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農業環境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10-12 09:41 熱度:
摘要:農村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生活質量,關系到農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更突顯農村社區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但保護中顯現的問題也令我們深思,本文擬探析其產生原因,以期找尋農村社區保護生態環境的戰略性措施,實現和諧農村社區發展。
關鍵詞: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
近年來,盡管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目前來看,生態環境的基礎仍然相當脆弱,農村社區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在整體上尚未完全得到遏制。保護農村社區生態環境,實現農村社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遠之計。
一、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保護農村社區生態環境,是從農村社區的實際出發,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積極推進農村社區環境建設,實現農村社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農村社區的最大優勢就在于自然資源豐富,發展經濟不可避免地會加快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強農村社區自然資源保護,合理開發并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能夠使農村社區自然資源得到合理保護,同時也減輕對農村社區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護農村社區生態環境。
(一) 保護農村社區生態環境,是貫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實踐
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從農村的實際出發,著力改變“農村是落后社區”的狀況,加快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促進農村社區發展。為此,我們需要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農村社區環境保護,使農村社區面貌有一個更大的改變,使農村社區居民素質有一個更快的提高,使農業發展有一個更好的環境,以便于更好的統籌城鄉經濟環境協調發展,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保護農村社區生態環境,是加快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舉措
根據農村社區的實際,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推進“綠色社區”建設的有效載體,作為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的必要舉措。減少農業污染,整治農村社區環境,改善農村社區生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農村社區可持續發展,這既是和諧社區與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護農村社區生態環境的重要任務。
(三)保護農村社區生態環境,是建設和諧農村社區實現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三農”工作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家工作的重點、難點,其集中表現就是農村社區的糾紛紛亂復雜,涉及農村社區的每個居民,直接影響其生存發展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往往會造成更大的社會危機。以“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基本特征的和諧社會思想恰恰反映了新時期農村社區建設的前景規劃,和諧社會的構建也要從農村社區開始,只有個體的和諧才能更好的保證整體的和諧,在和諧社會的系統工程中,各個農村社區的和諧發展正是和諧社會發展的關鍵保證。
二、現階段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 當前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也取得了可喜成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得益于農村社區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但也要看到,農村社區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農村社區已構成嚴重威脅。其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態惡化加劇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農村的環境質量仍在惡化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生態環境的惡習還在蔓延,導致自然資源短缺、生態環境退化,尤其農村社區生態環境面臨生活生存與生態環境雙重壓力。矛盾加劇導致惡性循環,愈加影響農村環境質量。
2.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系統破壞越來越突出
對綠色植被的摧殘,是對環境最大的破壞。以森林為例,重采輕育或只采不育,致使以森林為主體的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現象日益加重,生態服務功能持續下降,生態災害加重,生態問題復雜化。
3.野生動植物數量銳減,部分種群瀕臨滅絕
農村社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保存了大批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但隨著人們對自然界長期掠奪和破壞,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破壞,部分珍稀動植物已經滅絕,現存的珍稀物種也受到很大威脅。
4.農村污染日益突出,對社區居民健康的危害日益明顯生活垃圾點源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是農村社區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極大的威脅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農業資源污染是農業生產對環境產生的污染。
(二)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滯后的主要原因
農村社區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有諸多原因:
1. 環境保護意識淡漠,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
環境保護意識是人們對自身與環境關系的認識和反應,是調節、引導和控制人們環境行為的內在原因。農村社區居民環境意識普遍薄弱,過度砍伐等行為都與其環境意識淡漠有關。缺少環境保護意識是造成農村社區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原因。
2.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現階段雖然農村社區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改善,但其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生態環境甚至犧牲生態環境導致農村社區生態環境退化與自然資源短缺導致的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矛盾,粗放型增長方式與有限的生態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與生態環境日漸惡化的矛盾。解決這些矛盾,盡快遏制農村社區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不僅對農村社區生態環境而且對全國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人口增長與環境資源惡性循環加劇
