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12-14 17:31 熱度:
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的環境不一樣,對農作物的栽培種類和技術都不太相同。各個地區的農藝師也都針對本地區的農作物和種植方式進行過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 農業經濟雜志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浙西紅壤地區早熟宮川完熟栽培技術分析。
摘要:衢江區柑桔面積0.85萬hm2,早熟宮川是主栽品種之一。2009年以來,在清水村等3塊桔園開展了早熟宮川溫州蜜柑完熟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并取得成功。關鍵技術是“強樹勢、定果量、重果面、控水分、分批采”5項。即改良土壤平衡施肥強樹勢技術,疏樹疏大枝疏果定果量技術,注重能直接影響果實外觀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采前控制桔園水分的控水分技術,按照果實完熟質量標準的分批采技術。
關鍵詞:早熟宮川,紅壤,完熟栽培技術
衢江區位于浙江省西部,面積1748km2,地理坐標東經118°01′~119°20′,北緯28°14′~29°30′。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3~17.3℃2,1月平均氣溫-5.3℃(1月中旬平均最低氣溫1.8℃),年平均日照時數2118.6小時,≥10℃活動積溫5152~5508%,無霜期251~261天,年平均降水量1542~1763mm。全年氣候具有“四季分明、光溫充足、降水豐富、冬夏長、春秋短”的特點,尤其是7~9月,晝夜溫差達8~10℃,有利于農作物光合作用和營養積累,生產優質農產品。
衢江區是紅壤丘陵山區,地貌特征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區柑桔面積0.85萬hm2,具有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早熟宮川是主栽品種之一。2008年以來,全國柑桔市場發生根本性變化,一是從供需基本平衡至相對過剩,二是市場對品質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谏鲜鲈,2009年以來,連續在蓮花鎮上余村、橫路辦事處清水村、周家鄉上林村等3塊桔園開展了早熟宮川溫州蜜柑完熟栽培技術試驗示范。清水示范點,多年平均667m2產量2316.7kg,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達到21.3%,優質果率從16.2%提高到82.9%;2012年、2013年在衢州市優質柑桔評比中,“蜜之源”牌早熟宮川連續獲溫州蜜柑類第1名;并獲2011年、2012年、2014年浙江省農博會金獎。
1.材料與方法
2009年以來,選擇交通水利條件基本完善的蓮花鎮上余村、橫路辦事處清水村、周家鄉上林村等3塊桔園,連續開展了早熟宮川溫州蜜柑的完熟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同時以周家鄉上林村按照傳統技術栽培的桔園作為對照。2009年10月15日和2014年11月15日調查了上余村、清水村、上林村等3塊試驗示范桔園和上林村實行統栽培技術桔園(2014年10月20日采摘)。調查內容為土壤pH值、有機質,栽培密度、砧木、樹冠,果實著色、可溶性固形物和化渣性。每塊園在田間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取10株(點)具有代表性的植株和土樣進行調查分析。并收集相關資料,分析總結5年來早熟宮川溫州蜜柑完熟栽培的關鍵技術。
根據品種特點和市場需求,確定早熟宮川完熟栽培優質果的指標。一是果實外觀質量:果實橫徑55~70cm為主,果面基本無斑痕,果實完全著色,并具有該品種固有的色澤。二是果實內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2%以上,化渣、風味濃。三是分批采摘、分級銷售,整齊美觀。依據衢江區1月氣溫低,易發生凍害和紅壤有機質含量低的特點,制定了試驗示范的早熟宮川溫州蜜柑完熟栽培技術路線。
2.結果與分析
2.1土壤有機質增加
