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02-18 09:45 熱度:
一、農業生產經營全過程
農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包括產前、產中和產后。產前需要購買種子、農藥、化肥和農機具等農資。如果資金短缺,還需要進行融資。農業生產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這就需要農業保障,但是當前我國的農業保障是一塊短板。總之,產前涉及農資供應、農業金融和保險。產中主要是進行農經作物生產、畜牧飼養等。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土地流轉的推進和民眾回歸自然的渴望日益增強,那種以一家一戶為生產主體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逐漸向產業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轉變,大型農場、特色林場、品牌果蔬園、生態園區等不斷涌現,并且,農業與觀光體驗旅游、采摘休閑旅游融合,出現觀光體驗式農業、采摘休閑式農業等新型業態。產后主要是進行農產品銷售以及與銷售密切相關的農產品、物資運輸等。店面銷售屬于傳統的銷售方式和渠道。創新銷售方式和提高運輸效率均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
二、“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一)智能生產模式
智能化生產是互聯網與現代農業在生產環節的完美結合。農業智能生產有賴于技術支撐和規模支撐。互聯網及其延伸出的物聯網是智能農業的技術基礎。利用物聯網、GIS﹙地理信息系統﹚、網絡傳遞及控制技術等,可以隨時采集生產區域的土質、溫度、濕度、光照、養分等數據信息進行分析,開展病蟲害預防、生態環境監控等工作,保證農作物始終處于最佳的生長環境中。日本靜岡縣的蔬菜農場利用物聯網、相關智能系統進行生產管理,實現了對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分析以及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進而實現了精準化種植。德國將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RS﹙遙感技術﹚等應用于農業生產環境分析和調控,研制開發出溫控、濕控、光控等控制系統,農作物生產決策信息系統,農作物影像可視系統等,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管理。我們應當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提高我國現代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上海、浙江、山東等地在這方面已經先行先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了建立智能生產管理控制系統外,還要建立農業專家在線系統,有效緩解現代農業發展需要與農業科技人員短缺之間的矛盾。目前,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下一家一戶分散經營依然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流模式。智能生產需要資金、技術、設備的大量投入,這是一家一戶難以承擔的,只有走規模化、產業化之路,才可實現智能農業生產。由此可見,實現土地連片成為智能生產的關鍵。對此,應出臺優惠政策,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要推廣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形式,推動土地連片工作的深入開展。要優化生產經營環境,培育一批上規模的新型農業生產組織,如大型農場林場、農業生態園、農業科技園區,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生產主體,如農場主、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大力培育新型業態,推動智能化生產經營,使之發揮最大效能。
(二)電子商務模式
農業電子商務是互聯網與現代農業在購銷環節的有效結合,它是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購銷方式上的一次深刻變革。云農場、田田圈、農一網、新思農、中國綠谷、菜管家等電子商務平臺,依靠自己快而廣的購銷優勢,取得了顯著的經營成效。電子商務平臺把農資供應商、農民與市場緊密聯系起來,進行線上銷售,使農業流通環節扁平化,減少了中間環節,使農民直接受益,促進了農業的增產增收,推動了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現在,天貓、京東等大型網上綜合購物商城也開始涉足農副產品營銷領域。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一是需要政府引導,資金支持到位;二是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實現網絡全覆蓋;三是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實現電商人才專業化;四是需要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五是需要搭建平臺,提供多樣化的電商模式選擇。就電商平臺選擇而言,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應充分考慮自身的經濟基礎、運營規模。若經濟實力強,銷售的產品種類多,客戶群較大且客戶分布較廣,自身具有網站建設和維護能力,就可考慮自主研發這一電商模式;否則,就應選擇在第三方平臺如阿里巴巴、京東等網站開設自己的店鋪,從事互聯網營銷。在電商模式選擇上,既可選擇以農業生產供應商為主體的傳統的B2C和O2O模式,也可積極嘗試以消費者為主體、顛覆傳統供需關系的C2F模式,即允許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定制個性化的農產品。隨著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迅速崛起,新媒體營銷成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
(三)智慧物流模式
農業農村物流是農業農村電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農業產業鏈的延伸。農業農村物流可分為農業生產資料物流和農產品物流兩類,它包括加工、包裝、運輸、儲存、裝卸、配送、分銷、信息溝通等環節。許多農副產品如蔬菜、瓜果、生鮮等對運輸、儲存條件要求較高,但是目前農村物流信息不太通暢、設施相對落后,不能充分滿足要求。可以說,農業農村物流一直是農業農村電商的一個痛點,或者說是整個農業農村市場的一個痛點。如何解決農業農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這需要從發展現代農業農村智慧物流入手。一是進行頂層設計,合理規劃農業農村物流產業的發展和建設農業農村物流園區。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建設完善的涉農物流信息平臺,及時傳遞種植基地、農戶、交易中心、物流中心的相關信息,避免信息不對稱,實現農產品供求雙方無縫對接。三是運用物聯網、智能傳感、路況識別等新技術,推動冷鏈倉儲、分揀、識別、配送等物流環節基礎設施設備的智能化。四是引導大型物流企業建立覆蓋縣、鄉、村的農業農村物流節點,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農業物流網絡。五是開發無人機通航物流。在無人機物流領域,京東走在了前面。2017年,京東利用無人機通航,解決了陜西省偏遠地區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為促進這類地區與外界的物流暢通探索了新路。
(四)普惠金融模式
融資、保險一直是農業的短板。長期以來,由于農業經營規模小、自然災害風險難控、可抵押質押物品少等特點,涉農信貸和保險備受冷落。而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推進,需要金融和保險的大力支持。2016年,“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被提及。互聯網金融和保險以其融資門檻低、放貸時間短、資金周轉快、抵押方式靈活等優點,為“三農”所青睞,成為其融資主要模式。“互聯網+”向農業農村的擴展,傳統的農村金融機構對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催生了農村金融新業態,P2P平臺、電商平臺、三農服務商等成為面向農村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的主體。以“宜信”為代表的P2P平臺將資金供需雙方有效連接起來,使之緊密對接,為“三農”提供了在線融資服務。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依據其長期積累的交易數據,對客戶和網店進行信用評級,消除了信息孤島,促進了金融機構向“三農”精準在線提供授信。三農服務商﹙如“村村樂”“大北農”等﹚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借助網絡力量和通過長期服務“三農”獲得的大量數據信息,為面向“三農”的金融活動提供協助。此外,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也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向農村延伸金融保險服務,或與互聯網企業﹙如“螞蟻金服”“中和農信”等﹚合作,進行“三農”征信建設,由此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擴大了融資覆蓋面,提高了農村金融服務的水平。
三、結語
農業現代化是重中之重。自2004年開始,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15年聚焦“三農”。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目前,“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有關理論和實踐均不成熟,需要繼續探討。“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選擇,需要通過深入分析農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全要素以及諸多環節來確定。總之,互聯網時代,只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才能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我國農業持續發展。
《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探究》來源:《現代農業》,作者:李國莉
文章標題: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探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4194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