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環境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7-09-15 15:22 熱度:
近年來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取得一定發展,尤其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但是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還存在著諸多實際問題,本文列舉了一些林業工程建設的保障措施。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主要報道校內各項課題的研究成果、研究進展,并兼收部分校外優質稿件。刊載的論文主要集中在農業、林業、生物及相關學科領域,欄目設置與學校的學科相對應,主要有作物科學、植物保護、園藝科學、生命科學、林業科學、動物科學、資源與環境、食品科學、材料工程、機電工程、計算機與信息等。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林業投入,實施一系列的林業工程建沒,極大地促進了林業發展和社會生態環境的改善。但在林業工程建設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并積極采取應對的保障措施。
一、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現狀
林業不僅是生態建設的主體,又是生態安全的保障,更是生態文明的標志,擔負著改善生態和林產品供給的雙重使命,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紐帶,在可持續發展中處于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處于首要地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處于基礎地位。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充分發揮林業的生態功能,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大計。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生存質量和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近年來,我國先后啟動了六大林業生態重點工程,基本形成了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新格局,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為使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環境治理工作做到因地制宣、有的放矢,2002年由國家林業局組織、主持了“全國林業生態建設與治理模式”的研究與總結工作。將全國林業生態建設與治理區域劃分為黃河上中游區域長江上游區域、三北區域、東北區域、北方區域、南方區域、東南沿海及熱帶類型區域、青藏高原區域等8大區域.并進一步劃分出40個類型區和154個亞區。
二、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1、保護生態環境意識淡薄
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和長期以來人們對林業的認識存在嚴重偏差,造成了人們往往把林業只當作產業或一般的經濟來看待,忽視了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注重短期經濟效益,過度地采伐森林,使我國本來就很少的森林越采越少,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包括一些政府部門對林業生態工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對工程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缺乏思想準備,沒能將林業生態建設的深遠意義貫徹到群眾中去,從而導致建設工作進展慢,對建設成果保護不力等現象發生。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普遍存在。
2、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資金投入欠缺
目前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況突出,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遠遠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蓋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這就導致部分地區森林覆被率過低,與生態改善的要求差距很大。同時,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面比較廣,任務比較繁重,而國家投資總量嚴重不足,資金缺口較大,生態建設整體進度緩慢,生態治理的規模受限,導致局部治理、總體惡化的趨勢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西部“老、少、邊、窮”地區配套資金很難落實,使得國家補助投資使用效果不佳。
3、林業生態工程質量偏低,林業生態項目效益低下
一些地區短期內退耕面積過大、退耕速度過快,帶來不少問題。由于良種生產供應不足,導致劣質種苗被栽種,進而使得補植任務過大,既加大造林成本,又使造林質量不高。許多地區在造林上仍然是散亂作業的施工方式,“粗植濫造”問題嚴重,施工質量無法保證。在當前林業項目中還存在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不高:樹種結構不合理,林地生產力得不到有效發揮;林分質量不高、抵御病蟲害能力差等問題。林業生態工程質量偏低,不能穩定地發揮預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生態補償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
林業生態經濟補償資金主要是對管護者的補助。不是對公益林所有者營林成本或經濟損失的補償,所有者沒有得到實質性補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公益林所有者的積極性。目前林業生態補償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偏低,不夠管護費,更不用說補償林木所有者對重點公益林的營林投入和禁止商業性采伐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林權所有者或經營者不能獨立支配補償資金。缺乏收入的支配權。林業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機構資金嚴重不足,嚴重地影響了林業站和林場監督管理職能的發揮。
5、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治理成果技術含量低
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和技術含量低是當前我國生態工程建設的主要問題之一。從當前的情況看,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比較低。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推廣的速度還比較慢,科技含量低的問題十分突出,在治理措施的實施上,講形式、不講科學,造成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投入少,人才流失嚴重;設備落后,高新技術應用少,低水平重復研究多,重大的、突破性研究課題開展的較少。
三、實施林業工程建設的保障措施
1、保證政策的落實
建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推進機制,省政府協調各有關部門通力搞好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各級財政預算要向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傾斜。進一步放寬和完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優惠政策,適度減免相關稅費,適當延長貸款還貸時間。進一步用好同家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林業政策,并保證落實到位。凡宜林荒山荒地都要接規定和要求按期綠化,對逾期沒有造林或改變用途的的,各級人民政府或林業部門要立即收回,重新造林。各地部門不得隨意向林業企業攤派不合理費用。對強行攤派的林業企業有權拒付。
2、注重宣傳、引導、積極協調
為使生態工程防護措施與生物工程治理更好地緊密結合,要注重引導應用實用科技成果。同時要充分發揮林業部門作用,積極與水利、農場和鄉鎮等單位協調,加快造林速度,提高防護林T程建設質量。防護林工程建設是利國利民,造福當代,蔭及子孫的大事。因此,要加大宣傳工作力度.重點宣傳界江防護林工程建設的現實作用和長遠意義。同時要宣傳防護林工程的多功能和效應,提高全民生態保護意識。同時,要在群眾中結合《森林法》的宣傳,開展愛林護林、建設美好家園的愛國主義教育,使保護森林、愛護樹木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為。
3、加大資金投人力度,加強對資金的監管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項目的主體是國家,國家要調整財政政策,增加對林業生態工程的投資力度要,把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投資納人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并予以優先安排。動員社會力量,廣開渠道,建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基金制度,統籌安排,分級管理。專項使用,并逐年增加資金規模。加強國際合作,積極爭取國外援助和優惠貸款。在加大投資的同時,建立科學的資金管理模式,健全對工程建設資金的強制審計監督制度,加強對資金的監督管理。
4、提高造林質量,加強森林經營和保護管理
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體和可操作性強的規劃。用于指導生產,在造林生產中要嚴格按照規劃設計組織施工,確保規劃落到實處。要規范造林技術,完善造林機制,提高造林質量,充分調動群眾造林積極性。做好資源培育、資源保護和資源管理工作,嚴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真正實現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5、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生態建設激勵機制
探索多渠道籌集補償基金制度。以政府為主導,建屯和完善省、市、縣三級地方補償基金制度。建立生態效益受益者合理承擔的補償基金制度;積極探索非林業資金轉入生態補償基金的模式,把生態效益受益者納入為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征收對象。要努力形成牛態建設的激勵機制和內在動力政策體系,使地方政府、群眾、投資者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和發揮,確保工程建設穩定協調發展。
6、提高林業工程建設的科技含量,提高林業生產力發展水平
要重視林業科學基礎研究、應用和高新技術開發,提高林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圍繞林業良種壯茁選育、速生豐產林建設、中幼林撫育、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以及提高造林成活率、森林覆蓋率、立體開發、多種經營、綜合利用等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攻關,以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主導,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及其研究成果。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大幅度提高林業科技總體水平和林業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龍躍光,郝忠勛.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及發展對策【J】.林業科技情報.2010,42
【2】杜永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
【3】張建勇,申寶卿.林業生態經濟補償機制的探討【J】.河北林業科技.2009
文章標題:林業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保障措施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huanjing/3655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