為掌握早熟宮川完熟栽培的制約因素,2009年和2014年,我們調查了建在紅壤丘陵坡地的3塊桔園和對照桔園的立地條件、園相、樹齡、土壤有機質等基本情況,詳見早熟宮川完熟栽培桔園土壤調查統計表1。從表1看出,2009年試驗示范桔園樹齡在26~32年之間,枳砧早熟宮川,桔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1.11%,最高的1.23%,最低的0.92%,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土壤pH值平均5.8,最高的6.3,最低的5.4。2014年的相關調查數據表明,3塊試驗示范桔園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1.38%,最高的1.67%,最低的1.12%;與2009年相比,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24.3%,最高的提高40.3%,最低的提高8.9%。2014年土壤pH值平均6.3,最高的6.7,最低的6.0,平均提高8.6%。對照桔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從2009年的0.96%提高到2014年的0.97%,僅提高1.0%;土壤pH值僅提高3.4%。調查說明增施有機肥不但提高了桔園土壤有機質含量,且同時提高了土壤pH值。
2.2樹冠覆蓋率降低
從早熟宮川完熟栽培桔園樹冠調查統計表2看出,2009年,上余、清水、上林3塊試驗示范桔園每667m2栽分別栽培67株、95株、74株,對照桔園74株/667m2。經疏樹改造后,2014年清水、上林2塊桔園每667m2栽培密度分別為47株、50株,相比2009年,密度分別下降50.5%和32.4%;上余試驗示范桔園和對照桔園密度不變。試驗示范桔園,樹冠平均高度從2009年的1.7m,下降到1.6m,下降5.9%;對照桔園的樹冠高度從1.6m上升到1.8m,上升12.5%。試驗示范桔園平均樹冠覆蓋率從2009年的92.9%降低到82.8%,降低10.1%;對照桔園的樹冠覆蓋率從2009年93.8%上升到95.7%,增加1.9%。疏樹、疏大枝等修剪技術的運用,達到降低樹冠覆蓋率、樹冠高度的目的。
2.3米買品質提高
根據制定的優質果標準,2009年和2014年調查結果見早熟宮川完熟栽培桔園果實品質調查統計表3。調查表明,2009年,上余、清水、上林3塊試驗示范桔園的優質果率分別為23.7%、16.2%、14.4%,平均18.1%,對照桔園的優質果率為14.3%。2014年,上余、清水、上林3塊試驗示范桔園的優質果率分別為69.5%、82.9%、71.3%,平均74.6%;分別提高193.2%、411.7%、395.1%,平均提高312.2%;對照桔園的優質果率為21.6%,比2009年提高51.0%。對照桔園優質果率的提高,是因為當年溫州蜜柑銷售較慢,采摘時間(10月20日)推遲造成的,這也證明了實行完熟栽培的必要性。從內質情況看,實行完熟栽培后,果實可溶性固形物提高,果實化渣性改善明顯。調查表明,試驗示范桔園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從2009年的11.4%、提高到2014年的12.7%,提高11.4%。 3.總結與討論
根據衢江區1月、2月氣溫低,易發生凍害的特點,制定了早熟宮川溫州蜜柑完熟栽培技術,總結起來15個字,5個關鍵環節技術,即“強樹勢、定果量、重果面、控水分、分批采”。
3.1強樹勢技術
弱樹勢栽培,易引起大小年結果,在衢江區如遇冬季低溫,容易發生落葉、甚至1年生枝梢出現凍害,引發嚴重減產,農民難以接受。按此思路,實行了強樹勢完熟栽培。重點是重施有機肥、增施石灰,改良土壤;并加強肥水管理,達到增強樹勢之目的。每年6月底~7月初,每667m2施優質有機肥2000kg,并加入適量化肥;隔年施石灰150kg,開深40cm、寬30cm施肥溝,輪換溝施。3月中旬施萌芽肥、9月施壯果肥,施肥量視樹勢和結果量而定,重點是9月的施壯果肥;以三元復合肥為主,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根外追肥,重點補充磷、鉀,以及硼、鎂等中微量元素。全年氮、磷、鉀的比例控制在1:0.7:0.9范圍,做到平衡施肥。在10月1日前,加強水分管理,保障生長結果需要的水分供應,干旱7天,及時供水;春季多雨季節注意排水。
3.2定果量技術
以平均每667m℃2保留50株、株產50kg、每株留果500個果左右;小型果、內膛果更適合于完熟栽培。以此為目標,進行疏樹、疏大枝、疏果,達到降低樹冠覆蓋率、樹冠高度、定量結果的目的。
疏樹采取直接挖除,或先回縮、后間伐的辦法。先對桔園合理規劃確定永久樹,對應間伐的植株直接挖除,或植株兩側進行回縮,使樹冠縮小1/3~2/3促進永久樹冠的擴展,經2~3年后砍伐或挖除需疏除的植株整株。
