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5-15 09:52 熱度:
歸責在法律意義上就是確定責任的歸屬,即在發生損害事實后,應依何種分配承擔責任,體現法律的價值判斷,即法律應以行為人的過錯還是以已發生的 損害結果,還是以公平等作為價值判斷標準,而使行為人承擔責任。歸責原則是整個農產品致人損害侵權責任制度的核心,它決定著責任的構成要件、舉證責任的負 擔、免責條件和損害賠償的范圍等。
摘要:農產品作為人們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其質量安全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中國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出現了種種因為農產品質量不合格損害 人們權益的事件,《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農產品生產、銷售進行了一系列規范,在農產品致害歸責上一刀切地規定了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沒有充分考慮到中國農 產品生產的特殊性,應當在原有基礎上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責任原則相結合的綜合歸責原則。
關鍵詞:農業經濟論文,農產品,致害,歸責原則
農產品致害歸責原則,是指農產品生產者、銷售者或其他責任人在農產品損害消費者利益時,用來確定損害賠償責任所依據的準則,采取何種歸責原則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國情和基本價值取向。
一、中國現有法律對于歸責原則的選擇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是中國專門調整農產品的法律,該法分為八章,內容涵蓋了農產品從田間到市場的全部過程。依據該法第54條的規定,因為農產 品質量安全不合格導致消費者或第三人受損,不問行為人主觀是否存在過錯,生產者、銷售者或者農產品批發市場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很明顯,農產品致人損 害的民事責任采用的是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同時,根據該法四十四條的規定可以看出立法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采取的也是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
在事關公眾生命安全與健康的問題上實行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顯示了立法者的勇氣和魄力,彰顯了對消費者利益強有力的保護,但是中國農產品市場有 自身的特點:很大程度上的農產品來源于農民,農業作為中國產業體系中的弱勢產業,農民群體在社會生活中處于弱勢,若對農產品致害一律采取無過錯責任原則對 他們來說是增加負擔,即便按照嚴格責任確認了其賠償責任,也很有可能出現賠償不能的情況,使得責任的追究成為空談,從這個層面來講,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 法》在歸責原則上的選擇有欠缺考慮之處。
中國法學理論界對農產品致害歸責原則的選擇問題上眾說紛紜,有的主張直接將農產品納入產品范疇,像美國那樣直接適用無過錯原則;有的則認為對其只采用過錯責任原則。
二、中國農產品致害歸責原則的完善
在確立農產品致害歸責原則時,要在綜合國內外立法經驗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考慮,筆者認為,中國對農產品致害可以采用以無過錯責任原則為一般原則,以過錯責任原則為特殊原則的多元化的綜合歸責原則。
(一)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從其產生起就帶有鮮明的時代使命感,它是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應運而生的,它的重要使命在于處理現代社會化大生產中諸如高度危險作 業、污染環境等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問題。對這樣的侵權事件責令企業承擔更多責任的出發點并不是懲罰侵權人,而是因為該類侵權行為的經營活動和風險控制都掌 握在企業的手中,它們在大規模、生產社會化的經營過程中獲得了豐厚的利益,根據分配正義的理念要求企業比個人承擔更多的現實損害。對農產品致害實行無過錯 責任原則為一般原則有多方面的理由:第一,當前國際對此的規定傾向于無過錯責任原則,這是中國順應時代、和國際接軌的做法;第二,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 法》已將農產品致害的歸責原則確定為無過錯原則;第三,中國農業生產發展現狀的要求,參與農產品生產和經營的除了個體農戶,還有國際連鎖企業,他們的資 金、銷售團隊等實力是非常雄厚的,面對農產品致害后的救濟也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充足的資本用于賠償;第四,當前中國嚴峻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要求,農產品特 別是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農業發展新階段急需解決的主要矛盾之一,采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有利于嚴格保障農產品安全;第五,采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并不 必然導致生產者和銷售者在訴訟中處于不利地位,中國有關法律及司法解釋并沒有農產品責任需要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農產品致害中的受害人仍負有舉證責任,受 害人除不用對生產者和銷售者是否有過錯進行舉證外,仍需舉證證明存在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而在訴訟實踐中,證明農產品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已 成為困擾受害人舉證的難點問題。
