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農業環境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1-11-07 10:08 熱度: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呈現出新面貌,城市的環境質量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普遍呈現恢復態勢論文。但也應該看到,在城市環境日益改善的同時,農業環境科學問題卻越來越突出,各種污染與生態問題交織在一起,生態破壞日益嚴重,農業環境受到嚴重沖擊,農民利益受到極大傷害。農村的環境問題已是刻不容緩、急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關鍵詞】農業環境科學論文;面源污染論文;生態農業論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農村對中國的經濟建設起著巨大的支撐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農業環境科學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農業環境科學正在逐步的以隱蔽或公開的方式遭受破壞。
一、我國農業環境科學現狀不容樂觀論文
同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群體的農民一樣,農業環境科學問題也處于某種弱勢。由于城鄉差距大以及政府過多地把精力放在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和保護上,導致農村的環境問題比城市更加突出和嚴重。城市的生活垃圾大多能夠通過收集、集中焚燒、填埋等得到無害化處理,而對于大多數的農村,這只是一種奢望。農業環境科學污染和生態破壞正在逐步瓦解著中國農業的基礎條件,給中國農村帶來了一定的混亂。我們經常自豪地聲稱,我們以占世界不到7%的土地養育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這當然是個奇跡,但這個奇跡的后面卻隱藏著巨大的生態危機。這個危機就是,我國農村的生態環境正在急速退化。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村水污染日益嚴重,對農民身體和農業生產造成極大危害論文
“60年代飲用灌溉,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水質變壞,現在是黑臭難耐。”這是農村水環境變化的真實寫照。我國目前近3億農民都在飲用不符合衛生標準的水,其中一些地區農村飲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澀、污染及血吸蟲等水質問題,長期飲用這樣的水,將嚴重的影響了農民的身體健康。根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全國農村有6300多萬人在飲用含氟量嚴重超標的水。長期飲用高氟水,輕者造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質疏松、骨變形、甚至癱瘓喪失勞動能力等問題。水污染不僅僅嚴重影響農民的身體健康,也對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它可以導致農作物減產、含有毒物質、漁業受損等一系列的問題。如:2004年淮河發生的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處,魚蝦幾乎絕跡。又如:安徽宿州市楊莊鄉由于用奎河的污水灌溉水稻,導致種植出來的水稻不僅質量差,而且還有一股怪味。導致農村水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工業污染。為了實現對城市的環境治理,許多外地工業污染正在源源不斷地向農村轉移。工業企業排放出的工業廢水,都直接流入水域,使河流、湖泊、水庫遭受污染。農民再取這樣的水來灌溉、飲用。其次,農業廢棄物也在對水體造成越來越大的污染。大量的垃圾、秸稈、人畜糞便進入水體,以及水產養殖業對水體的污染,導致水質不斷惡化。近幾年,由于禽畜養殖業從分散的農戶養殖轉向集約化、工廠化養殖,禽畜糞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為一個重要的污染源。據調查,養殖一頭牛產生并排放的廢水超過22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而養殖一只豬產生的污水相當于7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而大部分農民的畜牧、家禽養殖排放出的糞便、污水都在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情況下直接排入河內。例如,在黃浦江流域,禽畜糞便中總磷、總氮等污染占了全流域污染物總負荷的36%以上。再次,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同樣驚人。化學肥料施于土壤中,被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極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或者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者隨地表徑流進入河流、稻田、池塘。地下水是人們生活飲用水的主要來源,化學肥料將導致水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過多。硝酸鹽可直接引起嬰兒缺氧甚至死亡。硝酸鹽進入人體后,還會在口腔及腸道中迅速轉化成亞硝酸鹽,并形成亞硝酸基化合物,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的癌癥。人們喝了這樣的水,就容易生病。目前有大量的化肥隨著農田徑流流入了江河湖泊。
