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農業環境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5-18 08:57 熱度: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邁向小康生活階段的城市居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已越來越高,能生活在一種至美的環境中成為人們生活的理想追求。本文從山地特點出發,從建筑與山地地形之間的關系,規劃山地道路系統,營造立體空間景觀,營造立體生態特色和處理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山地居住區,立體空間景觀,立體生態,植物配置
園林設計的“以人為本”,就是要隨著現代環境運動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景觀環境內容,其要點是要從人類的生理感受出發,根據自然界的生物學原理,利用陽光、氣候、土壤、水體等自然和人工材料,創造令人舒適的物理環境。特別要研究在綠色環境中的大眾行為心理,如何隨著人口增長、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會科學的發展所產生的變化。在園林的營造活動中,要從人類的心理精神感受出發,根據人類在環境中的行為心理乃至精神活動的規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導,綜合運用各種園林藝術手法,創造令人賞心悅目、浮想聯翩、積極上進的人居環境。
1、正確處理建筑與山地地形之間的關系
山形地勢千變萬化,設計中應在變化中尋找普遍規律,理順關系。一般將建筑擺放成與等高線平行或斜交的關系,既順應周邊關系,又經濟合理,在條件限制下,也可以與等高線垂直,這時考慮場地關系要復雜些,可以將建筑進行錯層、吊腳、筑臺等處理。建筑宜長短搭配,順應地形,錯落分布,即可創造豐富的空間關系,又可使建筑間互不遮擋,引進最大的陽光面。
山地地形特征明顯,具有起伏變化較大,高差較大,地形復雜的特點,因此應盡可能保持原始地形以避免不必要的土方量,并且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可設計地下、半地下建筑,利用屋頂布置綠化、庭院或活動場地,對多層次的立體空間充分利用,是對山地居住區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對山地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
2、合理規劃道路系統
布置道路系統應結合基地自身的自然條件,建立布局合理、線形靈活,等級明確的道路網結構體系。
規劃中要順應原有地形地勢的起伏變化,依山就勢布置道路系統。自然地形對道路有很大影響,在地形起伏較大的丘陵地區或山區,道路選線常受地形、地貌、工程技術經濟等條件的限制,有時候不得不在地面上要作較大的改變,縱坡也要作適當的調整。山地道路如果片面強調平、直,就會增加土方工程量而造成浪費。因此,在確定道路走向和寬度時,在滿足交通、消防環道的坡度、寬度及轉彎半徑等方面要求的基礎上,善于結合地形,盡量減少土方工程量,節約用地和道路基建費用。
山地道路選線還要注意所經地段的工程地質條件,線路應選在土質穩定,地下水位較深的地段,盡量繞過地質和水文地質不良地段。地下水位很高時,冬天結冰,對路面結構有破壞作用。路面應與地下水保持一定距離,以免結冰后引起路面開裂。
布置車行交通的同時,步行交通系統規劃也是不可缺少的。因受地形和坡度的影響,步行交通有可能成為其自身獨特的環境特色,在規劃中,因地制宜布置梯道和林蔭布道,將小區中心、組團中心及公共綠地有效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安全,寧靜,方便的人行系統,這樣可以使人們減少與機動車混行帶來的困擾,享受以人為本的親切感受,體驗景觀變化豐富、視線聯系多樣的樂趣。
3、空間處理
居住區除了中心綠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綠地,狹長空間的感覺非常強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間,形成活潑、和諧的空間;喬灌結合,常綠和落葉,速生和慢生相結合,適當地配置和點綴一些花卉、草皮。在樹種搭配上,既要滿足生物學特性,又要考慮綠化景觀效果。綠化率要達到50%以上,這樣才能創造出安靜和優美的環境。根據植物的生態特性和開陽縣的氣候特征可分為:
(1)適合于作上層栽植的植物:落葉喬木:小葉攬仁、大葉攬仁、木棉、鳳凰木、樟樹。棕櫚科:銀海棗、老人葵、大王椰、海南椰、霸王櫚。
(2)適合于作中層栽植的植物:適合于林下遮蔭條件下的植物:紫薇、龍爪槐、桂花、黃槐。適合于林下半蔭或全光照條件下的植物:紫荊、鴨腳木、桂花、雞蛋花、紫薇、黃瑾。適合于林緣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小葉攬仁、鳳凰木、風鈴木、面包樹。
(3)適合于作下層栽植的植物:金銀花、草坪草、常春藤、鳶尾、射干、珊瑚花、洋金鳳。