環境問題和人口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約。人口問題和環境問題是當今農村社區面臨的重大挑戰,人口數量增長過快,對農村社區環境產生了巨大沖擊和沉重壓力。隨著人口、物質等高度集中,將大規模改變土地、大氣、水體、資源、能源的性質和分布,不同程度地帶來農村社區環境污染問題,威脅農村社區居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空間,而目前農村基礎設施相對發展緩慢,難以跟上環境保護的需要,導致農村社區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不少污染物轉移至城市周邊的農村,影響當地的環境。
4.產業、能源結構,生產方式不合理,預期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壓力
農村社區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鄉鎮企業的基礎比較薄弱,科學技術含量偏低,自然資源利用量大、利用程度低。農村生活能源中薪柴等生物資源占較大比重,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和土壤肥力,加劇了對農村社區生態環境的破壞。隨著農村社區經濟的發展,這必然要加速利用各種資源,產生新的污染,并將對農村社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帶來新一輪的壓力。
5.環境保護資金嚴重匱乏,環境治理任務愈加艱巨
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資金匱乏十分突出。農村社區居民生活沒有徹底改善,還存在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迫于生計往往急功近利,對自然資源采取粗放的、掠奪式的、不計后果的、甚至是破壞性的開發利用,無力有多余資金。加之破環多大于防預,治理程度低,治理農村社區生態環境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三、實現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性措施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長期的系統工程,從一定意義上說,關系到經濟發展、社會安全,需要社會各階層共同參與建設和保護。為此,保護農村社區生態環境,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規劃,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環境狀況,最終實現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全面、協調、持續發展,而不能空談農村社區生態保護和建設。
(一)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并重
眾所周知,我國農村社區經濟、文化等都遠遠落后于城市,且這個差距有進一步擴大趨勢。農村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水平也大大低于城市。發展農村社區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因此,我們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堅持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并重,遵循生態環境的自然規律,盡量減少因發展社區經濟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優越的生態環境是一個社區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在制定經濟決策時審慎地考慮對環境產生的后果,才可能更好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并重,充分體現出農村社區生態環境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推進生態農村社區建設
生態農業是對傳統農業的突破性發展,尤其體現在對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上,也是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生態農業建設,要按照建設生態經濟區的發展要求,以實現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社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為目標,利用一系列的節水環保技術高效作業以及科學管理農業生產。進一步調整農業生態結構,大力發展規模農業,控制、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合理配置農業生物,防治農業生態環境污染,促進生態農業系統的建設,形成農業環保一體化生產,建立重點區域農業生態環境預防監測和保護體系,促進農村社區環境、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生態農村社區建設是和諧農村社區的基礎性前提。做好生態村鎮的示范試點工作,完善效益與環境評價。
(三)注重防治環境污染,大力發展農村社區環保產業
加強農村社區的環境治理,做到預防結合。積極引導、組織企業緊緊依靠科技進步,改善農村社區生態環境和保護自然資源,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從投資、管理、稅收等方面對環保產業給予傾斜,不斷給環保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加速環保科技成果向生產轉化。在農村社區生態環境建設中提高環保產品和環境工程質量,為保護和改善農村社區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物質和技術保障。改造、改進企業排污工藝流程,推廣清潔生產技術。
(四)堅持以民為本,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農村社區文明發展道路
加強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要把增進廣大農民群眾的物質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改善農村社區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村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要把富民與增加農村社區居民收入與加快現代化進程有機統一起來,堅持富民為先,以民為本,切不可犧牲群眾的利益來換取所謂的“政績”。要堅持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農村社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合理開發和集約利用土地,加大農村社區水環境整治的力度,堅持配套建設,圍繞村莊整治和環境建設,發揮集成優勢,整體推進農村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設施的共享性和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曾鳴,謝淑娟.中國農村環境問題研究—制度透析與路徑選擇[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8):78-79.
[2]王芳.社區視野中的環境問題與環保社會力之構建[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81.
[3]況安軒.農村社區環境治理機制初探[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56-57.
[4]楊陽.農村環境問題的社區解決之道[J].理論科學,2009,(5):184.
[5]郭文芹.農村社區環保—農村環境改善的新處理[J].2009,(9):137.
文章標題:淺析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huanjing/1347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