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0-08-18 17:43 熱度:
[摘要]周口市位于河南省東南部,黃泛區(qū)腹地,屬黃淮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周口是全國大型商品糧、優(yōu)質棉生產基地之一,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煙葉、芝麻等,均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同時以蘋果為主的經濟林也有較大規(guī)模,蘋果曾經成為一些地方主要農業(yè)支柱產業(yè)之一,像西華縣一度擁有“豫東林果之鄉(xiāng)”的美稱。20年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氣候變化的影響,蘋果產量和品質受到嚴重影響,各地種植面積急劇萎縮,全市蘋果面積由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上百萬畝下降到目前的不足20萬畝。本文僅從氣候學角度出發(fā),結合周口蘋果生產的實際情況,著重分析氣候變化對周口蘋果生產的影響,以期找到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氣候變化 周口市 蘋果生產 對策
一、氣候變化分析
某一地區(qū)的蘋果生長發(fā)育是與該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的,尤其以溫度、降水、日照等條件的影響最為重要,因此,本文僅以與蘋果生產有關的降水、氣溫、日照等項內容代表本地氣候,以周口市所轄各縣市氣象要素為代表,用1970~2006年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一)氣溫的變化
表11970~2006年周口市各年代月平均氣溫(℃)
統(tǒng)計結果表明,近37年來,周口年平均氣溫上升0.4℃,平均年代差0.2℃,溫度平均遞增率為0.02℃/a,大于全國的增溫速度(0.004℃/a)[1]。平均氣溫最高的年份均出現(xiàn)在上世紀90年代以后。就季節(jié)來看,升溫最快的是冬季,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暖冬,而夏季氣溫變化不太明顯。另外,進入80年代后,除90年代的2、7、10月,其余各月日較差都在變小,從冬夏極端最低氣溫、最高氣溫也可推論出:氣溫年較差變小,這都是全球溫室效應的典型表現(xiàn)之一。
無霜期70、80、90三個年代分別為:217天、215天、208和205天,無霜期有減短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終霜推后所致。
(二)降水的變化
表21970年~2006年各年代月平均降水量(毫米)
分析周口市近37年降水資料,80年代降水量最多,轉入90年代變少,到21世紀的頭六年,年均降水量又開始增多,為857.7毫米,年代變化有多有少,但從表2中可以看出,70年代降水峰值在4月和7月,到80年代后,第一個峰值提前到了3月,這說明春季雨季在提前。
(三)日照的變化
分析日照資料,發(fā)現(xiàn)日照時數有減少趨勢,70年代為2339.6小時,到80年代減少至2091.1小時,90年代以后減少更多。從月的統(tǒng)計中看,1、3、6、8、11、12這六個月呈一致的減少趨勢。其中6月份減少的最多,本世紀頭六年平均為188小時,比70年代的248小時竟少了120小時。其它五個月除11月外也都少30小時以上。
從年內極值分布看,月日照時數最多的70年代在8月,80年代在6月,而后兩個年代都在5月;而最少的月份70年代在11月,80、90年代在2月,而最近在1月。37年中日照時數最少的一年在2006年,年日照時數僅有1846小時。
綜上所述,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周口氣候的主要變異是:一周口市的氣候對全球變暖的響應顯著,主要表現(xiàn)為氣溫自20世紀90年代明顯上升,并且以冬季氣溫升高的貢獻最大;年極端最高氣溫不高,年極端最低氣溫不低,即年較差變小。二是春季雨季有所提前,即4月份雨水減少,3月份增多;三是日照時數有所減少。
二、周口蘋果的氣候適應性評價
表2周口蘋果氣候適宜性評價指標和區(qū)域氣候指標
(一)氣溫變化對蘋果生產的影響
評價指標 蘋果最適宜范圍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1世紀 37年平均
年平均氣溫(℃) 8.5—12.5 14.5 14.3 14.9 15.1
6—8月平均氣溫(℃) 19—23 26.4 26.1 26.5
年降水量(mm) 560—750 738.5 793.4 758.4
