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環境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3-18 09:40 熱度:
摘要:對駱馬湖近年來的環境監測數據進行分析,梳理了駱馬湖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治理方案,同時也為其他地區的河湖治理及管理保護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駱馬湖;一湖一策;治理方案
1基本情況
駱馬湖為江蘇省第四大湖泊,位于徐州市、宿遷市境內,即東經118°5′~118°19′、北緯34°0′~34°14′,是淺水型湖泊。湖區北起堰頭村圩堤,南至洋河灘閘口,西連中運河,東臨馬陵山南麓。東岸為丘陵,北、西、南岸為堤岸,岸線平直。駱馬湖湖底高程一般為18.50~22.00m(1985國家高程基準),當正常蓄水位為22.83m時,長27.00km,最大寬為20.0km,相應水面積為287km2,最大水深為5.5m,平均水深3.3m,庫容9.18億m3;設計洪水位為24.83m,相應水面積為320km2,庫容15.95億m3,是人工大型平原水庫型湖泊。駱馬湖主要入湖河道共3條,分別為沂河、中運河及湖東馬陵山區支流;主要出湖河道共兩條,分別為新沂河和中運河;控制建筑物為嶂山閘、皂河閘和宿遷閘等。根據《江蘇省防洪規劃》(蘇政復〔2011〕21號),駱馬湖大堤(二線堤防)近期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設計水位為24.83m,校核水位為25.83m。駱馬湖共有5個監測點:駱馬湖區(東)、新站、洋河灘、駱馬湖區(南)、皂河鎮。自2012年以來,駱馬湖宿遷區域內5個監測點位監測數據均值均能滿足Ⅲ類水質標準要求。2018年,駱馬湖高錳酸鹽指數指標均為Ⅱ類標準,氨氮指標基本達到Ⅰ類、Ⅱ類標準。根據《江蘇省駱馬湖保護規劃》,駱馬湖保護范圍水功能區有駱馬湖調水保護區、中運河宿遷調水保護區和總六塘河宿遷保留區。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污染源問題
2.1.1點源污染駱馬湖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根據調查,沿岸無排污口設置。湖東部地區農村的污水配套處理設施不完善,部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不到位。沿湖生活污染源治理率較低,生活污染物在雨水沖刷下,通過地表匯入沿湖連通河道,部分水體最終進入駱馬湖,影響湖體東岸水域水質。2.1.2內源污染(1)麥黃草泛濫。由于2015年以前的過度采砂,湖區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魚類種群減少,麥黃草泛濫,部分水域湖底荒漠化嚴重。雖然目前已實行黃砂全面禁采,但由于大量水草腐爛影響水體酸堿平衡,對湖區水質的影響較大,需及早啟動相關研究并采取治理措施。(2)避風港及沿岸垃圾堆積。周莊避風港、洋河灘避風港、皂河避風港及沿岸部分村落聚居區存在垃圾隨意丟棄、堆積現象,影響沿岸生態環境和水域水質。(3)船舶污染。隨著駱馬湖旅游、養殖和中運河航運的加速發展,駱馬湖內船舶的數量增多,工況也參差不齊,這些船舶的特點是以小型船、老齡船居多,船舶平均噸位小、技術落后、能耗高、污染大。在日常運營中,產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三大類:船舶油污染、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固體垃圾。這些污染物都會對水域造成很大的危害。2.1.3面源污染駱馬湖沿湖地區的農村生活垃圾尚未完全實行統一收集、轉運和處置,部分生活垃圾被隨意丟棄在湖岸及連通河(渠)道河面上。沿湖生活污染源治理率較低,生活污染物在雨水沖刷下,通過地表匯入沿湖連通河(渠)道,部分水體最終進入駱馬湖,影響湖東岸水域水質。
2.2水系統問題
