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nóng)業(yè)工程科學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5-03-13 16:46 熱度:
摘要:齊單1號制種在授粉后49~67 d間收獲,種子活力高;在春季低溫冷涼區(qū)制種,建議在授粉后55~61 d收獲;一年繁多年用的種子,應在授粉49~58 d收獲;在逆境、條件復雜區(qū)制種,應在授粉55~67 d收獲,以保持種子較好的活力和幼苗生長量。
關鍵詞:核心論文發(fā)表,玉米雜交種,齊單1號,不同收獲期,發(fā)芽率,活力
玉米是我國僅次于稻谷的主要糧食作物,每年約需 9×108 kg玉米雜交種。種子活力是其出苗率和生長潛力的重要指標,大田制種如何能夠收獲高活力的種子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全面分析齊單1號種子成熟過程中活力的變化,確定該品種的收獲適期,優(yōu)化玉米種子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創(chuàng)建玉米種子高活力大田生產(chǎn)技術體系,以期為河西走廊玉米種子采收干燥提供新模式。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齊單1號玉米雜交種由山東鑫豐種業(yè)有限公司2002年育成,母本XF0138,父本SX211,2006年4月通過山東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7年11月14日通過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2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2年在天宇種業(yè)張掖市甘州區(qū)二十里堡鄉(xiāng)宋王寨村玉米制種基地進行。該地位于東經(jīng)100°31′42.82″,北緯38°52′53.39″,海拔高度1 513 m。
1.2.1種植與取樣母本株高2.17 m,父本2.54 m。株距20 cm,寬行50 cm,窄行40 cm。母本播期4月15日,行比1∶7加滿天星配置父本,一期父本4月20日播種,二期4月25日播種。母本7月7日去雄。選母本1 000株進行標記,在未吐絲前用硫酸紙袋套住雌穗,吐絲3~4 cm時采集父本花粉進行人工授粉,記錄授粉日期。于授粉40 d始,每3 d采集標記果穗50穗,在室外晾干脫粒,精選后備用。
1.2.2低溫發(fā)芽試驗各處理均取種子200粒,播種于裝有厚2~4 cm潮濕沙的發(fā)芽盒內,覆沙2 cm于10℃低溫黑暗條件下處理7 d,然后轉入30℃條件下培養(yǎng)7 d(12 h光/12 h暗),統(tǒng)計發(fā)芽率、發(fā)芽指數(shù)和活力指數(shù)[3]。重復4次。
1.2.3人工老化法各處理均取種子250粒,在45℃、RH 100%條件下處理72 h,然后在1 h內做標準發(fā)芽試驗,50粒一重復,共重復4次,計算發(fā)芽勢、發(fā)芽率、發(fā)芽指數(shù)和活力指數(shù)。
1.2.4電導法各處理均取種子50粒,精確稱重,重復2次。取直徑80 mm燒杯3個,用去離子水洗凈,兩個燒杯放入種子,加250 mL去離子水,另一燒杯加入去離子水作對照。燒杯用薄膜蓋好,20℃下放置24 h,然后用電導儀測定浸泡液和對照的電導率[4~9]。
單位重量電導率[μS/(cm・g)]=(試樣電導率-對照電導率)(μS/cm)/種子試樣重量(g)
1.3統(tǒng)計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 2003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s新復極差法在0.05和0.01概率水平確定各平均值間的差異顯著性[10],分析結果以平均數(shù)和聚類圖表示。
2結果與分析
2.1低溫處理對不同收獲期齊單1號種子活力的影響
由表1可見,經(jīng)10℃低溫黑暗條件下處理7 d的各收獲期齊單1號種子發(fā)芽勢、發(fā)芽率和發(fā)芽指數(shù)差異都不顯著(P>0.05),且保持很高的發(fā)芽水平。
從活力指數(shù)來看,授粉后40~55 d,隨灌漿期的推遲,活力指數(shù)呈增加趨勢,55~67 d收獲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呈降低趨勢。40 d收獲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極顯著低于其它處理的活力指數(shù),43~49 d收獲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差異不顯著,46~52 d、64~67 d處理的差異不顯著(P>0.05),55~61 d處理的顯著高于40~49 d(P<0.05)。由圖1a聚類分析看出,40 d收獲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為一類,43~52 d、64~67 d收獲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為一類,55~61 d收獲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為一類。