(二)農村生活垃圾也同樣威脅著農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論文
目前,垃圾包圍農村已成為令農民十分頭疼的事。不斷成熟的市場經濟,正在改變廣大農民的傳統生活習慣。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的生活垃圾由過去易自然腐爛的菜葉瓜皮發展到塑料袋、農業生產薄膜、快餐盒、廢電池等等,其中許多東西無人回收、不可降解,嚴重污染了環境。然而,雖然村民的這些生活更加現代化了,但是對于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仍然是十分原始。房前、屋后、道路兩旁到處都成了農民生活垃圾的天然排放場所。經過日積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也越來越嚴重。這些垃圾不僅僅對土壤、水源造成危害,同時也污染著空氣,污染著農民的生活環境。
(三)農村土壤污染嚴重,農作物受到顯著影響論文
我國大面積的耕地不同程度的遭受到了農藥污染、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耕地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1)工業和城市排污,(2)農田農藥、農膜等化學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3)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高環境激素含量畜禽糞便和廢棄物的不合理使用。土壤污染使農作物也同樣的遭受了嚴重的污染。根據有關調查顯示,許多地區的農作物中鉛、汞等含量超標率高達55%-60%。
二、農業環境科學問題的形成原因分析論文
農村污染種類繁多,產生量大,分布面廣,治理難度較大,后果也越來越嚴重。要解決農業環境科學污染的問題,首先要找出農業環境科學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粗放式現代化農業生產導致農村是農業環境科學問題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由過去的傳統農業迅速向現代化農業發展。農業現代化的迅速發展也不可避免的使農業生產都存在生產過程污染較重而又治理不善,以及高耗低產等問題。使農村的產業結構從過去自然和諧型轉變成現在的自然危害型。首先,過量施用化肥、農藥導致的農村面源污染,已成為中國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2002年我國化肥用量超過世界總量的1/3,居世界首位。中國使用農業化肥的強度是獨一無二的,中國有著不到世界1/10的耕地,但是近來氮肥的使用量卻占全世界的近1/3。由于化肥施用過量、利用率過低,中國每年有超過1500萬噸的化肥流失到了農田之外,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或者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者隨地表徑流進入河流、稻田、池塘。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淺海水域生態系統營養化,導致水藻生長過盛、水體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實際上,中國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國,也是最大的農藥使用國。農藥同樣存在過度施用問題,目前中國農藥的過量施用在水稻生產中達40%,在棉花生產中超過了50%。許多被禁止的農藥依然在使用,不僅對環境造成損害,而且導致了在食品中的有害殘留。農村化肥和農藥過量施用導致的污染也呈現出與城市污染迥異的特點。農業生產導致的污染具有排放主體分散、隱蔽,排污隨機、不確定、不易監測等特點。因其污染源廣泛分散、沒有明確位置,而被稱為農業面源污染。其次,由于大棚農業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劇。近20年來,我國的地膜用量和覆蓋面積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過60萬噸,地膜污染的危害在發達地區已很突出,隨著中西部農業現代化的進展,這類污染在中西部糧食主產區也已經出現。最后,畜禽養殖造成的污染已經不容忽視。幾乎每個大城市周圍都有許多的養雞場和養豬場,每天都要排放大量的糞便和廢水,在這些排放物中只有極少數是事先經過處理的,而絕大多數都是直接排入水體。
(二)環境立法缺位是農業環境科學問題形成的根本原因論文
首先,我國目前的環境法律體系,是以城市污染和工業防治污染為目標而建立起來的。而農村的面源污染與城市污染、工業污染相比有著極大的差異。如前所述,農業環境科學污染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排放主體的分散性和隱蔽性。二是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三是不易監測性。這與城市和工業的點源污染相比更加難以掌握、監控和防治。而我國目前的諸多環境法規,如《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對農業環境科學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體困難考慮不夠。例如,目前對污染物排放實行的總量控制制度只對點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對解決面源污染問題的意義不大。其次,由于我國許多環保法規出臺時間較早,因此內容滯后、懲戒力度小。已經難以滿足解決我國目前環境問題的實際需要。這也是導致環境污染事件屢治屢發的一個根本原因。根據我國目前法律的規定,企業的守法成本要遠遠高于其違法成本。如:我國法律規定,超標排放污水不屬于違法行為,環保執法部門只能以排放超標的名義向排污單位加倍征收排污費,“1噸污水當量1角錢”,且收費上限不超過10萬元。超低的違法成本,使得一些企業有恃無恐,他們寧愿交罰款而不愿選擇治理污染。2004年,沱江發生的污染事件帶來的損失是兩個億,但環保部門對企業最高的處罰額度才100萬,堪稱低成本違法的典型。
