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7-05-23 14:00 熱度:
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遙感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許多農村地區地勢復雜,遙感技術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村莊規劃中對感應空間理論的應用。
《農村經濟》四川經濟期刊,2004年全新擴版,通過調整內容、提升質量,全力打造農村經濟理論和改革研究的一流期刊。國際標準大16開本和96頁的篇幅,將使《農村經濟》成為國內容量最大的農村經濟類專業刊物。
根據感應與行為地理學的一般原理,一定的感應空間影響著一定空間中人的行為。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中,村莊的布局仍然受到傳統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影響,封閉、保守,缺乏集體意識。這遠不能適應新時期市場經濟開放、進取、搞活的體制需要。文章從感應空間入手,綜述了國內外有關村莊感應空間的研究成果,論述了感應空間理論在村莊規劃中的應用。村莊規劃和村莊感應空間的形成是相輔相成的,其目的都是為了生活在其中的村民。在村莊規劃中重視感應空間理論的應用,能增強村民對村莊的好感,改變農民落后的思想觀念,有利于更好的貫徹落實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之間異質等值。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逐步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正軌,根據感應與行為地理學的一般原理, 一定的感應空間影響著一定空間中的人的行為[1]。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中,村莊的空間布局仍然受到傳統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影響,封閉、保守,缺乏集體意識。這遠不能適應新時期市場經濟開放、進取、搞活的體制需要。從感應與行為地理學關于感應空間功能的角度而言,落后的村莊空間布局不僅會制約當地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同時也會影響到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日常行為方式。
在村莊規劃中重視感應空間理論的應用,能增強村民對村莊的好感,改變農民落后的思想觀念,有利于更好的踐行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使城鄉之間真正的實現異質等值。
一、感應空間概念
感應是人們從實際中感覺的(聽覺、視覺、嗅覺)以及對整個過程的反應[2]。空間是指在日常三維場所的生活體驗中,符合特定幾何環境的一組元素或地點,兩地點間的距離或特定邊界間的虛體區域[3]。村莊空間就是一個村莊用物質元素和精神元素塑造的讓村民生活其中的空間。村民對村莊空間的感應形成了村莊感應空間,它是人們通過對村莊中客觀物體的形狀、大小、距離、方位等空間特性的認識(spatial cognition),在頭腦中形成的村莊客觀物體所占據的空間印象,是村莊在人們心理上造成影響而形成的抽象空間,在感應與行為地理學上被稱為感應空間,它是人們日常生活、意識、行為與村莊空間相互作用的動態關系的總和,是各類居民日常生活場所之間的關系組合,它與特色場所密切相關。
二、感應空間研究的理論成果
感應空間的研究成果表明,個人的空間行為,包括尋找工作、居所、運動、購物等,多數不是由客觀的空間組織所決定,而是由個人的感應空間組織所支配。村莊空間結構的感應研究,最基礎的方法是居民構想圖[2]。
村莊居民構想圖可以使我們了解居民對村莊特點的感應和認識,借以測度村莊物質空間及其文化風貌對人的刺激能力,以便為設計一個更美的村莊空間和村莊環境提供依據。
村莊居民構想圖是居民根據自己對村莊的記憶、理解、感應畫出的一種簡圖,這種簡圖省略了許多細節,并將復雜的幾何形狀簡略為更容易理解的直線和直角。美國著名學者凱文林奇(K. Lynch)早在50年代就做過這方面的研究[4]。他曾要求波士頓、新澤西市、洛杉磯三個城市受調查的居民畫出各自城市的居民構想圖。林奇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總結出居民構想圖的五項構成要素,它們分別是道路(Paths)、邊界(Edges)、區或區域(Districts)、樞紐或節點(Nodes)、標志物(Landmarks)。
1道路
道路是觀察者習慣、偶然或是潛在的移動通道,它可能是機動車道、步行道、長途干線、隧道或是鐵路線,對許多人來說,它是意象中的主導元素。
2邊界
邊界是線性要素,包括自然的或人為的各種邊線,但觀察者并沒有把它與道路同等使用或對待,它是區與區之間的分隔線,是連續過程中的線形中斷,是一種橫向的參照,而不是坐標軸。例如湖畔、斜坡、鐵路等。
3區域
區域是城市內中等以上的分區,是城內有特殊文化或經濟屬性的區域,是二維平面,觀察者從心理上有“進入”其中的感覺,因為具有某些共同的能夠被識別的特征。這些特征通常從內部可以確認,從外部也能看到并可以用來作為參照。例如倫敦市中心的鴿子廣場及其周圍地區。
4節點
節點是在城市中觀察者能夠由此進入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點,是交通交匯或群眾喜歡聚集的地點。它們首先是連接點,交通線路中的休息點,道路的交叉或會聚點,從一種結構向另一種結構的轉換處,也可能只是簡單的聚集點,由于是某些功能或物質特征的濃縮而顯得十分重要,比如北京天安門廣場。
5標志物
