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11-20 10:07 熱度:
摘要: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為此,蓬萊市加快了農民培訓的步伐,為蓬萊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實用人才和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關鍵詞:蓬萊,農民,培訓
蓬萊市共有577個村,總人口44.58萬,農業人口37.99萬人,占總人口的85%。2007年以來,我市就選拔專業技術人員112名深入生產一線,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先后試驗示范了水果、糧油新品種30多個,推廣種植、養殖新技術20多項。精心篩選項目示范戶、種養大戶1212戶科技示范戶,通過培訓使示范戶以戶帶戶,以戶帶村,提高示范戶輻射帶動能力。2009年以來落實山東省農民培訓轉移就業“陽光培訓工程”,加強農民培訓,切實增強農民致富技能,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4500人。2010年,先后組織445名中小企業、合作社負責人到相關農業高校進行創業培訓。通過創業培訓,全市新建農民合作社200多家,拉動了全市3000多名農村實用人才和1000多名返鄉農民工實現了自主創業或再就業。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蓬萊市更是加快了培訓的步伐,為蓬萊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實用人才和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雖然我市的農民培訓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有很多問題和制約因素急待解決。必須加大投入,采取多重措施不斷提高其效果。
一、蓬萊市農民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經費不足。農民培訓經費總量不足,全市共有農業人口37.99萬人,每人1元錢的話,就需37.99萬元。但是目前人均培訓經費不足1元。
(二)培訓的對象水平千差萬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社會上出現了兩種身份的農民,即:社會身份的農民和職業身份的農民。社會身份的農民即傳統的農民,是有農業戶口的農民,他們居住在農村,文化水平不高,經濟基礎薄弱;職業身份的農民也叫現代農民,是從事農業領域工作的職業農民,他們不一定住在農村,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文化知識,是有創新能力的農民。
(三)培訓需求不同。傳統農民的需求是學習種養殖生產所需的技術和知識,包括成熟技能的鞏固使用和新技能的推廣應用,從而提高家庭收入。由于這些農民素質偏低,決定了農民對此類培訓有持久需求的態勢和反復需求的特性;而職業農民的需求是面對現代社會錯綜復雜的各類信息,他們需求的不單單是一項新技術、新成果而是綜合能力的提高,面對新生事物如何迅速地適應它?如何提高農民的自身綜合素質?
(四)培訓質量不高。當今是知識的時代,知識更新很快,有些教師不能主動學習新技術、新知識,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自身素質不能夠及時提高,造成培訓的內容跟不上時展要求;培訓對象的職業隨意性,我今年種黃瓜,遭遇病害減產了,明年我就不種地,出去打工,造成了培訓了培訓成果的流失;實施的培訓項目的途徑不符合農民的實際需要;因經費不足,導致培訓時間不夠長;農民需求不同,造成培訓內容與需求相脫節,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培訓質量、培訓效果不佳。
二、提高蓬萊市農民培訓效果的方法及對策
(一)加大資金投入,增強實訓能力。
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單位,要加大資金投入,保證有配套的教學設施和實訓設備,保證參加培訓的農民工得到足夠的實訓時間,達到上崗實際操作的要求。還要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教育培訓資源,如:依托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山東省農業現代遠程教育網等網絡資源,共建共享共用,推廣農民工網絡培訓、廣播電視教育和電化教育,提高培訓資源利用效率。另外師資隊伍培訓是關鍵。對培訓教師要定期到各種院校參加農民創業理論培訓以提高自身素質,逐步打造一支“拉得出,講得好”的農民培訓師資隊伍,為進一步提高農民培訓效果創造有利條件。
(二)根據農民需求不同,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
“需求培訓”是一種規劃農民培訓最為樸素的思想,也是最受農民歡迎的一種。根據農民的不同需求我們進行分類培訓。一是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主要針對那些以經營自己承包地為收入來源的農民(如“三八六〇”部隊);有土地自給自足的兼業農民;外來務農的打工者,他們的需求是掌握一門實用種植、養殖技術。這要根據其種植、養殖的特點和類別由農業部門根據農時特點分不同班次進行培訓,特別是對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方法等方面推廣,如:測土配方施肥、戶用沼氣、發酵床養豬、“6+1”村級事務規范管理制度等新技術和新方法,我們要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開展宣傳與培訓,培訓必須反復、多次進行,以方便農民接受和掌握。二是農民工創業培訓。創業培訓主要對有創業意愿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農村勞動者、返鄉農民工、農村未能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籍退役士兵進行創業能力的培訓。他們或有文化或有經濟基礎,對他們培訓是教他們學習經營管理知識,增強對產品開發,成本控制,資源有效利用;學會理性看待開拓創新與規避風險,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為學員搭建一個新的交流平臺,為學員增添了新的人脈關系和信息網絡;教會他們如何理解和分析政府的支農、惠農政策,如何根據自己現有的條件去創業及創業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鼓勵他們去創建合作社、當經紀人、建立運輸公司、發展創意農業、觀賞農業、龍頭企業等創業項目。三是職業技能培訓。根據我市經濟發展人才需求,開展實用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結合勞務輸出開展專項培訓,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勞務品牌,促進有組織的勞務輸出。我們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定單培訓、定向培訓,增強培訓針對性。建立培訓與就業緊密銜接的機制,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崗位需求,及時調整培訓課程和內容。重點加強建筑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吸納就業能力強、市場容量大的行業的農民工培訓,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四是在崗農民工的技能提升培訓。技能提升培訓主要對與企業簽訂一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在崗農民工進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訓。這主要是各培訓單位與企業聯合搞好在崗農民工培訓,2010年全市共培訓企業工人600人。針對我市在崗工人來說,這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需要進一步搞好在崗培訓。五是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陽光工程)。要充分利用農閑季節,根據不同鄉鎮的種植、養殖結構,對其進行不同專業的陽光工程培訓,要注重培訓效果,分類培訓,適當延長培訓時間,因為農民的素質不一樣,一定要多次強調生產中注意的問題,責其做好記錄,以幫其掌握關鍵技術。
(三)整合現有的網絡資源,提高農民工培訓的信息化水平。
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加強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建設,建立培訓資源數據庫,提供統一高效、互聯互通的農民工培訓信息,提高農民工培訓教學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發揮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作用,及時掌握用人單位和農民工的培訓需求,為農民工培訓管理和服務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
總之,農民培訓是一項牽涉面廣、投入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應由政府主導,統籌規劃,通過農業、教育、勞動保障、科技等部門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作出規劃,搞好協調,堅持不懈地搞好農民培訓,努力落實資金投入,將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由“救急水”變成“長流水”,形成長效機制,全面提高農民的勞動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多渠道地增加農民收入。
文章標題:蓬萊市農民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jingji/1413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