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農業環境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4-01 15:06 熱度:
摘要:本文環境科學論文針對目前園林植物種植設計中存在的植物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失調問題,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提出了在園林植物的種植設計時應以滿足生態要求為基礎,同時,結合美學原理,兼顧其經濟性、文化性、知識性等內容,擴大園林植物功能的內涵和外延,充分發揮其綜合效益。
關鍵詞:生態園林;規劃設計;植物配置
1.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
(1)生態環保是當代潮流的主題,我們園林工作者更應是此潮流的引領者之一。所以,現代園林除了追求人的參與外,還要追求自然的生態特性,滿足人類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植物景觀除了供人們欣賞外,更重要的是創造出適合人類的生態環境。園林綠化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降低噪音、涵養水土、凈化空氣、調節溫度、濕度及防風阻塵等生態效應,這就要求植物配置前要熟悉不同園林植物的生態習性和不同抗性,科學的選擇植物品種,最大程度地發揮不同植物的生態功能。
(2)園林中配置植物,不同的場合對植物配置有不同的要求商業區中的植物要求挺拔秀麗、崇高慷慨,在一些靠近商業門面的處所,還不能遮擋門面。因此,不能選擇太過濃郁的樹木,而應多選擇高大挺拔、樹形精巧、枝葉不太茂盛的植物。住宅小區環境對植物要求較高,因為住宅小區綠化除了綠化美化環境外,更重要的是它為住戶提供了一個每天進行戶外休閑的場合,植物配置應根據空間環境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配置原則。小區植物配置相對而言層次較為豐富,喬、灌、花、草聯合,創造一個精巧、生態、健康的休閑空間。水體是園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因為有了水,才顯得有靈氣,有秀氣。因此,水體周圍的植物配置也非常重要,水邊植物應種植耐濕、不落葉的親水植物、水生植物為主,如水石榕、水蒲桃、樣蒲桃等。還可以適當種植樹形比較飄逸的植物,如柳樹、雞爪戚、紅楓等。
(3)園林中的植物配置應根據設計意圖、設計理念做不同的安排如一個公園的方案設計,應根據方案的功效分區,配置植物時應差別看待。如主入口畢竟是采用“先抑后揚”還是“開門見山”的設計手法,其植物配置就大不相同。公園內的植物配置也應根據分區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植物搭配。兒童運動區的植物配置請求色彩較為壯麗,層次應合適,不能太陰閉;老年運動區則要求配置較為茂密的植物,創造一個安靜的休閑空間;體育運動區的植物配置則應達到豁達通透的效果,滿足體育運動的需要;而文化娛樂區的各種建筑物較為密集,因此應配置能美化烘托建筑、營造文化教導運動和娛樂氣氛的植物。
(4)園林中的植物配置還應注意季相變更觀賞效果也會跟著變更。植物是裝飾美化環境的。因此,既要考慮不同的植物在同一個季節在形態色彩上的不同,又要考慮到同一種植物隨著季節的不同所涌現的變更,如樹葉什么時候變黃,什么時候開端落葉,什么時候開花,什么時候成果等。只有充分懂得了植物的季相變更,才干配置搭配好植物。風景旅游區就更應器重植物的季相變更,將植物在不同季節的不同效果呈現給大家。
2、生態園林的設計原則
(1)統一的原則:植物景觀設計時,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這樣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總之變化太多,整體就會顯得雜亂無章,失去美感。過于繁雜的色彩還會引起心煩意亂,無所適從,但太平鋪直敘,沒有變化,也會顯得單調呆板,因此生態園林設計時要掌握在統一中求變化。
(2)景觀性原則:應該表現出植物群落的美感,體現出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和諧。這需要我們進行植物配置時,熟練掌握各種植物材料的觀賞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對整個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體把握,據美學原理和人們對群落的觀賞要求進行合理配置,同時對所營造的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節景觀有較強的預見性,使植物在生長周期中,“收四時之爛漫”,達到“體現無窮之態,招搖不盡之春”的效果,豐富群落美感,提高觀賞價值。