低溫處理下,從幼苗生長情況看,授粉后40~55 d收獲的種子,隨灌漿期的推遲,幼苗單株鮮重呈增加趨勢,55~67 d收獲種子的幼苗單株鮮重呈降低趨勢。40 d收獲種子的幼苗單株鮮重極顯著低于43 d以后收獲的種子(P<0.01),43~49 d收獲種子的幼苗單株鮮重差異不顯著(P>0.05),46~52 d、64~67 d收獲種子的幼苗單株鮮重差異不顯著(P>0.05),55~61 d收獲種子的幼苗單株鮮重差異不顯著(P>0.05),但顯著高于其它處理的幼苗單株鮮重。由圖1b聚類分析看出,40 d收獲種子為一類,43~52 d、64~67 d收獲種子為一類,55~61 d收獲種子為一類。
綜上,齊單1號適合廣泛的玉米區(qū)種植,在春季低溫冷涼區(qū)制種時建議在授粉后55~61 d收獲,以能獲得較好的活力和幼苗生長量。
2.2人工老化處理對不同收獲期齊單1號種子活力的影響
由表2可見,在種子經(jīng)過人工老化后,授粉后40 d收獲種子的發(fā)芽勢極顯著低于43 d以后收獲的種子(P<0.01),43 d以后收獲種子的發(fā)芽勢差異不顯著(P>0.05);授粉后40 d到完全成熟的種子發(fā)芽率無差異。
從發(fā)芽指數(shù)看,40 d收獲的種子顯著低于43 d收獲的種子(P<0.05),43~67 d收獲的種子差異不顯著(P>0.05);從活力指數(shù)來看,授粉后40~55 d,隨灌漿期的推遲,活力指數(shù)呈增加趨勢,55~67 d收獲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呈降低趨勢,40~43 d、61~67 d收獲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較低且差異不顯著,46~52 d收獲種子的活力有所提高但差異不顯著,49~58 d收獲種子的活力高其差異也不顯著。圖2a聚類分析看出,40~43 d和61~67 d收獲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為一類,46 d收獲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為一類,49~58 d收獲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為一類。 從幼苗生長量看,授粉后40~55 d,隨灌漿期推遲,幼苗單株鮮重呈增加趨勢,55~67 d收獲種子的幼苗單株鮮重呈降低趨勢。由圖2b聚類分析看出,40~46 d和61~67 d收獲種子的幼苗單株鮮重為一類,49~58 d收獲種子的幼苗單株鮮重為一類。
綜上,不同收獲期的齊單1號種子有較好的耐儲性,對于一繁多年用的種子,應在授粉后49~58 d天收獲,以保持種子較好的活力和幼苗生長量。
2.3齊單1號種子灌漿過程中單位重量電導率變化
由表3可見,授粉后40~61 d,隨灌漿天數(shù)的增加,種子浸出液單位重量電導率呈降低趨勢,64~67 d后浸出液單位重量電導率有增加趨勢。40~43 d單位重量電導率顯著高于46~61 d(P<0.05),46~55 d的單位重量電導率差異不顯著(P>0.05), 52~58 d的單位重量電導率差異不顯著(P>0.05)。61 d的單位重量電導率極顯著降低,64~67 d的單位重量電導率極顯著升高(P<0.01)。由圖3看出,40~43 d收獲種子的單位重量電導率較高,為一類;46~61 d收獲種子的單位重量電導率低,為一類;64~67 d收獲種子的單位重量電導率高,為一類。
3結論
3.1齊單1號種子授粉后49 d到完全成熟收獲,種子活力水平差異不大,但授粉后67 d收獲種子的活力水平有下降趨勢,授粉后49~67 d間收獲,種子活力高。
3.2齊單1號適合廣泛的玉米種植區(qū),在春季低溫冷涼區(qū)制種時,建議在授粉后55~61 d收獲,以獲得較好的種子活力和幼苗生長量。
3.3不同收獲期的齊單1號種子有較好的耐儲性,對于一年繁多年用的種子,應在授粉后49~58 d間收獲,以保持種子較好的活力和幼苗生長量。
3.4不同收獲期的齊單1號種子抗復合逆境能力較差,在逆境條件復雜區(qū)種植時,其用種應在授粉后55~67 d間收獲,以保持種子較好的活力和幼苗生長量;另外也可通過增加播種量來保證田間基本苗。
參考文獻:
[1]
張曉玲,王丕武. 不同收獲期和貯藏時間對玉米種子發(fā)芽力和活力的影響[J]. 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1,13(1):103-106.
[2]張林,張寶石,王霞,等. 玉米收獲期籽粒含水量與主要農(nóng)藝性狀相關分析[J].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9,40(10):9-12.
[3]張治安,陳展宇主編. 植物生理學實驗技術[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4]趙增煜,呂繁德. 種子籽粒大小對活力影響的研究[J]. 種子,1983(2):22-27.
[5]李玉玲,吳鳳蘭,江洪勛,等. 玉米自交系及單交種不同子粒灌漿期種子萌發(fā)特性研究[J].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0,34(1):13-16.
[6]劉晟宇,楊力,劉亞亮,等. 收獲時間對玉米單交種種子質量和萌發(fā)過程中貯藏物質運轉的影響[J].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1,42(10):25-29.
文章標題:核心論文發(fā)表不同收獲期對玉米雜交種齊單1號種子活力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2570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chǎn)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wǎng)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