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農業環境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3-01-19 09:28 熱度:
摘 要:本文介紹了主要氣象災害的種類和特點,就氣象災害防御進行分析,并提出對主要氣象災害的防御措施,以為農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氣象災害,農業生產,影響分析,防御措施
1、氣象災害的種類和特點
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雷電、冰雹、大霧、大風、低溫、高溫、霜凍、冰凍、寒潮等造成的災害。江西境內氣候復雜多變,尤其是近年來因氣候變化等原因,各種災害性天氣頻繁出現,具有發生種類多、影響范圍廣、危害嚴重的特點。主要的氣象災害有干旱、洪澇、大風、冰雹、霜凍、寒潮、連陰雨、雨(霧)淞、雷暴等十多種,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災害發生。
2、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措施
在各種氣象災害中對農業影響最大的是干旱和雨澇,不僅發生頻率高,甚至相伴出現,危害也最重。其次是低溫、霜凍、連陰雨等,對農業生產也有一定影響,但發生頻率較低,危害相對較輕。
2.1 干旱。是指因久晴無雨或少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而形成的一種氣象災害。《氣象干旱等級》國家標準中將干旱劃分為5個等級,并評定了不同等級的干旱對農業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①正常或濕澇,特點為降水正常或較常年偏多,地表濕潤無旱象;②輕旱,特點為降水較常年偏少,地表空氣干燥,土壤出現水分輕度不足,對農作物有輕微影響;③中旱,特點為降水持續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現水分不足,地表植物葉片白天有萎蔫現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④重旱,特點為土壤出現水分持續嚴重不足,土壤出現較厚的干土層,植物萎蔫,葉片干枯,果實脫離,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的影響,對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一定影響;⑤特旱,特點為土壤水分長時間嚴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影響,對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較大影響。
干旱是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干旱的主要防御措施:①根據旱區分布調整作物布局,種植耐旱作物品種;②灌溉時采用灌溉和滴灌技術,節約用水;③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四是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五是開發空中水資源,抓住有利的天氣條件,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2.2 暴雨。是指24h降水量達50mm或以上的強降水。按其強度又分為3個等級,24h降水量50.0~99.9mm為“暴雨”;100.0~249.9mm為“大暴雨”;250mm以上為“特大暴雨”。暴雨容易引起河流泛濫,淹沒糧田,誘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直接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時收聽收看氣象部門發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檢查維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二是及時組織搶收或排除田間積水,防止內澇淹死作物;三是維護房屋農舍,防止大雨沖灌致使房屋或圍墻垮塌;四是避開容易發生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的危險地段。
2.3 冰雹。是指由積雨云中降落的、一般呈圓球形透明與半透明冰層相間的固體降水。冰雹發生時經常伴隨著狂風暴雨和電閃雷鳴。冰雹極易砸傷人畜、毀壞禾木,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冰雹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對成熟的作物要及時搶收;二是在多雹地帶,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改善地貌環境,破壞雹云的形成條件;三是多雹災季節,農民下地勞作時要隨身攜帶防雹工具,同時氣象部門要適時開展人工消雹作業,以降低災害損失。
2.4 大風。風速≥17m/s、風力≥8級的風稱為大風,常分為北方冷空氣南下大風、雷雨大風、臺風侵襲大風3種,又以北方冷空氣南下大風為最多。大風不僅能摧毀農房、莊稼、樹木和通信設施,而且能引起飛沙走石,傷害人畜。大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時加固蔬菜大棚和果樹,二是切斷戶外危險電源;三是減少戶外活動,盡量不到田間勞作。
2.5連陰雨。是指連續5d以上有降水,且累計降水量≥30mm的天氣過程。連陰雨期間,雨水多、濕度大、光照少,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成熟作物的收獲,連陰雨對蔬菜、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質影響較大,發生在播種期的連陰雨致使播種推遲,導致莊稼欠收減產。連陰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據氣象預報,及時做好糧食搶收搶曬工作;同時做好隔濕防潮,以防霉變;二是連陰雨期間做好清溝排水,防止內澇和漬害;三是為農作物噴灑農藥時在藥液中增加粘著劑,如把適量的植物油、豆粉、淀粉等加到藥液中,以保證施藥效果。
2.6潮寒。是一種嚴重的災害性天氣過程。由于冷空氣的入侵,使氣溫在24h內劇降8℃以上,而且在這一天內最低溫度又在4℃以下;或48h降溫10℃,最低氣溫在4℃以下,稱為寒潮。寒潮過境時,常伴隨6~8級的偏北大風,使沿途氣溫驟降,容易引發凍害,對農業、畜牧業造成危害。寒潮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在寒潮來臨前,對于已澆越冬水的作物,要劃鋤、松土、通氣,二是寒潮來臨時大棚內溫度下降,造成棚內作物生長放緩,因此要增大肥水供應;三是對大棚進行加固,防止大風掀棚。
2.7 低溫凍害。是指某一時段、某一地域內出現的氣溫明顯偏低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的一種天氣現象,可分為冷害、寒害、霜凍和凍害4種類型。農作物凍害是由越冬生態條件超出抗寒能力而引起,凍害程度主要取決于降溫強度和低溫持續時間長短,但與品種、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質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關系。因此,防御凍害即使作物與越冬生態條件相適應。防御凍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和選用抗寒品種,搞好品種合理布局,并根據品種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二是提高整地質量和播種質量,培育壯苗越冬;三是可采取灌水、中耕保墑、鎮壓防凍;四是增施磷鉀肥,做好越冬覆蓋。
3、氣象災害的防御對策
3.1 氣象災害防御是防范與減輕氣象災害活動的簡稱,是對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調查、評估和防災、減災等活動的概括。氣象災害防御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既要做好氣象災害可能對農業、交通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影響的預防工作,又要做好氣象災害發生后的應急、救援等工作。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涉及的部門比較多,只有在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協調下,明晰相關部門的防御責任,促進部門間的有機聯動,才能真正實現對氣象災害的整體防御。
3.2 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依托現代化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初步建成了短時天氣預報警報、中短期預報、短期氣候預測以及農業氣象、水文氣象、地質災害等專業預報系統。短時臨近預報預警水平和短期預報準確率穩步提高,強對流、暴雨、干旱等預警、預報水平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多部門聯合制作和發布的地質災害氣象等級、病蟲害氣象等級、火險氣象等級、電力氣象、交通氣象等預報,以及氣候變化對農業、水資源的影響評估等,在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3 以需求為牽引,積極創新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大力實施空中云水開發工程,在興建標準化防雹增雨基地,為抗旱救災、緩解水資源短缺、保護生態環境等提供保障。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建立鄉鎮氣象信息員隊伍,做好氣象服務“三農”工作。
文章標題:氣象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之淺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huanjing/1566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