(三)財政渠道的資金來源不夠,導致污染治理不力論文
城鄉分治戰略使城市和農村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現象。長期以來,中國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農村環保部門缺乏最起碼的管理經費。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擴散,而農村從財政渠道卻幾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能力建設資金,也難以申請到用于專項治理的排污費。據調查,農村環保部門的相當一部分管理經費,包括工資,要靠征收的排污費來解決。排污費不能用來治理污染,環保政策的實施必然受到影響。更為嚴重的是,環保部門要依靠排污費維持生存需求,在污染企業面前必然失去管理的權威性。在污染企業成為環境管理部門的收入源,更直截了當地說,在環保部門失去污染企業便維持不下去的情況下,其協助企業治理污染的積極性是很難激發出來的。
(四)農村人口壓力過大,導致了人口、環境與經濟之間的惡性循環
我國農村地區人口的迅速膨脹,加大了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壓力。特別是在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的貧困農村地區,人口、環境、經濟的發展已經形成人口膨脹—-生態惡化—-經濟貧困—-人口素質低下—-人口再膨脹的怪圈。
(五)農村聚居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滯后產生的生活污染論文
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污染物因為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臟亂差”現象:每年產生的約為1.2億噸的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產生的超過2500萬噸的農村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排,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另外,由于資金、技術有限,人口分散、污染物難以集中等各方面的原因,農村生活廢棄物的專門處理機構難以建立,即使建立其容量也遠遠不能滿足實際生活的需要。農民生活廢棄物無法得到及時處理,只能堆放在房前屋后、道路兩邊,對農業環境科學造成極大的危害。
(六)對農業環境科學問題宣傳上的不足,導致農民環境意識淡薄論文
總體上說,我們國家的環保宣傳設計是以城市為重點的,而對農民的環保需求,往往缺乏有針對性的宣傳。農民對農村污染危害的嚴重性和長期性認識不足。農民本身文化水平較低,對環境危害問題認識不夠到位,大多數農民都認為只有工廠排放的污染物才叫污染,而化肥、農藥、畜禽排放的糞便等都不屬于污染。另外,相對于環境問題而言,農民更看重的是經濟利益,他們普遍認為只要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切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農民環境意識的淡薄,也是導致農業環境科學污染的原因之一。
三、解決農業環境科學問題的對策論文
概括起來,對農業環境科學污染的治理包括農村垃圾、人畜糞便、生活垃圾等固體廢棄物及生活污水、生產廢水的處理,化肥的減量合理使用,農藥和有機物的控制等等方面。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強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走生態農業發展之路論文
針對農村面源污染問題,必須一改往日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走生態農業的發展道路。生態農業是以生態學原理為理論基礎,以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核心,促進生態與經濟的平衡與發展,將農業安全與人類健康列為首位,是現代農業技術集成的產業化經營體系,是多資源利用的生產體系。首先應充分考慮農村區域特點,實行生態平衡施肥技術和生態防治技術,從源頭上控制化肥和農藥的大量施用;第二,結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業水、肥利用效率。第三,通過在農田與水體之間設置適當寬度的植被緩沖帶,在農田景觀中適當增加濕地面積,在地形轉換地帶,建立適當寬度的樹籬與溪溝以及實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間上的合理搭配和不同農作物的間作套種、輪作等,也可減輕非點源污染物對水體的污染。此外,從經濟手段上采取某些措施,不少發達國家已經或正在考慮對農用化肥、殺蟲劑征稅,以鼓勵納稅人減少那些對環境有損害的工序或活動,還可以引導產業轉型。
(二)完善法律保障體系論文
目前,我國尚未有專門針對農業環境科學問題的立法。現有的環境立法也難以用來解決日益嚴重的農業環境科學問題。因此,我國有必要盡快制定出臺一系列針對農業環境科學問題的法律法規。對農村的有關防治畜禽污染,農村化肥、農藥、農膜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方面的問題作出專門性規定。對農村面源污染問題的預防、治理以及實施污染所應當承擔的責任等問題,作出全方位的規定。另外,針對我國目前環境立法內容滯后、懲戒力度小等問題。主要應當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對農業環境科學污染問題責任主體要進行界定。不僅僅要包括農村鄉鎮企業,還應當把農民以及地方政府也納入責任主體的范疇,增強其環境責任意識。其次,修改我國相關立法,加大環境污染懲治力度。特別是針對地方鄉鎮企業,在出現環境污染問題后,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地方保護主義,對污染企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導致企業有恃無恐,變本加厲的實施污染。因此,有必要加大對企業環境污染的懲治力度。改變目前企業守法成本遠遠高于違法成本的怪異現象。從根本上抑制鄉鎮企業的污染問題。
