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環境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12-14 08:39 熱度:
摘要:傳統鄉村聚落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它經歷了漫長復雜的發展過程,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聚落景觀,已不是單純的人類居住的場所,而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藏。街道空間是傳統鄉村聚落外部空間主要的組成部分,是人們生活的主要場所。本文通過對沂蒙山區傳統鄉村聚落街道空間的分析以反映山區傳統鄉村聚落街道空間的鮮明特色,找出傳統鄉村聚落中現代城鎮建設所缺失和值得借鑒的部分,以便更好地在新農村建設中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關鍵詞:傳統鄉村聚落,街道空間,影響因素,沂蒙山區
1 前言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國土面積的2/3以上為山地,總人口的半數以上分布在山地。山地對中華民族的發祥、繁衍、生息和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是創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歷史的重要的舞臺。[[1]]高延軍在《中國山地聚落宜居性地域分異規律評價》中,把全國28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山區聚落的宜居性進行了評價與分析,結果表明山區聚落宜居性地帶分異規律顯著。[[2]]從分異規律中可以看出山東山區聚落的宜居性較好,只是環境因素是其主要的制約因素。沂蒙山區位于山東的南部地區,地形地貌復雜多樣,環境較好,因此彌補了山東山區聚落宜居性的不足,具有較好的研究價值。
本文主要從街道空間的角度來分析沂蒙山區在鄉村聚落外部空間上的影響因素。沂蒙山區是個人文概念,只是一個特定的稱謂,山區只分布在幾縣市內,并不是說該區域內全部是山,整個沂蒙老區山地、丘陵、平原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
平邑縣位于沂蒙山區的北部,東邊是費縣,西邊是泗水縣,北與蒙陰縣、新泰市交界,南部與棗莊市接壤。平邑縣地質構造復雜,地貌類型多樣,具有明顯的山區特征。山區面積占85%,平原占15%。全境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略向東南傾斜。
2 沂蒙山區傳統鄉村聚落街道空間的影響因素
2.1 自然因素
2.1.1 地形地貌
傳統鄉村聚落是在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之后才形成的一種穩定的聚落形態,在形成的過程中,由于生產力水平比較低,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比較高,改造自然的能力比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被動的適應自然條件。
在本文所選取的研究區域中,地形地貌對街道布局的影響比較明顯。在平原地區,聚落的空間組織所受到的限制較小,表現在街道空間組織上為街道比較規整,基本上成棋格狀,比較單調。在山地地區街道的組織就不像平原地區那樣具有比較大的自由度,它受到山地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這種街道的組織多結合具體的山地地貌形態,形成彎曲或者曲折不定的幾何形態,使得街道空間富于變化,避免了單調。山地街道的組織一般有三種形式:一種是街道的走向基本上與等高線平行;二是街道的走形與等高線相互垂直,形成高低錯落有致的聚落形態;三是上面兩種情況的綜合。
圖3和圖4分別為余糧店村的衛星圖和道路分布圖。從圖中可以看出,余糧店村背山靠水,北部為四海山,南部為水庫,村落基本上位于山地的緩坡上。村落的南部和北部分別有一條平行于等高線的主街道,中間為一條垂直于等高線連接兩條橫向主街道的縱向的主街道,三條主街道成“工”字形分布。本村的街道組織比較自由,順應地勢而富有變化。村落北部的房屋由于所在的地勢較高、坡度較大,所以不像平原地區的房屋那樣呈棋格狀分布,而是適應地形狀況,分布比較分散。當地勢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便不會再有房屋的分布,這與南方的房屋分布是不同的,南方地區的房屋即使是在半山腰上也會坐落著一棟孤零零的房子。在兩條東西向主街道的中間的房屋則分布比較整齊,基本上呈現出平原地區房屋分布的棋格狀,東西走向的街道與等高線平行,由垂直于等高線的街道串聯在一起。另外,聚落的形態基本上也是由地形地貌決定的。圖中村落的北部邊界主要受山體的影響呈沿等高線的環狀分布,南部受到水庫的影響,村落的邊界與水庫的邊界相似。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地形地貌對聚落的形態和街道的分布有著重要的影響,是當地人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良好體現,同時也形成了傳統鄉村聚落街道空間的多種形態。
2.1.2 氣候條件
氣候條件對鄉村聚落的組織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在街道上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為了使聚落具有適宜的生活環境,聚落在形成的過程中必然會考慮到氣候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氣候條件對聚落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太陽輻射、風象、溫度、降水等方面。
太陽輻射對人類的生存具有重要的價值,傳統的鄉村聚落在建筑物的分布上都會考慮太陽輻射這一重要的因素,建筑物的分布狀況也會影響到街道的組織狀況。太陽輻射對建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日照標準、間距、建筑的遮陽設施等。本文所選取的研究區域主要位于北緯35°左右,冬季最小的正午太陽高度約為31.5°,為了滿足日照的要求建筑物之間的最小距離應該為至少七米左右,但是傳統鄉村中一般都有自家的院落,因此建筑物之間的距離一般會遠小于這個距離。一般主街道的寬度會控制在五米左右,再加上街道兩旁的排水設施等就會有七米左右,這樣一來每戶的院墻都會在太陽照射的范圍內了。本研究區域主要位于建筑氣候區劃中的Ⅱ區,建筑的朝陽一般會考慮日照防寒和保溫防風,因此建筑物一般會朝向西南方向,街道的走向一般都是東南-西北走向。這樣,冬季既有利于接受良好的太陽光照,又能有效防止西北風的干擾,起到保溫的作用;夏季有利于東南風順街道吹入,起到良好的散熱作用。
2.2 文化觀念
經過封建制度幾千年來的發展宗法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并且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聚落的空間組織都采用一種比較內斂的方式,而四合院正迎合了這種價值取向。傳統聚落的外部空間的界面多是由住宅的外墻所組成,由于四合院外墻形式較為封閉,很少向外開窗,所以形成的外部空間也十分封閉,尤其是一些狹窄的街道。另外,四合院比較方正,多為規則的矩形,因此四合院所限定的街道空間也是中規中矩,大都呈棋格狀。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風水文化一直獨樹一幟,具有其特有的魅力,在相宅擇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到都城小到村落都能找到它的影子。《風水辯》中對風水有一段解釋:“所謂風者,取其山勢之藏納……,不沖冒四面之風;所謂水者,取其地勢之高燥,無使水近夫親膚而已,若水勢屈曲而又環向之,又其第二義也。”實際上注重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保護自然,使城市、聚落和住宅與自然相配合、相協調。[[3]]
3 小結
本文通過對沂蒙山區傳統鄉村聚落外部空間中的街道空間影響因素的分析,可以發現沂蒙山區傳統鄉村聚落街道空間具有以下鮮明的特色。第一,街道空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第二,沂蒙山區傳統鄉村聚落街道空間形態多樣,有利于聚落空間的組織。第三,不同的因素對沂蒙山區傳統鄉村聚落街道空間的塑造起著不同的作用,共同鑄造了今天沂蒙山區傳統鄉村聚落街道空間的鮮明特色。
參考文獻:
[[1]] 沈茂英.山區聚落發展理論與實踐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6.42.
[[2]] 高延軍.中國山區聚落宜居性地域分異規律評價[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0(4):71-78.
文章標題:淺談沂蒙山區傳統鄉村聚落街道空間的影響因素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huanjing/1474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