hm2為94.81 cm,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不同密度下主莖數差異不顯著。分枝數、單株結薯數、平均單薯重隨密度增大有降低趨勢,密度6.75萬株/hm2的分枝數最少,為3.64個,極顯著低于密度4.80萬株/hm2的分枝數;密度6.75萬株/hm2的單株結薯數為3.68個,極顯著低于其它兩個密度處理;密度4.80萬株/hm2的平均單薯重最大,為146.37 g,極顯著高于6.75萬株/hm2密度處理,顯著高于5.835萬株/hm2密度處理。

  因不同處理之間的株高、單株結薯數、平均單薯重存在行距與密度極顯著互作現象,所以在不同行距情況下,對不同密度的株高、單株結薯數、平均單薯重作進一步分析,結果(見表6)表明,50 cm行距配置下,隨密度的增加,株高表現增加趨勢,6.75萬株/hm2的株高和平均單薯重均為最高,分別為97.6 cm和134.14 g,均極顯著高于其它密度處理,而其單株結薯數為3.9個,極顯著低于另兩個密度處理。60 cm行距配置下,隨密度的增加,株高表現增加趨勢,6.75萬株/hm2的株高最高,為100.6 cm,其次是密度5.835萬株/hm2處理為100.4 cm,兩者差異不顯著,均顯著高于密度4.80萬株/hm2的株高;單株結薯數以密度4.80萬株/hm2的最多,為4.84個,極顯著高于其它密度處理;平均單薯重以密度5.835萬株/hm2的最大,為141.43 g,其次是密度4.80萬株/hm2的,兩者差異不顯著。70 cm行距配置下,密度5.835萬株/hm2的株高最高,為92.9 cm,極顯著或顯著高于其它處理;單株結薯數隨密度增大反而降低;平均單薯重差異不明顯,在150.29~161.21 g之間。80 cm行距配置下,株高隨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密度4.80萬株/hm2的株高為87.2 cm,極顯著低于其它兩個密度處理;單株結薯數以密度6.75萬株/hm2的最高,3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平均單薯重隨密度增加反而降低,以密度4.80萬株/hm2的平均單薯重最大,為166.67 g,極顯著高于其它處理。

  3結論與討論

  種植行距是影響馬鈴薯產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密植是保證馬鈴薯高產的前提。改變株行距,即改變馬鈴薯植株在田間的分布情況,從而影響馬鈴薯對土壤水分利用、養分吸收及光合利用,最終影響其生長和產量 [6]。在山區,農戶傳統種植模式的行株距為(50~55)cm×(25~30)cm,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行距,利于播種、除草、中耕和培土。

  本研究結果表明,行距對株高、主莖數、莖粗、SPAD值、平均單薯重有極顯著影響,對單株結薯數有顯著影響;密度對株高、SPAD值、單株結薯數、平均單薯重有極顯著影響,行距與密度互作對株高、單株結薯數、平均單薯重有極顯著影響。

  行距過小和過大均不利于云薯401獲得理想的產量效果。本試驗,隨著行距的增大,平均單薯重、產量有增加趨勢,至行距70 cm時,平均單薯重最高為156.21 g,產量最高為3 4071.9 kg/hm2;當行距繼續增大,單株結薯數、平均單薯重、產量出現下降。云薯401隨著密度的增大,單株結薯數、平均單薯重雖然降低,但SPAD值、產量呈增加趨勢,密度6.75萬株/hm2產量最高,為33 152.2 kg/hm2。對于分枝型的馬鈴薯品種來說,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是獲取高產的有效措施,同時也驗證了云薯401是適宜密植類型的品種。

  作物的生產是一個種群的過程,而非個體表現,要獲得高產穩產,就必須使個體、群體和環境相協調達到最優化,作物群體產量最高時,其單株在田間的分布應該處于最佳狀態[9]。對于分枝型的品種,在高密度條件下,要采用合理的行距配置,才能充分發揮馬鈴薯個體潛力。在本試驗條件下,云薯401在70 cm行距、6.75萬株/hm2密度下產量最高,株型好,主莖數、分枝數、莖粗、單株結薯數、平均單薯重適中,是高產、穩產的最佳配置。

  參考文獻:

  [1]

  蘇云松,郭華春,陳伊里. 馬鈴薯葉片SPAD值與葉綠素含量及產量的相關性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7,20(4):690-693.

  [2]張永成,田豐. 馬鈴薯試驗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白厚義,肖俊璋. 試驗研究及統計分析[M]. 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

  [4]唐啟義,馮明光. 實用統計分析及其DPS數據處理系統[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5]門福義,劉夢蕓,郭乃鳳. 馬鈴薯高產群體穴莖數與產量的形成[J]. 中國馬鈴薯,1992,6(2):92-93.

  [6]田再民,龔學臣,馮琰,等. 不同種植密度對馬鈴薯冀張薯8號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8):94-95.

文章標題:農業論文投稿行距配置和密度對云薯401產量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25703.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在线欧美 | av影片在线|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 97福利在线 | 国产精品99| 亚洲 成人 在线 | 成人免费在线 | 日韩中文在线 |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吃药 |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激情 | 欧美一级欧美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 天天操天天天干 | 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日日夜夜视频 | 欧美大片黄 |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a大结局 | aaaa日韩 | 国产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 狠狠操你 | 一区二区av在线 | 在线一级片 | 99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 | 亚洲欧美男人天堂 | 青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狠狠爱网址 | 999www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玖玖色在线视频 | 日韩在线 | 亚洲 精品 综合 精品 自拍 | 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91黄色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