年日照時數(h) >1800 2191.9 1983.0 2013.9
6—9月平均日較差(℃) 10—14 9.9 9.6 9.7
≥35℃日數(天) 0—6 13.9 11.1 14.9
相對濕度(%) 61—70 71.9 73.4 73.4
表2中列舉了我國蘋果適宜性評價各項指標[2]。
溫度是影響蘋果生長的主要氣象因素,對蘋果的生長發(fā)育和結果起決定性的作用。蘋果生長最適宜年平均氣溫為8.5—12.5℃,不宜超過14℃,該市各地年平均氣溫均超過14℃,并仍在繼續(xù)上升。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氣溫的明顯變化是1月、2月、12月份顯著升高,即暖冬連年出現(xiàn),暖冬導致果樹抗逆性減弱,春季樹體活動提前,早春的寒潮和晚春的倒春寒倒對花芽和枝條造成凍害。另外冬季氣溫升高,有利于病蟲源的越冬而導致病蟲基數加大,使蘋果蟲害加重,進而對蘋果的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3]。6—8月正值蘋果新梢停長、花芽分化、果實發(fā)育成熟時期,同化物質積累、糖和花表苷的形成及果實增大影響較大,以月平均氣溫在19--23℃為最合適,而該市6--8月的平均氣溫超過26℃,溫度過高不利于光合產物的積累和果實著色,或使已著色的果色退掉、早熟、增加落果率,品質變劣。
(二)降水變化對蘋果生長的影響
蘋果喜干涼氣候,年降雨量在556—750mm之間有利于蘋果生產,70年代至今年降水量變化不大,達到在蘋果適宜生長要求的上限。春節(jié)雨季提前對蘋果生長利,因為蘋果經休眠后,要求有一定的水分才能萌芽,3月上旬當氣溫穩(wěn)定通過5℃后芽膨大,3月下旬氣溫穩(wěn)定通過10℃時芽開放并展葉,因而3月水分充足對蘋果萌芽有利。
(三)日照變化對蘋果生長的影響
蘋果為喜光果樹,年日時數最好在2000小時以上,不宜低于1800小時,否則不利于果實著色。上世紀70年代年日照時數為2191.9小時,80年代后日照時數雖有減少,但基本能滿足蘋果生長的需要。光和作用是坐果、果實生長發(fā)育和品質形成的基礎,光照越強,坐果率越高,果個越大,著色及品質越好,6—8月為果實成熟期,對光照要求較高,而該地6—8月日照呈現(xiàn)減少趨勢,對蘋果生產不利。
通過對該地區(qū)蘋果生長的適應性評價,表明此地區(qū)的高溫是蘋果發(fā)展的限制因素,夏季高溫促了病蟲害的繁殖,而暖冬會使害蟲害容易越冬,蘋果病蟲害進一步加劇,對蘋果的產量和質量產生嚴重影響,這也是造成自90年代之后該地蘋果種植規(guī)模急劇萎縮的重要原因。
三、對策和建議
(一)調整果樹生產布局,優(yōu)化果樹生產結構。周口地處蘋果生產次適宜區(qū),由于地理、氣候方面的因素,生產優(yōu)質蘋果的難度較大。但處于全國蘋果生產最南緣,距南方消費市場相對較近,交通便利,成熟較早等優(yōu)勢,因而蘋果生和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空間。應壓縮中晚熟品種面積,種一些早熟品種。發(fā)展矮化優(yōu)質品種。矮化品種具有通風、透光、結果早等特點,管理方便,易于小氣候調控。
(二)加強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加強田間土肥管理,調節(jié)植物生理機制,提高果樹安全逆境的能力。
(三)普及果樹優(yōu)質栽培技術。采用轉果、套袋、摘葉管理措施,提高優(yōu)質果品率。采用地下鋪設反光膜技術和采收后技術。
(四)大力發(fā)展“綠色果品”,以生物防治為核心,盡可能減少使用高毒化學農藥,形成有本地特色的“綠色果品”。加強果品采后處理和加工,推廣果品的選果、分級、打蠟、包裝、運輸等采后處理技術。
參考文獻:
[1]陳隆勛,朱文琴,王文,等.中國近45年來氣候變化的研究[J].氣象學報,1998,56(3):257~271.
[2]楊振偉.蘋果生長環(huán)境與優(yōu)質豐產調控技術[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6.
[3]丁敏,黃春長.秦嶺北麓平原對全球變暖的響應太其對果業(yè)發(fā)展的影響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03,3(2):235~236.
文章標題:氣候變化對周口市蘋果種植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huanjing/101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農業(yè)論文范文
農業(yè)經濟科學論文 畜牧科學論文 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農業(yè)工程科學論文 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