標志物是另一類型的點狀參照物,觀察者只是位于其外部,而并未進入其中,是人們用以識別方向和區位的參考物。通常是一個定義簡單的有形物體,比如建筑、標志、店鋪或山巒,也就是在許多可能元素中挑選出一個突出元素。例如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等。
凱文林奇把城市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明晰的方法,將城市這一復雜的綜合體進行層層剖析,其本身散發著科學和理性的光芒。感應空間規劃中應重視這種研究方法,提高其規劃的科學性及合理性。
衡陽師范學院地理系的劉沛林教授曾對湖南傳統村鎮的感應空間做過研究[1]。他把湖南傳統村鎮感應空間的構成與凱文林奇所研究出的五個要素進行對比與結合,總結出核心建筑、核心場所、空間界域、交通網、民居建筑五個要素。
三、國內外感應空間理論對村莊規劃的啟示及建議
國內外各種不同的研究,其側重點不同,如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書中對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他認為:“一個可讀的城市,它的街區、標志、或是道路,應該容易認明,進而組成一個完整的形態”。同樣,一個村子的景觀要素也應該是有特色、有結構性關系、有特定的含義[4]。通過對國內外關于感應空間理論的分析比較,可以得出以下幾條有益的啟示及建議:
1在村莊感應空間規劃中應加強道路網的建設
道路網是感應空間的骨架,道路網的建設能加強與外界的聯系,從而擴大居民的感應空間,改變其封閉、保守的思想。
道路不僅具有加強各地之間聯系的交通功能,還具有美學意義上的作用。道路上的各種景觀能夠給人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能提高道路的可識別性,成為人們對某個空間進行感應的主導。因此,在道路網的規劃中除了要達到交通功能的基本要求外至少還要做到三點:人的連續性活動的客觀要求、道路景觀層次性特征的反映、滿足人對景觀環境認知的需求[3]。 如河南許昌村莊的道路規劃,既能很好的組織交通,又形成了以鄉土樹種為主的綠化觀光帶,使人對其印象深刻,空間感應強烈,形成一種開放、向上、舒適的氛圍[5]。
2重視邊界的作用
邊界具有分割的作用。凱文林奇在書中以波士頓的中央干道及鐵路線為例,說明了邊界在處理不當時所造成的割裂的感覺[4]。波士頓的中央干道使城北端形成了明顯的孤立,波士頓的鐵路線則更像是一道寬闊的裂縫,它幾乎割裂了這個城市,在北碚區和城南端之間孤立的形成了“被人遺忘”的三角地。因此在感應空間規劃中應重視邊界的過渡性和穿越性。如湘江雖把長沙分為河東和河西兩個區域,但在視覺上有保留了一定的聯系;一條鐵路就會使人形成不同的時空感覺和意向,遼寧鐵嶺市市民認知的鐵西、鐵東區域就是以鐵路為界的。
3潤色感應空間標志區域
感應空間標志區域應成為居民社會生活集中的地方,為居民提供活躍的活動場所,能使置身其中的人們感受到當地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它不僅要滿足居民活動功能上的要求,還要滿足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因此區域的規劃設計要具有特色,使區域符合現代社會個性化的要求。
區域中可能有邊界、道路、節點、標志物,它是凱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論基本元素的集合體,在區域的規劃設計中處理好以上各個要素的關系,也能給感應空間標志區域潤色不少。如北京延慶千家店鎮廣場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其地方性、文化性和自然性,是一個集集會、休閑、生態公園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特色廣場[6]。
4注重節點設計
節點是觀察者可以進入的戰略性焦點,例如道路連接點或某些特征的集中點。具有特色的節點設計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使人對其產生興趣。尤其是那些以農家樂為經濟支柱的村莊,更應注重如道路節點等的設計。通過具有地方特色的節點設計,使游客有想去消費的沖動,并產生流連忘返的感覺。
5合理布置標志物
標志物是觀察者的外部觀察參考點,它能成為人們空間移動的向導。在感應空間規劃設計中,除了一些諸如山峰、峭壁、大河等自然景觀標志外,也有很多是人造的標志物。 這些人工制造的標志物除了要注重特色的表達外,還應合理布局,選址應能體現其要表達的主題意境,并應考慮人們觀察標志物的最佳空間。在人們心中,城市往往都被符號化了,被某些符號所替代。如埃菲爾鐵塔就是巴黎,東方明珠就是上海。在村莊規劃中,也應注重標志物的設計與建設,使其能代表該村。
參考文獻:
[1]劉沛林.湖南傳統村鎮感應空間規劃研究[J].地理研究,1999,18(1):66-72.
[2]許學強,周一星,寧越敏等.城市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1-256.
[3]夏安桃.基于城市感應空間理論的城市規劃與建設[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2):48-51.
[4]K. Lynch,The Image of the City[M].USA:The MIT Press,1960,P12-84.
[5]畢巧玲,田景瑜,李留振.許昌村鎮道路綠化規劃[J].城市綠化,2007,(2):26-27.
[6]張建,宛素春,李海琳.地域、文化、自然——兼議小城鎮廣場的設計取向[J].村鎮建設,2006,(5):34-36.
文章標題:新農村規劃中對感應空間理論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3578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