2.2.1水系循環駱馬湖有明確的補水來源和排水出路,主要補水來源為沂河、中運河及湖東馬陵山區支流,主要排水出路為新沂河和皂河閘下中運河,控制建筑物為嶂山閘、皂河閘和宿遷閘等。2.2.2景觀水位駱馬湖死水位為20.33m,汛限水位為22.33m,汛末蓄水位為22.83m,設計洪水位為24.83m,校核洪水位為25.83m。根據《江蘇省駱馬湖保護規劃》,駱馬湖特征水位及容積如表1所示。駱馬湖水位受嶂山閘、皂河閘等泄洪構筑物和皂河1站、皂河2站抽水構筑物控制,能夠滿足景觀水位和生態水位要求。2.2.3河道暢通根據調查,駱馬湖主要入湖河道沂河、中運河和主要出湖河道新沂河、中運河均運行順暢,不存在阻水設施和斷頭浜現象。2.2.4防洪標準駱馬湖第一道防洪線為皂河防洪控制線,設計洪水位為24.33m;第二道防洪線為宿遷大控制線,設計洪水位為24.83m,校核洪水位為25.83m。隨著沂沭泗流域防洪體系和南水北調供水體系的不斷完善,駱馬湖的防洪、供水公益性功能更加顯現。駱馬湖是沂沭泗洪水東調南下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防洪標準已基本達到50年一遇。2.3生態修復問題2.3.1護坡情況湖濱浴場至銀控自來水取水口(駱馬湖東岸)9km為生態岸線,銀控自來水取水口至皂河船閘段(駱馬湖一線大堤)15km、皂河船閘至滯洪閘段(駱馬湖西岸)12km為硬質護坡。沿湖岸坡的硬化造成水土分離、水與生物分離,完全阻斷了湖泊和岸線生態系統之間的生態功能,導致大量濕地資源喪失,水體珍稀物種逐漸減少。2.3.2沿岸綠化及水生植物情況駱馬湖沿岸自然景觀與人造景觀相結合,湖西岸和南岸為硬質岸坡,原有生態濕地受岸坡硬質化影響較大,呈逐漸萎縮的趨勢。嶂山閘至湖濱浴場為維持現狀的原生態自然景觀,湖濱浴場至銀控自來水取水口為結合景觀開發營造的臨水生態岸線。湖西岸曹甸村至黃墩湖滯洪閘段近期正在進行堤頂道路拓寬工程施工,預防背水側草皮及生態林遭到破壞。2.3.3湖區島嶼情況據湖濱新區2014年不完全統計,湖區島嶼僅存26處。2017年3月份,對僅存的島嶼進行進一步實地查看,僅徐場、朱集、城上、陸圩、馬場、張宅、戴場、馬口、大莊、二莊等10座島嶼現狀稍好,其他島嶼或沉降消失,或已成為淺灘。由于湖區內島嶼萎縮、陸域面積減少,陸生生物和兩棲生物的生存空間被侵占,生物種群數量和種類均不斷減少,生態環境嚴重受損,湖區自凈能力下降。因此,人們迫切需要進行島嶼生態保護規劃,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湖區生態平衡。
3治理方案
3.1控源截污
3.1.1截污納管加快建設環湖區域污水處理廠管網和提升泵站工程,提升區域污水處理能力。針對環湖區域不同的農村人口分布情況,對生活污水分別采取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的方式。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集中人口數在350人以上),對于有條件的建立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收集,并輸送至新源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對于無接管條件的采取“戶建化糞池(沼氣池)—人工濕地處理—凈化達標排放”的方式處理生活污水。分散人口區生活污水收集及集中處理較困難,鼓勵構建農村化糞池標準化工程。3.1.2面源控制對農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行“戶分類、組收集、村轉運、鎮(村)處理”機制,分類收集生活垃圾,實現集中無害化處置。結合區域垃圾處理系統,建設生活垃圾收集及轉運體系。其中,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系統包括收運設施(垃圾桶箱、垃圾收集池等)以及垃圾運輸車輛配置。大力推進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發展,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在農業種植中,推薦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等。其中,化肥施用量較2015年相比減少了5%,農藥施用量實現負增長。3.1.3水源地保護在二級保護區內設置生態保護屏障,主要采用純綠化種植的形式,構造濕地逐級凈化環境,改善一級保護區內取水水質。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加強水域監控,健全日常保潔維護管理制度,引進先進打撈設備,及時清除湖面垃圾、雜草和漂浮物。完善水源地保護管理辦法,加強取水口保護巡查,明確取水口保護管理責任,確保飲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避免駱馬湖水源地發生水質超標或水體污染事件。
