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1-04 16:31 熱度:
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的科學,很多大學也都開設了生命科學這個專業,尤其是在一些醫學院。我國現在也開始重點培養生命科學專業的人才了,那么該專業課程的必要性和特點有哪些呢? 本文是一篇期刊論文發表范文,主要論述了中醫藥大學開設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必要性。
摘 要:生命科學的快速發展已經對整個社會的進步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為了完善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國內外很多高校都將生命科學類課程作為大學生的通識教育模塊的核心組成。該文初步討論了在中醫藥類大學開設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意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等,為這類課程在學校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通識教育,生命科學,教學改革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Method of Setting up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of Life Science in the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hu Jun et al.
(The Cent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lan of university,life science courses have been the core courses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eaching meaning,the teaching mode,teaching methods,content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life scienc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which was expected to provides educational reference for this kind of course carried out in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Life science;Teaching reform
早在20世紀,日本學者伊東光就預言:“生命科學會在20世紀90年代取得創造性的突破,21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如今,這個預言在生命科學的高速發展下成為現實,生命科學代表了現代科學發展的最前沿。新世紀以來,人們清楚地認識到,人類未來的生活與生命科學的發展息息相關,而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必須掌握一定的現代生物學基礎知識。因此,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和劍橋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早在20世紀80年代紛紛開設了生物類課程作為大學生的全校必修課[1]。在國內,隨著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高校對非生物類專業本科生開設生命科學類課程,而且隨著通識教育重要性逐漸受到國內高校認可,部分高校已將此類課程列為面向全校的通識教育課。
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課程內容豐富,集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于一體,是一門以拓展知識層面,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為目標的課程。安徽中醫藥大學在肯定和借鑒當今世界先進的通識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和師資,致力于培養掌握醫藥類專業深厚基礎、具備相關的實踐和臨床經驗、有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的醫藥類專業人才。對這些學生開設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不僅僅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和專業基礎,而且對他們進一步理解社會問題和現象奠定了知識基礎和智力保證,尤其在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與素養,從人才培養的角度提升整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等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 開設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意義
通識教育源于西方,是一種非專業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其本質是對本科生進行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的素質教育,使他們了解不同經典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從而能夠進行有效的思考和溝通,對社會現象和問題做出正確、恰當的判斷。換言之,通識教育是針對所有大學生的教育,是一種大學的理念,是整個高等教育辦學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質是對人文傳統和自由的繼承[2]。高等教育的宗旨是“通識為本,專識為末”,現代社會的高等教育應該是以培養一個合格的公民,培養一個寬基礎、寬口徑、高情商、高素質的現代公民為目的。在這樣的前提下,筆者認為開設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1 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對人類自我的認識高度 隨著生命科學的飛速發展,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完成,新一代測序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和發展,人類第一次從分子水平上認識自我,對于由“A、T、C、G”4個字母組成的無字天書的海量信息的理解,對人類基因組中冗余序列的功能的判斷等等問題的思考和甄別,進一步提升了我們對人類自我的認識高度,進一步拓展了人類在認識自我上的思維空間。
1.2 有利于提升對生命現象及生命活動的理解和尊重 作為醫藥類高校,提高學生對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的理解,對生命的尊重,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鞏固專業思想,提升專業技能,養成良好的專業素養。
1.3 有利于大學生對社會生活、生命現象的本質探索 應該清楚地看到,目前社會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問題,如糧食短缺、疾病危害、環境污染、能源危機、資源匱乏、生態失衡和大量物種滅絕等問題,而解決這一系列重大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生命科學的發展,對這些問題的深度理解和對其本質的把握都需要大學生具備相應的生命科學知識和基礎[3]。開設生命科學通識教育課程,將一些最新的生命科學理論和進展引入課堂,使學生了解本世紀現代生命科學的發展趨勢和熱點問題,以便在專業學習中發現學科之間的交叉點,拓展學生的知識領面,既是完善自我知識結構,認識自然科學核心內容的需要,也是培養既了解生命科學又具備其他專業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2 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
