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環境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3-01-14 09:20 熱度:
摘要: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與城市化進程,使人類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隨之而來的是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污水就是來源之一。由于我國對環境治理的重視,使得城市污水治理事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但在污水管網尚未鋪就或不可能到達的農村地區,生活污水治理一直得不到解決。本文就我國農村污水治理的現狀,并對其存在的成因、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環境污染,城市污水,農村污染
我國于20世紀30年代開始污水治理事業,為推進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十一五”期間,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積極落實國家部署,不斷加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截至2010年底,我國城鎮生活污水設施處理能力已達到1.25億立方米/日,城市污水處理率已達77.5%,設施建設超額完成“十一五”專項規劃的要求。但在污水管網尚未鋪就或不可能到達的農村地區,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這些問題還往往被忽視。
1 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及成因
通過對廣大農村環境的調查,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1.1 農村生活污染突出。在農村村莊、散居農戶周邊的生活垃圾亂堆亂倒(特別是塑料制品),畜禽糞便、污水沒有處理亂排放導致周圍的環境惡化。據調查,大部分縣市農村農戶均沒有建垃圾收集池,村莊沒有建設垃圾收運站。與此同時,縣集鎮由于沒有完善的垃圾收運系統,導致城集鎮生活垃圾在鎮郊、村郊周邊堆放,形成垃圾圍城現象,也對農村環境威脅較大。
1.2 農村養殖業污染嚴峻。近幾年隨著畜禽養殖業飛速發達,雖然增加了農民收入,但由于大量規模養殖沒有配套建設污染治理設施,畜禽糞便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嚴重污染了境內溪河、土壤,甚至威脅人畜飲用水源安全。
1.3 農村小企業污染治理較差。目前大量小作坊式企業到農村落戶,這些小企業由于沒按正規程序報批,都是在農村租用農地建廠,規模小、資金實力不足,沒有建設相應污染防治設施,導致工業廢水隨意排入水體,工業固體廢物在農村隨意堆放污染環境。這些小作坊式的企業點多、面廣、規模小,治理困難,對環境是嚴重的污染隱患。
2 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則
2.1 統籌兼顧,突出重點。農村環境保護涉及面廣,問題成因復雜,應進行近遠期、區域間、城鄉間的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協調推進,促進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同時,要明確近期的工作重點,優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影響面大、問題比較集中地區的農村突出環境問題。
2.2 防治結合,源頭控制。按照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要求,加快推進農村人口城市化,嚴格農村地區建設開發活動環境準入,合理布局村莊和農村工業,推進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大力發展循環型生態工業和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優化升級農村產業結構,從源頭預防污染和生態破壞。
2.3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農村自然環境、經濟條件、經濟發展千差萬別,按照區域自然環境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因地制宜采取農村環境保護對策和措施。開展農村環境治理應從城區周邊逐步向農村集鎮推進、從農村集鎮逐步向農村居民相對集中的村莊推進、從相對集中的村莊向分散的農戶推進,要先工業、養殖污染治理逐步向一般污染推進。
2.4 創新機制,依靠科技。積極創新農村環境管理體制機制,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要求,優化整合各類財政資金,探索推廣各種有效的社會資金投入機制和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運行模式,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和運行機制。加強農村環保適用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以技術創新促進農村環境問題的解決。
3 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的對策
3.1 加強領導和協調,建立農業和農村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1)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強化地方政府轄區負責制,各鄉鎮要明確地方環保工作實行轄區行政首長負責制,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部門分工協作。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把地方各級政府對本轄區生態環境質量負責、各部門對本行業和本系統生態環境保護負責的責任制落到實處。實行嚴格的考核、獎罰制度,對環境問題要實行“一票否決”制,對轄區內出現嚴重污染的事件還要啟動行政問責制。要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納入各級政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保證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建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審計制度,確保投入與產出的合理性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2)積極協調和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農業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體系。各有關部門應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心協力,共同推進全縣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環保部門應做好綜合協調與監督工作,發改、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和建設等部門應加強自然資源開發的規劃與管理,做好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
3.2 財政傾斜,市場化運作,為農業及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投入保障。(1)調整財政投入結構和方式。建立政府引導資金,保證每年拿出一定資金用于農業及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政府投入、財政貼息、前期活動補助等,引導社會資本對農村生態、公益事業的投入。(2)積極爭取上級環保部門的資金支持。爭取國家、省、市環保專項資金的投入,要在污染源專項治理、區域開發生態環境保護、農村改水改廁、能源建設等方面有所作為。
3.3 探索科學的治理模式,提高農村污染治理效率。(1)改革農村污染治理模式。農村的生活污染、企業污染以及集約化畜禽養殖場污染,不同于城市、工業企業的污染,不能簡單的套用其污染治理模式,要在其治理模式上加以改革創新,以適應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進而提高污染治理的成功率。(2)加強規劃管理。加強鎮村、街道公共環境的規劃和相應制度建設,對農村集中居住點、小城鎮建設進行規劃時,重點應將防治污染與垃圾處理納入規劃中,對農村垃圾和污染物進行依法規范管理。(3)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倡導以農作物秸稈、人畜禽糞便、工業廢棄物為原料,以協會、企業、工業園區為依托,以沼氣、食用菌、工業廢棄物再利用為紐帶,實施農業節水、節地、節肥、節藥等工程和工業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及廢棄物再生利用、循環利用,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探索一條充分利用廢棄物、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3.4 強化污染監管執法力度
(1)加強環境污染監管執法。要加強對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設施的監管,保證正常運轉并實現達標排放,對偷排漏排、污染環境的行為堅決予以嚴厲打擊。(2)開展專項執法行動。有關部門要組織聯合執法隊伍,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熱點、難點問題實施專項整治。(3)強力開展以飲用水源安全為重點的執法行動。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管理,堅決取締對農村飲用水源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工業、養殖業等重污染行業。(4)強化環境準入。各鄉鎮、各部門要嚴格執行環境準入政策,堅決禁止“兩高一資”和國家明文規定行業向農村轉移,從源頭上杜絕污染源產生。
4 結論
總之,污水處理是刻不容緩的一項事業,城市污水治理、農村污染治理要同步進行,全方位開展污水治理事業,處理好其與經濟建設的關系,不斷探索創新,走出一條高效率、低能耗、簡易的污水技術新路子。
文章標題:淺議中國農村污染的現狀及對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huanjing/1551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