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環境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8 16:05 熱度:
摘要:研究目的: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存在的農用地主要功能分區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分析其影響因素或原因,為進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區進行合理劃分提供技術依據。研究方法:文獻歷史資料法、GIS分析法和特爾菲法。研究結果:(1)歷史對都勻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的農用地主要功能區的布局有一定影響;(2)土地利用結構中存在不合理的因素,需進一步進行對主要功能分區進行調整和優化;(3)采用各因素分析后,都勻市應進行產業轉型及科學規劃布局。本文主要是農用地功能分區劃分。
關鍵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主要功能分區, 土地評價, 結構調整
引言
都勻市位于貴州省南部地區,東西長64.00千米,南北寬63.00千米,總面積2274.00平方千米。北緯和東經之之間,地處云貴高原的東南斜坡,苗嶺山脈南側,地勢北部西部高,南部東部低,高差較明顯,山地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80.00%以上。在山地、丘陵之間有眾多小盆壩和河谷槽地。平均海拔938.00米,最高點海拔1961.00米,最低點海拔540.00米。屬中低山山原地貌。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70℃。訪區具有以下特點:
①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境內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旅游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鉛鋅礦、煤鐵礦等10多種。生物資源中,有野生脊椎動物200余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珍稀動物有娃娃魚、鴛鴦、紅腹錦雞、穿山甲、黑熊、小靈貓等。野生植物中屬國家二、三級保護的珍稀植物有香果樹、十齒花、杜仲、馬尾樹、鵝掌揪等地,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達12.50萬千瓦。
②地貌以黔南山原中低山為主,兼有丘陵、壩地地貌。東西背斜地勢高,中部向斜地勢低的起伏地勢。丘陵、山地、壩地占總土地面積分別為13.49%、82.86%、3.65%。市境內西部至西北部的江洲、谷江一帶中低山比較集中,是地勢最低的地區。最低點為東南部與三都縣接壤的小河溝出境處,由于地勢向南部和東部傾斜以苗嶺山脈為分水嶺,嶺北為長江流域,流域面積1152.60平方千米,河流多為向東或東南流經王司、壩固等地,向東北方向匯入清水江。嶺南為珠江流域,流域面積1121.40平方千米。絕大部分河流向南或向東南經陽和水族鄉、良畝、沙寨鄉,分流于沙拉河、桐木河、馬蹄河,流經平塘和三都匯入紅水河及都柳江。
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農用地功能分區存在的問題
1)、歷史上遺留的問題
①由于歷史的原因,開發較東部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城市較晚,經濟落后,廣大農村地區大多還采取原始的刀耕火種方式進行農耕;
②屬多民族混合、雜居地區,形成了多民族共存共依的小聚集、大融合的人口分布;
③由于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開發也較晚,另一方面也使得自然環境保存得相對較好,這也為進一步合理進行土地利利用總體規劃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前提。
2)、土地利用結構布局中存在的問題
①《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的歷史機遇,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特別是在建的貴廣高速的鐵路、貴廣高速公路、廈蓉高速公路、黔桂復線、已建成的貴新高等級公路等國家西北、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完善,西電東送等工程的相繼建成,其土地利用結構已發生了巨大影響,用地結構正在趨于合理。
②由于歷史上該城市就是屬少數民族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經濟落后、基礎設施薄弱、但同時,對當地的自然資源的保護從另一方面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于利用地方優勢特色產業、利用當地天然氣候等自然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科學合理利用土地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③根據2005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2005年末全市土地總面積227458.48公頃,各類土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為:耕地19.84%,園地2.11%,林地55.15%,牧草地8.15%,其他農用地3.83%,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57%,交通用地0.29%,水利設施用地0.19%,未利用地7.77%。土地單位面積GDP為1.48萬元/公頃,農用地產值0.22萬元/公頃,建設用地產值為41.96萬元/公頃,耕地面積糧食產量為2180.04公斤/公頃。億元GDP指標遠低于全省及至全國水平,第一產業水平低,經濟總量偏小,外向度低,又缺少足量規模企業拉動,中心城市的聚集力和輻射功能未能充爭發揮,廢棄獨立工礦用地未得到有效利用,城鎮人均占地41.27平方米/人,又遠低于建設部制定的標準中等城市人均標準90-105平方米/人,農村居民點用地有較大浪費(人均占地132.12平方米/人高于《貴州省村鎮規劃標準》規定的最高上限79.60平方米/人),
2、農用地各種分析方法評價
農用地是指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水產養殖用等地類。農用地功能分區是依據農用地的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特殊因素等,對農用地進行采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對其進行科學評價,對其劃分功能分區,以利于社會、自然、經濟的長遠科學發展。