(3)均衡的原則:將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種類按均衡的原則配植,景觀就顯得穩定、比較順眼一點。如色彩太濃重、體量太龐大、數量繁多、質地粗厚、枝葉茂盛的植物種類,會給人沉重的感覺;相反色彩素淡、體量小巧、數量減少、質地細柔、枝葉疏朗的植物種類,則給人以輕盈的感覺;根據周圍環境,在配植時有規則式均衡(對稱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對稱式)。規則式均衡常用于規則式建筑如莊嚴的陵園或雄偉的皇家園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園、公園、植物園、風景區等較自然的環境中。
(4)生態位原則:生態位概念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城市園林綠地設計和建設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物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于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
(5)經濟性原則:創造宜人的園林環境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應堅持節約和可持續性的原則,避免過度設計,在景觀營建過程中全面考慮景色美觀性、景觀穩定性、景點針對性和成景長遠性,多選用壽命長、生長速度適中、易粗放管理又較耐修剪的植物,既用好當前一次性投入的資金,又能為以后節約長期管理所需的費用。
3.植物規劃原則
(1)在滿足園林綠化綜合功能的基礎上,要兼顧各綠地類型及城市性質進行規劃。我國大、中、小城市在不斷發展,不斷增加,按1983年10月統計有245個。改革開放后出現了很多縣級市,數量難以統計。每個城市根據其歷史、工業生產、風景名勝等來確定城市的性質。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把24個城市定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承德、南京、杭州、西安、延安等),又確定杭州為對外開放的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城市性質定下來后,根據園林樹木的三大功能(改善環境的生態功能、美化功能及結合生產功能)進行植物種類選擇及規劃。一個城市中又根據不同綠化類型及滿足不同的園林功能來選擇樹種。如行道樹選擇則要求:樹大蔭濃、樹冠整齊、主干通直;生長較快、長壽、耐修剪、耐移植、耐瘠薄、抗污染;樹身潔凈,沒有惡臭或有刺的花、果(如銀杏或構樹就要選擇雄株)等。昆明地處滇中高原,自然植被為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與針葉混交林為主,常與落葉闊葉林混交。昆明素有春城之稱,故大量栽植常綠樹種,加上色彩豐富的落葉樹,才能達到“四季常青”、“四時花香”之春城景色。武漢市的園林綠化要體現江城風格,夏日長而熱,故要達到“綠陰護夏、紅葉至秋、花開四季、冬夏常青”。要求植物規劃中既要有高大蔭濃的樹種、講求實效;又要萬紫千紅、美化、彩化。
(2)適地適樹,以鄉土樹種為主,適當選用已馴化的外來樹種。城市的立地條件較差,上有天羅、下有地網,土層瘠薄且有磚瓦、水泥、石灰等雜物,大氣污染嚴重,飄塵大。在這樣苛刻的條件下,又要把樹種好,長好,非適地適樹不可。天津市地下水位高,鹽堿土多,土質不良,故要著重選擇抗澇、耐鹽樹種。主要有絨毛白蠟、火炬、紫穗槐、杜梨、西府海棠、枸杞、柳樹、棗樹、月季等。在樹種規劃中選9種喬木:槐樹、白蠟、火炬、毛白楊、刺槐、垂柳、千頭椿、合歡、泡桐。10種灌木:海棠、榆葉梅、丁香、月季、錦帶、繡線菊、木槿、金銀木、連翹等。一般來說,本地原產的鄉土植物最能體現地方風格,群眾喜聞樂見;最能抗災難性氣候;種苗易得且易成活。如華北的楊、柳、榆、槐、椿、油松、檜柏、欒樹、白蠟、海棠等最能適合華北的氣候條件。
(3)以喬木為主,結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為設計人工栽培群落提供豐富的素材
論文結語:喬木是城鎮園林綠化的骨架,具有良好的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等作用,但僅僅用喬木綠化,則面貌顯得單調,也不能充分發揮出生態效益。如由喬木、灌木、藤本、地被模擬自然植物群,組成有層次、有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不但豐富了園林中的綠化景色,增添了自然美感,而且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間,增加單位面積的綠量,有效地提高了生態效益,更為有益地改善了環境。
文章標題:淺談城園林綠化的植物配置規劃設計之環境科學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huanjing/1161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