(三)政府要加大對農村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的投入論文
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各級政府應確保環保部門的行政開支有穩定的來源,另一方面,政府必須做出排污費不能用做環保部門管理經費的嚴格規定。否則,農村環保管理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
(四)控制農村人口數量,提高農村人口質量
要在農村大力推行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通過對人口的控制,減少總需求量的增長。從而達到減輕自然生態環境壓力的目的。同時,還應當在加大農村教育的投入,在農村切實有效的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以及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環境意識教育。要使農民認識到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及其嚴重的危害,要有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心。樹立生態意識和環境意識,在提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時,提倡生態文明。促使農村人口、環境與經濟三方面能夠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五)走城鎮化發展之路,建立垃圾清運及集中處理系統論文
對于農村居民生活垃圾的處理,應當轉變過去的“誰污染誰治理”的思想觀念,建立起專門的垃圾清運處理系統。在農村推行類似與城鎮垃圾清理的制度,即為“誰治理誰收費”。比如,可由地方政府籌建專門的農村垃圾清運集中處理系統,由農民交納少數的清理費用。
(六)加大對農業環境科學保護的宣傳力度,使農村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人的生存,一刻也離不開環境。所以,環境保護是公眾自身的事業,需要公眾廣泛的參與,還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靠少數地區、少數部門和少數人是做不好的。因此,必須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工作,喚醒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立足于廣大公眾的參與,充分發揮公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營造一個人人關心生態環境、時時注意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要在廣大農村干部中樹立“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科學發展觀,將環境保護擺在促進發展的重要位置。使公眾成為中國環境保護的主力軍,環境保護工作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但是,目前公眾的環境保護參與意識與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還遠不適應,應當積極宣傳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大力營造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和輿論環境,不斷增強公眾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使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成為公眾的自覺行動,環境保護工作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總之,農業環境科學問題已經非常嚴峻,對農業環境科學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不僅僅限制我國農業的持續發展,更為嚴重的是他害直接威脅到農民的健康、生命和財產安全。解決農業環境科學問題,必須找到農業環境科學問題形成的原因,從多方面入手尋求解決途徑,使我國的農業得以持續發展。保障農民的健康、生命和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陸新元:《農業環境科學保護與“三農“問題》,《生態環境與保護》2006年第3期。
[2]嚴文:《農業環境科學不能成弱勢》,《中國環境報》2005年11月29日。
[3]詹花秀:《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生態環境與保護》2006年第2期。
[4]張雪綢:《我國農業環境科學污染的現狀及其保護對策》,《農村經濟》2004年第9期。
[5]樂小芳:《我國農村生活方式對農業環境科學的影響分析》,《農業環境科學與發展》2004年第9期。
[6]張波:《農村的環境污染狀況及對策》,《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7]王衛東:《加強農業環境科學保護刻不容緩》,《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文章標題:我國農業環境科學問題的成因及對策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huanjing/1058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