(4)攀緣植物:在居住環境中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一種植物,如常春藤、爬山虎、藤本月季。
4、線形變化
由于居住區綠地內平行的直線條較多,如道路、圍墻、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時可以利用植物林緣線的曲折變化、林冠線的起伏變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線條融進曲線。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有變化,創造出優美的林冠線和林緣線,打破建筑群落的單調和呆板感。突出林緣曲線變化的手法有:
(1)在灌木邊緣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葉茂如黃金葉、雪茄花、龍船花、朱頂紅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條曲折變化的曲線。
(2)孤植球類栽植,在綠地邊緣挑出幾個孤植球,增加邊緣線曲折變化。突出林冠線起伏變化的手法,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灑金柏、側柏、龍柏、羅漢松、紅車等塔形植物,此類植物構成林冠線起伏變化較強烈、節奏感較強;利用地形變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相應林冠線起伏變化,這種變化較柔和,節奏感較慢;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樹冠構成的林冠線起伏變化,一般節奏感適中。
4、季相變化
居住區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環境,植物配置應該有四季的季相變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規律同步。為此,應做到:
(1)一個居住區內應該注意一年四季季相變化,使之產生春則繁花似錦,夏則綠蔭暗香,秋則霜葉似火,冬則翠綠常延。四季花園的四季園以兩側略起的微地形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軸夾景效果,四季園內以不同季節開花的植物來表現四季植物景觀。根據氣候環境,春以櫻花為主附以玉蘭;夏以百日紅為主附以海棠;秋以石榴為主,點綴兩株柿子樹并配以紅楓;冬以臘梅、云杉為主,并穿插梅花。整體四季園內以云杉及大葉黃楊相互連接,既滿足了景觀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有不同,又緊扣了四季主題。
(2)一個小區或某幢建筑周圍應該以突出某種植物特點為主,如四季花園中,楊柳閣以楊柳為主,櫻花閣以櫻花為主,或者以突出某個季節景色為主,或春、或夏、或秋、或冬。如以展現秋景為主的植物群落,上層以喬木銀杏、楓以金黃、紅葉色渲染秋景,柿子果實秋冬季亮麗紅艷,冬季和翠綠的雪松、云杉又構成層次豐富的冬景。
5、具有環境保護作用和經濟收益的植物
根據環境,因地制宜地選用具有防風、防曬、防噪聲、調節小氣候,以及能監測和吸付大氣污染的植物。有條件的庭院,可選用在短期內具有經濟收益的品種,特別要選用不需施大肥、管理簡便的果、蔬、藥材等經濟植物,如核桃、葡萄、棗等,既好看又實惠的品種。
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式栽植外,一般都避免等距、等高的栽植,可采用孤植、對植、叢植等,適當運用對景、框景等造園手法,裝飾性綠地和開放性綠地相結合創造出千變萬化的景觀。
6、結束語
對于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展望,其空間環境形象設計的核心是引導“家園”形象的形成。要營造親切平和的空間感受,應有合適的規模以利于配套和環境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增強人們對小區的歸屬感,要創造人與自然親密和諧的環境意象,居住區的建筑形象應該是令人愉悅的,色彩總體上應是明快溫和的,建筑形體及其細部處理應突出簡潔清新,要創造居住區空間環境形象的標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個性鮮明的空間環境形象。
參考文獻
1.黃光宇:《山地城市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蓋湘濤:《山城設計的景觀藝術》,《遼寧城市規劃》2008.6
3.吳天謀:《山地居住區規劃設計初探———以重慶南方明珠高級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方案為例》,《四川建筑》2002.5
4.龍赟、張平、李亞:《試論山地居住區景觀的塑造—以濟南銀豐山莊的景觀規劃設計為例》,《中國園林》2004.10
文章標題:淺談山地小區的景觀設計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huanjing/1203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