疏大枝先鋸掉1~2個枝徑2~4cm的遮蔭最嚴重的直立枝條,使樹冠暫時出現一個空洞,讓較多的陽光直接照進樹冠內膛。然后,回縮修剪枝徑1~2cm的側枝、結果枝群,使綠葉層層次分明,形成波形樹冠。大枝修剪要注意的是:一是修剪不須1年到位,可分2~3年逐步到位,但第1年一般鋸掉1~2個大枝;二是剪口要斜平,原則上不留樁;三是大枝修剪后,不要全部抹除內膛抽發的芽,在合適的位置上適當留一部分,通過摘心管理,讓其形成良好的結果母枝。
疏果可分2~3次進行,第1次疏果時間在第2次生理落果后的7月上中旬為宜,要疏去朝天果、粗皮果、病蟲果、畸形果等。第2次在9月上旬,疏去朝天果、粗皮果、日灼果、病蟲果、畸形果等;第3次在10月上旬,此次疏除的果可用于加工廠原料,單株留果500只左右。疏果可采用枝群疏果,以直徑1~2cm粗的枝組為單位,一部分枝條全部疏果,一部分枝條不疏果,使枝組間輪換交替結果。
3.3重果面技術
病蟲害能直接影響果實的外觀和商品價值。危害柑桔的病蟲害有瘡痂病、黑點病、銹壁虱、蚧殼蟲、紅蜘蛛等。過去注重蟲害防治,忽視病害防治。因此,要掌握病蟲發生規律,本著“防重于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取桔園留草、改善生態,重點防治黑點病、銹壁虱等對果面有危害病蟲,把握時機噴施兼治多種病蟲的低毒農藥,農藥要交替使用。一般在花謝2/3后,用50%多菌靈600倍液噴霧,重點防治黑點病;視情況,在6月中旬前后再防病1次;7月中下旬用5%阿維菌素+80%代森錳鋅600倍液防治銹螨及病害,9月中旬后視情況再防治1次。結合病蟲防治,噴施優質葉面肥,補充硼、鎂等中微量元素。年病蟲防治4次左右,基本可做到完熟栽培要求的外觀質量標準。
3.4控水分技術
衢江區早熟宮川溫州蜜柑的成熟期恰遇秋冬季節晴朗少雨的天氣,為柑桔控水提供了有利條件。采前30天,除出現較重干旱引起落葉的天氣外一般不需灌水。干旱較重的桔園也應控制灌水量,以緩和干旱為度,即前1天葉片出現卷曲,第2天早上不能恢復時,可適當灌水。遇多雨天氣也可在雨前采用透氣性地膜覆蓋地面,保持土壤干燥。有條件的可搭建柑桔大棚、達到延遲采摘、進一步提高品質的目的。
3.5分批采技術
根據洪一舟等同志的研究,早熟溫州蜜柑,固酸比10:1左右,著色度10可作為完熟采摘標準,達到這一標準,浙西桔區時間在10月25日~11月5日。根據制定的果實品質標準,要求在果實完全著色、糖度12%以上開始采摘,杜絕早采。先采樹冠中上部果和外圍果、中大型果,最后采下部果和內膛果、中小型果,分期分批采摘。精品果要求更高,果實達完熟后,按樹、分批采收,采后按照外觀質量、果實內質、貨架品質進行分級包裝、銷售。完熟采收,對翌年柑桔生長結果沒有明顯不良影響。
3.6討論
水果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早熟宮川溫州蜜柑,通過完熟栽培技術運用,能明顯提高果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并提高經濟效益。完熟栽培早熟宮川溫州蜜柑,其優質果主要是果實橫徑55~70cm的果,控制果實大小和內外質量是重點。弱樹勢栽培,主要是通過留用中短結果母枝結果,并抑制新梢抽發和調整營養分配,達到控制果實大小和提高果實品質的目的。在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紅壤桔園,較高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基礎。通過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實行強樹勢栽培,疏除大型果,可達到提高果實品質的目的。且在冬季易發生低溫凍害地區,有利于桔樹安全越冬,對第2年生長結果較為有利。實行完熟栽培技術后,降低了果實的貯運性能和貨架時間,故完熟栽培技術更適宜在離消費市場近的柑桔產區推廣應用。
相關期刊簡介:《農業經濟》雜志由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主管,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會主辦的經濟類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是面向全國省、市、縣主管領導,農經界專家學者,大專院校,科研生產單位及農村工作者發行的刊物。
文章標題:農業經濟雜志投稿浙西紅壤地區早熟宮川完熟栽培技術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2915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