這類通識教育課程的重點不在于具體傳授了多少專業知識觀點和內容,而是要傳授給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方式。因此,要想吸引學生選修此課程,就必須從講授內容和講授方法2個方面下功夫,力求內容新穎,方法得當,通俗易懂,在授課時盡可能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深入淺出,從大學生關注的問題入手去介紹以上所述內容中的最新成果和進展,這樣學生才更易于接受和理解[4]。
根據安徽中醫藥大學的學生情況和知識基礎,把學生分為醫藥類、文史類兩大類別,根據不同類別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醫藥類學生教學內容選擇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交叉意識,重點講述生命科學的一些新成就和新進展,以及生命科學發展對社會的影響,如基因編輯技術、干細胞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生態系統的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基因治療、動物克隆、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學、生物材料與仿生學、生物技術與人類未來等,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并初步能運用生物學知識去認識生命、了解生命,同時爭取對學生跨學科創新思維起到一定的科學啟迪作用,對社會上的一些熱點生物學問題有個清晰的認識;對于文史類學生,教學內容選擇上注重安排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傳授,以及生物技術發展與人類社會進步的密切關系,如生命的化學組成、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營養與健康、社會生物學與繁殖對策、人類遺傳學與優生、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生命倫理及社會決策等,通過學習,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現代生命科學基礎知識,認識人類自身;了解現代生命科學的新發展及其與人文科學交叉的趨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科學觀,增強社會公民責任感,提高綜合素質。
3 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及考核方法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筆者認為,第一,課堂教學盡可能采用先進的現代教學技術,靈活、恰當地利用多媒體課件、錄像、動畫,使教學形式生動活潑,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更易于學生認識、理解和接受;第二,在教學中積極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來,以傳統的授課方式中學生被動接收知識改變為啟發式教學風格,以學生主動整理歸納、主動學習為特點,重視對小組討論的及時總結和點評,如目前關于轉基因問題的討論等;第三,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生物學知識的自主性探究,例如,安徽中醫藥大學特意規定至少要保證在整個學時的15%的時間給學生作為自主學習的課時,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主動搜集、整理資料,自主探究掌握知識,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對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輪廓,為進一步聽講學習打下了基礎;第四,考慮到生命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了加深對講授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生命科學的興趣,增強實踐環節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課堂講授快結束時,可以安排學生參觀校園的藥用植物標本館,充分利用當地和學校資源,組織學生到安徽中醫藥大學的校辦制藥企業、合肥當地的食品加工企業、生物技術研發企業參觀一些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使學生對涉及的生產過程有個形象具體的感性認識[5]。
課程考核方面,要改變“一張試卷決定成績”的方式,考核時機靈活多樣,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首先,應采取多種考核方式以檢測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盡可能采取開卷考試、寫小論文、生活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進行考查,從而提高學生運用生物學綜合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每次上課都要有相應的小組討論的形式以及全班同學參與的課堂討論,這樣可以根據同學的表現,及時給予平時成績來提供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也給平時積極上課,參與討論的同學獲得較好的成績提供了公平和可能[6]。總之,課程考核系統要貼近學生,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學習,最終達到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生命科學領域知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這樣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哈里・李維斯.21世紀的挑戰:大學的使命、通識教育與師資的選擇[J].教育發展研究,2007,3A(5):1-7.
[2]楊叔子,余東升.文化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之比較[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6):1-7.
[3]李曼麗.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構建反思:1995-2005[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4(3):86-99.
[4]張建斌,馬凱,李利軍,等.非生物專業“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內容的研究與實踐[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1):104-108.
[5]王國強,吳敏,丁鳴.非生物類專業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10):116-119.
[6]張惟杰.如何開好“現代生物學導論”課[J].中國大學教學,2005(3):33-34.
生命科學論文發表期刊推薦《遺傳》雜志是中國遺傳學會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刊物內容涉及遺傳學、發育生物學、基因組與生物信息學以及分子進化等領域,讀者對象為基礎醫學、農林牧漁、生命科學各領域的科研、教學、開發人員,大學生、研究生、中學生物教師等。
文章標題:期刊論文發表范文中醫藥大學開設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必要性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2948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