1)、分析原則
①綜合分析原則
農用地質量是各種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農用地的功能分區應以造成土地質量差異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為基礎。
②分層計算原則
農用地功能分區受到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等綜合因素影響,對各自主要因素對其功能的影響應進行分層計算分值,最后進行又計算機疊加分析。
③主導因素原則
農用地功能分區應根據影響因素因子及其作用的差異,重點分析對農用地質量及土地生產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導因素,突出主導因素對分區結果的作用。
④土地收益差異原則
農用地功能分區應反映土地自然質量條件、土地利用水平、社會經濟水平的差異對土地生產力水平及土地收益水平的影響。
⑤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
農用地功能分區應把定性的、經驗的分析進行量化,以定量計算為主。對現階段難以定量的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并將定性分析的結果運用于農用地功能分區成果的調整和確定工作中,提高農用地功能分區成果的精度。
⑥實地檢驗原則
對農用地功能分區成果進行檢驗,并進行專家咨詢、論證、確保與實際情況相符。
2)、特爾菲法和層次因子分析法
①特爾菲法
特爾菲法是一個使專家集體在各個成員互不見面的情況下對某一項指標的重要性程度達成一致看法的方法,它是編制教育評價方案中進行加權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
其操作步驟具體如下:
應用特爾菲法分配權重值的步驟是。
(1)設計意見征詢表
設計意見征詢表時,其一,重要性等級的劃分;其二,對這些重要性等級賦值。
(2)選擇專家并請他們填寫問卷表格
選擇參加咨詢的專家并要求他們不署名地根據要求將對某一指標或某些指標重要性程度的看法寫在問卷表格中。
(3)整理和反饋專家意見
所有專家將意見征詢表格填好交回后,組織者要整理專家們的意見,求出某一項指標或某些指標的權重值平均數,同時求出每一專家給出的權重值與權重值平均數的偏差,然后將求出的權重值平均數反饋給各位專家,接著開始第二輪意見征詢,以便確定專家們對這個權重值平均數同意和不同意的程度。
(4)不斷整理和反饋專家意見
再一次將權重值平均數反饋給各位專家并給出某些專家不同意這個平均數的理由,讓各位專家在得知少數人不同意這個平均數的理由后再一次作出反應。重復進行上述整理和反饋專家意見的步驟,直至再重復下去觀點集中程度或認識統一程度不能增加多少時停止。
②層次因子分析法
影響農用地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特殊因素。根據分析確定農用地的指導性影響因素體系如下:
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氣候、地貌、土壤狀況和水文狀況,農田基本設施,具體因素指標見下表。
2)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包括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土地制度、交通通達性等狀況,具體因素指標見下表。
3)特殊因素,待估農用地所獨有的特性和條件。如特殊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環境條件等,具體因素指標見下表。
農用地影響因素表
③用以上兩種分析方法進行相互印證,并進行合理調整
④計算分值
測算各自然單元各影響因素分值,分值的計算方法可采用德爾菲法或層次因子分析法定量測算的方法進行。各自然單元影響因素綜合分值計算,即在計算出各自然單元各影響因素的分值后,按照下列公式計算各自然單元影響因素綜合分值:
……………………………………………(3-10)
式中:Fj:j自然單元綜合分值;
Wi:i因素權重;
n:因素個數;
fij:j單元i因素分值。
⑤測算各自然單元的影響因素綜合分值
影響因素綜合分值的計算,可采用專家打分的方法和因素分值定量測算的方法。
采用因素分值定量測算法,可按照評分估價法中的因素分值計算方法進行評價測算。
⑥各評估單元的各影響因素的分值確定后,按照下述公式計算各評估單元的影響因素綜合分值:
……………………………………………(3-10)
式中:Fj:j自然單元綜合分值;
Wi:i因素權重;
n:因素個數;
fij:j自然單元i因素分值。
⑦最后,根據上述得到的自然單元影響因素綜合分值,采用總分數軸確定法、總分頻率曲線法等劃分各因素功能影響分區。
3)、GIS分析
疊置空間分析,分為自然因素(基準作物、指定作物、產量-成本指數、土地利用系數、光溫生產潛力、氣候生產潛力)、社會因素(歷史形成原因、人口因素、技術水平、政策影響因素)、經濟因素(投入產出比例、投入強度)等屬性數據層。根據空間分析進行最終的綜合功能分區的劃分。
4)、定性分析
對評價的結果要進行進一步對不能確定的,要進行實地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功能分區。
5)、評價結果
①都勻市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需對土地利用的使用強度特別是人均指標進行調整,合理分配;
②都勻市受到不合理建設項目,特別是礦產資源開發的影響和不合理的農用地使用造成的了土地資源的一定破壞;
③需通過進一步的調整,確定優先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等區域的科學合理劃分。達到“天地人”的和諧的統一與社會經濟持久穩定的發展。
3、結論與建議
1)、農用地功能分區根據當地自然、社會和經濟因素,確定多因素影響指標,建立分區評價模型,運用GIS技術進行分析評價。
2)、對評價的成果,進行定性分析相結合,與實際不相吻合的情況,應進行分析,找到原因,調整功能分區
3)、此次評價是在現勢情況下的評價成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其具體情況也會發生變化,需要進行適當的修改調整,規劃在一定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長期而言是動態變化的。
4)、功能區的劃分是與歷史分不開的,而且受到歷史的影響比較大,只有在特定的時期特定政策也即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將會起決定性的影響。
文章標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的農用地主要功能分區劃分探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huanjing/96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