(二)過錯責任原則
對農產品致害進行歸責除實行無過錯原則外,還應以過錯責任原則作為補充,理由在于:第一,基于公平的考慮,中國農產品供應市場經歷了從集市貿易 到批發市場到連鎖超市再到物流配送等現代經營方式,現代化農產品市場體系己經初具規模,i在這種統一、開放、競爭的市場體系中,農產品流通中涉及的責任主 體包括生產者、運輸者、倉儲者、批發市場、銷售者等,每一個主體在農產品致害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參與的程度、責任的大小不一,違法事實、承擔責任的形式也 不一樣,追究其責任一律按照無過錯責任原則不能體現出不同主體在過程中的區別;第二,借鑒國內外立法,通過比較法研究可知,對于銷售者等中間人的責任,即 使是適用嚴格產品責任的國家,一般都是按照過錯責任確定其民事責任;第三,過錯責任原則可以彌補單一的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不足,針對農產品的多樣性和農產品 致害后果的復雜性,若只采用一種歸責原則就不能根據具體情況而分別適用法律。英國學者克拉克在分析免除農產品嚴格責任會帶來什么影響時指出:“從政策方面 考慮,我們的農業工人將不會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但假設沒有免責的規定,農業工人就會面臨這個問題”,“在這一點上,人們的意見是一致的”。
中國在農產品致害歸責原則的選擇上應考慮到農業生產者的的權益。各國的產品責任法以及中國的產品質量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立法原則,強調對處于 “弱勢”地位的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而對產品生產者則不斷加重其應負的責任,立法天平明顯偏向消費者一方。對于工業生產以及機械化、標準化了的農業生產 而言,生產者無論在經濟力量還是在生產技術、信息等方面都處于明顯的“強勢”地位,因而立法重心顯著傾向于消費者是必要的。然而在中國的農產品質量立法 中,作為農產品生產者的農民,其相對于廣大消費者,并不處于明顯的“強勢”地位。中國目前農業生產方式主要還是散作式的,農業生產易受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 響,農產品易腐易耗,農業生產者在很大程度上還要靠天吃飯,這使得中國的農民先天就處于一種不利地位;同時中國的農業生產者受制于現代工業、科技的發展, 農業科技水平較之發達國家還相當落后,新型、高效、環保的農藥產品匱乏,這使得廣大農業生產者不得不面對工業污染給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的沖擊,農業生產者 自身也是農產品的消費者,某種程度上農民自身也是工業產品的受害者;此外,從整個產業看,中國的農業尚不發達,其自身也是一個需要扶持的產業,對于作為推 動農業發展最基本力量的生產者應給予其各種政策、法律的扶持與傾斜。因此,在中國的農產品質量立法中,不宜采用《產品質量法》所貫徹的對于消費者顯著傾斜 的立法原則,應從客觀實際出發,綜合、平衡各方利益,農產品消費者和生產者并重保護的原則,兼顧兩者利益,所以在農產品致害的歸責原則中不能實行一刀切, 而是要分情況討論,特別是要把農民作為特殊的群體歸到過錯責任原則的規范之中,重視農民權利,支持中國農業發展。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產品生產者不一定處于優勢地位,應對農產品生產者享有的保護性權利有進一步的規定,而不應一味強調其職責,忽視農 產品提供者的合法權利,這就要求在農產品致害歸責原則的選擇上綜合考慮,實行以無過錯責任原則為一般原則,以過錯責任原則為特殊原則的多元化綜合歸責原 則。
參考文獻:
[1]王利明.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
[2]楊青.論農產品責任的歸責制度[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3]張濤.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研究[M].重慶:西南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4][英]埃利斯代爾·克拉克.產品責任法[M].黃列,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
[5]杜國明,江華.中國缺陷農產品侵權責任歸責原則選擇[J].經濟與法,2009,(11).
[6]張新寶.侵權責任法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人學出版社,2005:36.
文章標題:農業經濟論文淺論中國農產品致害歸責原則的完善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jingji/2102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