3.2內源治理
3.2.1清淤疏浚對駱馬湖東岸連通河(渠)道進行疏浚,針對連通河(渠)道實施生態護坡、生物攔截帶等工程建設,通過栽植生態浮島、水生生物等凈化連通河(渠)道水質,加強河道景觀功能。3.2.2養殖污染治理推進湖區水產健康養殖,減少花鰱、螃蟹等網箱養殖區餌料投放,提升凈水漁業效率。環湖區域通過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模式,實施養殖塘口生態化改造,防止養殖污水流入駱馬湖。3.2.3垃圾清理加強駱馬湖岸線用途管制和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清理廢舊船舶和餐飲船只,整治水產品臨時交易點。清理周莊避風港、洋河灘避風港、皂河避風港和沿湖區域的生活垃圾及固體垃圾,建立垃圾收集轉運系統,保障避風港和沿湖區域的整潔,著力提升駱馬湖岸線環境質量。3.2.4漂浮物清理引進割草船,對取水口、景觀區、航道等處進行集中打撈,并對清理上岸后的麥黃草等水草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堤岸植被破壞,形成二次污染;在麥黃草泛濫區域,適量栽植蘆葦等高桿挺水植物,遏制麥黃草生長,合理控制湖區生物種群及數量。3.2.5船舶污染治理持續開展“三無”船舶整治,嚴厲打擊非法流動加油船,嚴禁未封艙的船舶進入湖區,持續開展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全面完成400總t以下運輸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同時,應盡快建立和完善船舶污染應急體系,并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湖區群眾的環保意識。
3.3生態修復
3.3.1岸帶生態修復系統推進生態河湖建設,加快環湖地區造林綠化步伐,建設駱馬湖與骨干河網沿湖生態林帶,構建河湖相連、活水長流、水林田湖相依的生態大廊道。進一步修復受損的迎湖擋浪堤,推進環湖道路規劃優化和建設水平提升,更好地滿足沿湖地區生產、生活、環湖生態旅游、防汛搶險的需要,并在汛期發揮效益,提升流域區域防洪除澇能力。提升湖濱浴場至銀控自來水取水口(駱馬湖東岸)生態岸線9km,嚴格保護現有濕地和生態林,進一步擴大濕地和生態林面積。3.3.2島嶼生態修復對現有的島嶼進行勘察并制定湖內島嶼生態修復規劃。編制島嶼生態修復規劃,統籌管理湖區生物資源,為湖區生態可持續發展構建藍圖。結合京杭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加強對湖區島嶼遺址的保護,為湖區歷史文化的發掘打下基礎。通過調節生物種群結構趨向合理,恢復湖區生態平衡,提升湖區自凈能力。3.3.3整違治亂積極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測等技術,加強駱馬湖流域監督執法,防止發生新的違法行為。各相關部門應著力開展提高“兩違三亂”整治效果的相關活動,堅決遏制“死灰復燃”和新的違法行為,杜絕“前拆后建、前清后亂”的現象,鞏固禁采成果,嚴禁出現新的采砂行為。
4結語
通過駱馬湖“一湖一策”治理方案,開展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專項行動,將有效解決駱馬湖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進一步鞏固整治成效。
《關于駱馬湖環境治理方案的探討——以“一湖一策”為例》來源:《現代鹽化工》,作者:王衛 姜波 李曉媚
文章標題:關于駱馬湖環境治理方案的探討——以“一湖一策”為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huanjing/4524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